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適合小孩的美術媒材? - 方格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腦媽很喜歡藝術,所以在腦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讓藝術介入他的生活。

挑選的條件除了#無味、#安全、#好洗之外,拔拔麻麻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藝術治療 ... 取消如何挑選適合小孩的美術媒材?大腦媽媽追蹤如何挑選適合小孩的美術媒材?大腦媽媽追蹤2020-05-07|閱讀時間約5分鐘PhotoCredit:大腦媽媽 腦媽很喜歡藝術,所以在腦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讓藝術介入他的生活。

挑選的條件除了#無味、#安全、#好洗之外,拔拔麻麻還需要注意什麼呢?🔶依照「#個性」選擇媒材很奇妙吧,這個居然是腦媽的第一撇步。

沒錯,我相信各位父母都有類似的經驗,「幫他買的A牌奶嘴不吃,只愛B牌」,就足夠說明每個寶貝不一樣了。

而藝術也是一樣!藝術可以說是天生內鍵的(除了某些特定腦部受損的族群以外),約7-8個月的小孩,聽到音樂就會隨之搖擺,幾乎每個小肌肉發展完全的孩子都愛塗鴉,但過了孩童時期,有多少個青少年、成人開始不愛畫畫了呢?很多人會說,「我就沒天份啊」、「我又沒再進修」,但有沒有想過,你其實是#選錯藝術媒材呢?#表達性藝術治療,就是透過不同的藝術管道,如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文學等的方式,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

因為腦媽在研究所的時候只有接觸美術和少少的音樂治療,所以這篇文章主要著重在#美術治療這塊喔。

而藝術(美術)治療非常強調#媒材的使用,因為在實際治療特殊族群的情境中,使用錯的媒材會有危險性。

而媒材在這裡扮演的就是#表達的媒介。

媒材的分類可以簡單分為兩種:1.#流動性高(濕的):特點是比較不容易受控制,但可以明確的表達內在的情緒,譬如:水彩、廣告顏料、濕陶土、沙等。

2.#硬性較高:特點是比較好控制、能增強感知的連結,如:蠟筆、麥可筆、剪貼等。

⏩#為什麼使用錯誤的媒材會危險?簡單來說,如果這個人心理有強烈的情緒,而這個情緒只要一被觸動就會想傷害自己或別人,那一開始治療的時候就不能選擇流動性高的媒材,否則一直表達自己的情感,可能作畫結束後,他就有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舉動。

⏩#如何將藝術治療的概念套用在替寶貝選擇媒材舉例來說:腦寶的個性比較小心謹慎,到新的地方會先默默觀察,不會先行動,會死命扒在媽咪的身上,要等媽咪介紹完週遭、他確定很安全後才會開始探索。

這種孩子就很適合硬性較高的媒材。

如果你的寶貝和腦寶一樣,我很推薦1歲以上可以挑我圖片中的這款#蠟筆,因為是#三點式的(很好抓握)、非常顯色、結構性也非常強,不需要費太多力氣就能作畫。

(我之前有試過像石頭形狀的蠟筆,但腦寶就沒有那麼愛。

)重點是,這款法國牌子的蠟筆非常便宜(12色,約100元)!!很適合小資媽咪,給大家參考喔~(沒有業配,純分享而已)之前,我有使用流動性較高的媒材,如手指膏。

一開始,請腦寶自己用顏料作畫,他會有點不知所措,因為顏料流動的方向不好掌控(譬如,一灑,顏料就會放射狀出現等,而不是規矩的一橫一束),他對於這樣的作畫方式是#缺乏安全感的,而且對於無法掌握的媒材會讓他無法有#藝術表達能力,所以開始作畫後就有#情緒,這時候就代表「藝術治療說的#危險」出現了。

⏩#怎麼化解危險?對於第一次使用藝術媒材而造成的危險,多半像腦寶的情況一樣,屬於對該媒材的不熟悉、動作控制力不成熟等,這樣的危險會等小孩長大後就能克服。

不過,當下的處理是很重要的! !不要立刻將媒材收起來!!不要立刻將媒材收起來!!不要立刻將媒材收起來!(很重要,所以講三遍) 記住,在表達性藝術治療裡面的概念中,#媒材就是說話的媒介,套用在孩子使用藝術的情境也是一樣,「我只是不太會使用這個道具,#但不代表我話已經說完了」,如果這時候拔麻嫌寶貝歡而立刻收起來,寶貝的情緒鐵定會更大!所以,我們必須讓他用適合他的方式,把話說完。

我選擇的是加入小道具#海綿棒,讓寶貝學著沾然顏料後,再用形狀就像筆的海綿棒作畫,讓流動性高的顏料轉換成流動性低、控制性高的媒材,寶貝情緒就平穩了,讓他把話(畫)說完後(觀察點就是很明顯的不想再畫下去,但情緒是開心或平穩的)。

藝術治療很講求#收尾,一個好的收尾才會圓滿。

所以如果讓寶貝在情緒不穩的狀態下收尾,很明顯的就是他還沒有把話說完,而媽咪也沒有發現他的需求。

所以,最後收尾時不要忘記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抱抱! 謝謝寶貝願意一開始嘗試用他不熟悉的方式和你說話,但只要媽咪發現問題點改善後,他最後還是很願意把話說完,這就是愛♥▌大腦媽媽總結▌孩子一定會有#情緒,但身為大人的拔麻如果能發現他的情緒,讓他用他的方式表達,就能破解情緒,製造更緊密的依附關係喔:) ▌關於大腦媽媽▌ FB:https://www.facebook.com/brainymamaedu (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媽媽)的綜合體 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曾於澳洲MarcsInstituteforBrainand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

曾於視覺藝術研究所進修,並修習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與研究。

即將前往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早期學習實驗室(EarlyLearningLab,Auckland)修習博士學位。

0藝術治療育兒大腦心理學情緒父母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贊助下一篇我想要一次玩很多種玩具,可以嗎?大腦媽媽追蹤我是大腦媽媽,喜歡研究人腦,請和我一起探究小朋友和老公的奇怪大腦吧!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曾至澳洲MarcsInstituteBabyLab擔任研究人員,曾修習藝術治療、幼兒玩具創作,目前於紐西蘭攻讀發展心理學博班。

{不定期更新紐西蘭生活&博班生活秘笈}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或註冊會員。

領取見面禮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48小時Premium閱讀權限先不用,謝謝前往領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