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2年,Facebook在動態時報功能上加入一個同性婚姻標誌。

2012年8月23日,Facebook對其iOS應用程式做出更新,修改資料收集和顯示方式,並提升程式運行速度。

Facebook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臉譜。

  此條目介紹的是一個社交軟體。

關於其前身為Facebook,Inc.的母公司,請見「MetaPlatforms」。

Facebook網站類型社交網路服務語言多語言(111種)[1]成立2004年2月4日,​18年前​(2004-02-04)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業務範圍全球,封鎖其服務的國家除外創立者馬克·祖克柏愛德華多·薩維林執行長馬克·祖克柏母公司MetaPlatforms(前稱Facebook,Inc)網址facebook.com註冊需要使用者▲28.5億月活躍使用者(截至2021年3月31日 (2021-03-31)[update]) 推出時間2004年2月4日,​18年前​(2004-02-04)現狀活躍程式語言C++、Hack(作為HHVM)、D語言[2][3] Facebook在帕羅奧圖的總部 Facebook(簡稱FB)是源於美國的社群網路服務及社會化媒體網站,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馬刁郡門洛公園市。

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相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之暱稱「facebook」[4][5]。

目前尚無官方的中文譯名,網友習慣譯為臉書、臉譜等,中國大陸官方媒體現多譯為臉書[6],而新加坡媒體多使用面簿這一譯名。

[7][8][9] Facebook使用者除了文字訊息之外,還可傳送圖片、影片、文件、貼圖和聲音媒體訊息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

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祖克柏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10]。

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史丹佛大學等。

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

現在Facebook允許任何聲明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註冊[11][12]。

使用者必須註冊才能使用Facebook,註冊後他們可以建立個人檔案、將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傳遞訊息,並在其他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時獲得自動通知。

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興趣的群組,這些群組依據工作地點、學校或其他特性分類。

使用者亦可將朋友分別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摯友」等。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Facebook內已有超過二十六億個活躍使用者[13][14],其中約有9%的不實使用者[15]。

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產生180拍位元組(PB)的資料,並以每24小時0.5拍位元組的速度增加[16]。

統計顯示,Facebook上每天上傳3億5千萬張圖片。

[17] 目次 1譯名與稱呼 2發展歷史 2.1創始時期(2003年-2004年) 2.2對大眾開放(2005年-2012年) 2.3首次公開募股後(2013年-2015年) 2.42015年-2020年 2.5(企業品牌重塑)2020年- 3用戶 4功能與架構 4.1使命 4.2功能 4.3隱私設定 4.4一般帳號設定 4.4.1姓名 4.4.2用戶名稱 4.4.3聯絡資料 4.4.4紀念帳戶設定 4.4.5身分確認 4.5技術架構 5網站營運模式 5.1由使用者創造內容 5.2問卷調查 5.3名人驗證 5.4收入來源 6批評與爭議 7在各地被審查與封鎖的情況 7.1美國、德國的校園使用限制 8其他 8.1流行文化 8.2裝置 8.3Facebook官方帳號 9追蹤人數最多的Facebook頁面 10參見 11參考資料 12外部連結 譯名與稱呼 Facebook尚未有正式統一的中文譯名,正式名稱多以原文Facebook為主(或簡稱FB),不過Facebook偶爾會使用「臉書人週年紀念日」這個名稱來紀念使用者加入Facebook的日子,使用者如在當天登入Facebook,就有機會看到由Facebook發出的「臉書人週年紀念日」慶祝片段。

因地方性的差異,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出各種中文譯名: 國家/地區 各地名稱 新加坡 Facebook(FB)、面簿 馬來西亞 民間習慣稱之為Facebook(FB)或面子書;而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於2017年定為「臉書」[18][19]。

臺灣 Facebook(FB)、臉書;臺灣分公司即命名「臉書」。

港澳 Facebook(FB)、面書 中國大陸 多數新聞直接稱Facebook;也有稱臉譜[20]、臉書[21] 發展歷史 主條目:Facebook年表 創始時期(2003年-2004年) Facebook共同創辦人馬克·祖克柏於2005年在哈佛大學宿舍 祖克柏在哈佛大學就讀學士期間,於2003年10月28日撰寫了一個名為「Facemash」的網站程式,根據哈佛校內報紙《TheHarvardCrimson》,「Facemash」會從校內的網路上收集相片,每次將兩張相片並排後讓使用者選擇「較火辣」(hotter)的相片[22][23]。

為了達成這個功能,祖克柏入侵了受保護的哈佛電腦網路,並拷貝學生的私人宿舍門卡相片。

哈佛當時並沒有學生的「Facebook」(一種美國大學內提供相片和基本個人資訊的索引目錄),但每間學院自1980年代中期起皆有提供自己的紙本相片通訊錄。

在上線後4小時內,「Facemash」網站吸引了約450名訪客,所有相片共被瀏覽22,000次[22][24]。

很快的「Facemash」就流傳到許多其他的校內群組伺服器上,但在數日後被哈佛校方強制關閉。

祖克柏當時面臨退學處份,校方指控他破壞安全、侵犯著作權,以及侵犯個人隱私。

這些指控和處分最後被復原[25]。

在同一學期,祖克柏以「Facemash」計劃為基礎,在藝術史期末考前建立了一個社交讀書工具。

他上傳500張羅馬歷史相關圖片到一個網站上,且每張圖片都有一個可發表評論和意見的區塊。

他將網站與同學分享,許多人開始利用這個網站來分享筆記。

2004年1月,在接下來的學期中,祖克柏從開始撰寫新網站的程式碼。

祖克柏說他是受到一篇《TheHarvardCrimson》上關於「Facemash」事件的報導文章獲得靈感[26]。

2004年2月4日,祖克柏啟動「Thefacebook」,最初的網址是thefacebook.com[27]。

網站上線的六天後,三名哈佛高年級生卡麥隆・溫克勒佛斯(英語:CameronWinklevoss) 、泰勒・溫克勒佛斯(英語:TylerWinklevoss)和迪維亞·那倫德拉(英語:DivyaNarendra)指控祖克柏刻意誤導他們,讓他們認為祖克柏將幫他們建立一個稱為「ConnectU(英語:HarvardConnection)」的社群網路服務。

三人宣稱祖克柏反而剽竊代碼及使用他們的構想來建立自己的競爭網站[28]。

三人並向《TheHarvardCrimson》投訴,而報社也展開調查。

之後三人對祖克柏提出告訴,這起訴訟最後在2008年以1,200萬股的賠償條件達成和解(在Facebook首次公開募股後約市值3億美元)[29][30]。

網站最初僅限哈佛大學學生加入,在上線後的第一個月內,哈佛大學的學士生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註冊成為使用者。

愛德華多·薩維林(營運相關)、達斯汀·莫斯克維茲(DustinMoskovitz,工程師)、安德魯·麥考倫(AndrewMcCollum,視覺設計師)和克里斯·休斯加入祖克柏的團隊,幫助他推廣網站。

在2004年3月,Thefacebook.com擴展營運範圍至哥倫比亞、史丹佛和耶魯大學。

之後繼續開放讓包括波士頓大學、紐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在內的所有常春藤盟校,以及大部分美國和加拿大境內的大學師生使用。

2004年中,企業家尚恩·帕克(祖克柏的非正式顧問)成為公司的總裁。

在2004年6月,Thefacebook.com將營運基地搬遷至加州帕羅奧圖。

搬遷不久後,Thefacebook.com獲得第一筆投資,來自PayPal共同創辦人彼得·西爾(PeterThiel)。

在2005年,Facebook以20萬美元購得facebook.com域名後將「The」從名稱中去除,名稱正式改為「Facebook」。

對大眾開放(2005年-2012年) 2005年9月2日,祖克柏推出Facebook的高中版網站,並稱這是最合乎邏輯的下一步(在當時,高中版Facebook需要獲得邀請才能註冊)[31][32]。

Facebook並將註冊適用範圍伸至數間公司的員工,包括蘋果公司和微軟在內[33]。

2006年9月26日,Facebook正式對所有年滿13歲且持有一個有效電子郵件位址的人開放[34][35]。

在2007年下半年,Facebook已有超過10萬個商業頁面(可讓公司進行宣傳和吸引客戶的頁面)[36]。

2008年6月20日,Facebook推出中國簡體、香港繁體和台灣正體三種語言版本[37][38]。

2009年9月,Facebook宣布其現金流動首次轉為正向[39]。

在2009年後,Facebook的流量穩定成長。

在2010年3月13日,當周Facebook的造訪人次超越Google[40]。

2011年3月,根據報導Facebook每天移除超過20,000個個人檔案頁面,這些頁面中包含垃圾訊息、不適切的內容,或13歲以下的使用者頁面面。

這是Facebook為了提高網路安全性所採取的行動之一[41]。

DoubleClick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6月Facebook的瀏覽次數達到1兆次,成為在DoubleClick追蹤名單裡最多人瀏覽的網站[42]。

而根據一份在2011年12月發表的尼爾森媒體研究調查,Facebook是美國造訪量第二高的網站,僅次於Google[43]。

2012年3月,Facebook宣布推出應用程式中心(AppCenter),是一個提供可在Facebook上運行之程式的商店。

該商店將在iPhone、Android平台和行動網路裝置上推出[44]。

首次公開募股後(2013年-2015年) 2012年,Facebook在動態時報功能上加入一個同性婚姻標誌[45]。

2012年8月23日,Facebook對其iOS應用程式做出更新,修改資料收集和顯示方式,並提升程式運行速度。

2013年1月15日,Facebook宣布「社交圖表搜尋」功能,該功能對使用者提供一個「精準的答案」,而非以往一個彙集網站上許多資料連結的頁面[46]。

Facebook強調該功能將同時顧及使用者隱私,僅會顯示使用者已公開分享的內容[47]。

2013年2月11日,倫勃朗社群媒體公司(RembrandtSocialMedia)控告Facebook的「讚」按鈕侵犯專利[48]。

2013年4月3日,Facebook發表Android裝置的使用者介面層「Home」,為Android提供更深入的Facebook整合。

同時HTC也宣布預載Home使用介面的智慧型手機「HTCFirst」[49][50]。

2014年4月4日,Facebook宣布與美國19州的國家法官聯盟(NationalAssociationofAttorneys)合作,提供青少年與其家長管理社交網路檔案的工具資訊[51]。

2013年4月19日,Facebook修改商標,移除其「F」商標下的藍色底線,並將「F」字母與矩形邊框之間的距離縮短[52]。

在一場由超過一百個遊說團體舉辦的抗議活動過後。

Facebook同意更新對於仇恨言論的政策。

這場活動的目標是Facebook上鼓吹對於女性之家庭和性暴力的內容,活動總計發出超過57,000條推特訊息,以及4,900封電子郵件。

影響包括英國日產汽車、英國國家建築工會等公司揚言撤下在Facebook上刊登的廣告。

Facebook最初留言稱「雖然這些內容本身可能低俗、冒犯他人和缺乏品味,但並沒有違反我們的政策[53]。

」隨後Facebook在2013年5月29日正式採取行動,並表示「很明顯的我們對仇恨言論的偵測和移除系統不符預期且無效,特別是在與性別歧視有關的仇恨言論上[54]。

」 2013年6月2日,Facebook在自家新聞室宣布支援可點擊的「hashtag」(主題標籤),讓使用者能追隨熱門討論話題,或搜尋其他人針對特定主題的發言[55]。

2013年9月,中國大陸政府宣布將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內停止對Facebook的禁止管制。

Facebook自2009年起在中國大陸內被封鎖[56]。

2014年2月13日,Facebook首度開放使用者自訂性別選項,不再侷限「男性」或「女性」兩種,多了「變性」或「雙性」等選擇[57]。

2014年Facebook宣布將關閉電子郵件服務。

2014年4月24日,Facebook宣布推出新聞服務FBNewswire,一種面向新聞記者的最新服務。

[58]。

2014年11月6日,Facebook公告徵才將在台設點,接手香港辦公室負責的台灣廣告業務。

由於內文採格式格式「willbelocatedinour(某處)office」[59]引發聯想[60][61],後改語帶保留的「willbebasedinTaiwan」。

[62] 2015年-2020年 2016年2月26日,Facebook新增5種反應,包括「大心」(Love)、「哈」(Haha)、「哇」(Wow)、「嗚」(Sad)及「怒」(Angry)。

[63][64] 2016年4月7日,Facebook新增直播功能(Facebooklive),向所有使用者開放,即使並非名人亦能隨時嘗試受注目的感覺,此外還有不少新功能,包括收看直播的觀眾可即時發送「大心」(Love)、「哈」(Haha)、「哇」(Wow)、「嗚」(Sad)及「怒」(Angry)等心情飛過直播畫面。

此外,fbLive還增設發送邀請功能,直播玩家可針對個別使用者或群組進行直播,下次聚會若有朋友未能出席,亦可透過fbLive與他們即時分享相聚一刻,同時可針對個別群組進行直播以及與朋友家人分享生活點滴。

[65] 2020年6月,為阻止俄羅斯干預美國總統選舉重演,Facebook開始採用標籤制度,提醒使用者新華社以及今日俄羅斯等媒體是受到政府控制的傳媒,同時Facebook在當年夏天停止接受官媒資助的廣告[66]。

(企業品牌重塑)2020年- 2021年10月4日,由於工作人員組態Facebook網路設定錯誤,導致Facebook網路DNS伺服器的路由記錄遺失,引發Facebook旗下多個應用的網路服務全體掉線,長達接近7小時。

[67]之後10月8日,再次出現多個應用網路服務故障幾個小時。

[68] 2021年10月,Facebook,Inc.將其公司名稱更改為MetaPlatforms,Inc.,或簡稱為「Meta」,因為它將重點轉移到構建「元宇宙」上。

這一變化不會影響Facebook社群網路服務本身的名稱,而是類似於2015年Alphabet作為Google的母公司的建立。

2021年11月2日,Facebook宣布將關閉其面部辨識技術並刪除超過10億使用者的資料。

然而,Meta宣布它計劃在其未來產品中實施該技術以及其他生物辨識系統,例如計劃中的Metaverse。

2021年11月10日,Facebook表示將停止針對與健康、種族、民族、政治信仰、宗教和性取向相關的資料投放廣告。

更改將在1月份發生,並將影響MetaPlatforms擁有的所有應用程式。

[69] 使用者 最初,Facebook的註冊僅限於哈佛學院的學生,在隨後的兩個月內,註冊擴展至波士頓地區的其他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史丹佛大學、紐約大學、西北大學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

第二年,很多其他學校也被邀請加入。

最終,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個大學後綴電子信箱的人(如.edu、ac.uk等)都可以註冊。

之後,在Facebook中也可以建立高中和公司的社會化網路。

而從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使用者輸入有效電子郵件位址都可申請,目前Facebook規定至少13歲才可註冊成為使用者,因許多兒童在家長的協助下來申請帳號,於2012年6月傳出該網站正嘗試在遵守聯邦法律的情況下,建立兒童版Facebook(加入家長監督功能及在內容上進行篩選),讓13歲以下的孩子們也能循正常模式加入該網站。

使用者可以選擇加入一個或以上網路,例如:中學的、公司的、或地區。

[70] 根據2007年4月的數據,Facebook在所有以服務大學生為主要業務的網站中擁有最多的使用者:活躍使用者總數高達3400萬(包括在非大學網路中的使用者)。

由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間,該網站在全美網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

同時Facebook是美國排名第一的相片分享站點,每天上載850萬張相片。

這甚至超過其他專門相片分享站點,如Flickr。

2010年3月,Facebook在美國的存取人數已超越Google,成為全美存取量最大的網站。

Facebook全球活躍使用者數於2012年10月突破10億,其中6億為流動電話使用者,成為世界上分布最廣的社群網站。

[71][72][73][74][75] 在2013年第4季,依據官方公佈的數據,台灣約有1,500萬人每月登入臉書,其中約1,200萬人透過行動裝置登入,每日活躍使用者1,100萬人,其中850萬人是透過行動裝置登入。

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表示:台灣、香港屬臉書的成熟市場,滲透率分居全球第一、第二。

2014年初數據,亞洲月活躍使用者約3.6億,日活躍使用者約2億。

[76]截至2015年6月底,每月至少瀏覽Facebook一次的登記使用者達14億9千萬,約佔全球30億網友的一半。

當中6成半,即約96,800多萬使用者,每日都會登入。

[77] 功能與架構 Facebook在2015年7月之前使用的舊標識 使命 “ Facebook成立於2004年,致力於向人們提供分享平台,讓世界更開放,聯絡更緊密。

通過Facebook,人們與親友保持聯絡,發現新鮮資訊,分享生活故事。

[78] ” 功能 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6年10月) 動態訊息(NewsFeed):動態訊息就是使用者登入之後,在全螢幕的模式之下,網頁右邊會顯示登入使用者所關心的人事物的最新動態,成為Facebook最重要的資產。

動態時報(Timeline)(塗鴉牆(TheWall)與狀態(Status)):動態時報就是使用者檔案頁上的留言板,與留言板不同的是,動態時報的內容會被同步到各個朋友的首頁,因此可以在自己的動態時報上發表一些最新狀態,也可以設定為不同步給所有好友。

很多使用者可以在動態時報上留簡訊,動態時報留言可以進行編輯。

亦可以針對已發送的留言貼文進行編輯。

讓使用者向他們的朋友分享他們現在在哪裡、做甚麼、甚至是心情與表情符號。

然後讓好友看到這些狀態,並了解您的狀態,接著留言您的狀態。

訊息(Messages):可以透過私密訊息發送給目標使用者的訊息匣,就像電子郵件,只有收信人和發信人可以看到。

讚(Like):是用來表示網友對發文者的表態,發文者可以是個人、社團、公司、與粉絲專頁。

利用「讚」按鈕網友們對該頁面進行讚賞及表態。

透過「讚」,Facebook會讓你的朋友知道你曾經按過那些讚,例如你如果按了某個粉絲專頁所設計的小測驗,這樣當你按了讚之後,你的朋友也會看到哪個小測驗或小遊戲。

直播視訊。

共享相簿(SharedPhotoAlbums):「共享相簿」功能方便使用者收集單一活動的相片,使用者建立相簿後,可上載無限張相片至同一相簿內,一起編輯及「tag」相某人到相片當中,新功能只允許上傳使用者自行設定隱私權限並使用。

打卡(Check-in)。

戳一下:作為提醒對方,並表示你還記得他,或讓對方記得你。

活動(Events):Facebook活動的功能幫助使用者通知朋友們將發生的活動,幫助使用者群組織線下的社交活動。

遊戲:網站內有許多與第三方合作廠商所開發的社群小遊戲,比較知名的有Zynga.com、King.com等,可以利用Facebook網頁或下載FacebookGameroom。

建立Facebook廣告。

建立粉絲專頁。

建立「社團」。

撰寫「網誌」。

我的這一天:在每一天,Facebook都會顯示你在不同年份同一天的所有動態[79]。

跨站登入功能:使用Facebook的帳號在保持Facebook登入的模式下,快速以會員身分存取其他網站,無需另行註冊。

被存取網站,對於會員行為控制身分認證的工作,則轉由Facebook在幕後與該網站交換密鑰達成。

Facebook電子郵件:使用者可以使用「自己的帳行暱稱@facebook.com」作為電子郵件位址。

惟2014年2月,Facebook電子郵件因使用率太低,宣布將會把@facebook.com裡面收到的信箱,轉發到使用者主要的信箱裡面[80]。

隱私設定 公開 朋友 朋友的朋友 朋友的朋友(不含點頭之交) 只限本人 自訂:指定只有某人能觀看某則貼文。

自訂的名單:註冊使用者可以設定Facebook朋友中有哪幾個可以觀看以及設定某幾個人無法看見。

摯友 2014年4月30日,馬克·祖克柏宣布計劃提供「匿名登入」服務,即可以使用Facebook的帳號匿名登入其他網站和應用。

[81] 一般帳號設定 姓名 姓名主要是官方姓名,姓名以姓氏、中間名、名字。

也可以添加別名(可以是暱稱及本名),也可以新增多語言姓名。

如果你變更在Facebook上的姓名,60天內就無法再次變更。

請不要加上任何不尋常的大小寫、標點符號、字元或隨機文字。

Facebook還要求使用者必須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

[82] 使用者名稱稱 使用者名稱稱主要以網站為主。

[83] 聯絡資料 聯絡資料可以是電子郵件以及各國區號的電話號碼。

[84] 紀念帳戶設定 Facebook推出了「過世後刪除帳戶」,目前,在Facebook的過世使用者已達到3000萬。

可以決定你過世後如何要處置帳號。

如果你選擇將帳號刪除,他們一收到你過世的訊息,就會立即從Facebook永久刪除你的所有訊息、相片、貼文、留言、心情和資料,再也沒有人能夠看見你的個人資料。

[85] 身分確認 確認身分可以是殘疾人士、學生、警察、歌手、演員、消防員及律師。

技術架構 Facebook標識語言(英語:FacebookMarkupLanguage、FBML)是HTML的子集。

Facebook應用的開發者可以用這種語言客製化他們的應用程式的外觀。

Facebook的域模型(黃色方框代表類) 以UML示範Facebook的域模型,顯示Facebook系統所管理的資訊。

它展示出Facebook資料庫中的實體、關係、欄位。

比如,圖中顯示有關工作、學校、信用卡、顯示使用者名稱等的欄位,但僅為概念類圖,並非具體實施的細節。

其他數據模型的細節可透過Facebook查詢語言(FacebookQueryLanuage)——一種類似SQL的查詢語言的相關資料中獲得。

Facebook使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為技術架構。

其技術架構工程師史提分·格瑞姆(StevenGrimm)在部落格中提及到[86]: 幾乎我們所有的伺服器都運行開源軟體。

我們的Web伺服器是Linux,Apache和PHP。

我們資料庫是MySQL。

我們使用memcached來保證網站的快速反應。

一些後台應用Python、Perl和Java,以及一些gcc和Boost。

程式員用Subversion和git來進行代碼管理。

還有很多——像很多網站一樣,從頭到腳都是開源軟體。

2010年,Facebook開源自家開發的「HipHopforPHP」;HipHopforPHP比純PHP高一倍的效能。

[87] Facebook使用的其他開源軟體包括:ApacheCassandra、memcached、Varnishcache、Hadoop、Hive、HBase等。

[88] 網站營運模式 該網站宣稱允許使用者免費註冊,且完全並永遠免費。

使用者可建立自己的個人資訊及聯絡頁面,其中包括相片集、個人喜好與興趣等;使用者之間也可以進行公開聊天留言、或私下留言;使用者還可以選擇針對特定分享物件進行聊天串對話文。

而關於使用者自己的詳細個人資訊頁面只有在自己能決定誰可以檢視,你可以設定只有你自己才能檢視、或是摯友圈、或朋友圈、或朋友的朋友圈、或完全公開。

由使用者創造內容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

(2021年10月5日) 問卷調查 Facebook通常會在使用者的右邊廣告欄隨機顯示問卷調查,目的是協助使用者改進動態訊息,提供數項問題來問使用者,選擇您較希望在動態訊息中看到的動態。

名人驗證 通過臉書驗證的使用者,其使用者名稱稱後會加上藍勾符號,以使臉書確定為使用者本人的帳號。

通常是常發言掀起長長討論串的Facebook網路達人、知名作家、熱門的政治人物、或是演藝圈中的知名藝人等,才能通過臉書驗證。

收入來源 其收入來源主要有: 廣告業務:如同Youtube,一些企業會選擇在Facebook進行廣告推銷其產品與服務,這可能有助於其業務的發展[89]。

根據使用者瀏覽器的使用習慣,隨機置入相關側欄或橫幅廣告到每一個使用者眼前(2006年4月,有訊息稱Facebook每周的收入超過175萬美元)[90]。

知名的贊助商有:樂天市集、森森購物網、www.i-part.com.tw、一些網路遊戲公司、等等。

使用者付費廣告:如果個人使用者及社團頁面需要讓自己的留言容易被看到,則需要支付相關月費給Facebook,並使用信用卡線上支付。

付費推廣貼文:無論是個人、企業、粉絲業管理員都能夠付費推廣自己所發出的貼文,依觸及人數多少來計算收費標準,最少觸及人數10,000-27,000,一次性收NT$600,共分九級,最多觸及人數590,000-1,500,000,一次性收NT$45,000。

第三方應用程式廠商的合作。

代幣。

為了在1-3項得到更大收入回報,Facebook會搜集並分析使用者使用數據,了解使用者的喜好和習慣。

事實上Facebook曾承認篩選過70萬Facebook使用者的新聞動態,讓他們看到較多開心/不開心的訊息,從而觀察使用者的反應。

這種龐大的社會實驗或會導致一些社會現像和影響,在2015年英國大選時,新增「我已投票」的按鈕,被指會增加全國的投票率。

[91] 批評與爭議 參見:對Facebook的批評 在各地被審查與封鎖的情況 主條目:對Facebook的審查和封鎖 美國、德國的校園使用限制 根據《紐約時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在美國由於有老師因為用社群媒體與學生有不適當接觸,踰越師生分際,進而發生性侵或性騷擾的醜聞,美國各學區開始制定嚴格的規定,禁止老師和學生用Facebook進行私人的談話。

密蘇里州在2011年8月5日通過一項州法律,禁止老師通過Facebook與學生進行聯繫[92]。

俄亥俄州戴頓市(Dayton)在2011年秋季通過一項法律,禁止老師在社群媒體上加學生為朋友,或透過即時通和簡訊與學生聯繫。

當地教師工會的會長歡迎這項禁令[93]。

而德國巴伐利亞邦、什列斯威-荷斯坦邦和巴登弗騰堡邦宣布,禁止師生使用Facebook等社群平台連繫教學相關事務,因為教學上師生必須保持距離[94]。

其他 流行文化 《社群網戰》(TheSocialNetwork)是2010年電影作品,由大衛·芬奇執導,改編自2009年暢銷書籍《Facebook:性愛與金錢、天才與背叛交織的祕辛》。

香港無綫電視的劇集曾出現過類似Facebook的社群網站,而由於《廣播條例》對電視節目中出現的商業品牌名稱有嚴格規定,無綫電視一直以來都避免在劇集中直接使用現實世界的牌子。

但也因此延伸出不少於劇集對Facebook的稱呼,例如:Facecook、Facelook、Friendsbook、Faceoff、FreeHook、FaceBowl、MaskyBook。

但近年無綫電視劇集也開始直接用Facebook一字[來源請求]。

裝置 由Google擁有的Android、以及蘋果公司擁有的iOS均上架了Facebook的應用程式。

儘管Facebook受到防火長城的封鎖,但Facebook仍然可以在中國區AppStore裡下載到,可以下載到的應用還包括IG、湯博樂、Google+、推特、YouTube等社群網路服務的應用程式。

電腦裝置上可以使用Facebook的網站或第三方應用程式。

Facebook官方帳號 如CNN、NBC、CBS、BBC、中國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媒體,碰碰狐、聯合國、蘋果公司、以及三星電子等組織、機構或公司,包括Instagram、推特、YouTube等社群網路服務,均在Facebook上開設了官方帳號。

追蹤人數最多的Facebook頁面 主條目:關注人數最多的Facebook頁面 以下是Facebook上追蹤人數前10位的頁面(截至2020年6月17日)。

Facebook:美國的社群媒體平台,2.14億讚了該頁面,2.16億追蹤了該頁面。

三星集團:大韓民國的資訊科技產業,1.59億讚了該頁面,1.59億追蹤了該頁面。

C羅:葡萄牙國際足總世界盃的足球運動員,1.22億讚了該頁面,1.26億追蹤了該頁面。

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西班牙的足球俱樂部,1.09億讚了該頁面,1.11億追蹤了該頁面。

中國環球電視網:中國的電視聯播網,1.06億讚了該頁面,1.06億追蹤了該頁面。

可口可樂:美國的可樂公司,1.06億讚了該頁面,1.06億追蹤了該頁面。

BuzzFeed:美國大眾媒體,1.03億讚了該頁面,9800萬追蹤了該頁面。

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西班牙足球俱樂部,1.01億讚了該頁面,1.03億追蹤了該頁面。

夏奇拉:哥倫比亞歌手,9900萬讚了該頁面,9900萬追蹤了該頁面。

中國日報:中國的一份全國性英語報紙。

9500萬讚了該頁面,9500萬追蹤了該頁面。

參見 科技巨頭 蘋果 Amazon Google 微軟 參考資料 ^FacebookInterfaceLanguages.Facebook(Selectyourlanguage).  ^Bridgwater,Adrian.FacebookAdoptsDLanguage.Informa(SanFrancisco).2013-10-16.  ^Levin,Sam.IsFacebookapublisher?Inpublicitsaysno,butincourtitsaysyes.2018-07-03–透過TheGuardian.  ^Eldon,Eric.2008GrowthPutsFacebookInBetterPositiontoMakeMoney.VentureBeat(SanFrancisco).2008-12-18[2008-12-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9).  ^Facebook的真正靈感來源:中學時代花名冊(圖).[2014-02-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6).  ^脸书遭遇多起法务纠纷和抵制潮.新華網.[2020-11-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7).  ^台前外交官质疑面簿关闭特朗普账号:与扎克伯格个人恩怨有关?.新加坡聯合早報.2021年1月9日[2021年1月11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24日)(中文).  ^面簿“免费赠品”贴文是骗局李总理吁请公众别上当.新加坡聯合早報.2021年1月10日[2021年1月11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24日)(中文).  ^《华尔街日报》:面簿将就数据外泄事件被罚50亿美元.新加坡8視界.2019年7月13日[2021年1月11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24日)(中文).  ^Facebook的真正起源:從Zuck高中母校說起-譯言翻譯.[2009-11-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5).  ^NumberofmonthlyactiveFacebookusersworldwideasof1stquarter2020(inmillions).www.statista.com.2020-04-30[2020-07-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4)(美國英語).  ^InformationForParentsandEducators.Facebook.[2011-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1).  ^J.Clement.NumberofmonthlyactiveFacebookusersworldwideasof1stquarter2020(inmillions).www.statista.com.2020-04-30[2020-07-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4)(美國英語).  ^FacebookTopsBillion-UserMark.TheWallStreetJournal(NewYork).2012-10-04[2012-10-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4).  ^Facebook:About83millionaccountsarefake.USAToday.[2012-08-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4).  ^Sharwood,Simon.Facebookwarehousing180PETABYTESofdataayear.TheRegister.2012-11-09[2013-08-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3).  ^COOPERSMITH,FacebookUsersAreUploading350MillionNewPhotosEachDa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usinessInsider,2013-09-18 ^大马华语规范理事会统一“脸书”“兹卡”“锺氏”.光華日報.2017-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7)(中文(馬來西亞)).  ^華語規範理事會將訪中國大使館要求遵從本地譯名.中國報.2017-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中文(馬來西亞)).  ^Facebook入华疑云:注册地空荡荡注册信息查不到.網易財經.2018-07-26[2018-08-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1).  ^脸书“泄密门”持续发酵.中國大陸地區民間、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的翻譯。

.2010-11-09[2010-11-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5).  ^22.022.1Locke,Laura.TheFutureofFacebook.Time(NewYork).2007-07-07[2009-1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9).  ^Tabak,AlanJ.HundredsRegisterforNewFacebookWebsite.TheHarvardCrimson(Cambridge,MA).2004-02-09[2008-11-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03).  ^McGirt,Ellen.Facebook'sMarkZuckerberg:Hacker.Dropout.CEO.FastCompany(NewYork).2007-05-01[2009-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1).  ^Kaplan,Katherine.FacemashCreatorSurvivesAdBoard.TheHarvardCrimson(Cambridge,MA).2003-11-19[2009-02-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2).  ^Hoffman,Claire.TheBattleforFacebook.RollingStone(NewYork).2008-06-28[2009-02-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3).  ^Seward,ZacharyM.JudgeExpressesSkepticismAboutFacebookLawsuit.TheWallStreetJournal(NewYork).2007-07-25[2008-04-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5).  ^Carlson,Nicolas.In2004,MarkZuckerbergBrokeIntoAFacebookUser'sPrivateEmailAccount.BusinessInsider(NewYork).2010-03-05[2010-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6).  ^Stone,Brad.JudgeEndsFacebook'sFeudWithConnectU.NewYorkTimesblog.2008-06-28[2014-0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8).  ^Rushe,Dominic.FacebookIPOseesWinklevosstwinsheadingfor$300mfortune.TheGuardian(London).2012-02-02[2013-04-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Dempsey,Laura.Facebookisthego-toWebsiteforstudentslookingtohookup.DaytonDailyNews(Ohio).2006-08-03.  ^Lerer,Lisa.WhyMySpaceDoesn'tCard.Forbes(NewYork).2007-01-25[2011-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2).  ^Lacy,Sarah.Facebook:OpeningtheDoorsWider.BusinessWeek(NewYork).2006-09-26[2008-03-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8).  ^Abram,Carolyn.WelcometoFacebook,everyone.TheFacebookBlog.2006-09-26[2008-03-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1).  ^TermsofUse.Facebook.2007-11-15[2008-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5).  ^Richmond,Riva.Enterprise:Facebook,aMarketer'sFriend;SiteOffersPlatformToToutProducts,InteractWithUsers.WallStreetJournal(NewYork).2007-11-27:B4.  ^Facebook登陆中国市场推出简体中文版.路透社.2008-06-20[2009-12-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31).  ^參照錯誤:沒有為名為wsj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Facebook'cashflowpositive,'signs300Musers.CBCNews(Toronto).2009-09-16[2010-03-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5).  ^Dougherty,Heather.FacebookReachesTopRankinginUS.ExperianHitwise(blog).2010-03-15[2014-0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1).  ^Facebookdeletes20,000underageprofilesdaily.IBNLive(Noida,UttarPradesh).PressTrustofIndia.2011-03-24[2011-03-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26).  ^Titlow,JohnPaul.FacebookHits1TrillionPageviews.ReadWriteWeb.2011-08-24[2011-11-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1).  ^Fernandes,Rossi.FacebooksecondmostaccessedsitbehindGoogleintheUS.2011-12-31[2014-0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2).  ^Facebookappstorelaunchesamidmobilerevenueworries.BBCNews.2012-05-10[2014-0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9).  ^FacebookAddsGayMarriageTimelineIconsForSame-SexCouples.HuffingtonPost.2012-07-02[2012-02-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5).  ^Tsukayama,Hayley.Facebookintroducessocialsearchfeature.TheWashingtonPost.2013-01-15[2014-02-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6).  ^Claburn,Thomas(2013-01-16)."MeetFacebook'sGraphSearchToo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nformationWeek. ^Facebooksuedover'like'button.BBCNews.2013-02-11[2013-02-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1).  ^Facebook正式發表FacebookHome.電週文化事業.2013-04-08[2013-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1).  ^HTCandFacebookannouncetheFirstsmartphonewithAT&T,arrivingApril12for$99.99.TheVerge.2013-04-04[2014-02-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5).  ^FacebookLinksUpWithAttorneysGeneralIn19U.S.StatesForTeenSocialNetworkingSafetyProgram.TechCrunch.2013-04-15[2013-04-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9).  ^Murphy,Samantha.NewFacebookLogoMadeOfficial.Mashable.2013-04-19[2013-04-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0).  ^Nelson,SaraC.#FBrape:WillFacebookHeedOpenLetterProtesting'EndorsementOfRape&DomesticViolence'?.TheHuffingtonPostUK.2013-05-28[2013-05-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9).  ^Carroll,Rory.Facebookgiveswaytocampaignagainsthatespeechonitspages.TheGuardian(London).2013-05-29[2013-05-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9).  ^Dey,Aditya.FacebookIntroducesHashtagstoitsUsers.TechStake-TechnologyNewsBlog.2013-06-13[2014-0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4).  ^HeatherTimmons.ChinawillunblockFacebook,TwitterandTheNewYorkTimestoboostitsnewfreetradezone.Quartz.2013-09-24[2013-09-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4).  ^臉書創舉性別選項不侷限男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社,2014年2月14日 ^Facebook推出新聞服務FBNewswi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金融理財,2014年4月25日 ^ex.AgencyPartner,SEA-FacebookCare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在台設點?臉書徵駐台員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時報.2014-11-08. ^fb傳來台設點徵業務行銷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台灣).2014-11-08. ^AgencyPartner-FacebookCare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原文段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別只會按讚!Facebook六種表情符號全球正式上線.數位時代.2016-02-25[2016-02-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6).  ^Facebook在全球推出讚之外的六種新反應按鈕!.dcplus編輯室.2016-02-25[2016-02-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6).  ^fb直播新增5大功能晴報SkyPost.晴報SkyPost.2016-04-07[2020-12-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2).  ^“面书”实施标签制度提醒用户新华社等官媒受政府控制.[2020-06-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FB死機】Facebook、IG及WhatsApp故障近7小時朱克伯格身家帳面少500億-香港經濟日報-即時新聞頻道-即市財經-股市.inews.hket.com.[2021-1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9).  ^“再次宕机”:Facebook在一周内第二次发生宕机事故.[2021-1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7)(中文(簡體)).  ^Facebooktostoptargetingadsbasedonrace,sexualorientation,andpolitics.  ^Facebook:TheNewestFadinMarketing.Thinkubator:Facebook,thelatestfadinmarketing.[2007-07-25].(原始內容(HTML)存檔於2012-07-15).  ^面簿用户突破10亿人.聯合早報.2012-10-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  ^Maestri,Nicole."Wal-MartusingFacebooktowinback-to-schoolsales"(news).2007-08-08[2007-10-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0). 引文格式1維護:日期與年(link) ^Relatedinfofor:facebook.com/.AlexaInternet.[2019-04-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1).  ^DougBeaver.FacebookPhotosInfrastructure.FacebookWeblog.Facebook.2007[2007-05-30].(原始內容(html)存檔於2011-04-27).  ^DonnaBogatin.WhyFacebookIsScarierthanGoogle.ZDNetBlogs-DigitalMarkets.CNETNetworks.2007[2007-05-28].(原始內容(html)存檔於2007-06-01). TheauthorisquotingfacebookfounderMarkZuckerbergwhoiscitesunnamedAssociatedPressreports ^台灣人黏臉書全球No.1.經濟日報.2014-02-28[2014-03-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8).全球社群網路龍頭臉書昨(27)日公布最新使用者數字  ^Facebook活躍用戶近15億佔全球網民一半.香港電台.2015-07-30[2015-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7).  ^WhatisFacebook'smissionstatement?Facebook-Resources.Foundedin2004,Facebook'smissionistogivepeoplethepowertoshareandmaketheworldmoreopenandconnected.PeopleuseFacebooktostayconnectedwithfriendsandfamily,todiscoverwhat'sgoingonintheworld,andtoshareandexpresswhatmatterstothem.[2016-10-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2).  ^約在2014、2015年開始 ^臉書將收掉使用率低的@facebook.com信箱功能.TechNews科技新報.2014-02-25[2014-0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2).  ^福布斯:Facebook匿名登录服务重要性何在?.新浪.2014-04-30[2014-05-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8).  ^(1)一般帳號設定.[2019-06-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2).  ^(1)一般帳號設定.[2019-06-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2).  ^(1)一般帳號設定.[2019-06-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2).  ^(1)一般帳號設定.[2019-06-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2).  ^StevenGrimm.TheSpiritofOpenness.2006-12-13[2007-10-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30). TheSpiritofOpenness ^HipHopforPHP:MoveFast.[2011-04-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2).  ^看看Facebook網站都用什麼開源軟件.[2011-04-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1).  ^五分鐘就上手,Facebook廣告實戰教學!.reBuzz.2013[2013-04-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2).  ^Arrington,Michael.FacebookGoesBeyondColleges,HighSchoolMarkets.TechCrunch.2006[2006-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13).  ^「一鍵彩虹」慶祝同性婚姻 Facebook大數據實驗?.[2015-06-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1).  ^存档副本.[2014-09-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7).  ^世界傳真:社交媒體惹爭議美祭出嚴規.[2012-06-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師生連繫社群平台德國有爭議.[2013-08-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3).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Facebook Facebook的Facebook專頁 Facebook的Twitter帳戶 Facebook的Instagram帳戶 Facebook官方部落格(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Facebook開發者平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 歷史(英語:HistoryofFacebook) 年表 收購 批評 實名制爭議 Facebook 功能(英語:Facebookfeatures) Beacon(英語:FacebookBeacon) 圖譜搜尋(英語:FacebookGraphSearch) EdgeRank(英語:EdgeRank) 平臺(英語:FacebookPlatform) 虛擬貨幣(英語:FacebookCredits) 讚按鈕(英語:Likebutton#UseonFacebook) 洋蔥位址 其他產品 Messenger Kids(英語:MessengerKids) Rooms(英語:Messenger(software)#MessengerRooms) WhatsApp Instagram Hyperlapse IGTV(英語:IGTV) Oculus Giphy Mapillary 過往產品 FriendFeed Home HTCFirst M(虛擬助理)(英語:M(virtualassistant)) Onavo(英語:Onavo) FacebookPaper(英語:FacebookPaper) FacebookSlingshot(英語:FacebookSlingshot) tbh(英語:tbh(app)) Wirehog(英語:Wirehog) 人物創始人 馬克·祖克柏(28%股權人) 達斯廷·莫斯科維茨(7%) 愛德華多·薩維林(5%,原有) 克里斯·休斯(1%,原有) 安德魯·麥科勒姆 董事會 馬克·祖克柏 吉姆·布雷耶(11%) 彼得·泰爾(2%) 雪莉·桑德伯格 馬克·安德森 厄斯金·鮑爾斯(英語:ErskineBowles) 蘇珊·戴斯蒙德-海爾曼(英語:SusanDesmond-Hellmann) 唐納·E·格雷厄姆(英語:DonaldE.Graham) 里德·哈斯廷斯 執行首長當前 馬克·祖克柏(董事長兼CEO) 雪莉·桑德伯格(COO) 大衛·埃伯斯曼(英語:DavidEbersman)(CFO) 邁克·斯科洛普夫(英語:MikeSchroepfer)(CTO) 過去 尚恩·帕克(4%,原有) 歐文·范·納塔(英語:OwenVanNatta) 吉迪昂·余(英語:GideonYu) 亞當·安捷羅(英語:AdamD'Angelo) 克里斯·凱利(英語:ChrisKelly(entrepreneur)) 布萊特·泰勒(英語:BretTaylor) 著名員工當前 克里斯·考克斯(產品副總裁) 艾略特·施拉格(英語:ElliotSchrage)(全球通信,行銷和公共政策副總裁) 拉爾斯·拉斯穆森(英語:LarsRasmussen(softwaredeveloper))(圖譜搜尋總監) 約翰·卡馬克(OculusVR首席科技官) 雨果·巴拉(OculusVR副總裁) 耐奧米·格雷特(英語:NaomiGleit)(社會進步副總裁) CarynMarooney(通信副總裁) 過去 布雷克·羅斯(產品總監) 泰德·尤羅特(英語:TedUllyot)(副總裁,總法律顧問和秘書) 馬特·考勒(英語:MattCohler) 查理·奇弗(英語:CharlieCheever) 藍迪·祖克柏(英語:RandiZuckerberg) 黃易山 喬治·霍茲 喬·洛克哈特(英語:JoeLockhart) 安德烈·亞歷山德雷斯庫(研究科學家) 弗朗西絲·霍根 開源專案 FQL(英語:FacebookQueryLanguage) HipHopforPHP Scribe(英語:Scribe(logserver)) OpenComputeProject(英語:OpenComputeProject) ApacheCassandra ApacheHive ApacheThrift Buck(英語:Buck(software)) FQL(英語:FacebookQueryLanguage) Hack HHVM HipHopforPHP MyRocks OpenComputeProject(英語:OpenComputeProject) Phabricator React ReactNative RocksDB(英語:RocksDB) Scribe(英語:Scribe(logserver)) TelecomInfraProject(英語:TelecomInfraProject) Tornado(webserver)(英語:Tornado(webserver)) 大眾傳媒 TheFacebookEffect(英語:TheFacebookEffect) TheAccidentalBillionaires(英語:TheAccidentalBillionaires) 社群網戰 概念 活動流(英語:Activitystream) 社交圖(英語:Socialgraph) 好友(英語:Friending) 轉發(英語:Reblogging) Fan-gating(英語:Fan-gating) Facebook外交 讚按鈕(英語:FacebookLikebutton) 相關 普莉希拉·陳(馬克·祖克柏的妻子) 陳和祖克柏基金會 關注人數最多的Facebook頁面 關注人數最多的Instagram帳號 最受喜歡的Instagram貼文 2021年故障 使用Facebook的調查(英語:Useofsocialnetworkwebsitesininvestigations#Facebook) 審查 Category:Facebooklitigation(英語:Category:Facebooklitigation) F8開發者大會 IPO(英語:InitialpublicofferingofFacebook) 閱論編社群網路服務網站個人應用 Ask.fm Acfun ANobii Badoo Bebo bilibili Cyworld Diaspora Facebook Foursquare FriendFeed Friendster Gab Gettr GetGlue(英語:GetGlue) Hi5 Hyves(英語:Hyves) ibibo(英語:ibibo) 愛料理 抖音 快手 Instagram Last.fm LINE Telegram TruthSocial Myspace Netlog Nextdoor(英語:Nextdoor) NICONICO Odnoklassniki Path Parler Pinterest PlentyOfFish 噗浪 SNOW StudiVZ Tagged(英語:Tagged) Tinder Tout(英語:Tout) Tribe.net(英語:Tribe.net) Tuenti Tumblr Twitter Vine VKontakte Facenama YouTube Reddit 天涯社群 開心網 人人網 豆瓣 部落格網 新浪微博 小紅書 新浪博客 百度貼吧 QQ空間 知乎 優酷網 土豆網 微信 陌陌 探探 Blued 貓途鷹 果殼網 馬蜂窩 背包客棧 易班 窮游網 Soul IT之家 品蔥 悟空問答 Ta在 Zalo 專業應用 Academia.edu(英語:Academia.edu) Brainly(英語:Brainly) BranchOut(英語:BranchOut) Edmodo eXoPlatform(英語:eXoPlatform) HubCulture(英語:HubCulture) IBMConnections(英語:IBMConnections) LinkedIn Plaxo(英語:Plaxo) ResearchGate Sciencescape(英語:Sciencescape) Solaborate Viadeo XING IdeaPlane(英語:IdeaPlane) Yammer 停止開發 Jaiku Orkut SixDegrees.com(英語:SixDegrees.com) Me2day Google+ 米聊 白標服務 Ning Wall.fm(英語:Wall.fm) 工具 FacebookConnect(英語:FacebookPlatform#FacebookConnect) OpenSocial 社群網路分析軟體 Diaspora 常規 軟體比較 網路身分 使用者資訊 虛擬社群 1億以上使用者 應用 社群網路廣告 社群網路託管服務 線上約會服務 行動社群網路 啟示 私密問題 性別差異 調查應用 相關概念 六度分隔理論 小世界網路 閱論編微網誌網站 Facebook Twitter Tumblr 領英 新浪微博 Diaspora Edmodo 飯否 Gab Identi.ca micro.blog(英語:micro.blog) migme(英語:migme) Myspace 噗浪 Parler QQ空間 Solaborate Tout(英語:Tout(company)) Viadeo VKontakte XING 已關閉 App.net(英語:App.net) GoogleBuzz Google+ Heello Jaiku Yahoo!Meme Me2day NatterSocialNetwork(英語:NatterSocialNetwork) Posterous(英語:Posterous) Pownce Qaiku(英語:Qaiku) 騰訊微博 平台符合OStatus(英語:OStatus) Friendica(英語:Friendica) GNUsocial Mastodon PeerTube Diaspora OpenMicroBlogging(英語:OpenMicroBlogging) pump.io(英語:pump.io) Twister Webfinger(英語:Webfinger)功能 轉發(英語:Reblogging) 活動串流(英語:Activitystream) 生活串流(英語:Lifestreaming) 主題標籤 Backchannel(英語:Backchannel) 提及(英語:Mention(blogging)) 相關 中國微博 微博小說(英語:Microbloggingnovel) 微詩(英語:Micropoetry) 微博服務比較(英語:Comparisonofmicrobloggingservices) 閱論編全球主要資訊科技公司 最大的資訊科技公司列表 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列表 最大的軟體公司列表 全球二十大半導體廠商 消費電子產品行動裝置[1] 蘋果 三星電子 Google 華為 索尼 華碩 宏碁 摩托羅拉移動 小米 LG電子 TCL 步步高系(包括vivo、OPPO以及OnePlus) 中興 魅族 夏普 富可視 Nokia 微軟移動 Micromax Tecno 個人電腦[2] 聯想 惠普 戴爾 蘋果 宏碁 華碩 微星 技嘉 東芝 三星電子 富士通 華為 組裝代工 鴻海 富智康 廣達 仁寶 緯創 英業達 和碩 偉創力 天弘科技 捷普科技 Sanmina-SCI 冠捷科技 其他 諾基亞 黑莓 日本電氣 影像 佳能 三星 尼康 索尼 徠卡 奧林巴斯 柯尼卡美能達 柯達 京瓷 利盟 理光 精工愛普生 惠普 夏普 東芝 全錄 大立光電 資料儲存硬碟及固態硬碟 威騰電子 新帝 HGST 東芝 鎧俠 希捷科技 三星 英特爾 美光科技 金士頓科技 SK海力士 海康威視 戴爾 易安信 富士通 惠普 IBM NetApp 甲骨文 華為 諮詢和外包服務 埃森哲 源訊 博思艾倫漢密爾頓控股公司 CACI 凱捷 CGIGroup 高知特 DXCTechnology 德勤 戴爾 安永 神州數位 富士通 HCLTechnologies 日立 EDS IBM 英德拉系統 印孚瑟斯 日本電氣 日本電信電話 OrangeBusinessServices TCS T-Systems 威普羅 大型電腦大型主機 富士通 IBM 伺服器 IBM 甲骨文 思科 華為 PoS系統 NCR 東芝 網路裝置(英語:Networkequipmentprovider) 亞美亞 思科 愛立信 富士通 惠普 華為 瞻博網路 摩托羅拉系統 日本電氣 諾基亞通信 三星 中興 半導體製造晶片設計 英特爾 三星 高通 美光 SK海力士 東芝 德州儀器 博通 意法半導體 瑞薩 超威 英偉達 華為-海思 聯發科 威盛 飛思卡爾 富士通 索尼LSI設計 索尼半導體 LG 英飛凌 邁威爾 恩智浦 松下 安森美 快捷 LSI公司 紫光集團 安謀控股 瑞昱半導體 矽統科技 晶圓代工 台積電 聯華電子 格羅方德 世界先進(英語:VanguardInternationalSemiconductorCorporation) 中芯國際 力積電 網際網路[3]電子商務 阿里巴巴 Amazon eBay BookingHoldings 京東商城 Groupon Flipkart 樂天 貓途鷹 Expedia 唯品會 攜程旅行網 來贊達 美卡多 搜尋引擎 Google 百度 微軟Bing 雅虎 Naver Yandex 奇虎360 搜狗 社群網路 Facebook 騰訊 Twitter 領英 新浪微博 VKontakte 色拉布 知乎 抖音 入口網站 網易 Oath(Yahoo!及AOL) 新浪 串流媒體 嗶哩嗶哩 搜狐視頻 Netflix Disney+ spotify 軟體 微軟 甲骨文 SAP 賽門鐵克 VMware CA公司 Adobe 蘋果 Google IBM 惠普 Intuit 趨勢科技 訊連科技 華為 海爾 中興 Salesforce.com 電信業者 前十大[4] AT&T 威訊 中國移動 日本電信電話 德國電信 T-Mobile 軟銀 沃達豐 美洲電信 中國電信 西班牙電信 其他 Orange 中國聯通 KDDI 英國電信 義大利電信 澳大利亞電信 韓國電信 世紀互聯(英語:CenturyLink) BCE公司(英語:BCEInc.) 挪威電信 維旺迪 中華電信 荷蘭皇家電信 NTTDOCOMO Reliance SprintNextel 特利亞電信 3 新加坡電信 阿聯電信 SK電訊 電訊盈科 電子遊戲 動視暴雪 維爾福 雅達利股份公司 萬代南夢宮娛樂 卡普空‎ 藝電 EpicGames 光榮特庫摩 科樂美 NCsoft Nexon 任天堂 世嘉 索尼 史克威爾艾尼克斯 Take-TwoInteractive 騰訊 育碧 華納兄弟 資料來源 ^TrendForce:201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12.93億支 ^IDC:全球十大PC廠商將有兩家登出市場.2015年11月07日 ^2015年全球網際網路公司市值前20強排名 ^TheWorld’sBiggestPublicCompanies.Forbes.[2016年6月2日](英語).  收錄標準:年營業收入超過30億美元;特例:組別5(主機)為10億美元,組別11(網際網路)為15億美元,組別13(電信)為200億美元。

閱論編主要軟體公司公司年收入超過30億美元 Adobe公司 AmadeusITGroup 蘋果公司 Autodesk FIS Google 慧與科技 IBM Intuit Infor 微軟 甲骨文公司 QuestSoftware Sage集團 SAP公司 參見 最大IT公司 最大軟體公司 Category:軟體公司 閱論編那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公司(截至2021年12月20日) 蘋果(AAPL) Airbnb(ABNB) 奧多比(ADBE) 亞德諾(ADI) 安德普翰(ADP) 歐特克(ADSK) 美國電力公司(AEP) 艾利科技(ALGN) 應用材料(AMAT) 超微(AMD) 安進(AMGN) 亞馬遜(AMZN) Ansys(ANSS) 艾司摩爾(ASML) 動視暴雪(ATVI) 博通(AVGO) 百度(BIDU) 渤健(BIIB) 繽客控股(BKNG) 楷登電子(CDNS) 塞納公司(CERN) 特許通訊(CHTR) 康卡斯特(CMCSA) 好市多(COST) CrowdStrike(CRWD) 克帕特(英語:Copart)(CPRT) 思科(CSCO) CSX公司(CSX) 信達思(CTAS) 高知特(CTSH) Datadog(英語:Datadog)(DDOG) 美元樹(DLTR) DocuSign(英語:DocuSign)(DOCU) Dexcom(英語:Dexcom)(DXCM) 藝電(EA) 易貝(EBAY) 愛克斯龍(EXC) 快扣(FAST) Meta(FB) 費哲(FISV) Fortinet(英語:Fortinet)(FTNT) 吉利德(GILD) Alphabet(GOOG) 漢威聯合(HON) 愛德士(IDXX) 宜曼達(ILMN) 英特爾(INTC) 財捷(INTU) 直覺(ISRG) 京東(JD) KeurigDrPepper(英語:KeurigDrPepper)(KDP) 卡夫亨氏(KHC) 科磊(KLAC) LucidMotors(LCID) 泛林(LRCX) 露露檸檬(LULU) 萬豪(MAR) 微芯(MCHP) 億滋國際(MDLZ) 美卡多(MELI) 怪物(MNST) 莫德納(MRNA) 美滿電子科技(MRVL) 微軟(MSFT) MatchGroup(MTCH) 美光(MU) 奈飛(NFLX) 網易(NTES) 輝達(NVDA) 恩智浦(NXPI) Okta(identitymanagement)(英語:Okta,Inc.)(OKTA) 奧萊利(英語:O'ReillyAutoParts)(ORLY) 派拓網路(PANW) 沛齊(PAYX) 帕卡(PCAR) 拼多多(PDD) 百事(PEP) PelotonInteractive(英語:PelotonInteractive)(PTON) 貝寶(PYPL) 高通(QCOM) 再生元(REGN) 羅斯(ROST) 星巴克(SBUX) 西雅圖遺傳(英語:SeattleGenetics)(SGEN) 天狼星XM(SIRI) 新思(SNPS) Splunk(SPLK) 思佳訊(英語:SkyworksSolutions)(SWKS) Atlassian(TEAM) T-Mobile美國(TMUS) 特斯拉(TSLA) 德州儀器(TXN) 威瑞斯克(英語:VeriskAnalytics)(VRSK) 威瑞信(VRSN) 福泰(VRTX) 沃爾格林聯合博姿(WBA) Workday(WDAY) 埃克西爾(英語:XcelEnergy)(XEL) 賽靈思(XLNX) Zoom(ZM) Zscaler(英語:Zscaler)(ZS) 註:以股票代號排序。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9076306 GND:7679337-0 LCCN:n2007076967 VIAF:186061244 美國主題技術主題網際網路主題LGBT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acebook&oldid=69992163」 分類:納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FacebookWeb2.0虛擬社群網絡相冊網誌軟體虛構世界社會信息處理社交網路服務Android軟體黑莓軟體FirefoxOS軟體IOS軟體WindowsPhone軟體2004年建立的網站2004年成立的公司美國網際網路公司部落格代管服務多語言網站被防火長城封鎖的網站舊金山灣區學生文化門洛公園公司2004年面世的產品2012年首次公開募股社群媒體隱藏分類:有參考文獻錯誤的頁面CS1美國英語來源(en-us)引文格式1維護:日期與年CS1英語來源(en)避免破壞保護被永久保護的頁面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自2016年10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自2021年10月擴充中的條目所有擴充中的條目自2021年10月包含空白章節的條目所有包含空白章節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與維基數據不同的Twitter用戶名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檢視原始碼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新聞 其他語言 AcèhAfrikaansAkan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الدارج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Авар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BasaBaliBoarischŽemaitėšk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anjar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ThuɔŋjäŋZazakiडोटेली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FryskGaeilge贛語GalegoAvañe'ẽ𐌲𐌿𐍄𐌹𐍃𐌺ગુજરાતીGaelgHausa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TaqbaylitKabɩyɛ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ಕನ್ನಡ한국어कॉशुर/کٲشُرKurdî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ombardລາວLietuviųLatviešuMadhurâमैथिली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ဘာသာမန်मराठीBahasaMelayuMalti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مازِرونیNāhuatl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uormandDinébizaadChi-ChewaOccitanଓଡ଼ିଆИронਪੰਜਾਬੀKapampanganPapiamentuDeitsch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Ikinyarwandaसंस्कृतम्Саха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icilianu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Taclḥitၽႃႇသႃႇတႆး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GaganaSamoaAnarâškielâ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elterskSunda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తెలుగుTetun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TwiТывадыл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VolapükWalon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