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美,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而蔣勳在電台分享生活美學的一切,也由遠流出版社集結成《天地有大美》一書。
蔣勳認為,「美,就是記憶生命的一部分。
」生活美學就是要喚醒生活中美好的經驗,而從最基本 ...
跳到主要內容
Menu
登入
活動公告
公告資訊
全部訊息其他公告徵才公告新聞稿防疫專區志工訊息
各類活動
全館活動查詢電影享讀閱讀講座研習活動藝文展覽兒童活動主題書展聽視障活動活動資訊精彩回顧
活動報名
活動報名系統當期活動簡訊歷史活動簡訊
主題活動
世界閱讀日閱讀全壘打臺灣閱讀節巡迴展
Rss新聞訂閱
數位資源
數位閱讀推廣
數位資源入口網熱門電子書及資料庫介紹自建學習資源介紹到校館所推廣服務
電子書
電子書服務介紹電子書服務平台電子書資料庫
語言學習與檢定
語言學習資料庫語言檢定資料庫
兒童樂閱讀
兒童繪本影音資源圓夢繪本資料庫解密圖書DNA
期刊報紙
電子期刊電子報紙
電影休閒
電影資料庫音樂資料庫線上視聽媒體中心
自然與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資料庫社會科學資料庫
人文與藝術
人文藝術資料庫設計師之手
本土文化資源
原住民學習資源閩客語學習資源
數位典藏
數位典藏服務網日文舊籍舊版報紙
讀者服務
線上申請
活動報名預約訂位參訪導覽班級工作坊網路辦證場地借用
閱覽服務
借閱證申請關於借還書閱覽相關規定視聽資料資訊設備借用服務圖書遺失賠償期刊報紙服務
館藏介紹
特藏文獻資料本館出版品
智慧服務特色
iLibGuider尋書導引APPiLibReader電子書APP數位資源一證通智慧機器人微型圖書館智慧型RFID預約取書服務系統VOD公播智能語音便利服務綠能機房
相關服務
資料薦購上網服務筆電優先使用區及充電區影印服務館際合作服務檔案應用
無障礙服務
聽視障資訊中心無障礙設施平面指示圖無障礙友善服務無障礙停車資訊中興分館無障礙服務黎明分館無障礙服務
分眾導覽
親子兒童青少年樂齡多元文化族群聽視障
意見信箱FAQ
常見問答意見信箱意見信箱處理進度
來館資訊
開放時間
休館日查詢總館黎明分館中興分館精武分館(委由臺中市立圖書館全權營運)
交通資訊
總館黎明分館中興分館精武分館
空間設施
幸福走讀地圖樓層空間導覽餐飲/商店閱覽空間多媒體視聽中心數位休閒/美術中心導覽QRCode公共藝術品
關於我們
本館簡介
簡介館長介紹組織職掌科室簡介歷任館長介紹館徽與吉祥物館史特展
榮耀佳績
重要獎項及榮譽國際會議入選海報
協助我們
捐贈圖書捐贈電子書異業結盟
志工專區
志工差勤系統志工訊息志工行事曆檔案下載服務規則緣起志工大事記
政府公開資訊
政策、書表與報告資訊圖書館相關要點與使用規定機關重大政策業務統計圖表政府資料開放專區個人資料保護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專區獎助資訊
網站導覽
無障礙專區
開放時間
意見信箱
EN
活動公告
公告資訊
全部訊息其他公告徵才公告新聞稿防疫專區
更多
各類活動
全館活動查詢電影享讀閱讀講座研習活動藝文展覽
更多
活動報名
活動報名系統當期活動簡訊歷史活動簡訊
更多
主題活動
世界閱讀日閱讀全壘打臺灣閱讀節巡迴展
更多
Rss新聞訂閱
更多
數位資源
數位閱讀推廣
數位資源入口網熱門電子書及資料庫介紹自建學習資源介紹到校館所推廣服務
更多
電子書
電子書服務介紹電子書服務平台電子書資料庫
更多
語言學習與檢定
語言學習資料庫語言檢定資料庫
更多
兒童樂閱讀
兒童繪本影音資源圓夢繪本資料庫解密圖書DNA
更多
期刊報紙
電子期刊電子報紙
更多
電影休閒
電影資料庫音樂資料庫線上視聽媒體中心
更多
自然與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資料庫社會科學資料庫
更多
人文與藝術
人文藝術資料庫設計師之手
更多
本土文化資源
原住民學習資源閩客語學習資源
更多
數位典藏
數位典藏服務網日文舊籍舊版報紙
更多
讀者服務
線上申請
活動報名預約訂位參訪導覽班級工作坊網路辦證
更多
閱覽服務
借閱證申請關於借還書閱覽相關規定視聽資料資訊設備借用服務
更多
館藏介紹
特藏文獻資料本館出版品
更多
智慧服務特色
iLibGuider尋書導引APPiLibReader電子書APP數位資源一證通智慧機器人微型圖書館
更多
相關服務
資料薦購上網服務筆電優先使用區及充電區影印服務館際合作服務
更多
無障礙服務
聽視障資訊中心無障礙設施平面指示圖無障礙友善服務無障礙停車資訊中興分館無障礙服務
更多
分眾導覽
親子兒童青少年樂齡多元文化族群聽視障
更多
意見信箱FAQ
常見問答意見信箱意見信箱處理進度
更多
來館資訊
開放時間
休館日查詢總館黎明分館中興分館精武分館(委由臺中市立圖書館全權營運)
更多
交通資訊
總館黎明分館中興分館精武分館
更多
空間設施
幸福走讀地圖樓層空間導覽餐飲/商店閱覽空間多媒體視聽中心
更多
關於我們
本館簡介
簡介館長介紹組織職掌科室簡介歷任館長介紹
更多
榮耀佳績
重要獎項及榮譽國際會議入選海報
更多
協助我們
捐贈圖書捐贈電子書異業結盟
更多
志工專區
志工差勤系統志工訊息志工行事曆檔案下載服務規則
更多
政府公開資訊
政策、書表與報告資訊圖書館相關要點與使用規定機關重大政策業務統計圖表政府資料開放專區
更多
:::
讀者服務
線上申請活動報名預約訂位參訪導覽班級工作坊網路辦證場地借用閱覽服務借閱證申請個人借閱證申請方式網路辦證集體辦證借閱證申請要點關於借還書館藏借閱借閱紀錄、新書查詢館藏預約及在架調閱自助借、還書跨館還書館藏標籤說明閱覽相關規定視聽資料資訊設備借用服務圖書遺失賠償期刊報紙服務期刊報紙服務簡介期刊訂閱一覽表報紙訂閱一覽表館藏介紹特藏文獻資料本館出版品智慧服務特色iLibGuider尋書導引APPiLibReader電子書APP數位資源一證通智慧機器人微型圖書館智慧型RFID預約取書服務系統VOD公播智能語音便利服務綠能機房相關服務資料薦購上網服務無線網路服務須知WiFi設定教學電腦版Apple版Android版iTaiwan無線上網無線網路漫遊服務熱點位置示意圖筆電優先使用區及充電區影印服務館際合作服務檔案應用服務申請線上申請作業要點收費標準檔案應用相關表單下載常見問題加值推廣檔案應用推廣計畫檔案法規檔案管理局檔案法規立法院全球法律資訊網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相關連結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ACROSS檔案資源整合查詢平台國家檔案資訊網檔案樂活情報無障礙服務聽視障資訊中心服務簡介借閱證申請空間設備館藏目錄活動資訊有聲書相關網站其他相關資訊無障礙設施平面指示圖無障礙友善服務無障礙停車資訊中興分館無障礙服務黎明分館無障礙服務分眾導覽親子兒童青少年活動推薦.回顧2020青少年活動2019青少年活動2018青少年活動2017圖書館超級任務2017暑期桌遊體驗會2017親子桌遊講座桌遊、美術用具借用拼圖、MAKER教具借用程式邏輯機器人體驗學生練舞空間館藏.書展推薦空間樂齡多元文化族群服務簡介美國資料中心英國資料中心法國資料中心比利時資料中心東南亞新住民服務原住民族資料區留學服務聽視障意見信箱FAQ常見問答意見信箱意見信箱處理進度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小
中
大
列印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
首頁
讀者服務館藏介紹本館出版品
本館出版品
生活美學-美,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文:李欣如
「美,或許不在劇院,不在音樂廳,不在畫廊;美就在我們生活中。
」美學大師蔣勳提出,生活美學不一定要離開家、不一定要每天匆忙地去趕各種藝術的集會,他從食、衣、住、行四個面向歸結自身體驗的生活美學,是要給自己一個靜下來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間。
而資深兒童美育專家鄭明進老師,則以推廣美育的層面提出,讓美術走進生活,也讓生活沉浸在美的氛圍裡,他要持續推動的是永不止息的希望…。
懂得生活到哪都快樂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蔣勳接下去說,「莊子談美很少以藝術舉例,反而是從大自然、從一般生活去發現美」。
於是,當他到新竹科學園區的「IC之音」電台主持《美的沉思》節目時,他就將力行生活美學的經驗與心得提出來分享,讓大眾了解訓練美感的經驗其實並不難、不貴,儘管是一碗魚丸湯都有可能引發心靈深處的感動。
而蔣勳在電台分享生活美學的一切,也由遠流出版社集結成《天地有大美》一書。
蔣勳認為,「美,就是記憶生命的一部分。
」生活美學就是要喚醒生活中美好的經驗,而從最基本的食、衣、住、行著手就能感受得到。
他同時提醒,「忙」字一邊是心、一邊是死亡,所以在現今社會中我們都應該要練習在任何速度加快的狀態裡,都不要讓自己覺得過於忙碌,一隻腳踩油門、另一隻腳永遠要準備煞車,這樣才有停下來愛生命、欣賞生命的可能。
「在台北生活讓人覺得很辛苦,因為很多過去的東西都在消失中」,蔣勳有感而發地說,現在要透過景物找尋過去的記憶很難。
他曾經想到過去與朋友一起打球的籃球場,找尋一起運動的回憶,可是籃球場卻因都市發展計畫而被其他建築物取代了。
而當空間有過的記憶被取代之後,他更加體認到,其實時間不停地在流逝,而生活週遭都有美好的事物值得關心。
只要用心過生活,將心靈挪出一些空間後,「美」自然而然就會出來了。
尤其是對花很多時間在工作的現代人來說,從週遭開始落實生活美學是最恰當的方式了。
多方伸展感知的觸角
「吃」是人類認識美最重要的開始,蔣勳提出,「無論是品味、或是taste都是在講味覺」。
所以,他強調,「要找回自己的味覺,一旦味覺麻木,其他感官也可能會流失,如此一來,創造力與競爭力都可能難以超越他人」。
除了注重吃的美,他也喜歡做菜,在示範了切蒜瓣的安全動作後,他開始細心地解說「義大利海鮮湯」的做法,切蒜瓣,然後看見了綠心;爆香,看見洋蔥變成金黃色的快樂;小火熬煮,蕃茄釋放出亮艷的紅色,此時飄出的香味與豐富的色彩讓感官很暢快。
而所有的食材與調味料,也都能引發他對文化與土地的聯想。
而食物的滋味通常會與美好的記憶相連結,就像回到故鄉就想到過去常吃的小吃攤吃東西,似乎小吃攤的溫暖已經與生命某一個時期,發展出濃到化不開的感情,蔣勳認為,小吃文化給人的歷史記憶,就是一種美的傳承。
除了食物以外,與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就莫過於「衣」了。
不可否認的是,名牌服飾在設計與質感上都非常講究,不過吸引人的,卻更有可能是因為其背後的文化。
因為「服裝美學」強調的是身體文化,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體和個性,才能穿出自己的風格,不管服裝、鞋子或配件,都是一個人的身體記憶,而記憶就是一種美感。
對此,蔣勳有時候也將洗衣視為是件很快樂的事,「他有幾件很喜歡的純棉白襯衫與卡其褲,有長久穿著的記憶在裡面,所以,他就會在有空的時候,多花一些心血,用手慢慢地去搓揉它,而不讓洗衣機洗。
」
蔣勳強調的生活美學,是希望從很樸素、很健康的物質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生活風格。
談到空間美學,蔣勳有感而發地表示,「居住品質絕對是人性空間的發現,家應該是全家人的心靈空間,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住家,然後再擴大到對社區的經營與愛護,整個城市的公共品質才有機會獲得改善。
」他語重心長地希望台灣在經過經濟起飛的狂熱期後,能夠回過頭來搶救城市周邊的小鎮文化,例如:淡水、九份、平溪、鹿港…其實存著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紓解住在都市裡的緊張焦慮,而保護小鎮的文化工作恐怕就得依賴執政單位的共識與努力。
除了保存與舊有建築物間的回憶,蔣勳也鼓勵大家放慢生活的步調,在快與慢之間尋求平衡,「因為美,應該是一種心境的優閒與從容」。
如同他最喜歡的中國建築是亭子,它就是告訴你要停下來,欣賞風景。
他也特別介紹巴黎連續執行兩年的「沙灘計畫」,也就是巴黎市政府在2002年與2003年突發奇想地將塞納河邊的高速公路封閉一個月,全鋪上沙子,讓大家躺下來曬太陽。
如果有一天,我們也將林口泰山那一段高速公路封閉一個月來進行「沙灘計畫」,將有助於我們在緊湊的生活環境中,還能夠放慢步伐為自己找回快樂。
美需要文化的連結
台灣在發展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消除舊有的記憶,許多老房子甚至古蹟都輕易地被拆除,人際關係也漸趨冷漠。
雖然恢復心靈的空間之後美就會出來,但是仍需要過去生活的豐富經驗、與歷史記憶的銜接為基礎,再透過文化所累積的生活符號,才得以構成美感的經驗。
蔣勳指出,生活美學都是實際在食衣住行當中體會出來的,而他的野心則寄望在「能從生活做最根本的改革。
」
美的感受也可以從教育著手
推動美術教育不遺餘力的鄭明進從學校、社區到社會,當他從教師的工作崗位退休下來後,他的工作反而更為擴大,就是把學習美術的風氣帶進家庭。
多年前,他與現任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前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授蘇振明在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簡靜惠的協助下,在洪健全視聽圖書館成立「非畫家美術班」。
當時學員有家庭主婦、老師、經理、秘書、會計師,還有退休軍人等不同身分職業的人士。
而以前住在和平東路也帶領社區媽媽們組成「飛翔媽媽畫畫班」,試圖與媽媽們一起探究美術的奧妙,從成員寫下的繪畫心得與生活點滴,就可以看見她們努力學習的樂趣。
朱麗華的畫畫心聲「記得第一次上課時,老師要我選一片葉子,上面還沾有露水,就放在紙上照它的形狀描繪下來,然後看著葉子仔細畫葉脈。
頭一次看葉子看的那麼透徹,突然覺得自然真美…」
鄭明進常覺得媽媽比爸爸大,因為媽媽是從生活中磨練出來的。
再加上社區媽媽不像公司行號做事有特殊目的,所以應該要讓她們融合社區生活與家庭生活,才不會框限在家庭之中,社區就是媽媽發揮的好地方。
他指出,媽媽通常是一個家庭的情感支柱,影響力量很大,如果先讓媽媽愛上美術,其他家庭成員也會在無形之中感染到美的氣息。
上課時除了加強寫生的描繪與培養學員觀察事物的敏銳眼光之外,更透過古今中外名畫的欣賞,引導學員們從創作與鑑賞兩方面同時學習,引導大家走進寬廣的美術世界。
「還有一位學員林麗琪,現在已經是有名的植物畫插畫家了,」鄭明進掩不住內心的喜悅驕傲地說著。
他強調,「在欣賞自然之後,才能創作,因為創作的元素都是來自身邊的事務。
」天地萬物的配色、空氣的味道、生命的奧妙…等自然的循環,都是多方位感受美的管道。
他經常帶領學員用科學的眼光、精細的觀察,把植物最優美的姿態,以理性的筆法描繪出來。
換句話說就是對花的形、葉子的形及整株植物的生態都不能有所誇張。
也就是說花瓣的數目、雄蕊、雌蕊及花開的姿勢及色彩…等,樣樣都要根據植物學的角度去畫,而且要畫的精密,把植物本來的面貌和最美的生態表現出來,要讓看畫的人能一目了然,知道植物的名字,所以必須畫得正確、寫實。
於是,培養敏銳觀察的眼光、留意身邊的一切,美感均來自於自然之中。
提升視覺藝術的想像空間
在升學主義掛帥的教育體制下,關於美的教育通常被束之高閣,不是被主要的學科排除在外,就是在不專業的美術教學下,被扭曲。
如同現今國小的「視覺藝術課」,雖然涵蓋的範圍很廣,美術創作的技術卻不落實。
他憂心地指出,美術教育應該是協同教育,在師長的專業教學與學生們的創意發想下,共同完成一項作品,以增加凝聚力,並發揮群性教育的功能。
美學教育除了從觀察周遭的生活開始,想像力的培養也很重要,如何做?鄭明進認為,因為吸收美學的資訊少,導致腦中可以被喚出的創意有限,如果能以繪本為媒介,再經過「故事化的指導」,美學的概念是可以慢慢養成的。
鄭明進以台南縣政府與青林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南瀛之美》系列圖畫書為例說明,從圖畫書開始認識地方文史、藝術、物產、民俗等綜合文化是很好的開始。
他也是此系列圖畫書的創作插畫家,在新書發表當日以「帶領孩子認識洪通的藝術-本土藝術類圖畫書的欣賞」為題,透過專題講座讓民眾欣賞洪通畫中人物的特殊風貌與村莊景象,也運用長年研究收藏的兒童畫、民間年畫等作品,對照出洪通繪畫裡的元素與技法,以及畫中隱藏的神秘與靈性…等。
鄭明進表示,「洪通是台灣典型的草根藝術家,也是世界級的傑出樸素畫家;他雖已過世,但他的名聲與美術作品卻被台灣畫壇以及國際藝評家所讚美。
」他由深具「特性的美」,如:洪通的畫與幼兒畫很相似,無論遠近、角度如何,均以正面、樸素的自我方式呈現,最多一張畫可以裝下五百多張臉。
由此認識台灣的畫家與其技法,都有助於激盪出美術教育史上別開生面的一頁。
「美術教育就是要用眼睛尋找,發現樂趣;用嘴巴唸出來,感受其中的幽默與感動,要笑,也要流淚…」鄭明進透過短短的幾句話深切地表示,回歸到最原始的內心感觸,才是美學教育裡最重要的。
回上頁
回頂端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