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端午節驅除惡氣、毒蟲、邪祟等習俗。

《禮記‧夏小正》:「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

」因為端午與夏至關係密切,傳統的陰陽理論認為, ... 驅邪端午節驅除惡氣、毒蟲、邪祟等習俗。

《禮記‧夏小正》:「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

」因為端午與夏至關係密切,傳統的陰陽理論認為,夏至後炎熱的天氣會伴隨萌發陰邪之氣,因此這一天的許多習俗都具有驅邪意義。

驅除邪祟的行事多在陽氣正盛的午時進行,如打午時水,就是相信飲用端午當天午時所汲取的井水(或泉水、河水等活水),有驅邪治病的功效。

午時聯是端午應景的對聯,在午時張貼,常見多以菖蒲、艾草的驅邪效果為主題,如「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菖蒲作劍斬八節之妖魔,艾葉為旗招四時之吉慶」、「蒲龍獻瑞,艾虎呈祥」等。

菖蒲、艾草和午時聯一樣,都是端午節吊掛在門上的驅邪物,也有人在門上插榕枝、仙丹花或龍船花。

臺灣諺語「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

」正是說明積極驅邪後,就有受福佑康健的可能。

由於盛夏蟲蟻活動頻繁,所以端午所驅、所避的對象也包含各種毒蟲。

舊時有飲雄黃酒、在小兒額頭上以雄黃酒畫王字、以雄黃酒灑在屋角的習俗;也有人在家宅四周貼「五毒符」,就是為了驅避蟲蟻。

五毒是指蛇、蠍、蟾蜍、蜥蜴、蜈蚣,據說五毒處於同一空間時反而相安無事,因此衍生出貼五毒符可以避免受到這些毒蟲叮咬的習俗。

也有人將各色藥材燎在炭火上,用藥氣薰蒸屋宇,除消毒空氣外,也有驅蟲的效果。

還有一些無以名之的邪祟,僅能以模糊的邪、魔等詞來代表,如另一種端午常見的驅邪圖就是鍾馗降魔,以鍾馗作勢舉劍的形象來震懾、驅趕小鬼。

鍾馗降魔圖有時也與五毒符結合,在鍾馗的背後畫上五毒,一舉驅逐無形的邪祟及有形的毒蟲。

因為兒童的秉氣較為虛弱,更需要在端午這個集中驅邪的日子有特殊的保護。

所以此日除家宅懸掛驅邪植物外,兒童也會佩戴含有驅邪植物的香包,香包中散發的藥氣,既驅逐邪祟也防蚊蟲叮咬。

撰稿者:楊玉君最後修訂日期:98年11月11日參考資料:1嵇童。

1999。

〈壓抑與安順:厭勝的傳統〉。

《歷史月刊》,132:28-35。

2李豐楙。

1999。

〈煞:一個非常的宇宙現象〉。

《歷史月刊》,132:36-4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