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異位性皮膚炎作者:臺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科林于粲主治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兒童約為10~20%、在成人約為1~3%。
和其他過敏性疾病一樣,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與盛行率有 ...
:::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兒童專欄
前期內容
:::
皮膚上的草莓(下)-嬰兒血管瘤的治療
小兒異位性皮膚炎
前期兒童專欄
:::
小兒異位性皮膚炎
內容下載: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兒童約為10~20%、在成人約為1~3%。
和其他過敏性疾病一樣,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與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異位性皮膚炎,不論是外觀皮膚的變化或是極度癢感,對許多患者與其家庭成員的生活品質、睡眠品質、學習行為、身心及社交行為都會造成莫大的不良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及臨床表現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過敏性發炎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包括皮膚會癢因而引起搔抓、皮膚乾燥、對外在環境的刺激物敏感,外觀的急性濕疹變化如皮膚紅疹、流組織液、脫屑及結痂等,慢性濕疹變化如皮膚增厚、顏色變深、粗糙及苔蘚化等,隨年齡不同的典型好發部位如四肢關節處、臉頰、頭皮、耳部、頸部、軀幹、眼睛四周及嘴巴四周等,慢性或慢性反覆發作的病程,以及患者本身或其家族成員常合併有過敏病病史,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通常一歲以前開始發病,病情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善,約一半的患者青春期後會痊癒,但病情愈嚴重者愈難痊癒。
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
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相當複雜,主要是由於以下四種成因複雜的交互作用所導致的疾病:
遺傳基因的傾向
異位性皮膚炎有非常明顯的家族關聯性。
最近的研究顯示,有一些基因的突變會影響皮膚障壁的功能及表皮的分化,還有人體的免疫反應。
皮膚障壁功能的缺失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先天表皮的分化有許多缺失,如細胞間隙中具有保持水分重要功能的結構蛋白有減少,如此不僅造成表皮角質層的水分容易散失,使皮膚乾燥,亦造成皮膚障壁隔絕外來過敏原或刺激物的功能受損,使過敏原或刺激物容易穿透至皮膚內,引起過敏性發炎反應。
異常的免疫反應
由於先天遺傳的基因有導致過敏的傾向,使患者的免疫系統在接觸到外在環境的過敏原或刺激物後,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進而引起皮膚的過敏性發炎反應。
這可以解釋為何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血清中IgE抗體的濃度會明顯升高。
外在環境的過敏原或刺激因素
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原相當多樣化,而且因人而異。
通常在三歲以前嬰幼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如牛奶、蛋白、蛋黃、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這類食物過敏的情形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善或消失。
到了三歲以後,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過敏原因是塵蟎與皮膚上金黃色葡萄球菌分泌的外毒素,這兩種過敏原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一直持續與反覆惡化,多年不易痊癒。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表皮角質層缺乏保持水分的功能與隔絕外來過敏原或刺激物的功能,使其皮膚不但乾燥,而且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而惡化。
汗水、乾燥、毛製品衣物、化學物質等,則是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主要刺激因素。
此外,搔抓會導致皮膚組織的損傷進而釋出自體過敏原,這會使過敏性發炎反應持續進行,造成愈抓愈嚴重的惡性循環。
此外,情緒壓力也會加重皮膚的過敏性發炎反應。
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照護
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日常照護,最重要的是要避免接觸外在環境的過敏原與刺激因素。
因此,兩歲之前應避免接觸各種食物過敏原如牛奶、蛋白、蛋黃、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這個時期嬰兒最好餵食母奶,當不能餵食母奶時,則建議使用經臨床研究證實有效的適度水解蛋白低過敏奶粉餵食。
副食品六個月大後再添加,且應從不會造成過敏的副食品如米粉、蘋果泥、梨子泥或葡萄泥開始添加。
皮膚應盡量避免抓傷,以防塵蟎或皮膚上金黃色葡萄球菌分泌的外毒素這兩種過敏原滲入皮膚,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
由於汗水、乾燥及化學物質是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主要刺激因素,因此,夏天可吹冷氣避免流汗,而且最好使用清水或中性低敏感的清潔用品來清潔皮膚,外加中性低敏感的保濕用品來保持皮膚水份,以避免皮膚乾燥。
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治療
至於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皮膚發炎的地方塗抹類固醇藥膏或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藥膏。
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藥膏,已核准用於成人及孩童,其抗發炎的效力近似於中效型類固醇藥膏,此類藥物除了少數病人有局部刺激感之外,並無明顯副作用。
由於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藥膏不會造成皮膚萎縮及微血管擴張,因此很適合用來治療臉頸部的異位性皮膚炎、不願使用類固醇、或對類固醇藥膏效果不佳的患者。
此外,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以及止癢藥膏,可以減輕患者的癢感,以避免因搔抓引起皮膚障壁受損,造成愈抓愈嚴重的惡性循環。
對於不慎因搔抓引起的皮膚傷口,應盡快使用抗生素藥膏來預防細菌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的併發症
由於過敏性的免疫反應會抑制表皮角質細胞製造抗微生物肽類,因此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非常容易有次發性感染。
最常見的次發性感染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膿痂疹、及蜂窩性組織炎。
此外,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也容易併發單純性疱疹病毒的感染,造成疱疹性皮膚炎。
這些次發性感染大多必須住院施打抗生素治療。
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
疾病的預防勝於治療,過敏性疾病也是如此!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要從自出生起即開始避免接觸過敏原做起。
高過敏家庭中的小孩,最好從出生起至一周歲之前,避免接觸各種食物過敏原如牛奶、蛋白、蛋黃、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以防免疫系統被致敏化,這個時期嬰兒最好餵食母奶,當不能餵食母奶時,則建議使用經臨床研究證實有效的適度水解蛋白低過敏奶粉餵食,如此可有助於預防小孩發生異位性皮膚炎。
小兒部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林于粲
網頁分享: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23123456
延伸文章資訊
- 1小兒異位性皮膚炎作者:臺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科林于粲主治 ...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兒童約為10~20%、在成人約為1~3%。和其他過敏性疾病一樣,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與盛行率有 ...
- 2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可能延續到成年! - 媽媽寶寶
歐佳嵐院長表示,一旦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症狀輕微者會堆積油黃的皮屑或紅疹於頭皮、腋下、股溝、臉部、頸部、前胸等區域,嚴重者則會延伸至四肢與軀幹部位 ...
- 3異位性皮膚炎讓寶寶「癢」在身體口難開,威力醫師
除了異位性皮膚炎,寶寶仍有其他「過敏進行曲」 ... 發病時間:3歲以前,有寶寶2個月大即發病。 觀察症狀:固定部位、反覆紅疹與丘疹、劇癢。 ... 發病時間:2 ...
- 4新生兒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有哪些?藥膏、乳液哪個治療方式更 ...
嬰兒出生2~4個月後,若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如發紅、乾燥、脫皮,會好發於臉、頸、頭皮等頭部範圍,開始學爬時,在關節折彎處、手掌等,容易有紅疹、 ...
- 5黃瑽寧: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徵 - 親子天下
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步,是皮膚摸起來乾燥,這是此疾病的第一個警訊。皮膚乾燥到某個程度,就會開始「裂」,我自己在看嬰兒皮膚的時候,有兩個見微知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