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回顧段落貫串與參考文獻格式問題@ 李力昌的教學部落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兩個問題同樣是寫論文與專題很重要卻也容易忽略的地方。
很多碩士論文,一直到口試的時候,都還沒有將格式依照規定統一,凌亂紛歧。
文獻回顧更容易如此,好像東一段西 ...
李力昌的教學部落格你所做的一切,不管是什麼,簡而言之,只有荒謬兩個字。
(奧修,神秘的和諧)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002072204文獻回顧段落貫串與參考文獻格式問題?研究生專區這兩個問題同樣是寫論文與專題很重要卻也容易忽略的地方。
很多碩士論文,一直到口試的時候,都還沒有將格式依照規定統一,凌亂紛歧。
文獻回顧更容易如此,好像東一段西一段,彼此毫無相關。
這篇文章基本上是我與同學討論相關的問題的內容,其實不限於這兩點:一、參考文獻如何能夠豐富?;二、ECFA的相關議題(居然可以相關!?);三、整個社會和學術環境的捷徑心態;四、如何貫串文獻的不同段落?五、參考文獻格式的意涵。
同學寫專題或論文,在和文獻作戰,覺得肚子沒有墨水,感到很心虛。
不過,不需要。
老師們藉由經驗和時間來累積文獻,同學們才大學或多了一兩年的碩士,尤其是大學生也沒有系統的訓練和長期間的浸淫,如何能夠有豐富的文獻?是有一些「美化」帳面的做法,最簡單的就是依賴googlescholar(學術搜尋),將與你正在寫的相關議題有關的文獻(學術的),不管你讀過沒有,就引用過來。
你通常需要一點(或者不少)
經驗以及對那個領域的熟悉度才能夠看得岀哪些文獻值得你去引用,並且將它弄得漂漂亮亮的。
不過,對於真正內行的人,當然一眼就看穿了。
因為,你必須對一個領域的文獻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才能夠問出好的研究問題。
內行的人一看你的研究問題,就知道你(在那個領域)有多少墨水。
最好也最扎實的方法,當然是去好好地閱讀,好好地應用那些閱讀並且吸收過的文獻。
但是那需要時間、需要環境、需要一群有興趣互相討論的人。
沒有,大學生現在沒有,碩士生的很薄弱,很多人也不會有。
即使老師,也沒有太多時間讀書(當然,我的時間大多用來讀本行以外的書,我也鼓勵同學們這樣做)。
觀光系的學生很有才華,但是他們許多人都不喜歡讀書和升學。
有的是因為興趣,有的是環境氣氛,更多是因為家裡需要她早點進入就業市場。
Fine!但是希望你們大學畢業以後,會開始愛上閱讀:不再讀那些教科書,而是開始讀你有興趣、對你的生涯有幫助的東西,更好的是純粹為了閱讀的樂趣而讀,不管那是什麼。
閱讀不是一切,不過對吸收有幫助,至少很有趣。
雖然我也曾經在facebook上面發過牢騷:「閱讀,和酗酒吸毒相同,有時候是一種逃避的方法。
」。
為什麼呢?因為「現代人,沒有一刻能夠停下來,面對自己(因為那太恐怖了)。
我們總是要keepoccupied,總有點什麼事情做。
這就是網路上這麼多人的緣故。
不管做什麼事,人們就是沒有辦法什麼都不做!人們做事,不是真的做了什麼,或是能夠證明什麼,而是想要藉由忙碌來避免面對自己。
吸煙、喝酒、吸毒、罵人、上網、看書、工作、忙碌,這些好像有的很高級,有的很糟糕。
但是它們在逃避的本質上,是相同的。
全心投入的閱讀,可以讓讀者進入作者所勾畫出來的世界,渾然忘我。
那本來就是一種escape。
」
就學術的環境而言,人生而不平等,學術一樣,也是有分工的。
不管你實際的能耐和內涵,如果你「生」在研究型大學,你將有博士班的支持,整體風氣,包括授課結構、學術氣氛等等的包圍。
這些在技職院校當中並見不到。
一般大學對於技職院校的學術產出,根本就認為那是次等而瑣碎的。
就像是現在爭議是否要簽的ECFA,如果沒有意外,受到最大影響的將是技職院校的學生。
因為一般院校,台成清交的學生,畢業後多進入大企業工作。
ECFA就是對出口導向與大型企業有利,但是卻非常不利於中小企業。
當初簽訂WTO就是宣告放棄農業,如今簽訂ECFA幾乎等同宣告放棄中小企業。
簡單地說,這個社會,將是贏者恆贏,輸者恆輸。
一旦弱勢,很難翻身。
那些打下台灣經濟基礎的中小企業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有關這點,我是近日對ECFA有點了解後的感想,不敢說對。
但是政府一直不敢說個清楚,就是害怕那廣大中小企業的選民手中的選票,但是又面對大企業和「主流」媒體不斷的壓力。
我當然沒有能力說哪樣是對的,但是根據多方的說法,ECFA對誰有利,對誰不利的態勢,應該是很明顯而且一致的。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台灣有條件能夠和許多國家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政府和大陸簽訂ECFA的如意算盤就是中國政府「同意」其他國家和台灣簽訂FTA),難道就不會傷到這些產業嗎??如果是,那麼又有什麼差別,反正遲早的事情。
此外,整個學術環境已經變得和社會一樣奇怪,希望研究者在很短的時間,產出很多的研究成果。
想想看,老子一生只留下五千字,然後流傳數千年。
學者們寫的東西,一年要多少「產出」,兩年後還有誰看?連自己都不想看。
一切,包括學術、教育、研究、良心等,都要以績效來管理和分析。
那能夠產出什麼?現在甚至連大學生都使用SEM(結構方程模式,一種高等統計技巧)分析(雖然他們幾乎不知道它的原理),做質化的也要使用紮根理論分析資料,雖然他也不清楚紮根理論的用處、精神、和重點。
此外,他還要使用電腦軟體分析質化資料,但是對於何謂質化研究,卻說不岀所以然,對於電腦分析文字的缺點也不了解。
可是,這麼多的技巧,卻沒有任何內容。
管理學真是...難怪當初泰勒的科學主義遭到強大的反抗。
它著重於目的,使用了一種最為捷徑的方法。
但是目的只能夠由過程來組成,因此它的目的也成為一種捷徑,整個社會成為一種缺乏內涵的捷徑!人人都要快速致富、快速產出研究和論文、快速這個那個。
那些成果,究竟有多少價值?!
在我先前寫的兩篇「良好文獻回顧的寫法」部落格文當中,我有提到文獻回顧不應該是各自分散的概念,而應該要有有一條線(當然是看不見的)來貫穿各個部分。
也就是說,雖然文獻回顧是一段一段的,但是它們不是一塊一塊的,而是一個整體,只是分別表達比較容易吸收。
實際上的做法,例如如果有旅館、體驗、創意與美感等不同概念(分節與段落),那麼要有一條線貫穿它們,而這條線就是整個研究的軸線和主題。
在概念上貫串,應該要同時具備直覺上正確與邏輯上的一致性。
所謂直覺上正確,簡單地說,就是不要感覺怪怪的,卻說不出原因,在概念之間要有良好的fit。
更簡單地說,就是我先前一篇部落格文當中所說的:要講一個好的故事。
這個好的故事不僅要邏輯一致,更要意涵豐富,而且後者比前者重要,就像奧修說的:故事往往比事實還要真實。
要能夠做到這樣,除了想破頭去獲得一種概念間的創意連結之外,技術上有幾個實際的方法:一、在文獻回顧那一章的一開始,或是結束的時候,或是都做:說明這幾個分開討論的區域之間的關聯;二、在每一段開頭和結尾的地方,用一小段話來與前後做連結。
有些人在一節結束時會寫「小結」,除了結論之外,也有起承轉合的作用;三、在緒論(第一章)與結論(最後一章)當中,對這條線提出說明。
緒論方面,在我先前的一篇部落格文當中已經有討論。
接著是論文當中「參考文獻」格式的問題。
參考文獻的格式很重要,目的是為了看起來一致、乾淨。
這是論文和專題的一個基本要求。
而不同的期刊和格式有不同的要求,但是這方面除非有必要,否則事實上我一點都沒有興趣知道。
通常我是要投稿的時候,才會去找到要投的那篇期刊,看它的要求是什麼,然後照辦(而且通常是倒楣的研究生照辦)。
雖然統一的目的是為了一致,但是格式(形式)是為了服務目的,這一點要知道,否則就被人家給唬了。
事實上,沒有什麼標準做法,不同的學科(管理學多使用APA,就是美國心理學會格式,它和美國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人類學,都不一樣!)依照其慣例和需求,做法有所不同。
力昌/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lichanglee's新文章奧修英文電子書(2010/10/29)有關統計學的幾個想法司馬遼太郎盜國物語系列九冊物化、商品化、異化與「情緒勞務」等幾個概念關係《科學革命的結構》《逃避主義》讀書心得德川家康全傳(2019/12/14於李力昌臉書有關學術抄襲的自身經驗(2020/7/23於李力昌臉書)今日佳句今日佳句今日佳句
lichanglee'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加我為好友"你所做的一切,不管是什麼,簡而言之,只有荒謬兩個字。
"(奧修,《神秘的和諧》,p.320)日誌相簿影音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延伸文章資訊
- 1文獻回顧段落貫串與參考文獻格式問題@ 李力昌的教學部落格
這兩個問題同樣是寫論文與專題很重要卻也容易忽略的地方。很多碩士論文,一直到口試的時候,都還沒有將格式依照規定統一,凌亂紛歧。文獻回顧更容易如此,好像東一段西 ...
- 2期末報告大作戰!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建議採文獻回顧/整理 ... 多為新聞記者;文章簡短、較少提供參考文獻。 ... 的眼光閱讀文獻. ▫ 除了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學習人家寫作的方法和格式等。
- 3參考文獻格式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參考文獻格式. 一、 正文內引時,有以下注意事項:. (一) 文內同時引用同一作者有多篇文章時,依照年代先後順序排列,舊在前、新在後。 採用逗號作為區隔。
- 4碩士論文|寫給覺得文獻回顧好難的你
不免俗的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文獻回顧的定義:是指系統尋找、識別、分析相關研究性文獻的工作。對於科學研究而言,文獻回顧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有著不可替代的 ...
- 5如何寫好科學文獻回顧 - 英論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