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食補的中醫養生之道 -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傳統中醫認為食物與中藥一樣,各有不同的食性,分屬「寒、熱、溫、涼」四氣,若以陰陽二分法的概念來看,可分為寒涼性食物和溫熱性食物。
常見的寒涼性食物 ...
:::
文獻摘要
針灸醫學的歷史回顧與展望
針灸與中國自然哲學
經絡的概念
針灸在西醫醫療體系的輔助角色
針灸減重
腦中風住院病患中醫會診輔助治療
中醫癌症觀
對於『保產無憂方』(十三味,十三太保方,安胎飲)適應症及使用時機的建議
植物性雌激素(賀爾蒙)對改善婦女更年期症狀是否有效益
科學化現代醫學語言證實中藥改善眼乾口渴
淺談失眠的中醫論治
年節食補的中醫養生之道
:::
首頁
>
文獻摘要
>
年節食補的中醫養生之道
年節食補的中醫養生之道
A-
A
A+
年節食補的中醫養生之道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曾元卜醫師
所謂的「藥食同源」,華人社會自古以來即有食補的概念,食療理論深入日常飲食文化。
中醫強調中庸哲學,重視陰陽調和的平衡觀,因此,用各種手段來調整陰陽的動態平衡,是中醫的中心思想。
所以在進補之前,首先要先瞭解自身體質和健康狀況,其次要知道食物的食性,更進一步應瞭解中藥的藥性,若是在不瞭解自身體質和食物藥物屬性的情況下,錯誤的進補反而會對身體帶來傷害。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
」,同樣一件事情發生,每個人的反應都大不相同,中醫體質也是如此。
體質是每個人的特質,融合先天基因遺傳訊息的給予,以及後天環境、生活經驗的獲得,形成獨一無二的個體特徵。
以中醫陰陽學說的概念來看,體質可簡單分為寒熱兩大類,寒性體質的人較怕風怕冷,容易手足冰涼,疲倦,嗜睡,小便頻繁量多;熱性體質的人則較怕熱,容易口乾舌燥,面紅,口破,大便秘結。
在醫療資源不易獲得的年代,古人就發展出用食物調整體質的養生之道。
傳統中醫認為食物與中藥一樣,各有不同的食性,分屬「寒、熱、溫、涼」四氣,若以陰陽二分法的概念來看,可分為寒涼性食物和溫熱性食物。
常見的寒涼性食物為一切生食、冰品、螃蟹、貝類、白蘿蔔、白菜、海帶、瓜類、柑橘類等;常見的溫熱性食物則為一切燒烤油炸食品、牛肉、羊肉、韭菜、辣椒、蔥、薑、蒜、龍眼、荔枝、榴槤等。
在清楚自身體質和食物屬性的情況下,就能知道該選擇哪些食物食用。
如為寒性體質的人,宜多食用溫熱性食物;如為熱性體質的人,就要多食用寒涼性食物。
而若想在食物中添加中藥材煮成藥膳,因為中藥的性味較一般食物更強烈,且坊間的藥膳多以溫補為主,對熱性體質的人並不適合,建議應找專業的中醫師辨明體質後,再調配專屬藥膳,如果有三高、腎臟病、痛風等慢性疾病患者,還應搭配營養諮詢,避免補過頭造成病況惡化,這樣的年節進補才能真正達到中醫養生保健的效果。
最後更新:
2020/10/2308:02:02
延伸文章資訊
- 1什麼是中醫,它的概念從那裡來?
中醫指的是中國傳統醫學,它承載著中國古代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我國民族文化精髓遺產,是古樸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漫長的 ...
- 2中医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医主要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療方法,幫助人體驅除病邪,恢復正氣。其思維可簡約為攻補二類,依病情不同,施行攻或補、或攻補兼施。傳統上,臨床進行 ...
- 3中醫概念 - 夢想商城旅遊團
就中醫來說,則將人體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陽』;而對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陰』。 人之上部為陽,下部為陰; ...
- 4中醫的概念 - A+醫學百科
- 5中醫概念的三層含義與由來 - 壹讀
所以說「中醫」概念還有其他的含義。 「中醫」二字最早見於東漢時期歷史學家班固編纂的《漢書·藝文志·經方》,其云:「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