常見的中醫療法 - 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針灸療法,是指在傳統中醫藥學的理論下,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刺激,從而起到協調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以調理身體和防治疾病。
針灸療法包括針法、灸法和拔罐 ...
跳至主要內容
常見的中醫療法
主頁>有用資料>健康資訊及活動>健康資訊-按資源分類>刊物>
常見的中醫療法
常見的中醫療法
常見的中醫療法
中醫診證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即「四診」,以綜合分析疾病的原因、部位和性質,然後作出診斷和治療。
中醫的治療方法種類繁多,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治療方法、其注意事項、相關禁忌及潛在風險。
一、中藥
中藥可分為內服中藥和外用中藥,當中有不同的劑型。
就內服中藥,劑型可包括:茶劑、顆粒劑、散劑、丸劑、片劑等;而外用中藥,劑型可包括:貼膏劑、軟膏劑、搽劑等。
注意事項:中醫師處方時應藥證相符,組方應有合理的分量和配伍禁忌(尤其是含毒性的中藥,不應過量或長期使用)及不應違反配伍禁忌。
市民當遵循醫囑,不可自行組方或隨意更改煎煮及服用方法。
禁忌:毒性或烈性的中藥可能會造成危害,特別是對於孕婦、長者及小孩而言,故應當禁用或慎用,例如川烏、草烏為孕婦禁用;而朱砂為對肝腎功能有損害的中藥,故肝腎功能不全者應禁用。
潛在風險:若使用不當,可致急性中藥中毒,例如不適當使用附子可引致烏頭類生物鹼中毒,出現四肢麻痺及心律紊亂等,甚至可引致因心臟麻痺而死亡;亦可致慢性中藥中毒,例如長期大量服用黃藥子可引致肝功能損害。
二、針灸
針灸療法,是指在傳統中醫藥學的理論下,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刺激,從而起到協調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以調理身體和防治疾病。
針灸療法包括針法、灸法和拔罐等。
針法
針法中常用的一種為毫針刺法,是用毫針刺激不同穴位,以治療疾病,例如各種痛症(如頭痛、牙痛)、過敏性疾病(如哮喘、濕疹)和中風等。
也有一些針法,例如穴位埋線,就是將可被人體吸收的外科縫線(如羊腸線)
置入穴位內,利用外科縫線對穴位產生的持續刺激,以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
穴位埋線多用於治療胃痛等慢性疾病。
注意事項:飢餓、疲勞、大汗後、過度緊張者不宜針刺。
禁忌:皮膚有創傷、潰瘍、疤痕或腫塊者,凝血機制障礙者、嚴重糖尿病患者以及孕婦的腹部及腰部一般不宜針刺。
潛在風險:若操作不當,可致暈針、滯針、彎針、出血、感染或傷及臟器等。
灸法
灸法中常用的艾灸,是燃燒以「艾葉」製成的艾炷或艾條等,利用其產生的溫熱刺激經絡穴位,以達致治病及防病的目的,常用於虛寒性質的疼痛,例如腹痛或風濕痺痛等。
注意事項:飢餓、疲勞、大汗後、過度緊張者不宜。
禁忌:孕婦的腹部及腰部禁用灸法;顏面五官、心前區、接近大血管的位置、關節、肌腱處不宜瘢痕灸(以艾炷灸灼皮膚產生無菌性化膿現象並留有瘢痕)。
潛在風險:若操作不當,可致暈灸、感染及灼傷;在孕婦腹部及腰部施灸可能引起小產。
拔罐
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吸附於身體特定部位或皮膚穴位上,產生刺激,造成局部皮膚充血、瘀血,調整機體功能,以防治疾病。
可分為拔火罐、閃罐、走罐、刺絡拔罐等。
拔罐常用於治療各種痛症、哮喘、風濕痺痛等疾病。
注意事項:拔罐後,若局部皮膚呈青紫瘀血,一般均屬正常現象,可自行消退。
但若瘀血不退或水泡過大,應尋求醫護人員作妥善處理,以防感染。
禁忌:孕婦的腹部及腰部不宜拔罐。
有出血傾向者不宜拔罐。
潛在風險:若操作不當,可致暈罐、感染、出血及灼傷;在孕婦的腹部及腰部拔罐可能引起小產。
三、中醫推拿
中醫師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部位,然後施用各種推拿手法,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調節精神,以達致保健及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醫推拿常用於治療各種痛症、肌肉扭傷、內科和兒科疾病等。
注意事項:按摩部位及所使用的器具須保持清潔。
應循經絡按摩,手法宜和緩,切忌弄傷皮膚及軟組織。
禁忌:皮膚受損者或患有傳染性皮膚病者,不宜用此法。
潛在風險:若操作不當,可損傷皮膚、肌肉、關節或臟器。
四、理傷手法
理傷手法為中醫骨傷科的治療方法之一,通過理傷手法可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解除肌肉痙攣和接駁骨折。
理傷手法常用於治療局部創傷,例如骨折、脫位和傷筋等。
注意事項:中醫師施行理傷手法前必須了解病情及作明確診斷,亦需對手法操作步驟作出計劃。
手法操作動作要輕重適當、熟練敏捷,過程中亦應觀察患者情況。
市民也應當與中醫師有充分溝通,配合中醫師的指示進行治療。
禁忌:急性傳染病、惡性腫瘤部位、皮膚病、有出血傾向者、骨質疏鬆症等患者及孕婦不宜用此法。
潛在風險:若操作不當,用力過重,可能加重肌肉、血管、神經損傷,甚至引起暈厥。
總結
以上常見中醫療法均以傳統的中醫藥學的理論為基礎,透過不同的方式作用於人體臟腑氣血或刺激人體穴位,以達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及調整臟腑的作用。
臨床上中醫師可運用不同的療法以達致為病人治療疾病及養生保健的目的。
由於有關療法涉及一定的風險,故建議市民在考慮接受任何類型中醫療法前,應先確定有關中醫療法是由合資格的中醫師提供。
市民亦可尋求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包括了解有關程序和風險,作整體考慮才作決定。
市民於接受中醫療法後,如有不適,亦應立即尋求醫護人員的診治。
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網頁:www.cmro.gov.hk
延伸文章資訊
- 1常見的中醫療法 - 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
針灸療法,是指在傳統中醫藥學的理論下,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刺激,從而起到協調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以調理身體和防治疾病。針灸療法包括針法、灸法和拔罐 ...
- 2中醫能看甚什麼病?
中醫能看甚什麼病?|常常有人問我「中醫能看甚麼病?」,或是聽到有人說「原來中醫也能醫這種病!」這不禁...|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Second Opinion.
- 3中醫_百度百科
中醫,也稱漢醫,是指以中國漢族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 ...
- 4中醫把人體當成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內在聯繫的有機體
中醫把人體當成是一個以臟腑經絡. 為內在聯繫的有機體,治療疾病以. 「辨證論治」、「治病求本」為原則,. 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症狀緩. 解而已。
- 5中医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定義[编辑]. 中醫穴道. 在現代,廣義的中醫學,是指中華民族統治範圍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