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明(斯巴達和雅典)/亞歷山大帝國是歷史上繼波斯帝國之後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亞歷山大帝國是歷史上繼波斯帝國之後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其疆域東自費爾干納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爾幹半島,北從中亞細亞、裏海和黑海起 ...
姜朝鳳宗族
跳到主文
大家好,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本Blog作者為「姜朝鳳宗族」、姜勝智派下、19世、禮字輩、姜先生0952-095331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公告欄
facebook姜太公廟
Nov04Wed202013:34
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波斯帝國+希臘/羅馬帝國/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希臘文明(斯巴達和雅典)/亞歷山大帝國是歷史上繼波斯帝國之後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13年。
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五個希臘化的國家
https://goo.gl/maps/KSRAiXLZA2ZezbBE6
馬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
其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即為亞歷山大大帝開創的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是歷史上繼波斯帝國之後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其疆域東自費爾干納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爾幹半島,北從中亞細亞、裏海和黑海起,南達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馬其頓王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bit.ly/35Zr8ax
起源
位於希臘佩拉的古代馬其頓貴族遺跡,其為礫鑲嵌面的中庭。
馬其頓是地處古希臘邊陲地區,地處希臘中北部,西接艾普魯斯,東鄰色雷斯。
其民族淵源尚無定論,可能是伊利里亞人、色雷斯人和希臘的多利亞人的混血後裔。
由於偏僻落後,而且行君主制而非民主制,且主要居住於鄉村中,因此被其南境外的繁榮的希臘稱為沒有文化的野蠻人。
約在前6世紀下半葉,馬其頓完成了統一,實行君主制。
崛起
參見:阿契美尼德王朝治下的馬其頓王國
馬其頓在波希戰爭初期依附於波斯,但又背著波斯人給希臘人暗送情報。
公元前5世紀末,國都從西北山區的埃格遷往東南沿海的佩拉。
到前4世紀,攝政王腓力二世(前359-前336年)在廢黜幼主阿敏塔斯四世,自立為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腓力二世借鑑希臘的先進經驗,並採取了馬其頓特色的舉措,強化王權、削弱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推行幣制改革,採用金銀複本位制。
最重要的是他的軍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忠於國王的常備軍,創建了強有力的馬其頓方陣。
後來他又侵占了色雷斯的金礦,每年又有一穩定的收入以擴充軍事。
馬其頓軍隊的戰鬥力超過了希臘其他城邦的軍隊。
腓力二世為了準備進軍東方各國,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艦隊。
腓力二世在軍力強大後,趁著希臘處於城邦戰爭之際南下侵略希臘。
西元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為首的反馬其頓盟軍與馬其頓軍決戰於中希臘的克羅尼亞,盟軍慘敗。
第二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集各邦開會,宣布希臘各城邦成立聯盟,除斯巴達外的全希臘都被迫承認了馬其頓的霸權,並決定進攻波斯。
前336年,腓力二世在他女兒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其20歲的兒子亞歷山大(即亞歷山大大帝)繼承。
征服
主條目:亞歷山大大帝於巴爾幹的征戰
腓力二世被害後,希臘各邦再度出現了反馬其頓起義。
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繼位以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之內迅速鎮壓了叛亂。
前334年春,亞歷山大渡過了赫勒斯滂海峽入侵波斯帝國,亞歷山大的軍隊與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在小亞細亞的格拉尼庫斯河戰役首次展開會戰,馬其頓軍大勝,不到半年即占領小亞細亞。
前333年,亞歷山大率軍在今敘利亞的伊蘇斯平原大敗大流士三世親率的10萬多波斯軍,俘虜了大流士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女兒。
大流士三世向東潰逃。
前333年亞歷山大征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各城市。
次年又征服了埃及,在埃及尼羅河口建築了一座新城叫做亞歷山大里亞。
亞歷山大於前331年春季又離開埃及,繼續東征。
渡過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十月間在高加米拉戰役又與大流士三世軍隊發生戰爭。
據傳說此時波斯軍隊約有三十萬人之多,有馬步隊、刀輪戰車,但皆被亞歷山大擊敗,大流士三世又東逃。
亞歷山大繼續前入巴比倫城,取得美索不達米亞。
他從巴比倫又東行,進入波斯本土,占領波斯的蘇薩與波斯波利斯兩個都城,獲得大量金銀及珠寶後放火焚毀波斯波利斯城,殺戮其居民,以報復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縱火焚毀雅典城的仇恨。
以後三年間亞歷山大又鎮壓了波斯東北部零星反抗。
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亦被其部下所殺,波斯滅亡。
前327年亞歷山大又進兵印度。
他統帥大軍於前330年從裏海南岸東進,經過帕提亞,在前329年-前327年征服巴克特里亞和馬爾吉安娜,並趁機揮師東進印度,戰敗印度反抗者,征服旁遮普,擬沿著恆河繼續東征。
但其部下兵士在外轉戰連年,歸鄉心切,又因印度多雨、天氣酷熱,士兵飽受痛楚,幾至公開譁變,亞歷山大乃把征服的印度部分分為三省並留駐兵而兵分三路西還。
前324年初,亞歷山大將巴比倫作為新都,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馬其頓帝國,也稱之為亞歷山大帝國。
此時馬其頓帝國疆域達到頂峰[1],包含今天的希臘、馬其頓、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埃及、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全部或部分領土。
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突然患惡性瘧疾,發病10天後就離世,年僅33歲。
後人稱亞歷山大征服的土地為亞歷山大帝國,因為這個帝國的興衰和亞歷山大個人的人生歷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帝國解體
亞歷山大死後,希臘各城邦及波斯各地,都乘機反抗。
亞歷山大部將又互相廝殺,爭奪土地,帝國就立即進入繼業者戰爭中,最後分裂為三個比較鞏固的希臘化帝國。
他的部將托勒密占領埃及及敘利亞南部,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占領了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北部和伊朗高原,建立了塞琉古帝國;安提柯的後代則占據馬其頓和希臘建立了安提柯王朝。
這三個國家是希臘帝國後期最強大的帝國,存在約有數百年,羅馬共和國於前168年滅亡安提柯王朝,前146年占領馬其頓後,又向東發展,餘下的塞琉古帝國在前63年被征服,托勒密帝國在前30年被羅馬帝國征服。
馬其頓王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bit.ly/35Zr8ax
盤點世界歷史上的超級帝國(2)——馬其頓帝國
馬其頓帝國是公元前4世紀在馬其頓地區崛起的國家,曾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
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由上、下馬其頓兩地區組成。
上馬其頓是高原山區,僅有幾個關隘與外界相通。
下馬其頓土地肥沃,適於農業,是馬其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對於上馬其頓有傳統上的宗主權。
馬其頓帝國在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之下,迅速從希臘邊陲的所謂蠻夷之國,發展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的三洲大帝國,開創了中東地區幾個世紀的希臘化時代,極盛時期版圖達520萬平方公里,人口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30%。
1帝國的建立
馬其頓是地處古希臘邊陲的一個地區,地處希臘中北部,西接艾普魯斯,東鄰色雷斯。
其民族淵源尚無定論,可能是伊利里亞人、色雷斯人和希臘的多利亞人的混血後裔。
由於偏僻落後,而且行君主制而非民主制,且主要居住於鄉村中,因此被其南境外的繁榮的希臘稱為沒有文化的野蠻人。
約在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馬其頓完成了統一,實行君主制。
馬其頓在希波戰爭初期依附於波斯,但又背著波斯人給希臘人暗送情報。
到公元前4世紀,攝政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在廢黜幼主,自立為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腓力二世借鑑希臘的先進經驗,並採取的馬其頓特色的舉措,強化王權、削弱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推行幣制改革,採用金銀複本位制。
最重要的是他的軍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忠於國王的常備軍,創建了強有力的馬其頓方陣。
前338年,喀羅尼亞戰役,腓力二世的馬其頓方陣徹底擊敗了希臘霸主底比斯以及雅典的聯軍,稱霸希臘;前339年,腓力二世建立科林斯同盟,正式成為希臘霸主,基本統一了希臘地區(除了斯巴達);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其子亞歷山大三世(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即位,腓力二世被害後,希臘各邦再度出現了反馬其頓起義。
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繼位以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之內迅速鎮壓了叛亂。
前335年,亞歷山大三世摧毀了希臘名城底比斯,徹底撲滅了希臘地區的叛亂;前334年,亞歷山大三世發動了著名的亞歷山大東征,在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中,擊敗波斯的安那托利亞總督,進而征服了大部分安那托利亞;前333年,伊蘇斯戰役,亞歷山大三世再敗由大流士三世親自指揮的波斯軍隊,進而征服帝國所有西部領土;
前331年,高加米拉戰役,亞歷山大三世徹底擊敗大流士三世,成功入主巴格達,征服了兩河流域,波斯第一帝國崩潰,馬其頓成為中東霸主;前330年,波斯隘口戰役,亞歷山大三世征服了波斯本土,並一路暢通無阻地征服了東伊朗的大部分地區,逃亡中的大流士三世也遭部將貝蘇斯殺死,至此馬其頓帝國征服了幾乎整個大伊朗地區。
2帝國的極盛和瓦解
公元前327年又進兵印度。
他統帥大軍於前330年從裏海南岸東進,經過帕提亞,在前329年—前327年征服巴克特里亞和馬爾吉安娜,並趁機揮師東進印度,戰敗印度反抗者,征服旁遮普,擬沿著恆河繼續東征。
但其部下兵士在外轉戰連年,歸鄉心切,又因印度多雨、天氣酷熱,士兵飽受痛著,幾至公開譁變,亞歷山大乃把征服的印度部分分為三省並留駐兵而兵分三路西還。
公元前324年初,亞歷山大將巴比倫作為新都,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馬其頓帝國,也稱之為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突然患惡性瘧疾,發病10天後就離世,僅33歲。
後人稱亞歷山大征服的土地為亞歷山大帝國,因為這個帝國的興衰和亞歷山大個人的人生歷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前323年,亞歷山大三世驟逝,各地總督通過巴比倫分封協議、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將馬其頓帝國瓜分,帝國因此名存實亡,希臘和中東地區進入了漫長的繼業者戰爭時代和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死後,希臘各城邦及波斯各地,都乘機反抗。
亞歷山大部將又互相廝殺,爭奪土地,帝國就立即進入繼業者戰爭中,最後分裂為三個比較鞏固的希臘化國家。
他的部將托勒密占領埃及及敘利亞南部,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占領了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北部和伊朗高原,建立了塞琉古帝國;安提柯的後代占據馬其頓和希臘建立了安提柯王朝。
這三個國家是希臘時代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這些後期希臘化國家存在約有數百年,羅馬共和國於公元前168年滅亡安提柯王朝,前146年占領馬其頓後,又向東發展,餘下的塞琉古帝國在前63年,托勒密帝國在前30年被羅馬征服。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3lgzreo.html
亞歷山大帝國
亚历山大帝国_王国https://bit.ly/38bayY2
1,希波戰爭,馬其頓坐收崛起之利,世界成了亞歷山大帝國加中國
不知道馬其頓人從何而來,西元前6世紀下半葉,馬其頓王國就誕生了,雖然實行君主制,但是公民大會也還有作用。
此時,波斯也興起了,進入了第一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希臘還是城邦時代,希臘跟波斯正打得不可開交。
馬其頓王國依附於波斯,只得加入波斯的戰營。
西元前4世紀,馬其頓發生權力之爭,攝政王腓力二世掃除了國內叛亂,廢黜幼主,自稱國王。
他苦心經營,馬其頓很快成為強大國家。
西元前355年,毗鄰馬其頓的希臘發生城邦混戰,腓力乘機攻佔希臘,希臘各城邦打不過,只好承認馬其頓王國的霸主地位,形成"科林斯同盟"。
在東方的中國,正值戰國時代。
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發奮圖強。
西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來的刺客殺死在他女兒的婚禮上。
此時,著名的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大帝,腓力二世的兒子登場了。
他先平息了想趁亂拜託馬其頓王國控制的希臘城邦,然後就開始他的東征,東征,再東征。
西元前334年征服波斯,西元前332年征服埃及,西元前331年征服兩河流域,西元前329年征服中亞,西元前327年征服印度北部,西元前325年,想進一步深入印度腹地時遭受挫敗,大部隊回撤。
亞歷山大撤軍時的西元前325年,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王稱王。
亞歷山大帝國橫跨亞歐非,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依多瑙河和黑海。
希臘從此結束了城邦時代。
波斯第一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被滅亡。
阿拉伯半島還在原始狀態。
2.帝國分裂,希臘化王國時代來到
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籌備遠征阿拉伯半島,卻突然病亡,時年33歲。
由於死亡的突然降臨,亞歷山大未明確他的接班人,導致爭奪王權的激烈鬥爭。
在鬥爭中,他的母親、妻子與兒女都被反對黨殺死。
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100年後建立的秦帝國也同樣只有短短的19年。
西元前301年,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五個希臘化的國家:
(1)塞琉西一世:得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建立了塞琉古王朝(西元前312—64年),領土面積最大,極盛時佔據西亞、中亞、小亞細亞以及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部分地區,穩定的統治區是敘利亞,首都安條克(現敘利亞的安提阿克),因此又有敘利亞王國之稱。
在中國古書中將塞琉古王國稱作「條支」(但在張騫通西域的時候已經接近於消亡)。
(2)托勒密一世:分得黎凡特(指地中海東部諸國)和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西元前305—30年),極盛時佔據地中海的一些島嶼和巴勒斯坦、敘利亞以及小亞細亞的部分地區,首都亞歷山大里亞。
(3)利西馬科斯:佔據色雷斯,建立了色雷斯王國。
西元前281年,利西馬科斯跟塞琉古一世作戰陣亡,王國滅亡;
卡山德:統治希臘,建立了馬其頓王國。
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和希臘的統治權掌握在了東侵時期留守馬其頓的將領安提派克手中。
安提帕克死後,他的兒子卡山德取得馬其頓的統治權。
馬其頓王國-安提帕克王朝結束。
安提柯一世:獲得了安納托利亞作為最初的根據地。
塞琉古在前301年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安提柯一世戰死。
但是,卡山德馬其頓的政權被安提柯王朝的安提柯一世的兒子德米特裡(安提派特的外孫子)取得,開啟馬其頓王國-安提柯王朝。
到西元前270年,剩下的只有:以馬其頓-希臘為中心的馬其頓王國-安提柯王朝;亞洲的塞琉古帝國;佔據埃及和敘利亞的托勒密王朝。
3.滅亡
(1)西元前3世紀中葉以後,塞琉古王國與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爭奪巴勒斯坦,導致東部領土大部分喪失。
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安息)和中亞的巴克特里亞王國相繼獨立。
安條克三世(號稱大帝,前223~前187在位)以20年的不斷戰爭收復東部已失的大部分領土,但於西元前188年被羅馬人敗於馬格內西亞,因而喪失了小亞細亞。
安條克四世(前175~前163在位)南進,一度佔領下埃及。
此後,王國領土日趨縮小。
亞歷山大帝國和其後的塞琉古王國對印度的統治曇花一現,孔雀王朝時期就被擊敗並退出印度。
。
西元前141年,美索不達米亞並於帕提亞帝國。
西元前64年,羅馬的龐培將敘利亞併為羅馬共和國的一個行省。
中國史籍將主要由塞種人(也叫斯基泰人)諸部控制的巴克特里亞(古希臘人對現今興都庫什山以北的阿富汗東北部地區的稱呼)地區稱為大夏(漢朝時期),吐火羅(隋唐時期)。
(2)埃及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法老。
她讓凱撒、安東尼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為埃及延長了22年壽命,終於還是在西元前30年,在屋大維進攻埃及時,自殺身亡,王朝滅亡。
(3)西元前168年,馬其頓王朝的馬其頓本土亡於羅馬,至前146年,羅馬佔領希臘全境,標誌著馬其頓王國的徹底瓦解和希臘化時代的結束
亚历山大帝国_王国https://bit.ly/38bayY2
亚历山大东征(9地图)-地图帝-二十次幂
亞歷山大帝國
亚历山大帝国_王国https://bit.ly/38bayY2
1,希波戰爭,馬其頓坐收崛起之利,世界成了亞歷山大帝國加中國
不知道馬其頓人從何而來,西元前6世紀下半葉,馬其頓王國就誕生了,雖然實行君主制,但是公民大會也還有作用。
此時,波斯也興起了,進入了第一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希臘還是城邦時代,希臘跟波斯正打得不可開交。
馬其頓王國依附於波斯,只得加入波斯的戰營。
西元前4世紀,馬其頓發生權力之爭,攝政王腓力二世掃除了國內叛亂,廢黜幼主,自稱國王。
他苦心經營,馬其頓很快成為強大國家。
西元前355年,毗鄰馬其頓的希臘發生城邦混戰,腓力乘機攻佔希臘,希臘各城邦打不過,只好承認馬其頓王國的霸主地位,形成"科林斯同盟"。
在東方的中國,正值戰國時代。
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發奮圖強。
西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來的刺客殺死在他女兒的婚禮上。
此時,著名的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大帝,腓力二世的兒子登場了。
他先平息了想趁亂拜託馬其頓王國控制的希臘城邦,然後就開始他的東征,東征,再東征。
西元前334年征服波斯,西元前332年征服埃及,西元前331年征服兩河流域,西元前329年征服中亞,西元前327年征服印度北部,西元前325年,想進一步深入印度腹地時遭受挫敗,大部隊回撤。
亞歷山大撤軍時的西元前325年,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王稱王。
亞歷山大帝國橫跨亞歐非,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依多瑙河和黑海。
希臘從此結束了城邦時代。
波斯第一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被滅亡。
阿拉伯半島還在原始狀態。
2.帝國分裂,希臘化王國時代來到
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籌備遠征阿拉伯半島,卻突然病亡,時年33歲。
由於死亡的突然降臨,亞歷山大未明確他的接班人,導致爭奪王權的激烈鬥爭。
在鬥爭中,他的母親、妻子與兒女都被反對黨殺死。
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100年後建立的秦帝國也同樣只有短短的19年。
西元前301年,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五個希臘化的國家:
(1)塞琉西一世:得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建立了塞琉古王朝(西元前312—64年),領土面積最大,極盛時佔據西亞、中亞、小亞細亞以及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部分地區,穩定的統治區是敘利亞,首都安條克(現敘利亞的安提阿克),因此又有敘利亞王國之稱。
在中國古書中將塞琉古王國稱作「條支」(但在張騫通西域的時候已經接近於消亡)。
(2)托勒密一世:分得黎凡特(指地中海東部諸國)和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西元前305—30年),極盛時佔據地中海的一些島嶼和巴勒斯坦、敘利亞以及小亞細亞的部分地區,首都亞歷山大里亞。
(3)利西馬科斯:佔據色雷斯,建立了色雷斯王國。
西元前281年,利西馬科斯跟塞琉古一世作戰陣亡,王國滅亡;
卡山德:統治希臘,建立了馬其頓王國。
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和希臘的統治權掌握在了東侵時期留守馬其頓的將領安提派克手中。
安提帕克死後,他的兒子卡山德取得馬其頓的統治權。
馬其頓王國-安提帕克王朝結束。
安提柯一世:獲得了安納托利亞作為最初的根據地。
塞琉古在前301年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安提柯一世戰死。
但是,卡山德馬其頓的政權被安提柯王朝的安提柯一世的兒子德米特裡(安提派特的外孫子)取得,開啟馬其頓王國-安提柯王朝。
到西元前270年,剩下的只有:以馬其頓-希臘為中心的馬其頓王國-安提柯王朝;亞洲的塞琉古帝國;佔據埃及和敘利亞的托勒密王朝。
3.滅亡
(1)西元前3世紀中葉以後,塞琉古王國與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爭奪巴勒斯坦,導致東部領土大部分喪失。
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安息)和中亞的巴克特里亞王國相繼獨立。
安條克三世(號稱大帝,前223~前187在位)以20年的不斷戰爭收復東部已失的大部分領土,但於西元前188年被羅馬人敗於馬格內西亞,因而喪失了小亞細亞。
安條克四世(前175~前163在位)南進,一度佔領下埃及。
此後,王國領土日趨縮小。
亞歷山大帝國和其後的塞琉古王國對印度的統治曇花一現,孔雀王朝時期就被擊敗並退出印度。
。
西元前141年,美索不達米亞並於帕提亞帝國。
西元前64年,羅馬的龐培將敘利亞併為羅馬共和國的一個行省。
中國史籍將主要由塞種人(也叫斯基泰人)諸部控制的巴克特里亞(古希臘人對現今興都庫什山以北的阿富汗東北部地區的稱呼)地區稱為大夏(漢朝時期),吐火羅(隋唐時期)。
(2)埃及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法老。
她讓凱撒、安東尼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為埃及延長了22年壽命,終於還是在西元前30年,在屋大維進攻埃及時,自殺身亡,王朝滅亡。
(3)西元前168年,馬其頓王朝的馬其頓本土亡於羅馬,至前146年,羅馬佔領希臘全境,標誌著馬其頓王國的徹底瓦解和希臘化時代的結束
亚历山大帝国_王国https://bit.ly/38bayY2
--------------------------------
亚历山大东征(9地图)-地图帝-二十次幂https://bit.ly/3oXLqto
馬其頓原本只是古希臘北部一個弱小的城邦,國王腓力二世通過一系列軍事改革,使軍隊變得十分強大。
此後,經過多年的征戰,腓力二世成功地將馬其頓王國變成了古希臘所有城邦的霸主。
下一步便是侵略東方的波斯及其他文明國家或地區。
西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年僅20歲的王子亞歷山大繼承王位。
他決心繼承父業,實現其稱霸世界的目的。
於是帶領軍隊發動了一次面向東方的浩大遠征。
亞歷山大師從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酷愛希臘文化,夢想是使世界希臘化。
自幼與父談論軍事,16歲起,隨父征戰,耳聞目染學到不少軍事知識和作戰技術。
喀羅尼亞戰役,18歲的亞歷山大曾指揮軍隊取得輝煌的戰果。
繼位後,亞歷山大開始實行一系列政治、軍事、貨幣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軍事改革,他創立了包括步兵、騎兵和海軍在內的馬其頓常備軍,將步兵組成密集、縱深的作戰隊形,號稱馬其頓方陣,中間是重裝步兵,兩側為輕裝步兵,每個方陣還配有由貴族子弟組成的重裝騎兵,作為方陣的前鋒和護翼。
亞歷山大通過這些改革,使馬其頓迅速成為軍事強國。
他在平定國內叛亂和希臘反馬其頓起義之後,便開始了對東方的遠征。
西元前334年,亞歷山大親率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和160艘戰艦組成的軍隊,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向波斯進軍。
當時波斯帝國已極度衰弱,大流士三世昏庸無能,政治腐敗,內部矛盾重重。
亞歷山大以快速的攻勢輕易地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
西元前333年,亞歷山大的軍隊在伊蘇斯大敗波斯10萬軍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
而亞歷山大僅損失5千士兵。
此役后,聯軍獲得戰爭主動權,並打開了通往敘利亞、腓尼基的門戶。
西元前332年,亞歷山大揮師南下腓尼基,沿地中海東岸前進,攻占敘利亞,順利進入埃及,還當上了的法老。
聯軍在尼羅河口興建亞歷山大城,作為他繼續東征的後方基地。
西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又率軍向亞洲進髮,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進,與波斯軍主力決戰。
10月初,在底格裡斯河東岸的高加米拉打敗波斯軍20餘萬人。
大流士此時已組織了較強的新軍,集結的軍隊來自24個部族,號稱百萬,有刀輪戰車200輛,戰象15只。
而亞歷山大聯軍僅有步兵4萬,騎兵7000人,展開正面不到敵陣正面的一半。
雙方展開了激烈的騎兵戰和肉搏戰。
聯軍騎兵主力縱隊利用缺口迅速楔入敵陣,直逼大流士大營。
大流士逃遁,波斯軍慘敗。
聯軍乘勝南下,輕取巴比倫,佔領波斯都城蘇撒和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毀了大流士政權。
西元前330年春,亞歷山大引兵北上追擊大流士,大流士被其部將謀殺,古波斯帝國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
馬其頓軍隊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領土,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起來。
西元前327年,亞歷山大沿裡海繼續東進,經安息(帕提亞)、蘇西亞、德蘭古亞那,北上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到達巴克特里亞(大夏)和粟特。
前325年侵入印度,佔領印度河流域,他還企圖征服恆河流域,但是經過多年長途苦戰,兵士疲憊不堪,拒絕繼續前進,要求回家。
亞歷山大不得不於西元前325年7月從印度撤兵。
西元前324年,其陸軍回到波斯波利斯和蘇撒,艦隊在底格裡斯河口靠岸,隨後返抵巴比倫,東侵即告結束。
亞歷山大東征歷時10年,行程逾萬里,消滅了波斯帝國。
在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這一廣袤地域,建成幅員空前的亞歷山大帝國。
在東侵過程中,沿途建了許多新城,有好幾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亞歷山大城,今天已經發展為埃及最大的海港。
亞歷山大建都巴比倫,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規劃。
西元前323年,年僅33歲的亞歷山大病逝,他所開創的龐大帝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群雄逐鹿的局面,並逐漸分裂為塞琉西、馬其頓、托勒密等諸多小國家。
這些小國家被稱為"繼業者王國"。
亞歷山大遠征,洗劫和燒毀了亞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將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掠為奴隸,以野蠻、殘忍、落後的手段毀滅了許多東方文明。
亞歷山大遠征,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在蘇薩一次盛大奢華的"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親自帶頭同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女兒斯塔提拉結了婚,許多馬其頓的將領都娶了波斯顯貴的女兒,同日參加婚禮的有1萬對之多。
在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鄭重宣佈,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
他還親自饋贈給新娘新郎許多禮物,以示鼓勵。
他下令讓3萬名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的兵法。
亞歷山大以後,希臘文化依然在亞洲得到不斷傳播。
歷史學家稱此現象為希臘化文化,將從亞歷山大起到埃及被羅馬征服為止這一段時間,稱之為希臘化時代。
直至西元前30年,羅馬人統一地中海,消滅了最後一個「繼業者王國」,這一事件標誌著希臘化時代的結束
亚历山大东征(9地图)-地图帝-二十次幂https://bit.ly/3oXLqto
史上最短命的亞歷山大帝國,十年之間滅國無數,鑄就希臘時代輝煌
橫掃歐亞非三大洲的短暫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前四世紀,亞洲秦國與歐洲馬其頓王國,都在為崛起成帝國積蓄實力。
馬其頓皇帝亞歷山大,被稱為歐洲戰爭之神,十年之間滅亡埃及、巴比倫、波斯等文明古國,建立起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疆域約550萬平方公里的強大帝國。
可惜,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23年,因急性瘧疾而病逝,其建立的龐大帝國被麾下武將分割,成為希臘化埃及托勒密王朝、西亞塞琉古王朝與東歐安提柯王朝。
世人皆不免好奇,若亞歷山大未病逝,能否在養精蓄銳後重新東征,亞歷山大帝國又能否超越羅馬帝國的千年輝煌?
古馬其頓王國
希波戰爭中崛起的馬其頓王國與青年即位的亞歷山大
古馬其頓在公元前六世紀形成國家雛形,卻不幸遇上波斯帝國的擴張,新興的馬其頓王國無力抗衡淪為附庸,成為波斯帝國進攻希臘的橋頭堡。
希波戰爭,波斯帝國雖然保持軍事優勢,卻最終薩拉米斯海戰慘敗,根據《卡里阿斯和約》,波斯承認小亞細亞西岸希臘諸城邦的獨立地位,馬其頓王國由此恢復獨立。
公元前359年,馬其頓攝政王腓力二世,廢掉侄子自立為王,熟知波斯與希臘文化的新王腓力二世,迫不及待改革馬其頓的政治與經濟,尤其是仿照底比斯方陣,訓練著名的馬其頓方陣。
底比斯方陣在希波戰爭的馬拉松戰役發揮巨大作用,使希臘以少勝多,遏止波斯帝國對希臘的進攻,馬其頓在此基礎上,增加重騎兵數量與作用,使馬其頓方陣的攻防能力得到提升。
但馬其頓方陣在腓力二世手中並沒有發揮效用,公元前338年科羅尼亞決戰,馬其頓與雅典和底比斯為首的反馬其頓聯盟,馬其頓採用誘敵深入之策,重創聯軍迫使希臘城邦臣服馬其頓。
馬其頓王國引領希臘世界,代價是腓力二世除向民眾徵收重稅,只能夠不停地對外擴張彌補財政損失。
希波戰爭
腓力二世在擴張過程中,其子亞歷山大在戰爭中成長,公元前340年,16歲的亞歷山大便在腓力二世出征時治理馬其頓,成功鎮壓馬其頓北部的起義,之後也參與改變希臘命運的「科羅尼亞會戰」,亞歷山大獲得馬其頓軍政界肯定。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迎娶馬其頓貴族克麗歐佩特拉,因威脅到亞歷山大的繼承權產生矛盾,導致亞歷山大被腓力二世放逐。
亞歷山大在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後,剷除馬其頓王室成年男性繼承人,成為馬其頓王國皇帝,面臨的是負債纍纍的國家。
雪上加霜的是,馬其頓王國重要的財政來源,希臘城邦再次反抗馬其頓統治,尤其是底比斯最為堅決,被亞歷山大徹底毀滅,鎮壓反叛使得馬其頓王國的負債,再次增加八百塔侖。
馬其頓王國低微的國庫收入,償還債務前就有可能被推翻,想要獲取民眾和軍隊的支持,並實現馬其頓王國征服世界的夢想,亞歷山大迫不及待發起舉世聞名的東征。
亞歷山大名言:把財富分給他人,把希望留給自己,她將帶給我無窮的財富。
亞歷山大雕像
馬其頓王國武力的征服,卻沒有財政與制度的保障
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率軍東征,以亞歷山大當時的認知,東方盡在強大的波斯帝國掌控下,波斯帝國控制着制海權,亞歷山大雖有160艘戰艦,卻只能當做補給之用,必須從陸地上攻佔地中海港口。
亞歷山大渡海進入土耳其後,在伊蘇斯與波斯皇帝大流士率領約12萬軍隊展開會戰,奇蹟般的取得勝利,沒有直奔波斯王都,而是向巴勒斯坦進軍。
因為波斯帝國實力尚存,而馬其頓軍需要更充足的補給和修整,亞歷山大以解救者的身份佔領富庶的埃及,並被尊奉為「法老」稱號,埃及成為亞歷山大堅定的後援。
馬其頓方陣
波斯帝國長達百年的內鬥與政變,加之後期各地總督擁兵自重,伊蘇斯會戰後更加劇猜忌,雖有百萬眾卻士氣低落。
大流士三世並不是個強悍的皇帝,公元前331年在巴比倫展開「高加米拉會戰」,大流士三世指揮不利,付出十餘萬的代價慘敗,波斯帝國喪失抵抗之力,亞歷山大直抵王都波斯波利斯,威震歐亞的波斯帝國滅亡。
馬其頓王國取代波斯帝國,擁有了廣袤的領土和千萬眾人口,及堆積如山的波斯帝國財富,各地都在傳頌亞歷山大的豐功偉績,從此馬其頓王國蛻變為亞歷山大帝國。
來到命運的十字路口,顯然,征服對手可以帶來財富,卻也意味着風險與死亡,留守鞏固統治可以坐擁財富、權利與美女。
亞歷山大最終決定為夢想繼續征服東方,而馬其頓士兵也新任他們的統帥,再次踏上征程。
馬其頓亞歷山大
公元前327年重新踏上征程,經安息、阿里亞等國抵達印度,與波拉伐斯王國展開交戰,波拉伐斯王國雖遠不及波斯帝國強大,但是他的國王卻勇敢而堅毅。
亞歷山大能夠戰勝對手,卻不能擊敗其抵抗的決心,亞歷山大許諾對波拉斯以國王的禮節,並給予遠超其原有領土的疆域,獲得波拉斯效忠,雖然意味着征戰印度取得勝利,但這份勝利卻不再值得慶賀。
印度氣候炎熱、作戰傷亡巨大,使馬其頓軍將士拒絕再戰,亞歷山大也感覺到征伐印度的艱難,遂撤軍於公元前324年返回巴比倫,十年的東征生涯宣告完結。
亞歷山大用勇武果決征服波斯帝國,用真誠尊重收服波拉伐斯王國,但想要治理這個龐大的國家,卻比亞歷山大想像的艱難。
亞歷山大採用了最傳統,也是最高效的聯姻政策,迎娶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女兒斯塔提拉,也為麾下將士選配波斯妻子,此舉加速民族的融合與社會的穩定,並在波斯帝國境內推廣希臘文化,為希臘文明的傳播起到推進作用。
亞歷山大帝國疆域
亞歷山大雖然軍功顯赫,卻無力改變帝國的結局
曇花一現的亞歷山大帝國,雖然征服廣袤的土地,卻沒能建立有效的統治,帝國的財政危機與民族矛盾始終存在。
亞歷山大麾下部將,早已將帝國權利瓜分,與波斯帝國後期擁兵自重無異,憑藉着亞歷山大的個人威信凝聚,這為龐大的帝國瓦解埋下隱患。
由於亞歷山大即位之初便親手處決王室親族,在其病重之時沒有成年子嗣能夠繼承王位,他信任的武將們展開內戰,最終瓜分其所建立的帝國。
『打江山易,坐江山難』,真正鞏固龐大帝國,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亞歷山大若不能制定完善的制度,很難再去征服世界,更不能成就羅馬般的千年輝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r69pkzo.html
古希臘文明的興起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
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
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
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
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
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伊奧尼亞希臘諸邦。
前499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
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準備進攻雅典。
前490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松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
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波希戰爭的勝利。
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
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御強敵。
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
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
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
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
第二次波希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波希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
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
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
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
前431年,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
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
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前421年締結和約。
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對西西里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
西西里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
前405年,雅典海軍被全殲。
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
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各城邦陷入混戰之中。
馬其頓的崛起
馬其頓位於希臘的北部,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古馬其頓人的族源成分比較複雜,是古希臘人和伊利里亞人、色雷斯人等民族的混血後裔,加之文化程度較低,被其他希臘人視為蠻族。
但從公元前4世紀起,馬其頓逐漸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
公元前359年,菲利普二世即位。
在菲利普的統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幹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
菲利普大力推動馬其頓歷史發展﹐使馬其頓的歷史從此長期與希臘的歷史融為一體。
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
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在喀羅尼亞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
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即位。
亞歷山大即位後很快就平定了希臘城邦的起義,鞏固了政權。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大軍渡海東征,拉開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
亞歷山大最大的敵人是強大的波斯帝國。
亞歷山大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蘇斯擊敗波斯軍隊,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埃及。
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試圖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拒絕。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
亞歷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
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
此時,亞歷山大的希臘軍實質是以馬其頓人為主的馬其頓軍。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故,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歷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
影響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很多知識分子(以僧侶和貴族為主)為了擺脫基督教日益腐朽的世俗化統治與思想禁錮,開始重新學習逐漸被遺忘的古希臘著作,例如《荷馬史詩》、亞里斯多德的《詩學》,和一些先古基督教會文章。
古希臘的精神遺產第一次得到了全面復興和繼承。
世界歷史/古希臘與亞歷山大大帝-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https://bit.ly/3kWJLCa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客家、宗教、宗族、反核上一篇:漢朝和羅馬-甘肅羅馬人羅馬村?西元前53年,克拉蘇所率7個羅馬軍團在卡萊戰役中慘敗給安息軍隊時,克拉蘇長子沒有戰死,反而率領第一軍團突破安息軍隊防線,沒有再回到羅馬,不知所終,猜測其最後可能為定居中國甘肅省永昌縣驪靬村。
下一篇:黑馬布塞弗勒斯-世界上最有名的馬27公斤黃金購得/亞歷山大大帝如果沒有忠誠的駿馬比塞弗勒斯,可能只是個平庸的人-亞歷山大大帝在牠死後,為了紀念牠,建立了一個城市,並命名為比塞弗勒斯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新聞交換(RSS)
RSS訂閱
POWEREDBY
(登入)
人在物質中找不到快樂-真正的快樂源自照顧自己和愛其他人
月曆
«
十二月2021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我的連結
姜太公廟smallpdf我的google日曆messagesme姜太公後裔連結貼上新增文章後台編輯桃園姜太公廟姜Podcast
姜太公廟
https://www.facebook.com/tom0952095331/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延伸文章資訊
- 1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的相同點 - 優幫助
都有統治安納托利亞,埃及,腓尼基,不同點: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的領土主要在亞洲,亞歷山大帝國比波斯帝國在印度和費爾干納那裡擴張得更多,但是比 ...
- 2馬其頓王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即為亞歷山大大帝開創的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是歷史上繼波斯帝國之後 ...
- 3比較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這三大帝國擴張的異同點
波斯帝國、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疆域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樓:匿名使用者. 都有統治安納托利亞,埃及,腓尼基,不同點: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的 ...
- 4波斯帝國為何會敗於亞歷山大大帝,其實因為波斯帝國已經快垮了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帝國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皇帝,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 ...
- 5亚历山大大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斯帝國毀滅和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