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許之地+成為這樣的我套書(限量加贈成為這樣的我「引導式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應許之地+成為這樣的我套書(限量加贈成為這樣的我「引導式筆記書」). 應許之地+成為這樣的我套書(限量加贈成為這樣. 立即試閱. 出版社:商業周刊.
首頁
圖書
社會人文
應許之地+成為這樣的我套書(限量加贈成為這樣的我「引導式筆記書」)
立即試閱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0/11/19
定價:1,410元
現在優惠價
75折
1,058元
加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下次買
本書介紹
本書目錄
推薦文
《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
★全球授權25種語言,唯一與美同步中文版★
★歐巴馬第一本白宮生涯回憶錄★
第一位美國非裔總統,他創造歷史、改變世界、也完成自我,更於任內獲諾貝爾和平獎——
在世界動盪、時局紛亂的當下,最需要聆聽他的故事,汲取他的力量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Obama)在備受期待、激勵人心的回憶錄第一卷中,道出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冒險旅程,其中的私人細節引人矚目:他從尋求自我認同的年輕人到當上自由世界的領袖,包括他的政治養成和第一屆總統任期內的重大時刻,充滿戲劇性轉變與動盪。
歐巴馬帶領讀者踏上了精彩又動魄的旅程,從他最初從政的抱負到打贏關鍵的愛荷華州黨團會議初選,見證了基層激進行動主義的影響力之大,左右了二○○八年十一月四日那晚劃時代的大選夜,成功將歐巴馬送入白宮,成為美國第四十四位總統,也是第一位美國非裔總統。
回顧總統任內,他以獨到而周延的觀點,探索了總統權的範圍與侷限,也以獨特見解,剖析美國涇渭分明的政黨政治以及國際外交上的折衝。
歐巴馬帶領讀者深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以及戰情室,進入莫斯科、開羅、北京等地。
透過本書,我們能一窺其思路,包括他籌組內閣時的全盤考量、苦思如何解決全球金融危機、忖度俄羅斯總統普丁的盤算、克服看似無法踰越的逆境讓〈平價醫療法〉(AffordableCareAct)在國會闖關、為了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與將領起衝突、落實華爾街改革、因應災難性的墨西哥灣油井爆炸、授權狙擊賓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動」等等。
本書出奇地私密並充滿內省,講述他敢於翻轉歷史的故事,以及他這個社區工作者的信仰在世界的舞台備受考驗。
歐巴馬非常坦率,告訴我們他以美國黑人的身分競選公職,承載著擁抱「希望與求變」的世代對他的期許,以及做出高風險決策時面臨的道德挑戰,他是如何平衡並兼顧三者。
他大方吐露海內外反對他的聲音與勢力,生活在白宮對他妻女的影響,也毫不畏懼地揭露他對自我的懷疑與失望。
然而他堅信,在美國這個仍在進行中的偉大實驗裡,進步始終是可能的。
這本優美而有力量的書記錄了歐巴馬的信念,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在同理心和共識的基礎上,靠大家攜手每天一起努力而成。
【歐巴馬總統於推特發文】
「沒有一種感覺勝過完成一本書,我以本書為榮。
過去這些年,我反思自己任內的表現,在本書,我嘗試誠實交代自己投入總統大選的始末與任內的表現:重大事件以及背後的操刀人;我對自己做對與做錯一些事的看法;以及我的團隊和我必須面對的政治、經濟、文化勢力──那是一股我們國家目前仍在苦苦奮戰的反撲力量。
在本書,我也努力讓讀者了解蜜雪兒和我這些年的個人親身經歷,迭宕起伏好不精彩。
最後,在我們國家經歷如此巨大動盪之際,本書提供了我廣泛的看法,包括如何癒合分裂的社會,帶領國家繼續向前,以及讓民主適用於每一個國民,這個艱巨大任務,無法只靠任何一個總統,而要靠我們全體公民的參與投入。
除了有趣以及內容豐富之外,我最希望本書能夠激勵全國乃至全球的年輕人,高舉指揮棒、提高音量、為追求更美好的世界盡一份心力。
」
《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
────坦誠以對、充滿力量且鼓舞人心────
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
「你的故事即是你的一切,永遠代表你、為你所有。
」
一路從芝加哥郊區到白宮────
《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
講述一名不斷超越自我的女性,
對自身深刻的審視,充滿溫暖、智慧與啟示
────她的故事將鼓舞我們追隨仿效。
★唯一同步中文版!
★全球售出31國版權╳24國同步上市╳首刷高達300萬冊
★《出版人週刊》:2018年秋季最值得期待的一本書
★歐普拉讀書俱樂部盛讚推薦
★獨家收錄64幅歐巴馬家庭珍貴照片
蜜雪兒‧歐巴馬:
「我希望自己的旅程能激發讀者找到勇氣,成為他們渴望成為的人。
迫不及待想與各位分享我的故事。
」
《成為這樣的我「引導式筆記書」:蜜雪兒.歐巴馬帶領你探索內心的聲音》
史上最暢銷回憶錄《成為這樣的我》作者──蜜雪兒.歐巴馬這次要透過「引導式筆記書」,帶領你探索內心的聲音!
★美國首印50萬本,出版即登亞馬遜暢銷榜 ★上市前已授權全球超過20個國家 ★尼爾森圖書調查(NielsenBookscan)評選為非小說類暢銷書 〉〉〉以前,你從她的故事中,看見不平凡的人生; 現在,她要帶領你探究自己的成長之路,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價值。
《成為這樣的我》是一部深刻反思的作品,娓娓道來,讓人讀之欲罷不能。
藉由撰寫這本回憶錄,蜜雪兒.歐巴馬與讀者分享了她的不平凡人生, 希望為讀者開啟一條道路,引領他們述說自己的故事; 並激發讀者鼓起勇氣,發現自己的聲音所蘊含的力量。
如今,她透過這本筆記書鼓舞讀者探究自己的成長之路,從中找到價值。
蜜雪兒.歐巴馬:「重點不在於追求完美,也不在於你最後把自己帶向哪裡。
讓別人認識自己、聽到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 發出自己真正的聲音,力量就會出現;願意認識、傾聽他人,善意就會出現。
」
書摘_20章
七星期後,空軍一號在北京降落,這是我首次正式訪問中國。
我們按照指示把所有非政府電子設備留在機上,同時抱持一切通訊都被監控的心態來應對。
即使橫跨了數座海洋,中國的監控能力同樣令人驚嘆。
在總統大選期間,中方駭進我們競選總部的電腦系統(我把這件事視為自己可望勝選的好兆頭)。
他們遠端操作就足以將所有手機轉換為錄音設備的能力廣為人知。
如今我們踏上中國的土地,他們監控起來更加容易。
網絡安全專家建議我們的幕僚,務必要有心理準備,我們訪問期間的一言一行都會遭到監聽。
若要從飯店打電話討論國安相關事宜,我必須到走廊另一頭架有SCIF(敏感資訊隔離設施)的套房;SCIF是座藍色大帳篷,設置在房間中央,發出詭異又迷幻的嗡嗡聲,用來阻絕周遭任何監聽設備。
我們代表團部分成員得在黑暗中穿衣甚至洗澡,以避開可能巧妙藏在每個房間的針孔攝影機。
有時,中國情報部門厚顏無恥到簡直像拍喜劇。
有次,我的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Locke)前往參加籌備會議的途中,發現有東西忘在飯店房間內。
一打開房門,他發現除了兩名房務人員在整理床鋪,居然還有兩位西裝筆挺的男子仔細翻閱著他桌上的文件。
駱家輝詢問他們來意時,兩人卻一語不發經過他身邊,隨即離開房間。
房務人員始終沒抬頭,而是忙著更換浴室大小毛巾,完全把駱家輝當成隱形人。
我們團隊成員得知此事後,有人聽完直搖頭,有人啞然失笑,我相信外交人員最終對此正式表達不滿。
但我們後來與胡錦濤主席及其餘中方代表成員正式會面時,沒人提起這件事。
我們與中國有太多生意要做,針對中國的間諜活動也沒少過,因此不想把事情鬧大。
以上大約概括了當時美中事務的狀況。
表面上,我們從上屆政府延續下來的關係看似相對穩定,不像與俄羅斯政府有明顯的外交裂痕。
打從一開始,蓋特納和希拉蕊就多次與中國高層官員會面,並正式成立工作小組來因應各種雙邊問題。
在倫敦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我與胡主席會晤時,談到了追求「雙贏」政策,同時裨益美中兩國。
但在外交禮儀之下,潛藏著長期醞釀的緊張關係與不信任——不僅攸關貿易或間諜等細部問題,也攸關更為基本的問題:中國再度崛起對國際秩序和美國全球地位有何影響?
※※※
美中兩國三十多年來得以避免公開衝突,這不僅僅是憑運氣而已。
一九七○年代中國實施經濟改革、果斷對西方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就恪遵鄧小平的八字箴言:「韜光養晦,等待時機」,以工業化為首要之務,大規模軍事建設退居次位,廣邀尋找低廉勞力的美國企業把營運部門搬到中國,歷屆美國政府,幫助中國在二○○一年取得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資格,到頭來讓中國更能大幅進軍美國市場。
儘管中國共產黨嚴格控管國內政治,但並未輸出其意識形態;中國在做生意上來者不拒,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皆然,宣稱不加論斷他國國內事務是項美德。
中國覺得領土受到威脅時,立場有可能變得強勢,亦不滿西方批評其人權紀錄。
但即使是在美國對台軍售這類易引爆衝突的問題上,中國官員也盡其可能把爭端當成例行公事:透過措辭強烈的信件或取消雙邊會議來表達不滿,但絕不會讓事態升級到太嚴重的田地,以免阻礙滿載中國製造的運動鞋、電子產品和汽車零件的貨櫃進入美國港口和你家附近的沃爾瑪超市。
這種戰略上的耐性幫助中國節省資源,避免在海外投資時付出高昂代價。
此舉也幫助掩蓋了中國「和平崛起」過程中一貫地迴避、放寬或違反所有談妥的國際商務規定。
多年來,中國利用國家補貼、貨幣操縱與貿易傾銷,以人為方式壓低出口貨物價格,削弱美國本土製造業。
中國對勞工與環境規章的漠視也達成相同目的。
同時,中國採取配額和禁運等非關稅壁壘,盜取美國智慧財產權,並不斷向在中國做生意的美國企業施壓、要求交出關鍵技術,以加速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崛起。
但中國並非特例。
從美國到日本等幾乎每個富裕國家,都曾在不同發展階段採取重商主義來促進經濟發展。
而就中國的觀點來看,所獲成果讓人無法反駁。
距離數百萬中國人死於大饑荒僅僅過了一代,中國就已轉變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占全球鋼鐵產量將近一半、全球製造業二○%與美國服飾產業四○%
令人驚訝的是,華府的回應卻相當溫和。
早在一九九○年代初,勞工組織領袖們就對中國日益不公的貿易行為敲響警鐘,他們找來了許多民主黨議員,尤其是來自鐵鏽帶(rustbelt)各州議員來支持其理念。
共和黨不乏批評中國的議員,其中有帕特.布坎南(PatBuchanan)之流的民粹政治人物,認為美國逐漸向外國勢力投降而大感憤怒,也有垂垂老矣的冷戰時期鷹派,至今仍擔心共產主義無神論的入侵。
但隨著全球化浪潮在柯林頓和小布希時期席捲各地,這些聲音發覺自己成了少數派。
錢根本賺都賺不完。
美國企業與其股東喜歡將生產轉移到中國,減少勞力成本,大幅提升利潤;美國農民歡迎所有購買黃豆與豬肉的中國新客戶;華爾街企業則樂見數十位中國億萬富翁大筆投資倍增的財富,因應逐年擴大的美中貿易而獲聘的大量律師、顧問和說客也是如此。
即使多數民主黨議員仍然不滿中國的貿易行為,小布希政府也向WTO申訴中國,但到我上任時,美國外交決策菁英與大黨捐款人之間已約略形成共識。
與其實施保護主義,美國需要借鏡中國的遊戲規則。
若我們想保持第一,就需要更加努力、開源節流,教導下一代數學、科學、工程——還有普通話。
※※※
我個人對中國的觀點並不屬於任何陣營。
我不贊同工會支持者直覺反對自由貿易,也不相信我們可以完全扭轉全球化,就像不可能直接關閉網路一樣。
我認為柯林頓與小布希做了正確的決策,即鼓勵中國融入全球經濟——史有明鑑,又亂又窮的中國對美國構成的威脅,勝過繁榮的中國。
我認為,中國成功幫數億人脫離赤貧,堪稱人類史上的斐然成就。
然而,不變的現實是中國對國際貿易體系的博弈往往犧牲美國利益。
自動化與先進機器科技可能是導致美國製造業工作減少的最大元凶,但中國的各項作為——在企業外包推波助瀾下——加速了這些損失。
中國商品湧入美國,導致平面電視更加便宜,維持低通膨率,但代價是壓低了美國勞工薪資。
我競選時承諾要替勞工爭取更優惠的貿易協定,也打算履行此一承諾。
但全球經濟岌岌可危,我不得不思考談判的時機與方式。
中國握有超過七千億美金的美債,也累積了大量外匯存底,因此是管控金融危機的必要夥伴。
想要讓美國與其餘國家脫離衰退,我們需要中國經濟繼續成長而非萎縮。
只要我的政府沒有堅定施壓,中國不可能改變其貿易行為,前提是我得確保我們不會點燃中美貿易戰,讓全球陷入大蕭條,傷害我當初誓言要幫助的勞工。
為了促進中國改善貿易行為,我們也希望獲得其鄰國的協助。
這需要花點工夫。
小布希政府疲於應付中東問題,加上華爾街金融崩盤,導致部分亞洲元首質疑美國在亞洲是否日漸式微。
同時,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讓日本與南韓等美國忠實盟友也愈發依賴其市場,小心翼翼地避免站在中國對立面。
唯一對我們有利的便是近年來中國開始玩得太過火,要求實力較弱的貿易夥伴做出單方面讓步,還揚言要與菲律賓與越南爭奪南海少數具有戰略意義小島的控制權。
美國外交官的彙報指出,亞洲國家對這種強硬策略愈來愈反感,希望美國能鞏固勢力範圍,以牽制中國的力量。
為了善用這項良機,我們團隊安排我過境日本與韓國,並在新加坡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十個成員國開會。
途中我會宣布,自己有意繼續推動小布希政府開始協商的全新美國與亞洲貿易協定——這項協定的目標遠大,重點在敲定可落實的勞工與環境條款,民主黨與工會常抱怨過去協定(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在這些方面付之闕如。
我們向記者表示,我們後來所謂「轉向亞洲」(pivottoAsia)的整體目標,並非要圍堵中國或扼殺其成長,而是為了重新確立美國與亞洲的關係,強化國際法框架,而正是在這個框架下,亞太地區國家——包括中國——才能在短時間內成長得如此神速。
但我不大相信中國會抱持相同看法。
◎◎◎
我們到中國的第一站是上海,似乎是吃了禁藥版本的新加坡。
上海看起來正如傳聞中的形象,是擁有兩千萬居民的現代大都會,高樓林立,每寸土地都充滿了商業、車流與建築起重機的喧囂。
黃浦江上,巨大的輪船和駁船裝載著運往全球市場的貨物,在江面來來去去。
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寬闊的濱江大道漫步,不時停下腳步欣賞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未來風摩天大樓,夜晚華燈如同拉斯維加斯大道般明亮。
在一座華麗的宴會廳內,上海市市長韓正(共產黨後起之秀,身著剪裁得宜的西裝,談吐風趣老練,不知為何讓我想起了狄恩.馬汀〔DeanMartin〕)替我們代表團與美中企業界大老準備了豐盛午宴,淨是珍饈佳餚與搭配的酒款,簡直媲美在麗思飯店舉行的高級婚禮。
一直擔任我個人助理的雷吉印象最深的是,在場服務生全部是身著飄逸白色禮服的年輕女性,個個都像伸展台模特兒般纖細高。
他邊搖頭邊說:「誰料得到共產黨員長這個樣子。
」
※※※
中國官方意識形態與炫富之間的矛盾,並未出現於我當天與數百名大學生面對面的市民大會上。
中國當局對我慣性脫稿的風格十分警惕,精心挑選了上海頂尖大學學生參與—儘管他們彬彬有禮、熱情洋溢,提問卻缺乏其他國家學子打破沙鍋與桀驁不恭的精神(「那您會採取什麼措施加深中美城市之間的密切關係?」最尖銳的問題不過爾爾)。
我不曉得是共產黨官員事先過濾所有問題,還是大學生深知不能說錯話以免惹上麻煩。
市民大會結束前我與部分學生握手聊天,從中得到一項結論:他們熱忱的愛國心至少不全都是裝模作樣。
這些孩子年紀還太小,沒有經歷過文革的恐怖,也沒有目睹過天安門廣場的鎮壓;學校內沒有教過這段歷史,我猜他們的父母也避而不談。
若部分學生不滿中國政府封鎖網站,很可能無法具體感受到國家機器的打壓,這對他們人生經驗之遙遠,好比美國刑事司法系統之於中產階級郊區的白人孩子。
他們活到現在,中國體制讓自己與家人的生活不斷改善,而歐美民主國家似乎原地踏步,充斥公民社會的雜音與低落的經濟效率,至少遠看確實如此。
我們很容易以為,這些學生的態度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若非因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重挫其物質欲望,就是因為經濟上安全無虞後會開始想要GDP無法衡量的事物。
但這點難以保證。
實際上,中國經濟崛起讓其招牌的專制資本主義在年輕人眼中,可以合理取代歐美自由主義,不僅上海的年輕人如此認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年輕人也抱持此種看法。
他們最終願意擁抱的願景,有助於決定下世紀的地緣政治;我離開市民大會時,意識到想贏得新世代年輕人的支持,取決於我是否有能力證明,美國以人權為基礎的多元民主制度,仍能實踐更加美好的生活。
※※※
北京並不像上海那樣浮華,不過從機場出發後,我們開車經過了似乎連綿二十英里的新建高樓大廈,彷彿一夜之間蓋好了十座曼哈頓。
我們一抵達市中心,商業區與住宅區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大樓與宏偉紀念碑。
一如往常,我與胡錦濤主席的會晤是令人昏昏欲睡。
無論主題為何,他老愛從厚厚一疊講稿中朗讀出來,不時停下來等口譯員翻譯成英語,而且似乎都是事先譯好,不知為何往往比原話說得更久。
輪到我發言時,他就會翻閱手邊文件,查找幕僚準備好的回答。
我設法利用個人小故事或偶爾的說笑打破單調乏味的氣氛(我一得知廊柱環列的雄偉人民大會堂僅花不到一年建成,便故意打趣地對他說:「快把承包商的名字給我」),卻往往只見他一臉茫然。
我不止一次想提議,我們不妨交換文件有空再讀就好,以免浪費雙方的時間。
儘管如此,我與胡錦濤的會晤仍讓我有機會就美國優先事務,列出明確的目標:管控經濟危機與北韓核子計畫、務必和平解決南海爭端、中國異議人士的處境以及推動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
有關最後一項,我以中國自身利益來說理,提醒若不採取實質外交行動,我們或以色列便可能不得不打擊伊朗的核子設施,這會對中國的石油供給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一如所料,胡主席在制裁問題上不置可否,但從他肢體語言的改變與其部長們振筆疾書研判,我們針對伊朗問題的嚴肅態度引起他的關注。
隔天,我與溫家寶總理會面時,也針對貿易問題採取直截了當的態度。
儘管溫家寶的頭銜較低,仍是中國主要經濟決策者。
與胡主席不同的是,溫家寶似乎很樂意即席交換意見,還直接為中國貿易政策辯護,他說:「總統先生,您得明白,無論上海與北京有多繁華,我們仍然是開發中國家,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赤貧人口……這比美國的人口還要多。
您不能指望我們採取相同的政策,因為那只適用於貴國等高度發達的經濟體。
」
他所言不無道理。
儘管中國經濟出現顯著成長,一般家庭——尤其是大城市以外的家庭——收入僅高於美國最貧窮家庭。
我努力站在溫家寶的立場思考:不僅要整合橫跨資訊時代與封建主義的經濟體,還得創造足夠工作機會,滿足南北美洲人口總和的需求。
若非我知道溫家寶等中共高官習於把國家合約與特許執照轉讓給家族成員,還把數十億美元資金存入海外帳戶,我可能會更同情他。
當時,我告訴溫家寶,有鑑於我們兩國之間龐大的貿易不平衡,美國無法再忽視中國操縱貨幣等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中國若不開始改弦易轍,我們就必須採取報復手段。
聽了這番話,溫家寶便換了個方法,建議我只要給他一份清單,列出我們希望中國多加採購的美國產品,他會再想想辦法(他特別有興趣納入軍事與高科技產品,但美國基於國安理由,自然禁止向中國出口)。
我表示,我們需要整體結構上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東一點西一點的讓步,而在我們一來一往的交鋒中,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市場攤位針對雞隻價格討價還價,而不是在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談判貿易政策。
我再度體認到,對於溫家寶等中國高層而言,外交政策依然純屬一場交易。
他們的讓利與獲利多寡,並不取決於抽象的國際法原則,而是取決於對談判方實力與籌碼的評估。
只要沒有遇到阻力,他們就會予取予求。
※※※
我們在北京的第一天以國宴畫下句點,其中文化節目包括經典的中國京劇,以及藏族、維吾爾族與蒙古族舞團的綜合表演(司儀好心指出,所有少數民族在中國都受到尊重,這對數千名藏族與維吾爾族政治犯而言想必前所未聞),還有人民解放軍管弦樂團為我演奏的史提夫.汪達〈電話訴衷情〉(IJustCalledtoSayILoveYou)(胡主席靠過來跟我說:「我們知道你最愛他的歌」)。
在生理時鐘被打亂整整五天後,我們整個團隊快撐不下去了;隔壁桌的賴瑞.薩默斯早已熟睡,嘴巴大開、頭向後歪,讓法夫斯發了封電子郵件給全團隊:「看來某人需要二度紓『睏』嘍。
」
大夥(包括賴瑞)雖昏昏欲睡但意志堅定,隔天早上頂著時差參觀附近一段長城。
當天很冷、寒風刺骨,太陽在灰濛濛天空中成了黯淡的浮水印。
我們辛苦爬上沿著山脊蜿蜒的陡峭石牆時,都沒怎麼吭聲。
根據我們嚮導的說明,自從西元前兩百年以來,多段長城都歷經修繕,不過我們所站的那段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當初是明朝為了抵禦蒙古與滿族入侵而修築。
數百年來,牆體屹立不搖。
雷吉於是問我,明朝最後為何會滅亡。
「內亂嘍,」我說,「權力鬥爭、貪污腐敗、農人挨餓,因為有錢人不是太貪婪,就是完全不在乎……」
「老樣子嘛。
」雷吉說。
我點了點頭。
「確實是老樣子。
」
您可能有興趣
紀登斯的社會學基本概念
定價420元
79折/
332元
3小時讀懂現代中國:5大面向×62關鍵問題,了解中國人為什麼這樣想、那樣做
定價380元
79折/
300元
現代心靈:一部20世紀思想史,看懂人類思想脈絡如何形塑當今世界,未來又將去向何方(套書,上下冊不分售
定價1,080元
79折/
853元
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
定價850元
79折/
672元
當政客都在說故事:破解政治敘事如何收攏民心、騙取選票!
定價400元
79折/
316元
社會學的想像:從「個人的煩惱」連結到「社會的公共議題」,歡迎來到社會學的世界!
定價360元
79折/
285元
書摘_20章
七星期後,空軍一號在北京降落,這是我首次正式訪問中國。
我們按照指示把所有非政府電子設備留在機上,同時抱持一切通訊都被監控的心態來應對。
即使橫跨了數座海洋,中國的監控能力同樣令人驚嘆。
在總統大選期間,中方駭進我們競選總部的電腦系統(我把這件事視為自己可望勝選的好兆頭)。
他們遠端操作就足以將所有手機轉換為錄音設備的能力廣為人知。
如今我們踏上中國的土地,他們監控起來更加容易。
網絡安全專家建議我們的幕僚,務必要有心理準備,我們訪問期間的一言一行都會遭到監聽。
若要從飯店打電話討論國安相關事宜,我必須到走廊另一頭架有SCIF(敏感資訊隔離設施)的套房;SCIF是座藍色大帳篷,設置在房間中央,發出詭異又迷幻的嗡嗡聲,用來阻絕周遭任何監聽設備。
我們代表團部分成員得在黑暗中穿衣甚至洗澡,以避開可能巧妙藏在每個房間的針孔攝影機。
有時,中國情報部門厚顏無恥到簡直像拍喜劇。
有次,我的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Locke)前往參加籌備會議的途中,發現有東西忘在飯店房間內。
一打開房門,他發現除了兩名房務人員在整理床鋪,居然還有兩位西裝筆挺的男子仔細翻閱著他桌上的文件。
駱家輝詢問他們來意時,兩人卻一語不發經過他身邊,隨即離開房間。
房務人員始終沒抬頭,而是忙著更換浴室大小毛巾,完全把駱家輝當成隱形人。
我們團隊成員得知此事後,有人聽完直搖頭,有人啞然失笑,我相信外交人員最終對此正式表達不滿。
但我們後來與胡錦濤主席及其餘中方代表成員正式會面時,沒人提起這件事。
我們與中國有太多生意要做,針對中國的間諜活動也沒少過,因此不想把事情鬧大。
以上大約概括了當時美中事務的狀況。
表面上,我們從上屆政府延續下來的關係看似相對穩定,不像與俄羅斯政府有明顯的外交裂痕。
打從一開始,蓋特納和希拉蕊就多次與中國高層官員會面,並正式成立工作小組來因應各種雙邊問題。
在倫敦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我與胡主席會晤時,談到了追求「雙贏」政策,同時裨益美中兩國。
但在外交禮儀之下,潛藏著長期醞釀的緊張關係與不信任——不僅攸關貿易或間諜等細部問題,也攸關更為基本的問題:中國再度崛起對國際秩序和美國全球地位有何影響?
※※※
美中兩國三十多年來得以避免公開衝突,這不僅僅是憑運氣而已。
一九七○年代中國實施經濟改革、果斷對西方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就恪遵鄧小平的八字箴言:「韜光養晦,等待時機」,以工業化為首要之務,大規模軍事建設退居次位,廣邀尋找低廉勞力的美國企業把營運部門搬到中國,歷屆美國政府,幫助中國在二○○一年取得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資格,到頭來讓中國更能大幅進軍美國市場。
儘管中國共產黨嚴格控管國內政治,但並未輸出其意識形態;中國在做生意上來者不拒,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皆然,宣稱不加論斷他國國內事務是項美德。
中國覺得領土受到威脅時,立場有可能變得強勢,亦不滿西方批評其人權紀錄。
但即使是在美國對台軍售這類易引爆衝突的問題上,中國官員也盡其可能把爭端當成例行公事:透過措辭強烈的信件或取消雙邊會議來表達不滿,但絕不會讓事態升級到太嚴重的田地,以免阻礙滿載中國製造的運動鞋、電子產品和汽車零件的貨櫃進入美國港口和你家附近的沃爾瑪超市。
這種戰略上的耐性幫助中國節省資源,避免在海外投資時付出高昂代價。
此舉也幫助掩蓋了中國「和平崛起」過程中一貫地迴避、放寬或違反所有談妥的國際商務規定。
多年來,中國利用國家補貼、貨幣操縱與貿易傾銷,以人為方式壓低出口貨物價格,削弱美國本土製造業。
中國對勞工與環境規章的漠視也達成相同目的。
同時,中國採取配額和禁運等非關稅壁壘,盜取美國智慧財產權,並不斷向在中國做生意的美國企業施壓、要求交出關鍵技術,以加速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崛起。
但中國並非特例。
從美國到日本等幾乎每個富裕國家,都曾在不同發展階段採取重商主義來促進經濟發展。
而就中國的觀點來看,所獲成果讓人無法反駁。
距離數百萬中國人死於大饑荒僅僅過了一代,中國就已轉變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占全球鋼鐵產量將近一半、全球製造業二○%與美國服飾產業四○%
令人驚訝的是,華府的回應卻相當溫和。
早在一九九○年代初,勞工組織領袖們就對中國日益不公的貿易行為敲響警鐘,他們找來了許多民主黨議員,尤其是來自鐵鏽帶(rustbelt)各州議員來支持其理念。
共和黨不乏批評中國的議員,其中有帕特.布坎南(PatBuchanan)之流的民粹政治人物,認為美國逐漸向外國勢力投降而大感憤怒,也有垂垂老矣的冷戰時期鷹派,至今仍擔心共產主義無神論的入侵。
但隨著全球化浪潮在柯林頓和小布希時期席捲各地,這些聲音發覺自己成了少數派。
錢根本賺都賺不完。
美國企業與其股東喜歡將生產轉移到中國,減少勞力成本,大幅提升利潤;美國農民歡迎所有購買黃豆與豬肉的中國新客戶;華爾街企業則樂見數十位中國億萬富翁大筆投資倍增的財富,因應逐年擴大的美中貿易而獲聘的大量律師、顧問和說客也是如此。
即使多數民主黨議員仍然不滿中國的貿易行為,小布希政府也向WTO申訴中國,但到我上任時,美國外交決策菁英與大黨捐款人之間已約略形成共識。
與其實施保護主義,美國需要借鏡中國的遊戲規則。
若我們想保持第一,就需要更加努力、開源節流,教導下一代數學、科學、工程——還有普通話。
※※※
我個人對中國的觀點並不屬於任何陣營。
我不贊同工會支持者直覺反對自由貿易,也不相信我們可以完全扭轉全球化,就像不可能直接關閉網路一樣。
我認為柯林頓與小布希做了正確的決策,即鼓勵中國融入全球經濟——史有明鑑,又亂又窮的中國對美國構成的威脅,勝過繁榮的中國。
我認為,中國成功幫數億人脫離赤貧,堪稱人類史上的斐然成就。
然而,不變的現實是中國對國際貿易體系的博弈往往犧牲美國利益。
自動化與先進機器科技可能是導致美國製造業工作減少的最大元凶,但中國的各項作為——在企業外包推波助瀾下——加速了這些損失。
中國商品湧入美國,導致平面電視更加便宜,維持低通膨率,但代價是壓低了美國勞工薪資。
我競選時承諾要替勞工爭取更優惠的貿易協定,也打算履行此一承諾。
但全球經濟岌岌可危,我不得不思考談判的時機與方式。
中國握有超過七千億美金的美債,也累積了大量外匯存底,因此是管控金融危機的必要夥伴。
想要讓美國與其餘國家脫離衰退,我們需要中國經濟繼續成長而非萎縮。
只要我的政府沒有堅定施壓,中國不可能改變其貿易行為,前提是我得確保我們不會點燃中美貿易戰,讓全球陷入大蕭條,傷害我當初誓言要幫助的勞工。
為了促進中國改善貿易行為,我們也希望獲得其鄰國的協助。
這需要花點工夫。
小布希政府疲於應付中東問題,加上華爾街金融崩盤,導致部分亞洲元首質疑美國在亞洲是否日漸式微。
同時,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讓日本與南韓等美國忠實盟友也愈發依賴其市場,小心翼翼地避免站在中國對立面。
唯一對我們有利的便是近年來中國開始玩得太過火,要求實力較弱的貿易夥伴做出單方面讓步,還揚言要與菲律賓與越南爭奪南海少數具有戰略意義小島的控制權。
美國外交官的彙報指出,亞洲國家對這種強硬策略愈來愈反感,希望美國能鞏固勢力範圍,以牽制中國的力量。
為了善用這項良機,我們團隊安排我過境日本與韓國,並在新加坡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十個成員國開會。
途中我會宣布,自己有意繼續推動小布希政府開始協商的全新美國與亞洲貿易協定——這項協定的目標遠大,重點在敲定可落實的勞工與環境條款,民主黨與工會常抱怨過去協定(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在這些方面付之闕如。
我們向記者表示,我們後來所謂「轉向亞洲」(pivottoAsia)的整體目標,並非要圍堵中國或扼殺其成長,而是為了重新確立美國與亞洲的關係,強化國際法框架,而正是在這個框架下,亞太地區國家——包括中國——才能在短時間內成長得如此神速。
但我不大相信中國會抱持相同看法。
◎◎◎
我們到中國的第一站是上海,似乎是吃了禁藥版本的新加坡。
上海看起來正如傳聞中的形象,是擁有兩千萬居民的現代大都會,高樓林立,每寸土地都充滿了商業、車流與建築起重機的喧囂。
黃浦江上,巨大的輪船和駁船裝載著運往全球市場的貨物,在江面來來去去。
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寬闊的濱江大道漫步,不時停下腳步欣賞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未來風摩天大樓,夜晚華燈如同拉斯維加斯大道般明亮。
在一座華麗的宴會廳內,上海市市長韓正(共產黨後起之秀,身著剪裁得宜的西裝,談吐風趣老練,不知為何讓我想起了狄恩.馬汀〔DeanMartin〕)替我們代表團與美中企業界大老準備了豐盛午宴,淨是珍饈佳餚與搭配的酒款,簡直媲美在麗思飯店舉行的高級婚禮。
一直擔任我個人助理的雷吉印象最深的是,在場服務生全部是身著飄逸白色禮服的年輕女性,個個都像伸展台模特兒般纖細高。
他邊搖頭邊說:「誰料得到共產黨員長這個樣子。
」
※※※
中國官方意識形態與炫富之間的矛盾,並未出現於我當天與數百名大學生面對面的市民大會上。
中國當局對我慣性脫稿的風格十分警惕,精心挑選了上海頂尖大學學生參與—儘管他們彬彬有禮、熱情洋溢,提問卻缺乏其他國家學子打破沙鍋與桀驁不恭的精神(「那您會採取什麼措施加深中美城市之間的密切關係?」最尖銳的問題不過爾爾)。
我不曉得是共產黨官員事先過濾所有問題,還是大學生深知不能說錯話以免惹上麻煩。
市民大會結束前我與部分學生握手聊天,從中得到一項結論:他們熱忱的愛國心至少不全都是裝模作樣。
這些孩子年紀還太小,沒有經歷過文革的恐怖,也沒有目睹過天安門廣場的鎮壓;學校內沒有教過這段歷史,我猜他們的父母也避而不談。
若部分學生不滿中國政府封鎖網站,很可能無法具體感受到國家機器的打壓,這對他們人生經驗之遙遠,好比美國刑事司法系統之於中產階級郊區的白人孩子。
他們活到現在,中國體制讓自己與家人的生活不斷改善,而歐美民主國家似乎原地踏步,充斥公民社會的雜音與低落的經濟效率,至少遠看確實如此。
我們很容易以為,這些學生的態度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若非因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重挫其物質欲望,就是因為經濟上安全無虞後會開始想要GDP無法衡量的事物。
但這點難以保證。
實際上,中國經濟崛起讓其招牌的專制資本主義在年輕人眼中,可以合理取代歐美自由主義,不僅上海的年輕人如此認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年輕人也抱持此種看法。
他們最終願意擁抱的願景,有助於決定下世紀的地緣政治;我離開市民大會時,意識到想贏得新世代年輕人的支持,取決於我是否有能力證明,美國以人權為基礎的多元民主制度,仍能實踐更加美好的生活。
※※※
北京並不像上海那樣浮華,不過從機場出發後,我們開車經過了似乎連綿二十英里的新建高樓大廈,彷彿一夜之間蓋好了十座曼哈頓。
我們一抵達市中心,商業區與住宅區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大樓與宏偉紀念碑。
一如往常,我與胡錦濤主席的會晤是令人昏昏欲睡。
無論主題為何,他老愛從厚厚一疊講稿中朗讀出來,不時停下來等口譯員翻譯成英語,而且似乎都是事先譯好,不知為何往往比原話說得更久。
輪到我發言時,他就會翻閱手邊文件,查找幕僚準備好的回答。
我設法利用個人小故事或偶爾的說笑打破單調乏味的氣氛(我一得知廊柱環列的雄偉人民大會堂僅花不到一年建成,便故意打趣地對他說:「快把承包商的名字給我」),卻往往只見他一臉茫然。
我不止一次想提議,我們不妨交換文件有空再讀就好,以免浪費雙方的時間。
儘管如此,我與胡錦濤的會晤仍讓我有機會就美國優先事務,列出明確的目標:管控經濟危機與北韓核子計畫、務必和平解決南海爭端、中國異議人士的處境以及推動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
有關最後一項,我以中國自身利益來說理,提醒若不採取實質外交行動,我們或以色列便可能不得不打擊伊朗的核子設施,這會對中國的石油供給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一如所料,胡主席在制裁問題上不置可否,但從他肢體語言的改變與其部長們振筆疾書研判,我們針對伊朗問題的嚴肅態度引起他的關注。
隔天,我與溫家寶總理會面時,也針對貿易問題採取直截了當的態度。
儘管溫家寶的頭銜較低,仍是中國主要經濟決策者。
與胡主席不同的是,溫家寶似乎很樂意即席交換意見,還直接為中國貿易政策辯護,他說:「總統先生,您得明白,無論上海與北京有多繁華,我們仍然是開發中國家,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赤貧人口……這比美國的人口還要多。
您不能指望我們採取相同的政策,因為那只適用於貴國等高度發達的經濟體。
」
他所言不無道理。
儘管中國經濟出現顯著成長,一般家庭——尤其是大城市以外的家庭——收入僅高於美國最貧窮家庭。
我努力站在溫家寶的立場思考:不僅要整合橫跨資訊時代與封建主義的經濟體,還得創造足夠工作機會,滿足南北美洲人口總和的需求。
若非我知道溫家寶等中共高官習於把國家合約與特許執照轉讓給家族成員,還把數十億美元資金存入海外帳戶,我可能會更同情他。
當時,我告訴溫家寶,有鑑於我們兩國之間龐大的貿易不平衡,美國無法再忽視中國操縱貨幣等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中國若不開始改弦易轍,我們就必須採取報復手段。
聽了這番話,溫家寶便換了個方法,建議我只要給他一份清單,列出我們希望中國多加採購的美國產品,他會再想想辦法(他特別有興趣納入軍事與高科技產品,但美國基於國安理由,自然禁止向中國出口)。
我表示,我們需要整體結構上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東一點西一點的讓步,而在我們一來一往的交鋒中,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市場攤位針對雞隻價格討價還價,而不是在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談判貿易政策。
我再度體認到,對於溫家寶等中國高層而言,外交政策依然純屬一場交易。
他們的讓利與獲利多寡,並不取決於抽象的國際法原則,而是取決於對談判方實力與籌碼的評估。
只要沒有遇到阻力,他們就會予取予求。
※※※
我們在北京的第一天以國宴畫下句點,其中文化節目包括經典的中國京劇,以及藏族、維吾爾族與蒙古族舞團的綜合表演(司儀好心指出,所有少數民族在中國都受到尊重,這對數千名藏族與維吾爾族政治犯而言想必前所未聞),還有人民解放軍管弦樂團為我演奏的史提夫.汪達〈電話訴衷情〉(IJustCalledtoSayILoveYou)(胡主席靠過來跟我說:「我們知道你最愛他的歌」)。
在生理時鐘被打亂整整五天後,我們整個團隊快撐不下去了;隔壁桌的賴瑞.薩默斯早已熟睡,嘴巴大開、頭向後歪,讓法夫斯發了封電子郵件給全團隊:「看來某人需要二度紓『睏』嘍。
」
大夥(包括賴瑞)雖昏昏欲睡但意志堅定,隔天早上頂著時差參觀附近一段長城。
當天很冷、寒風刺骨,太陽在灰濛濛天空中成了黯淡的浮水印。
我們辛苦爬上沿著山脊蜿蜒的陡峭石牆時,都沒怎麼吭聲。
根據我們嚮導的說明,自從西元前兩百年以來,多段長城都歷經修繕,不過我們所站的那段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當初是明朝為了抵禦蒙古與滿族入侵而修築。
數百年來,牆體屹立不搖。
雷吉於是問我,明朝最後為何會滅亡。
「內亂嘍,」我說,「權力鬥爭、貪污腐敗、農人挨餓,因為有錢人不是太貪婪,就是完全不在乎……」
「老樣子嘛。
」雷吉說。
我點了點頭。
「確實是老樣子。
」
延伸文章資訊
- 1蜜雪兒.歐巴馬套書(附成為這樣的我引導式筆記書2冊合售) - 誠品
作者, 巴拉克.歐巴馬/ 蜜雪兒.歐巴馬.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應許之地: 歐巴馬回憶錄+成為這樣的我: 蜜雪兒.
- 2上週日,我們在洛杉磯錄製了播種【舊約新視聽】 - Facebook
上週日,我們在洛杉磯錄製了播種【舊約新視聽】-- 應許之書13 集的總結部分,現在正在後期製作中,預計下半年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We went to filming at a studio ...
- 3應許之地(書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4到應許之地 - 博客來
書名:到應許之地,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5234492,頁數:31,出版社:鹿橋文化,作者:潘妮.法蘭克,譯者:劉恩惠,出版日期:2011/03/24,類別:童書/青少年 ...
- 5應許之地+成為這樣的我套書(限量加贈成為這樣的我「引導式 ...
應許之地+成為這樣的我套書(限量加贈成為這樣的我「引導式筆記書」). 應許之地+成為這樣的我套書(限量加贈成為這樣. 立即試閱. 出版社: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