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任:爲張岱、周作人所推崇的小品文大家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岱對其推崇備至,言其「筆悍而膽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摩,盡情刻畫」;現代小品文大家周作人也對王思任的諧謔手法深爲嘆服:「以詼諧手法寫文章,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王思任:爲張岱、周作人所推崇的小品文大家 2020-11-21澎湃新聞 【編者按】小品文盛於晚明,晚明文學家王思任上承徐渭,下啓張岱,對後人的小品文創作影響深遠。

張岱對其推崇備至,言其「筆悍而膽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摩,盡情刻畫」;現代小品文大家周作人也對王思任的諧謔手法深爲嘆服:「以詼諧手法寫文章,到謔庵的境界,的確是大成就,值得我輩的讚嘆。

」《王思任小品全集詳註》收集現今所見王思任小品文,依據作品類別,分爲致辭、尺牘、遊記等十一類。

本文爲該書的注評作者李鳴爲該書所撰的前言。

王思任,字季重,號遂東,晚號謔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

生於明萬曆三年(1575),卒於清順治三年(1646),享年七十二歲。

王思任出身於書香門第,少年時即穎悟過人,頗有文名。

二十歲中舉,二十一歲即進士及第,可謂少年英發,春風得意。

但其仕途卻很不順利。

中進士後,他告假歸娶完婚,假滿後被任命爲陝西興平縣令,調任富平。

這時其母唐氏去世,丁憂歸。

服喪期滿,補安徽當塗縣令,政聲卓著,但爲人所忌,一任六年。

萬曆三十一年(1603),主試南闈,所錄取者都是知名文士。

遷南京刑部主事,降爲山西按察知事,復補青浦縣令。

在任與漕使相忤,遂拂袖而歸,縱游名山大川。

補山東照磨,不赴,改任松江教授,升國子助教。

以南京工部主事主管蕪湖一帶專賣之事。

轉爲江州備兵使者,爲人所攻訐,罷職。

遂隱居林下,以遊歷著作自娛。

1645年,清兵攻破杭州,魯王監國紹興,起用王思任爲翰林院提督四彝館太常寺少卿,升爲禮部侍郎。

次年六月,紹興陷落,王思任遁入城南鳳林山中,絕食而死。

王思任居官正直,頗有作爲。

初任興平縣令,即以善於處理疑案和冤獄而有名。

任當塗縣令時,適逢太監邢隆至當塗一帶開礦。

開礦是萬曆年間的一項苛政,所至之處,民不聊生。

王思任以諧謔之語穩住邢隆,巧妙地以明朝龍脈所在爲由,將邢隆嚇走,保住了當塗一帶不受騷擾。

在青浦縣令任上,王思任曾認真清理田數,平均賦役,極力爲百姓爭取利益,以致與漕使相忤而落職。

在任江州備兵使者時,大力整頓防務,不僅保住江州不受兵禍,還發兵解除了鄰邑黃梅縣之危。

解職時,「江州爲之罷市,哭聲裂匡山之谷」。

(查繼佐《罪惟錄·王思任傳》)話雖不免誇張,但可以看出百姓對他的政績是感戴的。

在明代社稷淪陷、山河破碎之際,王思任表現出了高尚的民族氣節。

所作《讓馬瑤草》一書,痛斥權奸馬士英,正氣凜然。

紹興城一度降清時,有人曾勸其出降,他「閉其門,大書曰『不降』」。

(張岱《嫏嬛文集·王謔庵先生傳》)魯王監國後,王思任上疏,「首陳四正:亟正事,持正氣,用正人,聽正言。

繼陳五亂:一、官亂,二、兵亂,三、餉亂,四、士亂,五、民亂。

皆救時急務」。

(查繼佐《罪惟錄·王思任傳》)只是這時「天下事已不可爲」了。

順治三年(1646)六月,紹興陷落,王思任避入鳳林山中,因慕伯夷、叔齊高節,自號採薇子,構孤竹庵以居,自誓不薙髮、不入城、不見清官吏。

在清當局的一再逼降下,遂於九月絕食而死。

當時名流降清者極多,像錢謙益、吳偉業等還是文壇的領袖人物。

王思任守節不屈,體現了其高尚的人格品質。

王思任爲人諧謔滑稽,放達不羈。

張岱《王謔庵先生傳》中引王思任的門人陸德先的話說:「先生之蒞官行政、伏發奸,以及論文賦詩,無不以謔用事者。

」王思任亦自謂「舌如風,笑一肚」(《謔庵自贊》)。

他與人謔笑,肆口而出,毫無顧忌,在達官貴人面前也是如此。

這樣的個性,一方面贏得友朋的敬重和喜愛,一方面也招致了不少猜忌怨恨。

張岱說他「少年狂放,以謔浪忤人」(《有明越人三不朽圖贊》),並在其傳中說:「人方眈眈虎視,將下石先生,而先生對之調笑狎侮,謔浪如常,不肯少自貶損也。

晚乃改號謔庵,刻《悔謔》以志己過,而逢人仍肆口詼諧,謔毒益甚。

」晚明是知識分子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要求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是當時的時代思潮。

在這種思潮中,許多文人景慕魏晉名士的自由放達,以頹放自詡,王思任的爲人行事中即頗有一些晉人的流風餘韻,其諧謔放達的個性既是本性使然,也與時代風氣不無關係。

王思任屢仕屢黜,「五十年內,強半林居」(張岱《嫏嬛文集·王謔庵先生傳》),遊歷讀書之餘,致力於詩文創作,成就斐然。

其小品文在晚明名家輩出的文壇上獨樹一幟,成就尤爲突出。

王思任的遊記代表著他小品文創作的最高水平。

張岱記載王思任「自庚戌(明萬曆三十八年)游天台、雁盪,另出手眼,乃作《游喚》,見者謂其筆悍而膽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盡情刻畫,文譽鵲起」(張岱《嫏嬛文集·王謔庵先生傳》)。

在作《游喚》之前和之後,王思任足跡不斷,平生歷游各地名山大川,所至之處大都撰有遊記,在描摹景物、抒寫性情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描摹刻畫工致細麗是王思任遊記的一大特色。

如《小洋》中對晚霞中色彩變幻的描寫:落日含半規,如胭脂初從火出。

溪西一帶山,俱似鸚綠鴨背青,上有猩紅雲五千尺,逗出縹天,映水如繡鋪赤瑪瑙。

日益曶,沙灘色如柔藍懈白,對岸沙則蘆花月影,忽忽不可辨識。

山俱老瓜皮色,又有七八片碎剪鵝毛霞,俱金黃錦荔,堆出兩朵雲,居然晶透葡萄紫也。

又有夜嵐數層鬥起,如魚肚白,穿入出爐銀紅中,金光煜煜不定。

這樣工膩細密的描繪,讀來景色宛在目前,仿佛身臨其境。

設想奇特,出人意表是王思任遊記的另一突出特點。

如《雁盪記》中對雁盪山這樣比喻:「雁盪山是造化小兒時所作者,事事俱糖擔中物,不然則盤古前失存姓氏大人家劫灰未盡之花園耳。

」設喻奇絕。

在《華蓋》中寫連綿不斷時強時弱的海雨:「海雨在四五月間,如婦人之怒,易構而難解;又如少年無行子,盟在耳門,須臾翻覆。

」這樣尖新妥貼、生動傳神的比喻在其遊記中所在多有,充分顯現了作者不同凡俗的藝術功力。

王思任的遊記在當時就爲人所極口稱賞。

陳繼儒云:「王季重筆悍而神清,膽怒而眼俊。

」(《晚香堂小品·王季重遊喚序》)陸雲龍云:「其靈山川者,又非山川開其心靈,先生直以片字鏤其神,辟其奧,抉其幽,鑿其險,秀色瑰奇,據其巔矣。

」(《皇明十六家小品·王季重先生小品序》)都對王思任的遊記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遊記之外,王思任的尺牘、雜記和雜序等也有比較突出的藝術成就。

他的尺牘瀟灑倜儻,筆墨寥寥而神情畢見,如《簡夏懷碧》:麗人果解事,此君針透,量酬之金帛可也。

若即欲爲之作緣,恐職方亦自嶽嶽。

買魚餵貓則可,買鰣魚餵貓,無此理矣。

此外如《柬余慕蘭》《答李伯襄》等,均是妙語如珠的佳作;《上黃老師》《簡趙哲臣》等寫景清麗,風神飄逸,深得魏晉人短札的三昧。

雜記和雜序中雖然頗有應酬之作,但大都清峭新奇,俊語隨處可見,體現出作者不俗的筆力。

如《東坡養生集序》《名園詠序》《醮竹軒記》《二還亭記》《媚樵亭記》等,都韻味雋永,抒情深至。

曾世爵說:「其記則幽邃淵深,酈道元不足擬也。

序文雜記,則登韓柳之室。

」(《賴古堂文選·上王季重先生書》)洵非虛譽。

通觀王思任的作品,諧謔狂放是其總體的特色,也是其獨具的風格。

如《天姥》:「飯斑竹嶺,酒家胡當壚艷甚,桃花流水,胡麻正香,不意老山之中有此嫩婦。

」再如《游慧錫兩山記》:「有婦折閱,意閒態遠,予樂過之。

……至其酒,出淨磁,許先嘗論值。

予丐洌者清者,渠言燥點擇奉,吃甜酒尚可做人乎?冤家,直得一死。

」在謔浪疏狂中不乏真性情的流露。

又如《徐伯鷹天目游詩紀序》:「伯鷹曰:『然,吾第欲還我雙眼,所願一眼如天,一眼如海。

』問曰:『何須恁底睜大?』曰:『不但看山水,亦看伊也。

』」純粹是爲了諧謔而故作大言。

這種諧謔的風格使文章顯得輕鬆幽默,恣意通脫。

王思任的文章也有一些缺點,有時過於追求峭刻而流於險怪,奇字拗句過多以及僻典的大量堆砌,使文章反而失去了活潑之趣,這些在其雜序一類作品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王思任散文的風格在晚明文壇是獨樹一幟的。

他與三袁兄弟明白暢達的文風大異其趣,著力於奇僻拗折,造成一種「陌生化」的效果,同時王思任的風格又與鍾惺、譚元春等竟陵派作家不同。

他讀書甚博,驅使典故熟極而流,這又是被譏爲「淺學」的竟陵派作家難以企及的。

正是這種寓學養於奇僻拗折之中的文風,使其迥別於公安、竟陵兩派,而具有鮮明的個性。

王思任的文集在其生前就已有好幾個版本,萬曆年間曾刊行《王季重集八種》,後又陸續收入新作,至崇禎年間,已有九種、十三種、十五種、十六種本流傳世間。

王思任晚年曾擬將生平著作編一總集,定爲六十卷,名曰《文飯》,取以文爲飯之意,「雕幾未半,而玉樓召去,刻遂不成」(余增遠《文飯小品序》)。

其子王鼎起編選了《謔庵文飯小品》,僅五卷,於順治十八年(1661)刊行。

20世紀30年代上海良友圖書公司搜羅王思任所存作品,出版了《王季重十種》,收入文學珍本叢書中,是現今所見到的收錄文章較多的版本。

本書裒集現今所見王思任小品文,並加以注釋。

所選文章大部分取自《王季重十種》及《謔庵文飯小品》,另外又從陸雲龍《皇明十六家小品》、劉士《明文霱》等晚明小品文總集中輯出若干篇。

關於小品,定義甚多。

筆者嘗求教於散文史家郭預衡先生,先生告以「短小有趣味者」,故本書即以此爲選取標準。

王思任有幾篇長篇遊記,字數過多,已不符合此標準,但藝術性甚佳,故作爲附錄收入,以便讀者翻檢。

本書注釋偏重於典故和名物,不作文義串講。

王思任作品艱澀難解之處頗多,加之本人才學未逮,書中可能存在著不少錯誤和闕失,在此敬請方家不吝賜教。

《王思任小品全集詳註》,[明]王思任著,李鳴注評,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12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王思任是誰?這個少年英發又書香門第出身者爲何受到這般評價? 王思任出身於書香門第,少年時即穎悟過人,頗有文名。

二十歲中舉,二十一歲即進士及第,可謂少年英發,春風得意,但其仕途卻很不順利。

萬曆三十一年(1603),遷南京刑部主事,降爲山西按察知事,復補青浦縣令。

在任與漕使相忤,遂拂袖而歸,縱游名山大川。

補山東照磨,不赴,改任松江教授,升國子助教。

以南京工部主事主管蕪湖一帶專賣之事。

轉爲江州備兵使者,爲人所攻訐,罷職。

遂隱居林下,以遊歷著作自娛。

魯迅、周作人的晚明情結 魯迅所謂「現今的狀況」與明代「何其相似」者,不知何所確指,但我想張獻忠和永樂皇帝的兇殘故事大概可以爲例。

魯迅從野史中不僅看到了張獻忠的「剝皮」,也看到了永樂的「上諭」,從而發現皇帝之「兇殘」,是不在「流賊」之下的。

他說:「我常說永樂皇帝的兇殘,遠在張獻忠之上,是受了宋端儀的《立齋閒錄》的影響的。

」 張岱的突圍:從《湖心亭看雪》到晚明文人的悲情與榮耀 步入晚景的張岱經歷了國破家亡,前途幻滅,友人多離世,從繁華跌入蕭瑟,回憶成了對付無情命運最痛的回擊。

張岱寫書著史,收穫頗豐,不僅用人生經歷,更用人生感悟,爲後世留下諸多不朽著作。

因此,鄉試不第,意味著無法入仕爲官,張岱此後不再熱衷考取功名,那樣的路畢竟不適合他,八股文太限制他的才華發揮了,更重要的是,明末朝政動盪,社會黑暗,讓他徹底失望了。

重讀明代散文家張岱作品:「夢憶」里的精神生活史 《陶庵夢憶》是明代散文家張岱的代表作品之一,集中了其平生所作的一批絕佳小品文,也是近年最爲暢銷的古籍之一。

但從清朝初年到乾隆時期,該書一直以手抄本形式傳抄,錯訛較多。

流傳廣泛的還有那則《自爲墓志銘》:少爲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牀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

布衣蔬食,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西湖七月半》,只見小資,未見大義,一篇被嚴重疏忽了的小品文 文章表面寫人,又時時不離寫月,看似無情又蘊情於其中,完美而含蓄地體現了作者抑淺俗頌高雅的主旨,這也就是一直被人們所推崇的小資情調。

那麼,張岱所寫的看月是在什麼時候呢?七月十五。

七月十五固然也有圓月,也會很好看。

但是,七月十五賞月,無論是風雅還是熱鬧程度都不及八月十五。

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中,七月十五更是一個以祭祀亡魂爲核心的日子,俗稱「鬼節」。

關於七月十五,還有七月半、盂蘭盆節、中元節、地官節等不同的叫法。

張岱,世事劇變考驗的中國傳統文人價值觀 第一,張岱有一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經典開局,即出身書香門第,年少聰穎名家賞識。

明萬曆三十三年,即1605年,張岱八歲,隨祖父張汝霖到杭州時遇見祖父好友陳繼儒,陳繼儒聽說張岱善長對子,當下指著屏風上圖畫出上聯「太白騎鯨,採石江邊撈夜月」,張岱立即出對「眉公騎鹿,錢塘縣裡打秋風」,聽得陳繼儒哈哈大笑,稱張岱爲小友。

周作人|不忘此生優雅 我讀過周作人的小品文後,真的特別喜歡他的這種文章,因此今天就來說說周作人小品文的前前後後。

1921年文學研究會於北京成立,周作人作爲發起人之一,注重文學的社會意義,積極倡導「爲人生的藝術」,批評人生,改造人生。

這個時候的周作人可以說是與魯迅並肩作戰的,一同倡導白話文,一同爲社會啓蒙、個性解放而努力奔走。

復活明清小品文,重拾漢語之美 翻譯名著 「零門檻」抵達讀者《浮生六記》《陶庵夢憶》等明清小品文雖爲傳世經典,但礙於散文體例,知名度遠不如四大名著等古典小說。

業內人士指出,翻譯本的推出就是使其能「零門檻」抵達讀者。

「余冠英翻譯《詩經》,俞平伯翻譯《浮生六記》,都是古典文學作品翻譯的成功案例。

」苗懷明說。

竟陵派小品文的風格特點是()。

竟陵派小品文的風格特點是( )。

A.平易自然B.冷峻深曲C.活潑生動D.率真灑脫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張岱的小品文善於把寫景與寫人、寫風俗民情結合起來,讀之猶如見晚明時期江南的生活畫卷,新鮮生動,富有詩情畫意。

張岱一生:繁華如夢,歲月成空 張岱在年幼的時候患上了痰疾,爲了治好他的病,疼愛他的外曾祖父,從任職的兩廣地區收集了幾筐牛黃丸,讓張岱一直吃到十六歲,他的痰疾也終於治好。

張岱年少天資聰穎,擅長作詩,縱情山水,曾與三兩好友結伴同行,遊覽江南,又在臥龍山下設鬥雞社,與好友鬥雞作樂。

周作人早年讀什麼書?受到何種影響? 一     陳著附錄的《書目簡編》以周作人日記、書信及作品中的記錄爲主要線索,參考魯迅等人的相關材料,收集了周作人東渡日本留學前所閱讀的傳統典籍書目,每則書目下列出周作人的購閱信息並作解題,共收書目三百七十餘種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說起張岱,首先我們就會想起他的《自爲墓志銘》,這篇是太有名了,它與徐渭的那篇《墓志銘》齊名,向來被人津津樂道和推崇。

不過,《自爲墓志銘》名氣雖大,但是真正給張岱帶來廣泛讚譽的,卻是他寫的《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

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古滕客    很早之前,在讀明代散文大家張岱《湖心亭看雪》的時候,覺得他很神祕,給人不可觸摸的感覺。

富家公子記錄西湖月夜堪稱名篇佳作,張岱和《西湖七月半》 還好,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寫了一篇散文《西湖七月半》,讓後人能夠了解當時西湖的月夜美景。

張岱生活的年代,文壇上的創作內容已經不再是傳統詩詞,而是主張寫一些充滿靈性的小品文。

這些小品文很像現在的散文,講究真情實感,注重清新明快,有靈活的表現形式,也有明確的中心思想。

張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就是《西湖七月半》。

張岱《湖心亭看雪》:文雖「短小精悍」,亦可窺晚明文人之大貌 引子:《湖心亭看雪》一文收錄於《陶庵夢憶》集,實屬「晚明小品文」之範疇。

此文爲張岱所書。

張岱,字宗子,號爲陶庵,明亡而入清之人,恰如《陶庵夢憶序》言:「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駴駴乎如野人……」是亡國舊臣也。

周作人讀書-中國青年網 從這書看,對於周作人的讀書小品,鍾先生將其編成了四輯,分別爲:談新書和舊小說、談日本的書、談西洋的書、談古舊書。

以古舊書爲最豐富。

以談日本的書而論,幾乎每一篇都談得興味盎然,妙趣橫生,流露出這個日本留學生、日本女婿,對日本作家、日本文化的熱愛。

且看《遠野物語》,這是柳田國男的大作。

張岱作品集合,小編力薦《陶庵夢憶》 張岱(1597年—168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

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晚明文學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崇老莊之道,喜清雅幽靜。

不事科舉,不求仕進,著述終老。

精小品文,工詩詞。

西湖看客——張岱 千里的讀書筆記張岱(公元1897-1680)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

張岱(圖片來源網絡)最早了解到張岱是在《湖心亭看雪》,許多人喜歡那句「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橫,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若生明清,只嫁張岱!張岱是誰呢?爲什麼要這樣說呢? 作家章詒和曾經說過:「若生明清,只嫁張岱!」那張岱是誰呢?張岱,是精於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是極具傳奇色彩的末世公子,是驚才絕艷的小品文巨擘,更是傳統文人的異類,史學家中的奇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