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狄奧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弗拉維斯·阿卡狄奧斯·奧古斯都(拉丁語:Flavius Arcadius Augustus,古希臘語:Ἀρκάδιος,377年1月1日-408年5月1日)是從公元395年到公元408年間的東羅馬帝國皇帝。

阿卡狄奧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加入人工地區詞轉換。

請為條目加入合適的公共轉換組和手工字詞轉換。

訪問討論頁可能可以獲得更多信息。

阿卡狄奧斯東羅馬帝國皇帝具有狄奧多西時期藝術風格的阿卡狄奧斯殘缺半身像(現藏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東羅馬帝國皇帝統治383年1月–395年(被其父授予"奧古斯都"頭銜);395年–408年5月1日(東部皇帝,時任西部皇帝為其弟弗拉維斯·霍諾留)前任狄奧多西一世繼任狄奧多西二世共治皇帝狄奧多西一世(383–395)霍諾留(393-408;作為西部皇帝,395-408)狄奧多西二世(402–408)出生公元377年1月1日西班牙行省逝世公元408年5月1日(時年31歲)配偶艾麗婭·尤多西婭子嗣弗拉西拉普爾喀麗亞阿卡迪婭狄奧多西二世瑪麗娜全名弗拉維斯·阿卡狄奧斯·奧古斯都朝代狄奧多西王朝父親狄奧多西一世母親艾麗婭·弗拉吉拉宗教信仰尼西亞派基督教 弗拉維斯·阿卡狄奧斯·奧古斯都(拉丁語:FlaviusArcadiusAugustus,古希臘語:Ἀρκάδιος,377年1月1日-408年5月1日)是從公元395年到公元408年間的東羅馬帝國皇帝。

作為狄奧多西一世與妻子艾麗婭·弗拉吉拉(英語:AeliaFlaccilla)的長子,他是西部皇帝弗拉維斯·霍諾留的兄長。

學術界一般認為,他是個較為文弱的皇帝,在皇位上的他一直活在權臣和妻子艾麗婭·尤多西婭的陰影之下。

[來源請求] 目次 1生平簡介 2其他軼事與當代藝術風格 3參考文獻 4外部連結 生平簡介[編輯] 刻有阿卡狄奧斯頭像的索利德金幣 阿卡狄奧斯出生於西班牙行省,是狄奧多西一世與妻子艾麗婭·弗拉吉拉的長子,也是之後就任西部皇帝的弗拉維斯·霍諾留的兄長。

他於383年1月被其父狄奧多西一世授予奧古斯都頭銜,並擔任帝國東部的共治皇帝。

其弟則於393年擔任帝國西部的共治皇帝。

狄奧多西一世死後,作為西帝國的皇帝,霍諾留被西部的汪達爾裔軍事長官(英語:MagisterMilitum)(MagisterMilitum)弗拉維斯·斯提里科控制,而阿卡狄奧斯則受制於一位廷臣,弗拉維斯·魯菲努斯(英語:Rufinus(consul))。

部分學者認為,當時的斯提里科有可能希望同時控制住東西部兩個皇帝,並很可能秘密於395年派遣了一些哥德人僱傭兵將魯菲努斯刺殺。

儘管對於魯菲努斯之死,沒有確鑿證據表明斯提里科曾參與其中,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兩位前朝遺老發生了內鬥,並貫穿了阿卡狄奧斯統治的前半段時期。

阿卡狄奧斯的新任宮廷顧問是太監歐特羅庇厄斯,而他代替魯菲努斯,成為了東帝國皇位後的又一位權臣。

阿卡狄奧斯同樣也生活在皇后艾麗婭·尤多西婭的陰影下。

399年,在尤特羅庇烏斯的勢力如日中天之時,阿卡狄奧斯被皇后說服將尤特羅庇烏斯除掉。

而在同年7月13日,阿卡狄奧斯又下令徹底拆毀國內所有異教神廟。

皇后尤多西婭對皇帝的干預受到了普世牧首約翰一世的強烈反對,後者認為皇后在利用自己家族的財富來間接控制整個帝國。

尤多西婭在404年設法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將約翰廢黜,而她也於同年晚些時候去世。

尤多西婭給阿卡狄奧斯生了四個孩子,三個是女兒:普爾喀麗亞、阿卡迪婭(英語:Arcadia(daughterofArcadius))(Arcadia)以及瑪麗娜,而唯一的一個兒子就是狄奧多西,即未來的東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

阿卡狄奧斯統治的後半段被禁衛軍長官(英語:Praetorianprefect)安特米烏斯所支配,後者與西部的斯提里科取得了和解。

阿卡狄奧斯似乎更熱衷於做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而無心在政治與軍事事務中有所建樹。

在408年他去世時,他只是象徵性地控制著整個東帝國。

其他軼事與當代藝術風格[編輯] 在阿卡狄奧斯的幾年統治之中,困擾帝國的一大問題是貴族們普遍對權臣及其周圍的黨派鬥爭懷有矛盾的情緒,黨派的形成能有效地遏制當時正肆虐帝國的野蠻人勢力(具體來說,對君士坦丁堡來說指的是哥德人),但也導致宮廷周圍黨派林立,皇權衰微。

由於對哥德人的普遍仇視情緒,在首都駐守的一批哥德人蠻盟部隊被屠殺,而一位名叫蓋納斯(英語:Gainas)的哥德人率領倖存下來的蠻族士兵前往色雷斯,而他們在那裡被阿卡狄奧斯派出的帝國部隊截擊並再次屠殺,蓋納斯也被處決。

一般認為這件事反映了當時對野蠻人仇視心理的集中爆發,而人們的這種反應也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整個東帝國。

這件事被記載在昔蘭尼的西內修斯於公元400年所著的《Aegyptussivedeprovidentia》上[1],這是一篇模仿古埃及僧侶文學風格的諷喻作品,對當時的事件做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因此目前學術界尚無法了解這件事的真實情況。

他的另一篇著作《Deregno》則親自獻給皇帝阿卡狄奧斯,痛斥了哥德人。

阿卡狄奧斯以自己之名在首都興建了一座廣場,廣場建在君士坦丁堡第七座山(古希臘語:Xērolophos)上。

而在廣場上還興建了一根石柱,用以展示自己戰勝蓋納斯的「偉大功績」,但這根石柱沒能完工,而是在其子狄奧多西二世任上完成的。

1949年6月1日,在為巴耶濟特廣場(英語:BeyazıtSquare)(土耳其語:BeyazıtMeydanı)附近的大學建築打地基時,人們在伊斯坦堡陶里廣場(ForumTauri)附近發掘出了阿卡狄奧斯的大理石頭像(現藏土耳其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

[2]雕像的頸部本應插入上身部分,但無論是整個雕像的其他部分、基座還是銘文都蹤跡難覓。

雕像上的皇冠(英語:diadem)部分呈片狀,邊緣處為一串串珍珠組成,對應皇帝的前額部位則為一塊有珍珠裝飾的矩形石塊。

阿卡狄奧斯狄奧多西王朝出生於:377年1月1日逝世於:408年5月1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狄奧多西一世 東羅馬帝國皇帝383年1月–408年5月1日與狄奧多西一世同時在任(383年–395年)弗拉維斯·霍諾留(393年–408年)狄奧多西二世(402年–408年) 繼任者:狄奧多西二世 參考文獻[編輯] ^A.Cameron,J.Long,1993.BarbariansandPoliticsattheCourtofArcadius.Berkeley/Oxford ^NezihFiratli,1951.ALateAntiqueImperialPortraitRecentlyDiscoveredatIstanbul,AmericanJournalofArchaeology,55(1):67–71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阿卡狄奧斯 阿卡狄奧斯治下所頒法典,摘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orpusIurisCivilis) 愛德華·沃茲所著"themotifsofImperialauthorityinthebustofArcadius" 這份4世紀羅馬法典列表中展現了阿卡狄奧斯統治時期治下所頒布的有關基督教的法典 閱論編羅馬皇帝與拜占庭皇帝元首制時期(前27年-235年)奧古斯都→提貝里烏斯→卡利古拉→克勞狄一世→尼祿→加爾巴→奧托→維特里烏斯→韋斯巴薌→提圖斯→圖密善→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畢尤→奧列里烏斯與維魯斯→康茂德→佩蒂納克斯→尤利安努斯→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卡拉卡拉與蓋塔→馬克里努斯與迪亞杜門尼安→埃拉伽巴路斯→亞歷山大·塞維魯危機時期(235年-284年)馬克西米努斯→戈爾迪安一世與戈爾迪安二世→普皮恩努斯與巴爾比努斯→戈爾迪安三世→菲利普與菲利普二世→德西烏斯與赫倫尼烏斯→加盧斯與霍斯蒂利安→加盧斯與沃魯西安努斯→埃米利安努斯→瓦勒良→加里恩努斯、薩洛尼努斯與瓦勒良二世(英語:ValerianII)→克勞狄二世→昆提盧斯→奧勒良→塔西佗→弗洛里安努斯→普羅布斯→卡魯斯→卡里努斯與努梅里安多米那特制時期(284年-395年)戴克里先→戴克里先(東)與馬克西米安(西)→戴克里先(東)與馬克西米安(西),伽列里烏斯(東)與君士坦提烏斯一世(西)為凱撒→伽列里烏斯(東)與君士坦提烏斯一世(西),馬克西米努斯二世(東)與塞維魯二世(西)為凱撒→伽列里烏斯(東)與塞維魯二世(西),馬克西米努斯二世(東)與君士坦丁(西)為凱撒→伽列里烏斯(東)與馬克森提烏斯(西),馬克西米努斯二世(東)與君士坦丁(西)為凱撒→伽列里烏斯(東)與李錫尼(西),馬克西米努斯二世(東)與君士坦丁(西)為凱撒→馬克森提烏斯→馬克西米努斯二世(東)與李錫尼(西),瓦倫斯(英語:ValeriusValens)與君士坦丁為凱撒→李錫尼(東)與君士坦丁(西),李錫尼二世(英語:LiciniusII)、君士坦丁二世與克里斯(英語:Crispus)為凱撒(→馬提尼亞努斯(英語:Martinian(emperor)))→君士坦丁,克里斯(英語:Crispus)為凱撒→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一世(→馬格嫩提烏斯,德森提烏斯(英語:Decentius)為凱撒)→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與韋特雷尼奧(英語:Vetranio)→尤利安→約維安→瓦倫提尼安一世→瓦倫斯→格拉提安→瓦倫提尼安二世→馬格努斯·馬格西穆斯與維克多→狄奧多西一世(→尤金尼厄斯(英語:Eugenius))西羅馬帝國(395年-476年)霍諾留→君士坦丁三世與君士坦斯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三世(→約翰尼斯(英語:Joannes))→瓦倫丁尼安三世→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與帕拉迪烏斯(英語:Palladius(Caesar))→阿維圖斯→馬約里安→利比烏斯·塞維魯→安特米烏斯→奧利布里烏斯→格利凱里烏斯→尼波斯→羅慕路斯·奧古斯都東羅馬/拜占庭帝國(395年-1204年)阿卡狄奧斯→狄奧多西二世→普爾喀麗亞→馬爾西安→利奧→利奧二世→芝諾→巴西利斯庫斯與馬爾庫斯(英語:Marcus(sonofBasiliscus))→芝諾→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查士丁一世→查士丁尼一世→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莫里斯與狄奧多西斯→福卡斯→希拉克略→君士坦丁三世→赫拉克洛納斯→君士坦斯二世→君士坦丁四世、希拉克略與提比略(英語:Tiberius(sonofConstansII))→君士坦丁四世與查士丁尼二世→查士丁尼二世→利昂提奧斯→提比略三世→查士丁尼二世與提比略→菲利皮科斯→阿納斯塔修斯二世→狄奧多西三世→利奧三世→君士坦丁五世→阿爾塔瓦茲德→利奧四世→君士坦丁六世→伊琳娜→尼基弗魯斯一世→斯陶拉基奧斯→米海爾一世與忒俄費拉克圖(英語:Theophylact(sonofMichaelI))→利奧五世與君士坦丁(英語:Constantine(sonofLeoV))→米海爾二世→狄奧斐盧斯→米海爾三世→巴西爾一世→利奧六世→亞歷山大→君士坦丁七世→羅曼努斯一世、赫里斯托弗、史蒂芬(英語:StephenLekapenos)與君士坦丁(英語:ConstantineLekapenos)→羅曼努斯二世→尼基弗魯斯二世→約翰→巴西爾二世→君士坦丁八世→佐伊與羅曼努斯三世→佐伊與米海爾四世→米海爾五世→佐伊與狄奧多拉→佐伊與君士坦丁九世→君士坦丁九世→狄奧多拉→米海爾六世→伊薩克一世→君士坦丁十世→羅曼努斯四世、利奧(英語:LeoDiogenes)與尼基弗魯斯(英語:NikephorosDiogenes)→米海爾七世、安德羅尼科斯、康斯坦丁斯(英語:KonstantiosDoukas)與君士坦丁(英語:ConstantineDoukas(co-emperor))→尼基弗魯斯三世→阿歷克塞一世→約翰二世與阿歷克塞·科穆寧(英語:AlexiosKomnenos(co-emperor))→曼努埃爾→阿歷克塞二世→安德洛尼卡一世與約翰·科穆寧(英語:JohnKomnenos(sonofAndronikosI))→伊薩克二世→阿歷克塞三世→阿歷克塞四世(→尼古拉烏斯·卡納波斯(英語:NicholasKanabos))→阿歷克塞五世尼西亞帝國(1204年-1261年)君士坦丁·拉斯卡里斯→狄奧多爾一世→約翰三世→狄奧多爾二世→約翰四世東羅馬/拜占庭帝國(1261年-1453年)米海爾八世→安德洛尼卡二世與米海爾九世→安德洛尼卡三世→約翰五世→約翰五世、約翰六世與馬修·坎塔庫澤努斯→約翰五世→安德洛尼卡四世→約翰七世→安德洛尼卡五世→曼努埃爾二世→約翰八世→君士坦丁十一世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12017372 BNF:cb12356604g(data) FAST:284965 GND:118848445 ISNI:0000000108511794 LCCN:n91041106 NNL:000011229 NTA:134543378 SNAC:w6tb1nm1 SUDOC:032559453 VIAF:5728388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阿卡狄奧斯&oldid=68558549」 分類:377年出生408年逝世拜占庭皇帝狄奧多西王朝弗拉維氏族隱藏分類:需要加入地區詞轉換的條目含有拉丁語的條目含有古希臘語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含有土耳其語的條目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N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تۆرکجه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Bosanski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lego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KurdîLatina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मराठीNederlands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Yorùbá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