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u 值媒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Image from freepik ...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2021-09-2809:45 /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Imagefromfreepik分享facebook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

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

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經常因為自己的教養方式而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能出得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

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Imagebywirestockfromfreepik分享facebook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

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

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

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感覺誤差的距離拉近,讓愛不致於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孩子根本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

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

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

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

有天,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

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

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

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ImagebyFree-PhotosfromPixabay分享facebook我發現原來的情緒是會生病的,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也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剖析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

後來,我明白了這是種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

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

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

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

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始終沒有被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

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

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

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

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為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

因為獨生子女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也自然會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Imagefromfreepik分享facebook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重新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間尚未解決的課題,這也是我在第三次覺醒中的深切反省,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尚未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

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套用在對待下一代身上,但這樣做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

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為人父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

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分享facebook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本文收錄於《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時報出版,2021一書中)教育現場親子關係父母孩子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在代課、寫書、演講與沉澱中連結人生、體悟人性。

愈活愈喜歡生活;愈寫愈熱愛文字。

有一對優質的青少年兒子,跟先生經營著高品質的婚姻,用多元的管道,傳遞人世間的真誠、善良與美好。

著作:《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最新文章最多瀏覽共發表 NaN 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延伸閱讀以家人「的家人」之名的親戚往來更應該斷捨離!新北/登山拍照打卡聖地三角埔頂山捕捉芒花季節美景台北/港點專門店【點點心】必點這三款超人氣美食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