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作家歐巴馬談文學中的個人與政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歐巴馬的新回憶錄《應許之地》(A Promised Land)與過去的總統自傳都有所不同——很可能也不同於未來的總統自傳。
誠然,其中給出了他執政期間的歷史 ...
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美國中文中中英雙語雙語英文英角谷美智子2020年12月9日2016年,歐巴馬訪問中途島。
A.J.Chavar/TheNewYorkTimes歐巴馬的新回憶錄《應許之地》(APromisedLand)與過去的總統自傳都有所不同——很可能也不同於未來的總統自傳。
誠然,其中給出了他執政期間的歷史記敘,並且闡述其政府從醫療保健、經濟復甦到氣候變化的政策目標。
但這本書也是一幅充滿內省的自畫像,用與歐巴馬1995年的書《我父親的夢想》(DreamsFromMyFather)同樣流暢、輕快的文筆寫就,正是這樣的筆觸讓那本書成為了一本令人難以忘懷的家族回憶錄。
而且,與之前那本書將作者成長的故事變成關於種族和身份的一次全面沉思一樣,《應許之地》將其看似不太可能達成的旅程——從局外人到白宮以及執政的頭兩年——作為一個稜鏡,通過它來探索定義了兩個半世紀美國歷史的變革和革新的一些變化。
這本書成為了歐巴馬自身講故事能力的佐證,也是他認為在這個分裂的時代,「講故事和文學比任何時候都重要,」以及「我們需要向彼此解釋我們是誰,我們要去哪裡」的佐證。
在上週的一則電話採訪中(這算是呼應了2017年1月我對在白宮最後一週的他的那次採訪),歐巴馬談及撰寫這本新書的過程,以及閱讀在他青少年歲月開始,在塑造其思考、對政治和歷史的看法以及對他自己的寫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他探討了他仰慕並學習一些作家,找到身為寫作者自己聲音的過程,以及講故事作為強烈同理心的工具,提醒人們大家的共同點——在政治分裂之下,那些日常生活中同樣的夢想、不滿和損失。
歐巴馬講話速度很慢,考慮周到,但帶著一種對話的輕鬆感,這一點也是他的書的特色。
他的言談在個人和政治、趣聞和哲學方面來回切換。
無論他是在談論文學、近期的政治活動,還是他的政府實施的政策,他的觀察都和其文筆一樣,因為能將社會、文化和歷史的點點滴滴聯繫起來,能把複雜概念置於當下背景前的天賦而顯得生動。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包含許多群體。
這也一直是美國的許諾,同時也是為什麼有時候美國會有許多的爭吵。
』廣告談到他最喜愛的美國作家時,歐巴馬指出他們都有著某些共同特質:「無論是惠特曼、愛默生、艾里森還是凱魯亞克,都有一種自我創造,並且接納矛盾的感覺。
我認為,這一點從一開始就存在於我們的基因裡,我們來自五湖四海,包含許多群體。
這也一直是美國的許諾,同時也是為什麼有時候美國會有許多的爭吵。
」歐巴馬在文學、政治和歷史方面的思考源於他在青年時代開始的如饑似渴的閱讀。
身為一名在夏威夷長大的少年,為了「成長為一名身在美國的黑人」,他閱讀了詹姆斯·鮑德溫(JamesBaldwin)、拉爾夫·艾里森(RalphEllison)、馬爾科姆·X(MalcolmX)、蘭斯頓·休斯(LangstonHughes)、理查德·懷特(RichardWright)、佐拉·尼爾·赫斯頓(ZoraNealeHurston)和W·E·B·杜波依斯(W.E.B.Dubois)。
此外,1980年代進入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後,為了成為「一個正經人」,他開始盡力將其少年時代那些較為散漫的愛好推到一旁——體育、派對、與朋友消磨時光。
他說到「正經人」的時候用了引號,解釋道,「因為這整個過程讓我覺得很灰暗,有幾年基本上變得不合群,只是獨自去上課,在城市裡閑逛,還有讀書,寫日記。
還有只是在試圖想明白我到底相信什麼,以及我應該對我的人生作何思考。
」在芝加哥的時候,歐巴馬開始寫短篇小說——憂鬱、引人深思的故事,靈感來源是他作為社區組織者遇到的一些人。
這些短篇小說和他當時寫的日記培養了給《應許之地》帶來動力的文學品質:一種對地方、情緒的敏銳觀察力;在自我評估時尋找努力(比如想搞清楚他競選總統的決定是否有一部分是因為「向拋棄了我的父親證明我的價值,滿足我母親的樂觀期許」);以及創造對顧問、政治人物和外國領導人經過敏銳觀察、具有狄更斯作品特點的人物刻畫。
在他的描述中,時任俄羅斯總理的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Putin)的聲音表現出一種「經過練習的漠然」,這表明他是「一個習慣了被下級和哀求者圍繞的人」,而且他還是一個細緻安排自己媒體拍照活動的人,「像一個Instagram上的青少年那樣仔細。
」1990年,貝拉克·歐巴馬在《哈佛法律評論》編輯部。
LaneTurner/TheBostonGlobe,viaGettyImages歐巴馬在二、三十歲時讀的書,再加上他對莎士比亞、《聖經》的熱愛,以及對林肯、小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Jr.)及賴因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Niebuhr)的熱切研究,塑造了他對歷史的長遠看法——對於在不斷形成過程中,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願景。
在其中,用19世紀廢奴主義者西奧多·帕克(TheodoreParker)的話說,「道德世界的弧線很長,但它是向正義彎曲的」,這句話也常常被馬丁·路德·金所引用。
通過回溯歷史——看到奴隸制的深重罪孽以及它延續至今的影響——與此同時,呼籲不斷努力,將這個國家更進一步帶往應許之地,馬丁·路德·金及約翰·劉易斯(JohnLewis)將民權鬥爭置於歷史情境的同時,也令人想起《聖經》中從受難和流放到救贖的宏大旅程。
從他對這些思想者和活動人士的研究中,歐巴馬學到了他稱之為「尼布爾式」的一課,即我們能夠「對這個世界,殘酷、罪惡、貪婪和暴力的現實有著清醒認識,但仍然能心懷一種希望和可能,作為意志力和信仰之躍的表現」。
這一深入心底的信念正是讓歐巴馬最為震撼人心的演講生動起來的地方,例如他在塞爾馬遊行50週年紀念日發表的講話,以及2015年大屠殺之後,他在南卡羅來納州州查爾斯頓以馬內利非裔衛理聖公會教堂發表的「奇異恩典」演講。
那種「在不確定性下」要找到「希望」的決心,仍然存在於他今天的樂觀主義裡——因為新一代年輕人的政治參與,他感到振奮起來。
在夏天的喬治·弗洛伊德(GeorgeFloyd)抗議活動中,這些年輕人的參與如此有力。
廣告個人和政治緊密交織在非裔美國文學中——從早期奴隸敘事到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Douglass)和馬爾科姆·X的自傳——在年輕的歐巴馬構建自己信仰的哲學支柱時,他同時也在自己的日誌裡奮筆疾書,整理自己生活中種族、階級和家庭的一團亂麻。
『當我想到我是如何學習寫作、我模仿了哪些人時,進入腦海的一個聲音總是詹姆斯·鮑德溫的。
』他對美國人都寄望於共同的夢想,並且每人都能超越差別的看法不僅呼應了拉爾夫·艾里森的《看不見的人》(InvisibleMan,在其中,敘述者得出結論「美國是由許多根線織成的」,「我們的命運是『一』與『多』的統一」。
),也是他自己家族史的一部分:母親生於堪薩斯州,父親成長於肯亞。
他後來也在2004年民主黨大會演講上表達了這一信念,正是那次民主黨大會將他介紹給了整個國家。
歐巴馬總統和眾議員約翰·劉易斯在阿拉巴馬州塞爾馬舉行的1965年選舉法案50週年紀念活動上。
DougMills/TheNewYorkTimes歐巴馬說,在高中時代,他跟一群「四處漂泊的朋友」(其中許多人以局外人自居)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講故事是我們用來解釋自己、解釋周遭世界,解釋我們屬於何處以及是否與之相合的方式。
」後來,歐巴馬嘗試著將自己的故事寫在紙上,並努力尋找一個與他腦海裡的那些對話近似的聲音,同時努力研究自己欽佩的作家。
「跟其他人一樣,」他說道,「當我想到我是如何學習寫作、我模仿了哪些人時,進入腦海的一個聲音總是詹姆斯·鮑德溫的。
我沒有他那麼有才華,但他那種滾燙的誠實和慷慨的精神,以及那種諷刺的感覺——能夠端正地看待事物,同時對那些他顯然充滿不屑、不信任或者憤怒的人又仍然抱持著同情心。
他的書對我影響很大。
」《林肯——一個作家的傳記》(Lincoln:TheBiographyofaWriter)一書的作者、學者弗雷德·卡普蘭(FredKaplan)將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與歐巴馬進行了比較,指出他們都精於語言,有著當總統的「一流氣質」:「堅忍、靈活、願意聽取不同的觀點。
」跟林肯一樣,歐巴馬的聲音(無論是在演講還是落在紙上)都富有彈性,時而口語化時而雄辯,時而幽默時而憂戚,將常識性的論點和憂鬱的沉思融為一體(尼亞加拉大瀑布讓林肯想到了轉瞬即逝的生命,而一幅埃及金字塔的畫讓歐巴馬思索,時間是如何最終將人類所有的努力化為灰燼)。
廣告這兩位總統都是富有詩情的律師出身,在卡普蘭所說的「語言的熔爐」中塑造了自己的身份和職業生涯。
歐巴馬記得在小時候,他所背負的傳統和跨越不同世界的「陌生性」讓他覺得,自己像是「鴨嘴獸或者某種想像中的野獸」,沒有歸屬感。
但他說,寫作的過程幫他「把這些支離破碎的自我湊成了一體」,讓他最終對自己是誰有了「一種相當清晰的認識」,這種自我意識投射出平和與沉靜的氛圍,讓他得以從白宮的高壓鍋中走出來時,和他30歲出頭寫《我父親的夢想》時一樣,依舊是一個能體會微妙、樂於自我批評的寫作者。
歐巴馬說他當總統的時候沒有時間定期寫日記,但他會記下那些重要的時刻。
比如在哥本哈根的氣候峰會期間,他跟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Clinton)闖入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領導人的一場會議,因為他們「繞過我和我們試圖促成的一項協議,最終,在多年之後,這個協議成了《巴黎協定》」。
會後,他寫下了自己說的話以及當時的情景——他知道這會是一個好故事。
「你只需要開始動筆。
你只需要筆落實處。
因為沒什麼比空白頁更可怕的了。
」在寫《應許之地》的時候,歐巴馬沒有讀太多書——可能是因為他「擔心自己會找藉口拖延」,也可能是因為他會沉浸在自己特別喜歡的書裡,腦海裡總能聽見那些作者的聲音。
但在寫完《應許之地》後,他急切地翻開了友人瑪麗蓮·羅賓遜(MarilynneRobinson)的新小說《傑克》(Jack),這是她的基列系列(Gilead)的新作,以及阿亞德·阿赫塔爾(AyadAkhtar)的《故鄉哀歌》(HomelandElegies),他稱這部作品是「對當代美國政治和態度有力而深刻的審視。
」對於剛來到美國,想要了解這個複雜、有時令人困惑的國家的人,他會推薦什麼樣的文學作品呢?歐巴馬說,在第一時間想到的作品裡,他會推薦惠特曼的詩、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茲比》(TheGreatGatsby)、艾里森的《看不見的人》、斯坦貝克的《憤怒的葡萄》(TheGrapesofWrath)、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SongofSolomon)、「海明威和福克納的任何作品」,以及菲利普·羅斯(PhilipRoth)——他的小說捕捉到了「族群之間試圖同化彼此的緊張感,作為美國人意味著什麼,作為局外看客又意味著什麼?」廣告至於非虛構類則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和馬爾科姆·X的自傳、愛默生的《自助》(Self-Reliance)、林肯的第二次就職演說、馬丁·路德·金的《寄自伯明翰監獄的信》(LetterFromBirminghamJail)、還有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deTocqueville)的《美國的民主》(DemocracyinAmerica),歐巴馬稱,這本書會讓我們記得,「美國確實是對舊世界的一次突破。
我們現在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或者忽略了這一點,部分原因是太多現代文化都承載了美國的某些元素。
」「我認為,無論你是在談論藝術還是政治,還是僅僅想在早上起床後過好自己的生活,能在所遇之處尋找到那種樂趣,憑希望而不是絕望做事,都是很有益處的。
」相關報導歐巴馬出版新回憶錄,反思白宮歲月2020年11月17日閱讀陪伴歐巴馬度過白宮歲月2017年1月17日歐巴馬愛聽什麼歌?2016年8月16日歐巴馬:讀《三體》的科學狂2016年8月1日父親留下的信,仍在靜候歐巴馬2016年6月20日最受歡迎「最好的知心朋友」?烏克蘭局勢考驗習近平與普丁關係為何許多中國網民支持普丁和他的戰爭?抗議中國,瑞典運動員將冬奧金牌贈予被囚書商之女關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你應該知道的幾個關鍵問題澤連斯基,烏克蘭國家危難中的意外英雄烏克蘭局勢惡化之際,中俄鞏固經濟聯繫在這場烏克蘭危機中,美國和北約並不無辜拜登vs.普丁:從冷戰走出,在新衝突中一決勝負烏克蘭最新戰局:俄軍再次轟炸基輔,遭遇激烈抵抗普丁的真正目標不只烏克蘭,還有美國的「謊言帝國」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紐約時報中文網iOS和AndroidApp點擊下載iOSApp點擊下載AndroidApp點擊下載AndroidAPK
延伸文章資訊
- 1蜜雪兒·歐巴馬自傳成為這樣的我Becoming Michelle Obama
蜜雪兒·歐巴馬自傳成為這樣的我Becoming Michelle Obama 皆比定價便宜100元哦九成新照片上有書套的話付書套有興趣可以聊聊看更多詳細書況#二手書#蜜雪兒歐巴馬#自傳# ...
- 2obama自傳-新人首單立減十元-2022年2月|淘寶海外
去哪兒購買obama自傳?當然來淘寶海外,淘寶當前有61件obama自傳相關的商品在售。 在這些obama自傳的出版社名稱有中信出版集團、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上海譯文出版社、 ...
- 3胡培菱/善良的艱難 讀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自傳《應許之地》
歐巴馬( Barack Obama) ... 他的自傳讓讀者跟他一起檢視美國這個國家及人民所代表及所應代表的意義,一起評斷美國民主在過去十年的軌跡,也讓讀者看 ...
- 4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 - 博客來
Becoming · 作者:蜜雪兒‧歐巴馬 · 原文作者:Michelle Obama · 譯者: 黃佳瑜, 陳琇玲, 林步昇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8/11/15.
- 5[書評] BECOMING 蜜雪兒・歐巴馬— 每個人出傳記一定都有其 ...
這是一本相當好看的自傳,撇除政治因素考量,這本書圍繞地不只是主角MICHELLE OBAMA,而是跟她同世代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