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學邯鄲-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成語典》資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語, 誤學邯鄲. 注音, ㄨˋ ㄒㄩㄝˊ ㄏㄢˊ ㄉㄢ. 漢語拼音, wù xué hán dān. 釋義, 義參「邯鄲學步」。

見「邯鄲學步」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源,提供 ... 誤學邯鄲-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成語典》資料 編號 4933 成語 誤學邯鄲 注音 ㄨˋ ㄒㄩㄝˊ ㄏㄢˊ ㄉㄢ 漢語拼音 wùxuéhándān 釋義 義參「邯鄲學步」。

見「邯鄲學步」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是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

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而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與?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淪於不測;无東无西,始於玄冥,反於大通。

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闚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1>之學行於邯鄲2>與?未得國能3>,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4>而歸耳。

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注解〕(1)餘子:弱齡未壯之子。

猶今謂之年輕人、青少年。

(2)邯鄲:趙國首都。

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3)國能:一國之中最絕妙的技能。

此指趙國人走路的美姿。

(4)匍匐:音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

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

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

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

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

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

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書證 01.《文史通義.內篇二.古文十弊》:「文人好奇,易於受惑,是之謂『誤學邯鄲』,又文人之通弊也。

」 用法說明 近義 反義 辨識 參考語詞 邯鄲學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