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害者促發理論觀點分析國民中學校園欺凌事件 以臺北市某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研究旨在探討校園欺凌事件裡被害者促發之角色、學生個人屬性與校園欺凌類型之關係。
為達研究目的,經過文獻蒐集、閱讀及整理,提出研究架構,並以自編之「國中學生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7.99.71.17)您好!臺灣時間:2022/06/0705:45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陳姿伶研究生(外文):ChenTzuLing論文名稱:從被害者促發理論觀點分析國民中學校園欺凌事件─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論文名稱(外文):VictimPrecipitationandCampusBullyinginATaipeiCityJuniorHighSchool指導教授:周愫嫻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系所名稱:犯罪學研究所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0畢業學年度:98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94中文關鍵詞:被害成因、校園被害、校園霸凌行為、受害者外文關鍵詞:victimprecipitation、campusbullying相關次數:
被引用:30點閱:1672評分:下載:522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探討校園欺凌事件裡被害者促發之角色、學生個人屬性與校園欺凌類型之關係。
為達研究目的,經過文獻蒐集、閱讀及整理,提出研究架構,並以自編之「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狀況調查表」作為研究工具,嗣就臺北市一所國民中學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得有效問卷三百三十三份,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二元邏輯對數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來進行處理,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四項結論。
一、校園欺凌被害類型中以言語欺凌被害最為普遍,網路與財物較少。
二、男生在「常對人發怒」、「干擾同學上課」、「個人衛生習慣差」、「過動症狀」等被害促發行為均顯著高於女生。
三、父母親管教採權威方式之學生,在校比較容易遭受欺凌四、學生在校易遭受欺凌之特徵組合(一)女生、常炫耀財物者容易成為網路欺凌的被害人。
(二)年級越高,遭受到各種型態欺凌的機會比年級低的學生更高。
(三)會干擾同學上課或自卑、沒信用的學生,最容易遭受到欺凌。
(四)越是自卑、沒信用的學生,越易遭受「精神、名譽」或「財物」方面欺凌。
(五)過動症狀越無法克制的學生,易遭受「言語」或「身體」欺凌。
(六)本身有越多促發因素者,越容易在學校遭受到各種欺凌,且欺凌類型不一定是單獨出現,常是不同類型重疊出現在欺凌關係。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學校行政單位、教師、家長處理、調查校園欺凌事件原因時,多方思考之參考
ThisstudyisasurveyresearchthatutilizesSelf-administeredQuestionnaireastheresearchtool.Themainpurposeistoexploretherolesprecipitatedbythevictimsofbullyinginschool,aswellasthecorrelationbetweenastudent’spersonaltraitsandthetypeofbullying.Throughliteraturereview,readingandarrangement,theresearchstructurehasbeenconstructed.Also,aquestionnairesurveywasundertaken,aimedatthestudentsinajuniorhighschoolinTaipeiCity;333effectivecopiesofthequestionnaireswerereturned.Thearrangementswereundertaken,bymeansofthestatisticmethodsandanalysessuchasDescriptiveStatistics,Independent-SampleTTest,One-wayANOVA(analysisofvariance),Pearson'sProduct-momentCorrelation,andBinaryLogisticLogarithmRegressionAnalysis.Accordingtothefindingsinthisstudy,thefourcategoriesofconclusionshavebeeninducedasfollows:1.Intermsofthevictimtypesofbullying,thevictimsoforalbullyingarethemostcommonones,whiletheonesofcyberbullyingandpropertybullyingarefewer.2.Boyshavesignificantlygreatervictimprecipitationbehaviorsuchas“beingangryatothersoften”,“interruptingclassmatesinclass”,“poorhabitsinpersonalhygiene”,and“attentiondeficiencysymptoms”thangirlsdo.3.Thestudentswhoreceiveauthoritativeparentingfromtheirparentstendtobebulliedinschoolmoreeasily.4.Combination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studentswhotendtobebulliedinschool:(1)Girlsorpeoplewhooftenshowofftheirpropertytendtobethevictimsofcyberbullying.(2)Thestudentsinhighergradestendtohavemanymorechancesofsufferingfromvarioustypesofbullyingthantheonesinlowergradesdo.(3)Thestudentswhointerruptclassmatesinclassorwhofeelinferiororlacktrustworthinesstendtobebulliedmosteasily.(4)Thestudentswhofeelmoreinferiorandlackmuchmoretrustworthinessaremoreeasilysubjecttothebullyingregarding“mentality,reputation”or“property”.(5)Thestudentswhohavelessercontrolsontheirattentiondeficiencysymptomstendtosufferfrom“oral”or“physical”bullying.(6)Theonewhohasmanymoreprecipitationfactorstendstosufferfromvariouskindsofbullyinginschool.Also,thetypesofbullyingwillnotnecessarilyshowinasingleevent,butoftenshowinarepeatedbullyingrelationship.Finally,accordingtotheaforementionedconclusionsinthisstudy,theconcretesuggestionshavebeenprovidedasthereferenceformulti-dimensionalthinking,foraschool’sadministrativeunits,teachers,andstudents’parentstodealwithandinvestigatethereasonsforbullyinginschool.
第一章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一節研究動機1第二節研究目的3第二章文獻分析5第一節欺凌的意義、類型與特徵5第二節校園欺凌事件相關研究7第三節被害者促發理論與相關研究發展13第四節目前國中輔導校園欺凌事件之現況與問題17第三章研究設計21第一節研究架構21第二節研究樣本22第三節研究工具與變項說明23第四節資料處理及分析方法38第四章結果分析40第一節樣本之人口特徵40第二節國中校園欺凌類型之分析43第三節個人屬性、被害促發因素及欺凌行為之關係48第四節影響校園欺凌行為各因素之相關性分析54第五節個人屬性、被害促發因素對學生在校遭受欺凌之影響57第六節國中學生眼中特殊的不受歡迎行為65第五章結論與建議68第一節結論68第二節討論70第三節建議71第四節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73參考文獻76一、中文76二、外文80三、網路資料80附錄一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狀況調查表(預試問卷)82附錄二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狀況調查表(正式問卷)89
參考文獻一、中文王中吟,2006,《親密伴侶暴力中女性施暴者對施暴經驗與自我概念之詮釋》。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炳煌,2006,《我國警政機關預防犯罪策略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雪貞、林翠湄、連廷嘉、黃俊豪譯,DavidR.Shaffer原著,2002,《發展心理學》。
臺北:學富。
古乃先,2008,《從個人、家庭與學校面向探討國中生的霸凌行為》。
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文南,〈北市校園霸凌通報數的228倍〉。
《中國時報》,2009年5月12日。
羊恩媺譯,山脇由貴子著,2009,《教室裡的惡魔》。
臺北:平安文化。
吳吉裕、陳慈幸,2005年9,〈自動提款機(ATM)轉帳詐欺案件之多因被害理論與防制策略之研究〉。
《警學叢刊》,36(2):142-172。
吳宗杰,2006,《未上市(櫃)公司股票交易詐欺被害特性及影響因素》。
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若女,2005,〈你不可忽視的校園霸凌〉。
《康健雜誌》84:164-178。
吳若女,2008,〈孩子被欺負,父母能做什麼?〉。
《康健雜誌》113。
吳紋如,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親子關係與受霸凌知覺及反應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銘祥,2007,〈當孩子遇上霸凌〉。
《師友》479:45-49。
巫宜倫,2004,《國中學生衝動性格、刺激尋求、生氣情緒與攻擊行為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彥謀,2008,〈北市明星國中大解析〉。
《新新聞週刊》,116:34-36。
李雅真,2002,《團體遊戲治療對被同儕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碧玲,2004,《少年犯罪被害恐懼及其因應行為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周秀玲,2007,《高中職生受凌因素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林山田、林東茂、林燦璋,2007,《犯罪學》。
臺北:三民出版社。
林和男,2004,《國中生校園暴行被害經驗與特性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坤松,2000,《青少年校園暴力盛行率及危險因子研究:以臺南市國中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玫君、歐怡雯,2007,《酷凌行動:應用戲劇手法處理校園霸凌和衝突》。
臺北:心理出版社。
邱珍琬,2001,《國小校園欺凌行為實際與因應策略》。
屏東:東陽。
邱珍琬,2005,〈國中欺凌行為初探〉。
《國民教育學報》1:97-120。
邱皓政,200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
臺北:五南出版社。
侯崇文、周愫嫻,1998,《青少年被害問題調查研究》。
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侯崇文、黃啟賓,2002,〈由校園環境探討學生偏差行為之發生與被害經驗〉。
《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2(5):145-176。
柯清心譯,KimZarzour原著,1995,《校園暴力-別讓孩子成為沉默的受害者》。
臺北:遠流出版社。
洪福源,2001,《國中校園欺凌行為與學校氣氛集體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清暉、林曉雲,2009,〈「同儕排擠」學童連六年最煩惱的事〉。
《自由時報》,2009年11月10日。
張素秋,2007,《國小學童同儕關係與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雅婷,2003,《桃園市國中生校園暴力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許春金,2003,《犯罪學》。
臺北:三民書局。
連秀鸞,1998,《國中生認知扭曲與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戎晉,2009,〈初探「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衍生之法律議題〉。
《科技法律透析》4:15-20。
郭惠玲,2009,《國小學童人格特質、親子關係與霸凌行為之研究》。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宏,2006,《國中學生遭受幫派同儕欺害之實證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欣,1997,〈從學校暴行之迷失談校園危機處理〉。
《教育資料與研究》,14。
陳麗欣、陳玫伶、魏希聖、李自強等,2008,《青少年被害調查問卷研究成果報告書》。
法務部保護司委託調查報告。
彭瓊慧,2008,《實施探索教育課程對國中生欺凌行為影響之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文志,2004,〈小惡霸與受氣包—如何和孩子談校園霸凌〉。
《師友》449:60–67。
程薇,2006,<校園暴力及霸凌事件的相關輔導策略>。
《教育趨勢導報》,20:131-139。
黃芳銘、楊金寶,2004,<從被害者理論探討國中女生網路交友性侵害潛在危險之研究>。
《師大學報:教育類》49(1):21-40。
黃梅嬌,2005,《以符合對話教學精神之生命教育課程改善學生言語霸凌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富源、張平吾,2008,《被害者學新論》。
臺北:銘傳大學。
黃富源、陳皎眉,1996,《強姦被害人人格特質與輔導策略之研究》。
臺北,中華民國:教育部訓委會。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
生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縣:輔仁大學。
黃德祥、黃怡倫,2008,<青少年欺凌被害者之人格特質父母教養風格及同儕關係之研究>。
《初等教育學刊》31:63-88。
黃德祥、黃麗萍,2009,<美國各州反欺凌立法及政策分析>。
《教育研究月刊》183:137-149。
楊宜學,2009,《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
國立臺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惠芳,2008,〈私設霸凌刑路學生觸法學校防範〉。
《國語日報》,2008年3月22日。
葉碧翠,2004,《家庭內女性殺人犯罪之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六微,2005,《青少年知覺母子親密感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進安,2004,《社會支持與國中生犯罪被害恐懼感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為例》。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世閔,2007,〈教育學科教室(學校行政):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
《教育研究月刊》158:144-149。
蔡田木,2003,《個人犯罪被害特性及其成因之研究》。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夙雅,2001,《國中生社會技巧、認知曲解與校園暴力行為相關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曉楓,2001,《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攻擊傾向兒童之攻擊及攻擊行為影響效果研究信念》。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煌發,2002,〈從輟學拔河理論探討國中生犯罪預防策略〉。
《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4:405-458。
鄧煌發,2007,〈校園安全防護措施之探討─校園槍擊、校園霸凌等暴行事件之防治〉。
《中等教育》58(5):8-29。
黎素君,2006,《國小校園欺凌行為重複被害之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荷玉,2007,〈校園暴力偏差行為〉。
《聯合報》,2007年4月20日。
謝志龍,2005,〈國中校園暴力的被害分析〉。
《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4:83-117。
魏麗敏,2003,〈校園欺凌行為、家庭環境與學校氣氛之關係〉。
《臺中師院學報》17:21-50。
二、外文Clarke,E.A.&Kiselica,M.S.1997.Asystemiccounselingapproachtoproblemofbullying.ElementarySchool,Guidance&Counseling,31,310-323.Dahlberg,L.LindaL.Dahlberg.1998YouthViolenceintheUnitedStates:MajorTrends,RiskFactors,andPreventionApproaches.American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14(4):259-72.Janell,L.,2009,CarrollSexualityNow:EmbracingDiversity..CengageLearning,483.Norman,&Timmer,1984,TheiIdeologyofvictim-precipitation,CriminalJusticeReview19(2):63-68Siegel,L.,2009,Criminology.Belmont,CA:ThomsonWadsworthm,73-77.Siegel,L.,2009,IntroductiontoCriminalJustice.CengageLearning,122.Singer,S.I.,2002Victimcategoriesofcrimerevisited.InR.A.Silverman,T.P.Thornberry,B.Cohen&B.Krisberg(Eds.),CrimeandJusticeattheMillennium:EssaysbyandinHonorofMarvinE.Wolfgang159-172.Boston,MA:KluwerAcademicPublishers.Wolfgang,M.E.,1975,PatternsinCriminalHomicide,Montclar,NJ:PattersonSmithReprinted.三、網路資料NOWnews今日新聞,2009,〈校園霸凌六大類 國中生最殘暴〉2009年11月12日下載於http://www.nownews.com/2009/04/16/327-2437209.htmNOWnews今日新聞,2009,〈圍毆弱智生/校園霸凌氾濫 台臺灣兩個孩子就一個被欺侮〉2009年11月12日下載於http://www.nownews.com/2009/04/16/327-2437217.htm人間福報電子報,2009,〈北市5.5%國中生曾遭毆打勒索〉2009年10月1日下載於http://www.nownews.com/2009/04/16/327-2437217.htm反校園「暴力霸凌」手冊-老師版,2009。
2009年10月03日下載於http://star.tdvs.chc.edu.tw/balin/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網路霸凌日本學子惡夢〉2009年02月02日下載於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25480吳若女,2008,〈孩子被欺負,父母能做什麼?〉。
2010年3月30日下載於http://more1234y.spaces.live.com/blog/兒福聯盟,2007,〈兒童校園「霸凌者」現況調查報告〉。
2009年11月12日下載於http://www.cylaw.org.tw邱靖惠、蕭慧琳,2009,〈台臺灣校園霸凌現象與危機因素之解析〉。
2010年5月1日下載於http://www.children.org.tw/database_report.php?id=287&typeid=4&offset=0高危險學生輔導專區,2009。
2009年11月12日下載於http://highrisk.ncue.edu.tw/fight.htm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2009,〈93~95校園事件統計分析報告〉。
2009年9月27日下載於http://csrc.edu.tw/FileManage.mvc教育部訓委會,2009,〈教育部補助推動反霸凌安全學校要點〉。
2009年11月02日下載於http://140.111.1.166/曾慧青,2009,〈校園霸凌之探討〉。
2009年11月25日下載於http://www.npf.org.tw/post/3/5930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中生社會技巧、認知曲解與校園暴力行為相關之研究
2.
桃園市國中生校園暴力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3.
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攻擊傾向兒童之攻擊及攻擊行為影響效果研究信念
4.
國中生認知扭曲與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
5.
國小校園欺凌行為重複被害之研究
6.
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親子關係與受霸凌知覺及反應之研究
7.
團體遊戲治療對被同儕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8.
以符合對話教學精神之生命教育課程改善學生言語霸凌之行動研究
9.
青少年校園暴力盛行率及危險因子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為例
10.
國中生校園暴行被害經驗與特性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
11.
社會支持與國中生犯罪被害恐懼感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為例
12.
個人犯罪被害特性及其成因之研究
13.
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
14.
國中學生衝動性格、刺激尋求、生氣情緒與攻擊行為之研究
15.
青少年知覺母子親密感之研究
1.
吳吉裕、陳慈幸,2005年9,〈自動提款機(ATM)轉帳詐欺案件之多因被害理論與防制策略之研究〉。
《警學叢刊》,36(2):142-172。
2.
吳吉裕、陳慈幸,2005年9,〈自動提款機(ATM)轉帳詐欺案件之多因被害理論與防制策略之研究〉。
《警學叢刊》,36(2):142-172。
3.
吳若女,2008,〈孩子被欺負,父母能做什麼?〉。
《康健雜誌》113。
4.
吳若女,2008,〈孩子被欺負,父母能做什麼?〉。
《康健雜誌》113。
5.
侯崇文、黃啟賓,2002,〈由校園環境探討學生偏差行為之發生與被害經驗〉。
《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2(5):145-176。
6.
侯崇文、黃啟賓,2002,〈由校園環境探討學生偏差行為之發生與被害經驗〉。
《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2(5):145-176。
7.
郭戎晉,2009,〈初探「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衍生之法律議題〉。
《科技法律透析》4:15-20。
8.
郭戎晉,2009,〈初探「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衍生之法律議題〉。
《科技法律透析》4:15-20。
9.
陳麗欣,1997,〈從學校暴行之迷失談校園危機處理〉。
《教育資料與研究》,14。
10.
陳麗欣,1997,〈從學校暴行之迷失談校園危機處理〉。
《教育資料與研究》,14。
11.
黃德祥、黃麗萍,2009,<美國各州反欺凌立法及政策分析>。
《教育研究月刊》183:137-149。
12.
黃德祥、黃麗萍,2009,<美國各州反欺凌立法及政策分析>。
《教育研究月刊》183:137-149。
13.
劉世閔,2007,〈教育學科教室(學校行政):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
《教育研究月刊》158:144-149。
14.
劉世閔,2007,〈教育學科教室(學校行政):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
《教育研究月刊》158:144-149。
15.
謝志龍,2005,〈國中校園暴力的被害分析〉。
《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4:83-117。
1.
國小校園欺凌行為重複被害之研究
2.
國中校園欺凌行為之個案研究
3.
以新加坡一間小學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為例:分析和探討校園欺凌行為及行動方案之研究
4.
修復式正義處理國中校園欺凌事件之成效採討
5.
國中生對霸凌事件被害者態度之研究
6.
網路成癮、網路偏差及網路被害者之關係:人的聚合還是網路活動場域的聚合?
7.
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諮商對國中校園欺凌受害者之諮商效果研究
8.
社會學習與學童網路欺凌行為之關係
9.
國中學生欺凌行為意向之探討
10.
真的只是囝仔的打鬧嗎?——國中霸凌者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
11.
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校園欺凌態度之相關研究
12.
國中女生受欺凌經驗之探究
13.
被遺忘的主角:霸凌事件的旁觀者
14.
國中校園霸凌事件之初探-從霸凌者的角度談起
15.
國中生旁觀欺凌行為的經驗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三、犯罪被害者學的主要理論有那些,試說明之。(25 分)
犯罪被害者學的主要理論有以下:1.被害者促發理論(Wolfgang):指被害者促發發生在被害者以直接或積極或消極的方式刺激對方,而引發的犯罪行為。簡言之,被害人是第一個使用 ...
- 2【犯罪學】犯罪被害理論-被害者促發理論-1958 - Manual para ...
一、代表人物:沃夫幹588件殺人案,有26%是因為被害者促發,簡言之,被害者先出手 二、兩類型 (一)積極促發-被害者嘲諷 (二)消極促發-被害者不知自己 ...
- 3從被害者促發理論觀點分析國民中學校園欺凌事件 以臺北市某 ...
本研究旨在探討校園欺凌事件裡被害者促發之角色、學生個人屬性與校園欺凌類型之關係。為達研究目的,經過文獻蒐集、閱讀及整理,提出研究架構,並以自編之「國中學生 ...
- 4106 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
Wolfgang 有名的研究「被害者促發理論」,所謂「被害者促發」,係指由被害人直接、積. 極引起的殺人犯罪事件。渥夫幹(1958)對588 件殺人犯罪之研究 ...
- 5第八章犯罪被害者學理論
三、被害者與犯罪者之互動接觸. 四、被害者和犯罪者的基本互動模式. 參、犯罪被害相關理論. 一、主要理論體系. 二、被害者促發理論. 三、生活型態理論/生活方式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