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十大問題(第3版) |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哲學十大問題(第3版):人為什麼生存在世界上?為什麼要做好人?為什麼要學哲學?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本書提出十大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人文史哲 哲學 哲學十大問題(第3版) 哲學十大問題(第3版) 作者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哲學十大問題(第3版):人為什麼生存在世界上?為什麼要做好人?為什麼要學哲學?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本書提出十大問題,首先探問哲學是什麼,接著論及哲學的主體──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人為什麼生存在世界上?為什麼要做好人?為什麼要學哲學?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本書提出十大問題,首先探問哲學是什麼,接著論及哲學的主體──人,哲學的方法──思想,哲學的對象──存在;然後依次討論真、善、美、聖的層次,及其對應之學科──科學、倫理、藝術、宗教;最後聚焦於人我互助的社會。

藉十大問題來介紹哲學、活用哲學,提供讀者安身立命、修己成人的祕方。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鄔昆如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士奧地利銀色堡大學神學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經歷:行政院國科會客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主任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士林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著作:《希臘哲學趣談》《中世哲學趣談》《近代哲學趣談》《現代哲學趣談》《西洋百位哲學家》《西洋哲學史話》《文化哲學講錄》《西洋哲學十二講》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版說明二版序原序緒論第一講哲學第二講人第三講思想第四講存在第五講科學第六講倫理第七講藝術第八講宗教第九講神第十講社會 商品規格 書名/ 哲學十大問題(第3版) 作者/ 簡介/ 哲學十大問題(第3版):人為什麼生存在世界上?為什麼要做好人?為什麼要學哲學?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本書提出十大問題,首先探問哲學是什麼,接著論及哲學的主體──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571930909 ISBN10/ 9571930903 EAN/ 9789571930909 誠品26碼/ 2680898064001 裝訂/ 平裝 頁數/ 252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開數/ 25K 試閱文字 序:《哲學十大問題》首先在《哲學與文化》月刊連載,後收集成冊,交由「東大圖書公司」出版,已是四分之一世紀以前的事;到今天,書中的一些內容已不合時宜,有所批評的地方,也已改進;東大編輯部最近來電,謂該書準備再版,希望作者作一番修改斧正。

作者在舊書重讀之中,的確發現需改進的地方不少,不過,思想基本的結構還是歷久彌新的,因此樂意於花時間去修訂,同時寫一篇「二版序」,描述作者自身對拙著的感想。

 筆者已年過古稀,亦已退休,回顧四十年的教學生涯,事實上只是在「正本」、「清源」二事上,致力於「導論哲學」的工作。

筆者平生無大志,只是希望作一個哲學工作的「先行者」(Prae­ambulaphilosophiae);四十年來所出版的四十幾本書都是在「導論」哲學入門,給同學們「基本的」知識和思想道路。

在「正本」方面,介紹了西洋哲學的全方位「歷史發展」(有「正中」的《西洋哲學史》,有「三民」的《西洋哲學史話》,二者皆為「通史」型;其他《西洋哲學十二講》、《希臘哲學趣談》、《中世哲學趣談》、《近代哲學趣談》、《現代哲學趣談》,皆屬「斷代史」的寫法),以及融洽中、西、印的哲學概論,也是全方位的介紹哲學的「內在涵義」(有「五南」的《哲學概論》,「空大」的《哲學概論》,「五南」的《人生哲學》,「東大」的這本《哲學十大問題》)。

無論對哲學家、哲學派系、哲學經典、哲學概念,都儘量做到如實地「正本」工作。

 在「清源」方面,則是在許多「講演」中,針對時弊,做著批判的工作,這些講稿和論文,也已收集成冊(第一至第六冊由「東大圖書公司」出版,第七冊由「輔大出版社」出版),書名就叫《文化哲學講錄》。

 筆者一直覺得,「哲學家」與「哲學老師」不同;哲學家會發揮自己的高深理論,可以「自成一家」,而哲學老師則是帶領學生進入哲學的殿堂,和學生們一起觀賞哲學智慧的花朵。

筆者這幾十年來,一直希望自己做好「哲學老師」的角色,不在任何哲學局勢上標新立異,也不在課堂上宣示自己的發明,更不在生命中成立什麼派系,而深深覺得「哲學愛智」是在「定位宇宙」,並在宇宙中「安排人生」,人與人之間、哲學家與哲學家之間、哲學派別與派別之間,都應是圓融一體的,不應有「或此或彼」的對立、矛盾存在。

 「十大問題」的「正本」和「清源」的內容,有許多已經由人類歷史的智慧修改了;其中最清楚的,莫過於馬列主義的「理念」和「制度」,無論蘇俄、東歐、中共,事實上都放棄了「共產」的制度,改由「私有財產」的生活方式;主要的,還是在「理念」上的改變。

十幾年來,中國大陸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亦都是在制度上走回歐陸以及中華文化傳統,而放棄十九世紀以來的馬列共產。

 這樣,「互助」和「仁愛」的實踐,就遠比「鬥爭」和「仇恨」,更符合人性,也更是人性發展的原理原則。

 西洋十九世紀後半期的唯物、實證、實用、功利等思想,雖曾一度迷失在奴役和殖民有色人種,但畢竟還是覺醒在社會正義和人性尊嚴的考量上。

 至於臺灣的宗教情操,「做功德」成為人們的新價值觀,更是可喜可賀的現象,這說明「互助」和「仁愛」才是人性在彼此間關係中正常發展的軌跡。

而社會中的仇恨、鬥爭,是必須清除的。

寄望哲學工作者,在這思想的基礎上,都能作為先知先覺者,一起來「正本」,一起來「清源」。

 是為序。

 鄔昆如於臺大學人宿舍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十日 活動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