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要做什麼?當然是看書啊:十五本寓教於樂的科普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按:炎炎夏日何處去?在不適合室外活動的天氣下,一起來讀書吧!我們本次邀請博覽眾多科普書的Gene 推薦一系列精采的近期書單,也歡迎你來跟我們 ... 002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2人體解析動物世界活得科學環境生態生命奧祕精神心理自然生態放暑假了要做什麼?當然是看書啊:十五本寓教於樂的科普書GeneNg・2019/08/16・6328字・閱讀時間約13分鐘・SR值500・六年級+追蹤編按:炎炎夏日何處去?在不適合室外活動的天氣下,一起來讀書吧!我們本次邀請博覽眾多科普書的Gene推薦一系列精采的近期書單,也歡迎你來跟我們分享你的推薦書單。

書本不是為了應付課程和考試而存在的,上課和考試之外的好書,帶來的樂趣並不會比玩遊戲和看電視電影少喔!就趁暑假,來讀讀老師課堂上可能不會讓你來讀的好書吧!以下本本都是寓教於樂的好書,也能讓你的知識和認知同時升級,讀完一章就是打掛一隻小怪,讀完整本就是打趴一隻大BOSS!通關後的心智肯定會變得更強大!《菇的呼風喚雨史》讀了這本《菇的呼風喚雨史: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BeckoningtheWind,SummoningtheRain:StoriesofMushroom),保證你會對真菌的印象從此改觀,而且還能充份認識到真菌的無所不在,甚至開始關注你平時忽視之處,讓生活增添不少趣味。

《菇的呼風喚雨史》除了科普作家顧曉哲生動且深入淺出的文字故事,還配上生態畫家林哲緯手繪全彩精美插畫,值得好好珍藏。

《看不見的雨林》自稱從小患有「作文恐慌症」,十分懼怕作文課的胖胖樹王瑞閔,為了分享他心愛的植物,出版《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漂洋來台的雨林植物,如何扎根台灣,建構你我的歷史文明、生活日常》。

《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這本圖文書,並非單純的圖鑑,也不僅是植物科普書,而是蒐集許許多多精彩絕倫故事──包括植物本身的故事,還有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故事。

無論是門外漢又或是植物愛好者都能讀得津津有味,是本文理共賞的好書!《獸醫超日常》當我讀到這本令人捧腹大笑的《獸醫超日常》(TheTravellingVet:FromPetstopandas,MyLifeinAnimals),立馬重拾童年曾想要當獸醫的幻想──原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精不精彩,是自己的心態決定的!在《獸醫超日常》中,強納森精挑細選與二十種動物的有趣經驗和讀者分享。

雖然他不是在大型動物醫院、大型動物園或者國際動物保育組織中任職的名醫,而是英國小地方小型動物醫院的「普通」獸醫師;雖然有幾次到南非去捕捉、移地安置、臨床治療大型野生動物的經驗,不過他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也都是看看貓貓狗狗,有時候出勤到鄉間牧場中為牲畜解決疑難雜症,但在《獸醫超日常》書中能見識強納森十一年極為精彩的行醫生活。

他了不起之處,就是能把這些日常生活寫成「超日常」。

《獸醫超日常》書中每一章末都附有該動物的相關知識和資訊,也有保育團體的網站或活動網址,讓有心讀者可以更加認識這些動物,甚至親身參與相關活動。

《上帝的手術刀》生命科學家究竟是如何修改基因的呢?基因改造會製造出怪物嗎?我們將能隨心所欲地訂製小孩嗎?如果對這些問題好奇,這本《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懸疑簡史》會提供很好的思考材料。

本書只有個五章,用了很多實例和故事講述基因編輯的歷史,也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箇中的原理。

和許多相關科普書籍不同的,這本《上帝的手術刀》是本入門門檻足夠低的好書,但又不會淺顯到讓生命科學相關科系出身的朋友感到無趣,入門、進階兩相宜,非常適合非生命科學出身的朋友來讀,也很適合當作大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課程的推薦書單。

《人類這個不良品》不管怎麼看,我們人類都很像是設計不良、毛病多如牛毛的產品啊!想要知道我們人類設計不良到什麼荒唐的地步嗎?《人類這個不良品:從沒用的骨頭到脆弱的基因》(HumanErrors:APanoramaofOurGlitches,fromPointlessBonestoBrokenGenes)可以給你更多案例,讓你發現,如果人類是被某種超自然力量設計出來的,那麼鐵定稱不上是智慧設計,而是智障設計!讀了《人類這個不良品》,會發現人類設計不良到一個人神共憤的地步!《口感科學》美食滿足人的食慾,並不僅僅在於五味俱全而已,同樣令人食指大動的還有千變萬化的口感,這也是為何美食節目愛用酥脆爽口、爆漿彈牙、入口即化、香Q軟嫩、油而不膩、鮮美多汁等等來形容美食。

這本《口感科學:由食物質地解讀大腦到舌尖的風味之源》(Mouthfeel:HowTextureMakesTaste)就是要教我們更科學地認識及製作出令人回味無窮的口感,讓口齒留香的珍饈美食更加令人垂涎欲滴!《口感科學》很科學地解說了味道與風味的複雜世界,從神經科學的角度探討口與鼻和食物的互動,解說了口感這個整體風味經驗的中心要素有何功能。

《真確》《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FACTFULNESS:TenReasonsWe’reWrongAbouttheWorld–andWhyThingsAreBetterThanYouThink)做為一本談論世界真實狀況的好書,可讀性高到違反直覺!這是本不僅真確,還很真誠的好書!如何對抗媒體和網紅帶給我們的資訊偏見和直覺偏誤?除了用數字判讀外,就是了解以上提到的各種直覺偏誤。

要理性地討論真實世界的資料並不容易,就像要選擇吃真正健康養生的粗茶淡飯不會比吃大魚大肉容易,可是因為漢斯.羅斯林是個溝通能力很強的高手,他把《真確》這本書寫得不僅不枯燥乏味,而且還趣味橫生,把青菜豆腐做成美味的佳餚。

《狼的智慧》狼,在人類的文化中,背負著許多醜惡的象徵,也帶著詭異的神秘感。

許多和狼有關的中文成語也大多沒好話,像是豺狼當道、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狼貪鼠窃等等;童話故事如《小紅帽》、《三隻小豬》中,狼也是標準的反派。

即使是愛狗人士,對狼多半不具好感。

可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並不懂得狼,我也不例外,直到讀了這本好書《狼的智慧:黃石公園的野狼觀察手記》(DieWeisheitderWölfe)。

《狼的智慧》作者愛莉•瑞丁格(ElliH.Radinger)是來自德國的野狼觀察員,她原本是學法律的,儘管媒體有時會用狼來比喻一些律師的貪婪和凶狠,但是瑞丁格寧可和野狼相處也不願意在辦公室裡和同行為伍,於是遠赴美國的田野去當志工觀察野狼。

在十幾年在田野長期保持距離觀察狼的生活中,她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和乏味,甚至還從狼身上體悟到不少待人接物的道理。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孫子.軍爭》曰:「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所以俗話說「朝氣蓬勃」,而且「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到底是早上工作效率好,還是晚上呢?讀了這本暢銷書作家丹尼爾.品克(DanielH.Pink)的好書《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When:TheScientificSecretsofPerfectTiming),搞不好就能夠更加見機行事!《什麼時候是好時候》用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和經濟學等等領域對見機行事的研究,每一章提供時間駭客指南,讓我們能夠直接駭進我們的時機系統中,給我們極為實用的建議。

《自然的奇妙網路》渥雷本是位堅守理念的森林看守人、明察秋毫的觀察家、情感豐沛的文學家、知識淵博的科學家、文筆優美的自然作家,他為我們翻譯出大自然深藏不露的各種有趣互動關係。

德國森林看守人彼得•渥雷本在這本《自然的奇妙網路》(DasgeheimeNetzwerkderNatur)中,用他長達幾十年的學養和觀察,帶我們見識到狼幫了黃石公園的樹一把、森林甚至幫助了海中的鮭魚、蚯蚓能操作野豬、樹木之間以化學物質溝通、灰鶴傷及西班牙的火腿產業,甚至連落葉樹木都影響了地球的自轉,還有針葉林能夠製造雨水等等。

《科學大歷史》科普作家雷納.曼羅迪諾(LeonardMlodinow)在新書《科學大歷史:人類從走出叢林到探索宇宙,從學會問「為什麼」到破解自然定律的心智大躍進》(TheUprightThinkers:TheHumanJourneyfromLivinginTreestoUnderstandingtheCosmos)就幫我們探索:千年來人類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把我們帶到哪裡去探索詩和遠方?這值得所有理工科學生和對科學好奇的朋友一讀。

曼羅迪諾在《科學大歷史》帶我們鳥瞰完整的科學演進,深入探索影響科學思維的種種文化條件。

《刻意練習》「一萬小時法則」是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Gladwell)在暢銷書《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Outliers:TheStoryofSuccess)一書中指出,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至少一萬小時的練習。

然而,《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Peak:SecretsfromtheNewScienceofExpertise)卻告訴我們,光有練習的「量」是不夠的,還必須兼具練習的「質」,亦即必須「刻意練習」,才是決定個人成就高低的關鍵所在。

《刻意練習》提出「心智表徵」的概念,刻意練習就是要練出高效率的心智表徵,那是一種對應某物品、某概念、一系列資訊的心智結構,讓高手的心智能如直覺般地快速運算。

對一位有心向學的好青年來說,沒讀過《刻意練習》,別說你想成為頂尖高手。

《毒特物種》要談這些毒液的優異毒家報導,非這本《毒特物種: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看有毒生物如何成為地球上最出色的生化魔術師》(Venomous:HowEarth’sDeadliestCreaturesMasteredBiochemistry)莫屬!作者克莉絲蒂.威爾科克斯(ChristieWilcox)特立毒行地談了好多種毒液的毒具匠心,各種毒特物種在她的生花妙筆下毒來毒往,真的是毒開生面。

《攀樹人》很多城市人一輩子都沒有爬上樹的經驗,這甚至是多數時候連想都不會想到的活動吧。

讀了這本《攀樹人:從剛果到祕魯,一個BBC生態攝影師在樹梢上的探險筆記》(TheManWhoClimbsTrees),得知作者艾爾德里德(JamesAldred)小時候對樹產生特別的興趣,原先讓我感覺是個好陌生、好罕見的愛好,可是讀完後卻有種不攀樹才是不正常的錯覺。

艾爾德里德開頭就描寫了在好幾十公尺上空的吊床過夜,一直讀到後頭的章節,一再體驗高潮迭起的劇情,彷彿和作者一樣在樹上經歷各種出生入死的奇遇後,我甚至感覺在地上的生活好空虛、虛幻,而在樹上的生活可能才是踏實、真實的。

《亂,但是更好》編按:《亂,但是更好》此書於7月份重新出版並更名,原書名為《不整理的人生魔法:亂有道理的!》。

這本《亂,但是更好:亂中取勝、即興發揮、攻其不備、創造機會》(Messy:ThePowerofDisordertoTransformOurLives)讀起來趣味橫生,用許多的故事鋪陳讓人見識一個跟過去認知很不一樣的世界。

家長老師循循善誘地教導我們,要好好用心地打理居所和辦公環境,才能提高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

《亂,但是更好》卻用一個又一個實際又重大的案例,告訴我們不需太過擔心混亂的狀況,因為雜亂無章自有其內在的力量,能提升我們的創造力和韌性,而且效果還超乎想像。

書籍的推薦就到這裡,你也想建立自己的讀書品味嗎?先想一想自己讀什麼主題的書籍或文章可以廢寢忘食吧!把喜歡的作者的作品都收集來讀,也把相關主題的書籍系統地閱讀,你也能夠成為小達人。

如果不知從何開始,各大書店的選書也是很好的參考,或者引起熱門話題的書籍,能夠提供我們更廣寬的視角,跳脫舒適圈開闊視野。

書海廣闊趣味無窮,多多接觸你也會在書海中樂在其中無法自拔的!數感實驗室即將開設「數感宇宙探索課程」,填寫調查問卷就能優先收到早鳥優惠!填寫調查問卷,即可收到早鳥優惠!相關標籤:上帝不良品人類偏見偏誤口感基因大腦植物獸醫直覺真菌舌尖菇雨林骨頭熱門標籤:大麻NASA女科學家量子力學CT值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GeneNg295篇文章・ 19位粉絲+追蹤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暨碩士班,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Davis)遺傳學博士班,從事果蠅演化遺傳學研究。

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

過去曾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現任台大科教中心CASE特約寫手、Readmoo部落格【GENE思書軒】、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個人部落格:TheSkyofGene;臉書粉絲頁:GENE思書齋。

RELATED相關文章用黑白相機拍出色彩繽紛的宇宙沉默的殺手——慢性B型肝炎無感卻要人命鹹味小知識:蜜蜂比較喜歡鹹鹹的花蜜?不只是老年常見疾病,你應該要多認識的腦中風!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為什麼在下雨天時,你不會被雨滴狠狠痛扁?15小時前如果台灣這麼大,還會有聖嬰現象嗎?110小時前沒有「引力」,只有「時空扭曲」——《高手相對論》22天前你家也有焦慮的膽小狗嗎?實驗證明狗狗吃益生菌可以穩定情緒!13天前千萬別說《千萬別抬頭》有幫科學說了什麼——《科學月刊》112022/04/10兒童該打COVID-19疫苗嗎?(二)真實世界顯示,兒童疫苗防重症34天前「科學家也需要Art!」持續破解果蠅大腦神經迴路的李奇鴻22022/04/13強大卻脆弱的白玫瑰「蘇媽媽」?——由《華燈初上》看高敏感人格22022/04/07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人體解析太空天文萬物之理用黑白相機拍出色彩繽紛的宇宙全國大學天文社聯盟・2022/04/30・255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追蹤文/邵思齊,現就讀臺大地質科學系,著迷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現代的人們生活在充滿明亮人造光源的城鎮中,難以想像純粹的夜空是什麼樣子。

對宇宙中天體的印象,多半來自各地天文台與太空望遠鏡所捕捉的絢麗星雲、星團、星系。

但這些影像中的顏色是真實的嗎?如果我們能夠用肉眼看到這些天體,它們的顏色真能如影像中如此的五彩繽紛嗎?色彩的起源:為什麼人眼能看到顏色?電磁波跨越各種尺度的波段,有波長遠小於1奈米的伽瑪射線,也有波長數百公里長的無線電波。

但人類眼睛中的的感光細胞僅能感測到波長介於400-700奈米之間的電磁波,也就是僅有這段電磁波能夠以紅到紫的色彩出現在人類的視野當中,所以我們對外界的認知就受限於這小一段稱為可見光(VisibleLight)的視窗。

人之所以能夠辨識不同的顏色,靠的是人眼中的視錐細胞。

視錐細胞分成S、M、L三種,分別代表short,medium,long,其感測到的不同波長的光,大致可對應到藍色、綠色、紅色。

S、M、L三種視錐細胞可以感測不同的顏色,後來的相機設計也以此為基礎。

圖/Wikipedia肉眼可以,那相機呢?在還沒有電子感光元件的時代,紀錄影像的方法是透過讓底片中的銀離子曝光、沖洗後,變成不透光的金屬銀(負片),但這樣只能呈現出黑白影像。

於是,歷經長時間的研究與測試,有著三層感光層的彩色底片誕生了。

它的原理是在不同感光層之間加上遮色片,讓三層感光片能夠分別接收到各自顏色的光線。

最常使用的遮色片是藍、綠、紅三色。

進入數位時代,電子感光元件同樣遇到了只有明暗黑白、無法分辨色彩的問題,但這次,因為感光元件無法透光,不能像底片一樣分層感光,工程師們只好另闢蹊徑。

於是專為相機感光元件量身打造的拜爾濾色鏡(BayerFilter)誕生了,也就是由紅色、綠色、藍色三種方形濾光片相間排列成的馬賽克狀濾鏡,每一格只會讓一種顏色通過,如此一來,底下的感光元件就只會接收到一種顏色的光。

接著,再把相鄰的像素數值相互內插計算,就可以得到一張彩色影像。

由於人的視錐細胞對綠色特別敏感,因此拜爾濾色鏡的設計中,綠色濾光片的數量是其他顏色的兩倍。

這種讓各個像素接收不同顏色資訊的做法,雖然方便快速,卻需要好幾個像素才能還原一個區塊的顏色,因此會大幅降低影像解析度。

這對寸解析度寸金的天文研究來說,非常划不來,畢竟我們既想得知每個像素接收到的原始顏色,又想獲得以像素為解析單位的最佳畫質,盡可能不要損失任何資訊。

藍綠紅相間的拜爾綠色鏡,廣泛用於日常使用的彩色感光元件,例如手機鏡頭、單眼相機等裝置。

圖/Wikipedia要怎麼讓每個像素都能獨立呈現接收到的光子,而且還能夠完整得到顏色的資訊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整塊感光元件前加上一塊單色的濾色鏡,然後輪流更換不同的濾色鏡,一次只記錄一種顏色的強度。

然後,依照濾鏡的波段賦予影像顏色,進行疊合,得到一張還原真實顏色的照片。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用較長的拍攝時間,來換取最完整的資訊量。

以天文研究來說,這種做法更加划算。

另外,由於視錐細胞並不是只對單一波長的光敏感,而是能夠接收波長範圍大約數百奈米寬的光,因此若是要還原真實顏色的影像,人們通常會使用寬頻濾鏡(Broadbandfilter),也就是波段跨足數百奈米的濾鏡進行拍攝。

美麗之外?濾鏡的科學妙用雖然還原天體的真實顏色是個相當直覺的作法,但既然我們有能力分開不同的顏色,當然就有各式各樣的應用方法。

當電子從高能階躍遷回到低能階,就會釋放能量,也就是放出固定波長的電磁波。

若是受到激發的元素不同,電子躍遷時放出的電磁波波長也會隨之改變,呈現出不同顏色的光。

如果我們在拍攝時,可以只捕捉這些特定波長的光,那我們拍出的照片,就代表著該元素在宇宙中的分佈位置。

對天文學家來說,這是相當重要的資訊。

因此,我們也常使用所謂的窄頻濾鏡(Narrowbandfilter),只接收目標波段周圍數十甚至數個奈米寬的波長範圍。

常見的窄頻濾鏡有氫(H)、氦(He)、氮(N)、氧(O)、硫(S)等等。

有時候,按照原本的顏色疊合一組元素影像並不是那麼妥當,例如H-alpha(氫原子)和NII(氮離子)這兩條譜線,同樣都是波長600多奈米的紅色光,但如果按照它們原本的波長,在合成影像時都用紅色表示,就很難分辨氫和氮的分布狀態。

這時候,天文學家們會按照各個元素之間的相對波長來配製顏色。

以底下的氣泡星雲(BubbleNebula,NGC7635)為例,波長比較長的NII會被調成紅色,相對短一點的H-alpha就會調成綠色,而原本是綠色的OIII氧離子則會被調成藍色。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相對輕鬆地在畫面中分辨各個元素出現的位置。

缺點是,如果我們真的用肉眼觀測這些天體,看到的顏色就會跟圖中大不相同。

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氣泡星雲,使用了三種波段的窄頻濾鏡。

圖/NASA當然,這種人工配製顏色的方法也可以用來呈現可見光以外的電磁波,例如紅外線、紫外線等。

舉哈伯太空望遠鏡的代表作「創生之柱」為例,他們使用了兩個近紅外線波段,比較長波的F160W在1400~1700nm,比較短的F110W在900~1400nm,分別就被調成了黃色和藍色。

星點發出的紅外光穿越了創生之柱的塵埃,與可見光疊合的影像比較,各有各的獨特之處。

三窄頻濾鏡疊合的可見光影像與兩近紅外線波段疊合的影像對比。

圖/NASA望遠鏡接收來自千萬光年外的天體光線,一顆一顆的光子累積成影像上的點點像素,經過科學家們的巧手,成為烙印在人們記憶中的壯麗影像。

有些天體按照他們原始的顏色重組,讓我們有如身歷其境,親眼見證它們的存在;有些影像雖然經過調製,並非原汁原味,卻調和了肉眼所不能見的波段,讓我們得以一窺它們背後的故事。

數感實驗室即將開設「數感宇宙探索課程」,填寫調查問卷就能優先收到早鳥優惠!填寫調查問卷,即可收到早鳥優惠!相關標籤:可見光宇宙望遠鏡波長濾鏡相機色彩視錐細胞顏色熱門標籤:大麻NASA女科學家量子力學CT值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全國大學天文社聯盟231篇文章・ 1656位粉絲+追蹤RELATED相關文章用黑白相機拍出色彩繽紛的宇宙沉默的殺手——慢性B型肝炎無感卻要人命鹹味小知識:蜜蜂比較喜歡鹹鹹的花蜜?不只是老年常見疾病,你應該要多認識的腦中風!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為什麼在下雨天時,你不會被雨滴狠狠痛扁?15小時前如果台灣這麼大,還會有聖嬰現象嗎?110小時前沒有「引力」,只有「時空扭曲」——《高手相對論》22天前你家也有焦慮的膽小狗嗎?實驗證明狗狗吃益生菌可以穩定情緒!13天前千萬別說《千萬別抬頭》有幫科學說了什麼——《科學月刊》112022/04/10兒童該打COVID-19疫苗嗎?(二)真實世界顯示,兒童疫苗防重症34天前「科學家也需要Art!」持續破解果蠅大腦神經迴路的李奇鴻22022/04/13強大卻脆弱的白玫瑰「蘇媽媽」?——由《華燈初上》看高敏感人格22022/04/0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