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女兒國」,中國最後的母系社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千上萬的遊客來雲南瀘沽湖旅遊。

母系社會的傳統讓當地摩梭文化對他們而言頗具吸引力。

但隨着與外界文明的交流互動,摩梭人也開始考慮結婚。

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中國中文中中英雙語雙語英文英AMYQIN2015年10月26日研究摩梭人的專家表示,他們的文化體系的基礎在於一種基本信條,即女性在心智乃至身體上都強於男性。

AdamDeanforTheNewYorkTimes中國瀘沽湖——一名身穿白襯衫、黑褲子和紅腰帶的年輕男子突然沿着木屋側面爬上去,從二層的花格窗躍入房間。

「摩梭男人就是這樣爬進女人的『花房』,」可木(音)對遊客解釋稱。

這名得意洋洋的情郎把頭伸出花房的窗外,揮舞着帽子。

「花房」即為女性的私人卧室。

洛水村位於中國西南部的瀘沽湖畔。

早晨,在一條狹窄的小巷中,附近在建的旅店瀰漫著灰塵,一群年輕的工作人員又在為摩梭民俗博物館的文化盛典做準備,其中包括18歲的可木。

他們的任務是展示摩梭人的傳統。

這個少數民族據稱是中國的最後一個母系社會,孩子跟母親姓,女兒比兒子更受歡迎。

這種傳統極具吸引力,促使這個曾經很偏遠的地區成為旅遊勝地。

在壯麗的自然景觀及獨特的文化體驗的吸引下,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位於雲南與四川省交界山區高原的瀘沽湖旅遊,其中大部分是本國遊客。

隨着當地的機場在本月開放使用,以及隨後連接瀘沽湖及四川省會成都的高速公路的開通,這些數據預計會繼續攀升。

為了迎接客人,瀘沽湖湛藍的湖水旁突然冒出了很多家庭經營的旅店。

遊客們可以觀看當地居民身穿色彩斑斕的服裝表演傳統舞蹈,可以乘船游湖,欣賞摩梭青年男子用摩梭人的語言納汝演唱情歌。

村莊周圍有很多「歡迎來到女兒國」的標語。

雖然這裡的傳統看起來充滿活力,但摩梭社會正面臨一場危機。

隨着與外界互動的增加,當地居民及外部專家都擔心,摩梭人獨特的文化習俗面臨嚴重的威脅。

專家表示,估計瀘沽湖地區的摩梭人口大約為4萬,隨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與族群外的人通婚,或者前往大城市工作,這一數字在不斷減少。

由於沒有書面文字,摩梭文化特別容易消失。

甚至在摩梭社會內部,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地在選擇婚姻,而非作為摩梭文化基礎的延續了幾個世紀的走婚習俗。

走婚不同於傳統婚姻形式,男性在夜間來到女性家中,滿足生殖及性需求。

傳統上,一名摩梭女性可能一生會有幾段走婚關係,有時是同時保持。

不過,隨着外界的一夫一妻制及終生伴侶的價值觀的滲入,這種傳統有所改變。

「如果有一天能結婚,那很好,」處於走婚關係中的34歲的魯如(音)說。

「你能想像那麼深愛某個人的感覺嗎?」在走婚關係中,性愛與家庭分離開來,男性和女性通常會在他們出生時的住所度過一生。

因此,性伴侶很少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家庭和睦高過一切,包括婚姻關係。

在傳統的摩梭文化中,家庭生活圍繞基本的社會單位「大家庭」展開。

在大家庭中,孩子由母親及母親一方的親人撫養長大。

雖然孩子通常知道他們的生父是誰,但舅舅負責扮演父親角色,幫助撫養其姐妹的孩子。

男性與母親住在一起,幾代人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

研究摩梭人的專家、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ofFlorida)人類學教授施傳剛(Chuan-KangShih)表示,這套體系的基礎在於一種基本信條,即女性在心智乃至身體上都強於男性。

摩梭人還認為,世界上人類所珍視的一切均源於一名女性,而不是男性。

所有男性神靈都低於他們的守護女神。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朱迪絲·斯塔賽(JudithStacey)表示,「想想家庭制度需要在性慾、穩定、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歸屬問題方面進行協調的方式,就會覺得這個體系非常說得通。

」斯塔賽一直在撰寫有關摩梭人的文章。

「但這取決於流動性的缺乏。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隨着各種不平等及經濟和地域流動的加強,這個體系現在無法維持,」她說。

根據史料記載,數百年來,摩梭社會的生活相對穩定。

摩梭人從元朝(1271年至1368年)開始實行土司制度,遵從嚴格的社會等級。

雖然他們與實行婚姻制度的其他幾個少數民族比鄰而居,但幾乎所有摩梭人都延續走婚傳統。

這種情況在1956年發生了改變。

當時土司制度走向終結,摩梭人納入了確立不久的共產主義制度。

在共產黨的統治下,社會等級被廢除,摩梭人被迫努力改變共產黨員眼中的「落後婚俗」。

這些努力在1975年達到頂峰。

當時官方開展「一夫一妻制」運動,要求摩梭性伴侶結婚,在同一屋檐下生活。

自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政府基本上從摩梭人的日常生活中退出。

但專家表示,日益加強的關注致使很多摩梭人對走婚持有矛盾的態度。

「在80年代末,摩梭人或是有很強的戒備心,或是乾脆否認有所謂『走婚』的存在,」施傳剛說。

「然後在90年代中期,當瀘沽湖的旅遊業開始發展時,他們開始將它視作吸引遊客的資本,開始宣揚。

」相關報導敦煌石窟:黃沙洗禮千年的藝術殿堂2015年10月20日最受歡迎俄烏戰爭分歧凸顯中美關係深刻裂痕中國多地出現新疫情,再度實施部分封鎖措施屋頂融化、道路開裂:中國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河南儲戶維權抗議遭毆打鎮壓,引發公憤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壞了嗎?眼淚、吼叫、辱罵:一場嘗試幫川普保住總統之位的會議美國不能允許中國繼續主導太陽能產業令斯里蘭卡墜入災難深淵的政治王朝不介意為民主「做義士」:香港社運人士古思堯獲刑九個月中國經濟在「清零」中舉步維艱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紐約時報中文網iOS和AndroidApp點擊下載iOSApp點擊下載AndroidApp點擊下載AndroidAP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