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談話室:老是感到恐懼、焦慮不安?專家剖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恐慌發作是突如其來的強烈恐懼、呼吸困難、顫抖、心悸、冒冷汗等同時出現的急性症狀。

經歷恐慌發作的瞬間,會像是發瘋一樣無法控制自己,或是讓人有 ... HOME 健康新知 醫療分科 腫瘤科» 婦產科» 男科» 兒科» 牙科» 骨科» 內科» 外科» 皮膚科» 耳鼻喉» 眼科» 精神科» 動物醫院» 醫療生技» 美麗新知» 兩性議題» 育嬰親子 產前照護» 產後護理» 哺乳» 育兒護照» 親子生活» 即時新聞 減重塑身 中醫減肥» 西醫減肥» 運動塑身» 減重營養» 塑身補習班» 吃出健康 低卡飲食» 防癌飲食» 疾病飲食» 健康小學堂» 養生保健 中醫調理» 自然偏方» 養生指南» 保健迷思» 銀髮族 失智症專區 銀髮樂活» 銀髮長期照護» 銀髮性生活» 常見疾病 失智症 攝護腺 退化性關節炎 心血管疾病 憂鬱症 銀髮骨健康 十大慢性病 關節炎 高血壓 高血脂 糖尿病 心臟病 慢性肝炎 腎臟病 氣喘 骨質疏鬆症 痛風 十大癌症 大腸癌 肺癌 肝癌 乳癌 口腔癌 子宮癌 胰臟癌 食道癌 攝護腺癌 胃癌 皮膚癌 甲狀腺癌 癌症百科 癌症飲食» 癌症照護» 線上諮詢 名人名醫 影音 健康新知 熱門影音 健康智慧 塑身補習班 健康小學堂 健康小食堂 專題 買健康 熱門: 胰臟癌 脂肪肝 中風 大腸癌 膽固醇 首頁 >雜誌出版推薦 >健康類 >大田出版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收藏 4 2019/7/12下午06:34:23 華人健康網 收藏 (關鍵字: 焦慮 , 情緒 , 憂鬱 , 恐懼 , 不安 ) ▎我內心壓抑的想法和感受▎ 「我自己說出來也覺得這件事很怪。

」 「沒有人能夠百分之百了解自己的想法與行為。

內心的某些情緒或想法,會對言語和行為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有很多人一開始不知道原因,一直到後來才真相大白,甚至也有很多人一輩子沒發現自己心中的某些感受。

就我看來,那天跟哥哥們發生的其他事,或許間接或直接地讓你恐慌發作,且持續感到不安。

或許是你一直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感受,受到刺激之後才突然爆發出來。

」 「我內心被壓抑的想法和感受嗎?該怎麼做才能知道那是什麼?」 京民整個上半身向前傾,焦急地詢問方法。

「方法就是跟我一起回顧一下以前和最近的經歷、當時的感受與想法,這麼一來就能慢慢了解你內心的不安究竟是什麼,或許也能找到不再恐慌發作的方法。

不要太著急,慢慢來吧,定期進行會談你覺得怎麼樣呢?」 京民毫不猶豫地答應,他表現出自己是真的想這麼做,以及想找出為何會恐慌發作的堅定意志。

[恐慌]當不安的大浪席捲了我 恐慌發作是突如其來的強烈恐懼、呼吸困難、顫抖、心悸、冒冷汗等同時出現的急性症狀。

經歷恐慌發作的瞬間,會像是發瘋一樣無法控制自己,或是讓人有一種即將死亡的感覺,症狀前後會出現腹痛、頭痛、胸悶等具體的生理現象。

「發作」這個用詞聽起來很恐怖、很危險,但英文其實是「PanicAttack」,因為是突然出現的症狀,所以翻譯成「發作」。

健康的人在非常疲憊的狀態下,或過度飲酒隔天都可能經歷恐慌發作,算是很常見的症狀,據說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這種經歷。

恐慌發作短則數秒到幾分鐘,最長可以持續二十至三十分鐘,症狀才慢慢消失。

但對當事人來說,那段時間「彷彿長到永遠不會結束」,就像京民說感覺起來好像比實際的時間更久。

恐慌發作並不會直接對身體造成危害或損傷,因為這是一種基於心理因素而突然發生的焦慮現象。

但因為有可能引發其他問題,所以第一次恐慌發作之後,建議還是到醫院做個檢查比較好。

舉例來說,心律不整或甲狀腺功能亢進,就很有可能引發類似恐慌發作的症狀。

所以必須像京民這樣,到醫院接受血液檢查和心電圖掃描。

如果在這些檢查中發現異常,那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症狀就會跟著緩和。

如果沒有其他身體因素導致恐慌發作,後遺症卻持續超過一個月,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症。

後遺症包括擔心恐慌再次發作的害怕心理(預期性焦慮)、避免前往與恐慌有關的地點(逃避行為)等。

治療焦慮症較有效的方法,包括透過想法與行為的訓練防止焦慮復發的認知行為治療,以及開立抗憂鬱藥、抗焦慮藥等。

所以有很多人接受短期治療,症狀就會好轉,尤其是認知行為治療當中,會重複練習感到恐慌時使用的「漸進式肌肉鬆弛法」,這個方法非常有效,若持續感到焦慮,建議可以透過治療學習這個方法。

但對有些人來說,恐慌發作很可能只是未知的心理問題。

反覆的恐慌發作,很可能是因為近來內心承受龐大的壓力,或長時間承受巨大壓力,但自己卻還沒有察覺這些內心衝突所致。

經歷過一次恐慌發作後,就立刻開始接受精神分析的京民,算是比較特殊的個案。

但如果莫名原因的恐慌發作不斷持續,那麼我們最好還是透過精神分析會談,來了解看看究竟是不是內心遇到什麼難以承受的痛苦,在對你發出警訊。

本文出自大田出版《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五個精神分析的真實故事,帶你找到不斷逃跑的自己》一書 ◄上一段 1 2 3 4 下一段► 看更多大田出版 甩開「腹愁者」,不必斷食挨餓!骨頭湯3大減重魔力,燃燒脂肪、甩腹部肥肉 濕氣大、痰濕體質容易有脂肪瘤?中醫:針灸、二陳湯去除濕氣 頭痛、想吐,中暑刮痧能改善?陽暑VS陰暑大不同,4撇步預防 掏耳朵竟把耳道弄破,「藥」小心!認識耳鼻喉外用藥物 新增6例本土,桃園一家三口確診,63例境外移入 大鋼牙想要矯正,卻不想讓別人知道?隱形矯正數位牙套怎麼選? 特管法核准NK免疫細胞療法!邁向癌症治療新時代! 【影音版】生理期剛過又來經?子宮異常出血3原因 【影音版】熬夜不是故意的~夜貓族鞏固健康必吃5食材 助聽器問題 兩個可能性,一個是助聽器的耳模沒有做好,所以不太合你的耳朵,可以回去助聽… 助聽器可以維持聽力不下降嗎? 助聽器就像是眼鏡的功能一樣,近視加深了,鏡片自然要調整,助聽器也是一樣要… 保健焦點 久坐害肥胖、心臟病、癌症跟著來 聰明學會經期減重3大秘訣 名醫防疫減重,4個月狠甩15公斤 糖尿病不能吃火鍋?避免醣陷阱! 天冷大進補,經痛、月經量爆增! 掉髮掉不停,竟是維生素D缺乏 常見問題: 痘痘 減肥 月經 營養 懷孕 立即查詢 保健達人: [營養科]蔡怡瑄 [營養科]黃曉彤 醫生 診所 科別 不分科 骨科 牙科 兒科 眼科 整形外科 婦產科 泌尿科 皮膚科 中醫 內科 外科 耳鼻喉科 精神科 獸醫 不分科 長期照護 家醫科 健身 專家教授 復健科 腫瘤科 營養科 藥師 立即查詢 【講座線上直播】壓在心中的大… 【講座線上直播】失智症(阿茲… 【講座線上直播】膽結石、膽息… 【講座線上直播】走路會痛,灰… 【講座線上直播】名醫破解腸胃… 【講座線上直播】如何解決惱人…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 上班族 銀髮族 親子 男生 女生 健康新知 醫療生技 美麗新知 兩性議題 影音新聞 即時新聞 減重塑身 中醫減肥 西醫減肥 運動塑身 減重營養 育嬰親子 產前照護 產後護理 哺乳 育兒護照 親子生活 吃出健康 低卡飲食 防癌飲食 疾病飲食 養生保健 中醫調理 自然偏方 養生指南 保健迷思 銀髮族 銀髮樂活 銀髮長期照護 銀髮性生活 癌症百科 癌症飲食 癌症照護 族群分類 上班族 銀髮族 親子 男生 女生 其它 購健康 呼叫醫師 名醫開講 健康調查局 ×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並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