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虐待與少年偏差-問題與防治| 心理出版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研究顯示,這些問題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共通性,似乎都指向受虐兒少與偏差行為少年有相似的家庭病理現象。
本書之寫作係根據作者實證研究所獲之發現,及實施目睹家暴兒少團體 ...
TOP
社會工作性別教育通識教育
回上一頁
首頁 > 書籍館 人文社會科學叢書 > 社會工作
兒童虐待與少年偏差-問題與防治
31019
NT$250
作者:鄭瑞隆著
開數:18
頁數:228
ISBN:9789577029867
重量:400
出版日期:2007/01/20
...網路書店...
📌博客來:https://reurl.cc/83rZo4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a9pjG4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5r7y8V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AkEeAQ
書籍介紹
兒童及少年遭受家庭內的各種虐待,造成身心創傷、人格偏差、行為乖張,甚至死亡的悲劇,在社會上不斷上演。
少年犯罪或偏差行為問題也是當今社會的難解習題,讓許多父母親、教育人員、司法人員、社政人員、警察人員倍感頭痛。
研究顯示,這些問題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共通性,似乎都指向受虐兒少與偏差行為少年有相似的家庭病理現象。
本書之寫作係根據作者實證研究所獲之發現,及實施目睹家暴兒少團體輔導之成果,值得細讀。
作者簡介
鄭瑞隆
學 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社會工作博士
現 任: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執行秘書
國立中正大學輔導中心兼任諮商輔導老師
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常務理事
台灣家庭暴力暨性犯罪處遇協會常務監事
司法院司法人員研習所課程講座
法務部矯正人員訓練所兼任講座
財團法人犯罪矯正發展基金會董事
嘉義縣(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
專業領域:家庭暴力防治
性侵害評估與處遇
兒童少年保護
矯正社會工作
目錄
第一章 兒童虐待之定義
第一節 兒童虐待之定義與範圍
第二節 兒童虐待定義的爭議問題
第三節 家庭病理、兒童虐待與兒童偏差
第四節 兒童保護與兒童管教的概念
第五節 機構中的虐待行為
第六節 兒童少年受虐之指標(含疏忽)與判斷
第七節 國家社會有保護兒童的責任
第二章 兒童少年受虐的結果與保護服務
第一節 兒童少年受虐的後果
第二節 兒童及少年受虐研究方法的問題
第三節 兒童少年保護服務的適用時機
第四節 兒童保護服務的程式與處遇目標
第五節 兒童少年保護服務的展望
第三章 兒童虐待被害經驗與少年偏差及犯罪行為
第一節 兒童虐待被害與少年偏差(犯罪)行為之相關論述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受試少年之基本人口學特性與家庭背景分析
第四節 少年偏差行為與兒少虐待受虐類型之歸類
第五節 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受虐經驗的差異(兼論性別差異)
第六節 受虐經驗對少年偏差或犯罪行為之預測
第七節 討論
第八節 結論
第九節 建議
第四章 婚暴目睹兒童及少年之輔導教育團體
第一節 目睹父母婚暴:另一種兒童虐待
第二節 生態系統與暴力學習
第三節 暴力循環觀點與目睹暴力
第四節 受虐、目睹暴力與負面行為
第五節 目睹家暴對兒少之影響
第六節 對目睹兒少之團體介入策略與模式
第七節 團體輔導研究之設計
第八節 團體輔導教育方案之設計
第九節 輔導教育團體研究發現
第十節 研究討論與檢討
第十一節 結語
第五章 兒童虐待與少年偏差的共線性:對防治的啟示
第一節 家庭病理:兒虐及少年偏差之共通因素
第二節 兒少受虐對身心造成的負面影響
第三節 兒少目睹家暴的偏差學習
第四節 缺乏愛人及自愛的能力
第五節 保護性因素的介入:兒虐與少年偏差之防治
第六節 結語
作者序
兒童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本命脈,全世界先進國家莫不重視兒童的權益與保護。
不過,在我國兒童少年遭受各種虐待(包括身體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嚴重疏忽、各種剝削、基本權益維護的疏忽、不當管教及未限制兒少接觸不當的資訊與情境)層出不窮,兒童少年遭受各種傷害導致身心失衡、身心創傷、甚至終身殘疾或死亡的案例時有所聞,讓專業人士及全體國人膽顫心驚、常感遺憾。
少年偏差及犯罪行為也是今日台灣社會問題中最頭疼問題之一,許多政策及方案計畫都想要預防或處遇偏差或犯罪少年。
不過,少年的竊盜、暴力行為、逃家逃學、中途輟學、吸毒問題、網路成癮、網路援交、性侵害與性騷擾等偏差或犯罪行為,則仍然令各界憂心忡忡,似乎許多的資源投入及專業人士的努力,未必能得到期待中的效果。
個人從20年前開始關心我國的兒童被虐待問題,曾經研究過我國兒童被虐待之嚴重性評估,10年前返國服務後在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將社會工作的專業與傳統的犯罪防治作結合,投入對少女從娼、少年偏差行為或犯罪行為、家庭暴力、性侵害的研究,經常感受到這些的問題似乎有許多共通的特徵,加害人及被害人也都常出現一些過去經驗的雷同性,甚至童年受虐被害與日後的偏差行為或犯罪行為都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值得少年福利、少年刑事司法、教育、少年保護等專業人士及一般父母親特別留意。
個人的研究發現,偏差行為少年(少女)及犯罪少年曾經在童年遭受各式各樣虐待被害的經驗,比一般未犯罪的少年更多,且其差異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水準。
究竟童年受虐待被害的經驗是如何影響少年的偏差或犯罪行為?此過程與路徑也在個人的研究中獲得驗證,也許其他種類的影響因素與路徑尚有可能,但本研究驗證了原先提出的假設模型,發現受虐後的負面因應行為對於少年偏差或犯罪行為的「貢獻度」最大,所以,這個發現對於兒童及少年保護與輔導人士,以及兒童少年的父母親與師長,如何輔導與保護受虐的兒童及少年,以防止其出現負面因應行為作為預防其日後出現更多偏差行為、甚至成為犯罪少年,具有深遠的參考價值,同時對於學術研究人員及實務工作人員,也能提供具有啟發性的對話。
除此之外,由於兒童少年不僅親身受暴或受虐才會受到不良影響,目睹家庭中之暴力或虐待行為,例如父母間的婚姻暴力,也會對孩子產生身心的負面反應。
根據研究,發生夫妻間婚姻暴力的家庭中,大約有1/3的孩子會有目睹經驗,這些經驗可能透過銘印作用、觀察模仿作用,及暴力合理化作用,讓目睹的孩子日後成為同樣具有攻擊習性的人,或出現各種身心的失調症狀,因此,有必要對這類目睹兒少進行進一步輔導。
個人也在國科會的經費支持下,設計了婚暴目睹兒童及少年的團體輔導教育方案,以實驗研究法透過各10次的團體輔導教育過程,檢驗該方案對於兒少身心狀況改善之情形,發現對於少年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兒童也有改善但未達統計學上的顯著水準。
不過兩組實驗組兒少都比未接受團體輔導教育的控制組兒少有更好的身心狀況改善情形。
這種模式的團體輔導方案,也適合再加以改進推廣,以提升目睹婚暴兒少之身心健康。
本書之問世要特別感謝行政院國科會過去幾年對於個人研究經費之支持,感謝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及研究所提供優良的研究環境,恩師周震歐教授、蔡德輝教授多年的教誨與提攜,犯防所楊士隆所長對個人的鼓勵與指導。
個人也要特別感謝參與研究的所有單位、受試者及多名助理,沒有他(她)們的參與和協助,研究難以完成。
最後也要特別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的支持與耐心,編輯人員高碧嶸的辛苦與細心編校。
個人才疏學淺,對於資料之分析與見解難免疏漏,還請各界先進不吝予以批評與指教。
鄭瑞隆
序於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
2006年12月
2022/7/23上午09:22:46
延伸文章資訊
- 1受虐兒童與青少年臨床心理社會特徵 - 台灣精神醫學會
目的:探討受虐兒童與青少年之臨床表徵、精神病理及其相關的心理社會危險因子之. 分析。方法:就1995 年7 月至1999 ... [6,7],家庭經濟因素、環境或親職壓力與兒虐.
- 2疏忽行為對兒童之影響及- 其防治策略之探討
大體而言,早先有許多的研究是遵循精神病理模式,認為虐待是導因於父母的. 情感上疾病,而比較少關心到小孩子的特質,或是家庭所處的環境條件。而晚近的. 研究則大多採取互動的 ...
- 3兒童及少年受暴問題之研究 - 衛生福利部
究竟是台灣實質孩童受虐待現象如此,還是因通報數據特性. 使然,就不得而知了。 表1-1 台閩地歷年家庭暴力事件通報類型及被害人性別統計(2008~2010).
- 4給孩子一個長大的機會-兒童虐待相關概念、困境與建議
而於1999年6月,臺灣亦通過了《家庭暴力防治法》,其中亦有相關兒童保護法律規範,綜此,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將「法」帶入家庭中並做規範之國家。甚至於較 ...
- 5去年兒少保護通報逾4萬件67%身體受虐 - 聯合報
台北市社會局招募社區家庭關懷訪視員,希望更多人加入守護兒少行列。記者徐偉真/攝影 ... 去年高雄長庚受理兒保案有222件,重大兒虐占1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