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不會亂咬人的好狗狗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疾管局統計,平均一天有1000人因為被狗咬送醫急診,而且幾乎都是被自家或者親友飼養的狗攻擊,並非一般人以為的流浪犬。

換句話說,「家有惡犬」才是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心靈 情緒紓解 教出不會亂咬人的好狗狗 收藏 圖片來源/周書羽 瀏覽數48,623 2011/09/01· 作者/王梅 ·出處/康健雜誌 第154期 放大字體 「狗咬人」是飼主最大的困擾之一,急診室一年約接到600例病人被狗咬傷,怎樣才能擺脫家有惡犬的噩夢? 之前不久,新竹科學園區發生了因為狗咬人而對簿公堂的官司,一名被狗咬的女子和狗主人發生糾紛,告到法院索賠未果,一怒之下騎馬當眾遊街抗議。

全台灣每年平均發生2萬件被狗咬傷就醫的案例,根據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創傷科主任簡立建在急診醫學年會提出的調查報告,其中約600件需要住院治療。

簡立建指出,一般被狗咬的病人傷口雖不大,不需要縫合,只需消毒敷藥,但有些病人發生合併感染,必須住院打抗生素。

他曾處理過一個3歲小女孩因為跟狗玩,結果被咬得滿臉都是撕裂傷,還有不少人因為騎車閃狗而摔倒,「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公衛問題,值得關注,」簡立建呼籲。

家有惡犬,避而遠之美國疾管局統計,平均一天有1000人因為被狗咬送醫急診,而且幾乎都是被自家或者親友飼養的狗攻擊,並非一般人以為的流浪犬。

換句話說,「家有惡犬」才是真正的元兇。

林太太養了一隻初生不久的吉娃娃「強盜」,兩個月後牠果真變成強盜,經常出現攻擊行為,幾乎見人就咬,連自己的主人都不放過,林太太不敢帶牠出門,也不敢邀請朋友上門,大家都非常害怕這隻頑劣的小狗。

廣告 就連經驗豐富的獸醫師也難逃被狗咬,台灣第一位得到國際認證的動物行為治療專家戴更基一語概括,「一般養狗最大的困擾是『訓練大小便』,其次就是『狗咬人』。

」現任台中大敦寵物醫療中心院長的戴更基,以前替狗看診也常被咬,每年都得定期打破傷風求自保,但自從深入研究動物行為學之後,就再也沒有這種經驗。

很多人誤解狗性,以為狗狗生性野蠻才會咬人,但其實狗並不會隨便出現攻擊行為,除非有特殊原因。

戴更基在著作《What!敢咬我?》分析,狗狗通常會在13種情況下攻擊人類,譬如要維護食物、爭地盤、自衛、害怕或生病。

熟睡中的狗一旦受到騷擾驚嚇,就會立刻反擊;彰顯母性也是常見的例子,剛剛生產完的母狗,因為要呵護幼犬,只要有人碰觸小狗,母狗就會發怒咬人;還有,當狗狗在啃咬東西時,你跟牠硬搶,也會惹惱狗狗抓狂。

有些狗兒不喜歡太多的肢體接觸,但飼主卻一再用腳撥弄牠,或動不動就拍牠的腦袋,終於有天牠忍無可忍,用咬人表達抗議。

「飼主一定要用功,充分了解狗狗的基本行為,否則被咬就是白目、活該,」戴更基殷切叮嚀。

不是牠笨,而是主人管教失當養狗就要教狗,愛咬人的狗大多出自飼主的管教,導致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就像孩子發生偏差行為,很多是由於父母管教失當。

戴更基提醒,狗狗也有情緒困擾,譬如躁動、焦慮、過動。

一般的焦慮躁動,可以靠著規律運動、固定外出遛狗、玩樂等,降低牠對環境的敏感,增強牠的穩定性。

廣告 有些狗甚至有強迫症,不停地舔自己的腳、像陀螺一樣原地打轉、啃咬身上的毛等自殘行為,因為已是神經結構問題,需要就醫治療、藥物控制。

很多飼主埋怨,狗狗不乖、到處闖禍、老是教不會,「都是牠的錯」、「資質太差、太笨」,「除了想勒死牠以外,我幾乎什麼方法都試過,」一位歇斯底里的飼主形容。

狗咬人甚至導致家庭失和,Dingo台灣分校訓犬師黃媛欣(小魯媽)曾遇到不少個案,家人互相指責「沒把狗教好」,堅持要把狗送走或丟掉,氣氛弄得很火爆。

小魯媽認為,「不是狗笨,而是主人不懂方法。

」譬如,愛咬人的吉娃娃(強盜)經過醫生診斷,發現牠具有強烈的佔有慾,由於飼主擔心牠個頭太小,容易受傷,不敢管教,只好處處退讓,結果讓牠變本加厲成為無法無天的小霸王。

但經過正向加強訓練,這些行為還是能夠矯正。

「Dog老師-全能發展學堂」校長王昱智(熊爸)根據多年訓犬經驗指出,狗的智商與管教好壞無關,一隻訓練良好的狗可以聽懂300~400種訊號指示。

廣告 如果狗狗不能配合,可能是對主人的要求指令感到困惑,飼主一定要把訊號切碎,而且簡單直接,絕不能叨叨不休或碎碎念。

「沒有教不會的狗,」王昱智直言不諱,其實狗好教,人難搞,動物比人好對付,大部份的訓犬師幾乎都是在調整飼主的教導方法和態度,尤其是非常主觀、自以為是的飼主。

教狗要像教小孩 愛心、耐心最重要主人的語言、情緒、表情都會影響狗狗,「牠們是看著主人的臉色做事,」王昱智形容,狗狗不會思考,只會做選擇,所有的反應都是為了取悅主人,產生的行為是和主人互動的結果。

熊爸非常反對打狗,就像是父母打小孩一樣,通常都是在無計可施的情況採取的下下策。

然而,一隻「被打慣的狗」就如同「長期受虐的小孩」,不但沒有學到該學會的事,結果反而呈現兩極化,要不就是變得很有攻擊性,本身也開始有暴力傾向,動輒愛跟別的狗打架;要不就是過度畏縮,行為退化,完全失去自信。

小魯媽曾訓練一隻6歲、愛咬人的米格魯,每次走進教室都非常膽怯,只要有人站起來舉手拿東西,牠就會自動倒退好幾步並露出害怕的神情。

小魯媽深入追蹤,發現牠在家裡經常處在壓力的狀態下,牠的主人三不五時語出恐嚇「你再不乖就把你丟掉」,並且假裝要用棍子、寶特瓶揍牠,或者把牠關在陽台,造成牠暴躁易怒,整天吠叫,形成惡性循環。

狗狗承受的壓力就像人一樣會積壓,到了一個臨界點就會爆發,飼主經過小魯媽勸導「不得再威脅恐嚇狗」,並且要「懷著感謝的心去稱讚你的狗」,一點一滴引導牠去做牠喜歡的事,果然,這隻米格魯逐漸恢復自信,行為改善不少。

近年大力推廣宣導「動物權」的戴更基強調,狗狗不是天生就懂得人類社會運作的模式,教狗就像教小孩,都是大人必須學習的功課,每隻狗都是回頭來「教育」飼主,必須用愛心灌溉,不打、不罵,用耐性代替責難,以獎賞取代處罰,循循誘導。

愈了解牠,愈能和平共處,真正共享人狗好關係,才不會弄得兩敗俱傷。

被狗咬,該如何處理?「一旦被狗咬,千萬不要驚慌、尖叫、逃跑,也不要用力拉扯,」戴更基解釋,狗咬人大多是先咬一口,而不是要致人於死,過度反應只會讓牠受到更大的刺激,咬住不放,反而造成傷口嚴重撕裂。

應變之道,先抱住頭部、頸部與腹部等軟組織部份,儘量用四肢保護身體不被攻擊,或者爬上樹、利用一些障礙物阻擋,稍後狗狗便會自動走開。

一般狗咬不嚴重,可用生理食鹽水擦拭清理傷口後敷藥,但不要使用雙氧水(hydrogenperoxide)清洗消毒,因為雙氧水同時會破壞健康的皮膚組織。

假設傷口很深,因為會有細菌感染問題,48小時內要立即就醫,施打破傷風,以免惡化。

遇到流浪狗不必害怕,因為牠們常被人追打,反而更膽小,可從旁邊繞道走開。

也不要和陌生的狗直接視線接觸,牠會以為你和牠對立,產生敵意,只要把眼光移往他處,牠就會掉頭走開。

此外,不要隨便逗弄陌生的狗,「哇,好可愛」手一伸出去,狗狗立刻狠狠回敬一口,俗話說「會咬人的狗不叫」,狗咬人之前嘴巴都是緊閉,大意不得。

當然,若是你的狗狗會咬人,一定要先處理好行為問題,才能介紹給朋友。

訓犬師小魯媽警告,沒有大人監督絕對不要讓嬰幼兒與寵物(貓狗)單獨相處,美國6歲以下的小孩被家犬咬傷的機率最高,因為小孩不懂與狗相處的技巧,一旦被攻擊不知閃躲,也不懂自我保護。

如果有兩隻狗正在打架,或者你的狗和別的狗打架,也不要強硬從中介入,等牠們自動分出勝負、冷靜下來後再個別拉開,並且下次避免再碰頭,否則會打鬥得比上一次更厲害。

當你和狗狗玩「拔河遊戲」,要刻意輸給牠,而且不去追被牠搶走的玩具,如果牠開始變得激動、出現含咬到手的現象,要立即停止遊戲。

根據研究指出,未摘除睪丸的公狗比較會咬人;但母狗卻正好相反,因為荷爾蒙變化可能會讓原本的攻擊性更嚴重。

先確認狗狗是否已結紮,才能判定牠是否可能出現攻擊行為。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主人 咬人 小孩 狗狗 飼主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154期 【閱讀全文】對抗超級細菌就這麼簡單! 【閱讀全文】7大容易瞎吃場合 達人教你聰明吃 【閱讀全文】22縣市長哪個最能帶頭減重?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肺癌治療超前佈署,延長存活期關鍵策略|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 熱門文章 1. 冷氣開除濕可以順便降溫? 3招保持涼爽又省電 4. 釋迦營養價值高!維生素C直逼芭樂 2. BA.5來了!社區流行勢不可擋,Omicron新變異株是否會引起重症? 5. 喝茶,降低34%骨鬆骨折機率 3. 多吃貝類,可改善肩頸、眼睛疲勞 6. 好入睡,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瘦身減重 可活較久而且較少生病 科學證實2大要點 最新專題 中年後重新愛父母 6個名人故事一起迎接新時代孝順之道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