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也是好事?讓分手成為調整生命劇本的機會 - 雞湯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這樣意義不明的分手歷程中,有些人會認為關係「剛開始淡掉」時就是分手了,有些人則認為是「淡掉一陣子」之後才算真的分手。

X 【問問祕境plus】輸入折扣碼「超早鳥預購」享免運費,限時快搶>> 預購詳情 Skiptocontent OpenTopSidebar 最高評分的商品 問問祕境|第一款促進對話、開啟了解的桌遊 評分4.33滿分5 NT$ 1,000 雞湯讀書會|2021家庭系列 From:NT$ 99 雞湯讀書會|2022家庭系列 NT$ 150 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電子郵件位址 訂閱  你也遇過這種分手場景嗎?  其實,分手有各式各樣的理由、各式各樣的分法,不同分手型態的當事人,認為「分了沒」的意義也不盡相同。

認識分手類型,能讓我們再次梳理那些分離的經驗,並找到分手後再次與自己相處、未來可能再次踏入戀愛的勇氣,讓每次分手都成為我們在感情路上的成長機會。

四種分手類型對當事人的影響  有研究訪談11位(9女2男)20-35歲有分手經驗者,探討他們加起來29段感情經驗,分析分手「互動過程」,及對當事人而言分手時間點的「認同意義」。

發現可以歸類為4種分手類型,分別有不同的互動過程特性,及認同意義。

|直接分手  「已經跟他講很多次這是我的地雷,他還是要踩,實在受不了,只好分手」  當一方的行為或彼此的相處狀況,到了另一方無法忍受的門檻,有一方傳訊息或當面提出分手。

特別的是在此類型中,有部分情況,只是一方提出對另一半某些行為的不滿,並無直接表示要分手,但另一半就直接解讀/決定以分手收場,此時可能會使提出不滿的一方有些錯愕。

 在此類型中,有些人認為單方提出分手的那個「瞬間」就分手了,也有些人會認為要雙方互相討論過,協商同意分手才算正式分手。

|間接分手  「慢慢的我們就不知道冷戰還是怎樣,就慢慢沒聯絡了」  當兩人或許因為感覺淡了,漸行漸遠,一方或雙方,逐漸淡出在兩人世界,不聯絡,或傳一些意義不明,好似分手又好像沒分的訊息,呈現不曾「直接」談論分手,卻在不直球對決的過程,逐漸邁向分手。

 在這樣意義不明的分手歷程中,有些人會認為關係「剛開始淡掉」時就是分手了,有些人則認為是「淡掉一陣子」之後才算真的分手。

|一方出軌  「看到他在路上跟別人手牽手」  這類型通常是一方撞見對方出軌,可能是在路上看到、發現訊息等等,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通常也伴隨直接分手。

此類型較無「何時分手」界定上的時差。

|弄假成真  「其實,那時候只是吵架我賭氣說阿不然就分手阿,結果就這麼分了…」  這類型常發生在吵架、鬧情緒時,一時氣頭上提分手,雖然不是認真想分手,結果對方就當真了!這類型的分手者,時常後悔當時衝動亂說話,對方接受說好才驚覺自己釀下大錯,又有種「木已成舟」的感受,不好拉下臉說自己只是在亂講話。

可見不可把分手當吵架口頭禪的重要性! 提分手vs被分手者的差別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主動「提分手者」和「被分手者」在分手後常有不同的心情。

「提分手者」可能對於分手已思量多時,較不會感到錯愕,通常對於關係分開的痛苦較低,但較會自責,容易產生認為自己當了關係「劊子手」的內疚感。

 「被分手者」可能是被告知的一方,感到很突然、沒有心理準備,因而在分手後對於關係分開有較大痛苦,也較容易困惑,懷疑自己「哪裡不好」,否定自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也較可能有報復性的衝動想法或行為。

每次分手都是一次改寫生命腳本機會  雖然分手時常伴隨難過或憤怒,但分手其實也是有好處的,研究發現「有分手經驗者」比沒有分手經驗者,更能認清關係、分手的意義,並在兩人從牽手到分開的歷程中,體會建立自我的重要。

 學者發現,許多人能在分手的過程中達到「愛情基模(人們對於愛情的思考或行為模式)」的調整,例如重新界定愛情自主性、學習更多走出傷痛的方法,也能更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感情,並增進了解另一半的能力。

 可以藉由以下兩個概念,好好面對分手經驗、好好走過分手調適的歷程: |和空椅聊聊天,說出沒說完的話  在完形心理學中,學者提出「空椅法」,想像前任在你隔壁的椅子上,把沒說完的話在這裡跟對方傾吐;接著,自己坐到那張空椅上,想像自己就是對方,對方的心境是什麼、難處是什麼、如何回應。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機會紓解壓抑的情緒,也有機會同理對方的心情,這裡的重點不是要幫誰辯護或解套,而是更了解對方,也更了解發生在彼此身上的一切。

|回顧戀愛劇情,改寫生命腳本  心理學家Berne以「生命腳本」形容每個人生命被寫好的走向,人生就像一齣劇本,劇本裡的主角有什麼樣的習慣、價值觀,都從兒時開始在原生家庭開始累積,在原生家庭與主要照顧者(多數是爸媽)互動的經驗,很可能會延續到長大後和另一半的相處。

 而每一次分手,都是我們重新檢視「在戀愛中自己的模樣」的機會,從如何選擇伴侶、與伴侶互動(包含關係經營、吵架爭執)、甚至是與伴侶說再見……回顧和另一半一路走來的歷程,也檢視這樣的模式是否為自己所喜歡,留下自己喜歡的、改變不喜歡的,讓每次分手成為改寫生命腳本,讓人生演得更適合自己的機會。

當世界不因你痛心的領悟貼心的讓你返回上一幕還有那熱烈的曾經伴隨著你前行就算你想流淚也可以任性也可以別再苦苦壓抑鎖上情緒心會更封閉就算多難捨的淚滴最後不讓你沉溺就算一個人至少還有自己-閻奕格<也可以>  熱烈而美好的曾經,不因後來的分開而失去意義。

回顧愛情從牽手到分手的歷程,讓「分手」成為檢視人生劇本的機會,成為好好擁抱自己的契機,成為更懂得「愛情」的領悟。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參考資料何思瑩(2008)。

讓我們分手吧:分手作為社會互動和認同轉變的過程。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慶福、王郁茗(2007)。

分手的認知及調適之評量研究。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0(3),205-233。

李介文(2020)。

刻意失戀:好好失戀,才能好好愛。

台北:天下文化。

相關 文章導覽 當朋友還是當情人?三步驟教你終結曖昧關係〔教育部專訪〕成年子女對家的厭世?雞湯來了:理解是和解的開始 GoTop 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街140號[email protected] 請依「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國際授權條款」轉載/邀稿/媒體合作請來信洽詢,感謝你的支持。

Copyright©2017-2021.AllRightsReserved.|雞湯來了工作室 Close YourOrder 購物車內無任何商品 0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