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的意思|漢典“端”字的基本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端”字的解釋,釋義,異體字,音韻方言,部首筆劃,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字源字形.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異體字 duānㄉㄨㄢ部首立 部外9 總筆畫14耑𥪄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區U+7AEF 左右結構41431252132522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umdjytumbsulg02127 拼音duān注音ㄉㄨㄢ部首立部外9總筆劃14基本區7AEF筆順41431252132522 常通標 端基本解釋 ●端 duānㄉㄨㄢ《廣韻》多官切,平桓端。

元部。

直;正。

《荀子•成相》:「水至平,端不傾。

」 事物的一頭或一方面。

《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 首;頂端;開頭。

《後漢書•陳寵傳附陳忠》:「臣聞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 徵兆;緣由。

晋陸機《君子行》:「福鍾恒有兆,禍集非無端。

」 邊際;頭緒。

《莊子•秋水》:「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 思緒;心緒。

《世説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

』」 事。

《禮記•曲禮上》:「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

」 等級差別。

《漢書•食貨志下》:「吏道雜而多端,則官職秏廢。

」 項目;種類。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説王萬端。

」 審視;細看。

如:仔細端詳。

《戰國策•趙策一》:「郄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 雙手平舉捧物。

如:端茶;端碗。

《西遊記》第十六回:「你看那衆和尚,搬箱擡籠,搶桌端鍋,滿院裏叫苦連天。

」 應當;必須。

宋陸游《小雨泛鏡湖》:「端辦一船多貯酒,敢辭送老向南湖。

」 宮殿或都城的南面正門。

《文選•左思〈魏都賦〉》:「巖巖北闕,南端逌遵。

」 六朝時對幕僚之職的尊稱。

《宋書•陸徽傳》:「九綜州綱,三端府職。

」 周禮司服。

《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

」 墨家指幾何學上的點。

《墨子•經上》:「端,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

」 玄參的別名。

《中药大辞典》:「玄参,异名:重台(《本經》)、鬼藏、正马、鹿腸、端、玄台(《吴普本草》)。

」 副詞。

①正好。

《漢書•外戚傳上•孝成許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寧前。

」②特地。

《吕氏春秋•疑似》:「明日端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

」③真正;一定。

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四:「端,猶準也;真也。

」④究竟。

南朝宋鮑照《行樂至城東橋》:「容華坐銷歇,端為誰苦辛?」 量詞。

古代布帛長度單位。

其制不一。

①二丈。

《小爾雅•度》:「倍丈謂之端。

」②一丈六尺。

《六書故•人二》:「布帛一丈六尺曰端,二端為匹。

」③五丈。

《孫子算經》卷上:「五十尺為一端。

」④六丈。

《集韻•桓韻》:「端,布帛六丈曰端。

」⑤八丈。

《資治通鑑•漢獻帝初平二年》:「烈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

」 用同「鍛」。

宋岳珂《愧郯録》卷十三:「楊太監簡在戎監,嘗得諸李尉府顯忠之族子,謂甲不經火,冷砧則勁可御矢,謂之冷端。

」 通「喘」。

輕聲說話。

《荀子•勸學》:「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静,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通「專」。

笏;手板。

《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業不息版。

」 姓。

《姓觿•寒韻》:「端,古端氏國,滅于晋,晋大夫食釆于端,因氏。

《千家姓》云,出端木賜之後。

從省文為端氏。

《史記》秦有端和。

」 英語end,extreme;head;beginning德語Extremität(S)​,Pforte(S)​,Ende,Punkt 【漢典】 端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端duān 形 (1)(形聲。

从立,耑(duān)聲。

本義:站得直) (2)同本義[straight] 端,直也。

——《說文》。

按:「立容直也。

」 端,正也。

——《廣雅·釋詁一》 以端其位。

——《禮記·祭義》 端行頤霤如矢。

——《禮記·王藻》 振書端書於君前。

——《禮記·曲禮》 又如:端行(端正身軀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偉(筆直壯大);端端(端正;不傾斜);端身(擺正身體) (3)端正。

引申爲正直[upright;proper] 水至平,端不傾。

——《荀子·成相》 選天下之端士。

——漢·賈誼《治安策》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兒的);端一(端莊嫺靜);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寫得工整);端愨(端正篤實。

愨:誠篤) 詞性變化 ◎端duān 名 (1)事物的一頭或一方面[end]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東坡右手執卷端。

——明·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兩端,末端;筆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極端;頂端;扁擔的兩端 (2)首;頂端[top] 常視鬆端日,每稽潭上煙。

——宋·梅堯臣《昭亭別施度支》 (3)開頭[beginning]。

如:發端;開端 (4)徵兆[omen]。

如:端兆(端倪;跡象) (5)頭緒[mainthreads] 多端寡要(要領),好謀無決。

——《三國志·郭嘉傳》 又如:端序(頭緒;條理) (6)邊際[limit]。

如:端涯(邊際) (7)思緒;心緒[trainofthought]。

如:端憂(閒愁;深憂) (8)事由;原委[cause] 禍集非無端。

——西晉·陸機《君子行》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猶言正本清源);爭端;釁端 (9)藉口[pretext]。

爲了掩蓋真正意圖或情況而聲稱的目的、動機或裝出來的外表。

如:藉端;無端鬧事 (10)項目;種類[kind]。

如:舉其一端;變化多端 (11)周代禮服[akindofgown]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禮帽),願爲小相焉。

——《論語·先進》 其齊服,有玄端素端。

——《周禮》 又如:端衣(古代一種禮服。

多用於喪祭場合);端衰(古喪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

古代帝王和貴族的禮服) (12)辦法[approaches;ways;means] 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史記·魏公子列傳》 ◎端duān 動 (1)詳審[looksb.upanddown]。

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準目標) (2)手平舉拿物[holdsth.levelwithbothhands]。

如:端飯上菜;端茶送出(官員會客時,不願地位低於自己的來客久坐,談話告一段落,端茶略飲,僕人就高喊「送客」,來客就立刻告辭);端簡(正笏。

謂兩手平舉捧着手板);端盒(托盤,多木製);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流露[speakout]。

如:有什麼想法都端出來 ◎端duān 副 (1)確實;果真[really;indeed;ifindeed]。

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實);端切(確實;詳細) (2)究竟;到底[afterall;intheend] 這話原不須提了,總來該是夫妻,顛來倒去,自然湊着,不該是夫妻,便說合了,端只要分張。

——《醉醒石》 常用詞組 端底端的端點端方端方端架子端接端節端靜端麗端量端木端倪端凝端平端然端日端梢端視端午節端線端相端詳端詳端秀端緒端雅端硯端陽端由端月端整端正端直端莊端子端坐【漢典】 端國語辭典 端ㄉㄨㄢduān 名 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

如:「尖端」、「末端」、「筆端」。

《論語·子罕》:「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 事物的起始。

如:「開端」、「發端」、「挑起戰端」。

《孟子·公孫丑》:「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 項目、方面。

如:「鬼計多端」、「變化萬端」、「舉其一端」。

心思、思緒。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 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

通常一端約等於一疋。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除了文若虛,每人送緞子二端。

」 姓。

如明代有端孝思。

形 正、正直。

如:「品行不端」。

《禮記·玉藻》:「目容端,口容止。

」《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 動 以手托物。

如:「端碗」、「端菜上桌」。

擺。

如:「端架子」、「把問題都端出檯面上討論。

」 副 到底、究竟。

宋·王安石〈龍泉寺石井〉詩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臥龍無?」宋·陸游〈幽事〉詩:「餘年端有幾?風月且婆娑。

」 果真。

宋·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詞:「武昌南岸,昔遊應記。

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 【漢典】 【午集下】【立】 端·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9 端《康熙字典》 【午集下】【立】 端·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9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官切,音偳。

【說文】直也,正也。

【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

【註】端,正也。

【玉藻】目容端。

【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

【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

【疏】天端,卽春也。

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

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

【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

【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註】端者,首也。

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又【廣韻】緒也,等也。

【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又【增韻】審也。

【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又專也。

【戰國策】敢端其願。

【註】端,猶專也。

又布帛曰端。

【禮·記疏】束帛,十端也。

丈八尺爲端。

【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又【周禮·春官】其齊服有𤣥端,素端。

【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

【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

【註】端,𤣥端之服。

【疏】其色𤣥,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𤣥端。

又地名。

【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

【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

【註】端氏,澤州縣也。

【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又姓。

孔子弟子端木賜。

又宮門名。

【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

【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又獸名。

【後漢·鮮𤰞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又【正韻】尺兗切。

與喘同。

【荀子·勸學篇】端而言。

【註】端,讀爲喘。

喘,微言也。

又【韻會小補】美辨切。

同冕。

大夫以上冠也。

【禮·玉藻】諸侯𤣥端以祭,天子𤣥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

【註】端,皆音冕。

又【韻補】叶都元切。

【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

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又叶多汪切。

【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

不𨻰不僉,造此異端。

  【漢典】 【卷七】【耑】 端《說文解字》 【卷七】【耑】 《說文解字》 端,直也。

从立,耑聲。

《說文解字注》 (端)直也。

用爲發耑、耑緒字者叚借也。

从立耑聲。

多官切。

十四部。

【漢典】 端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tuan˥唐代读音*duɑn日语读音HASHIHAHATA韩语罗马TAN现代韩语단越南语đoan 客家话[海陆腔]don1[客英字典]don1[沙头角腔]don1[梅县腔]don1[台湾四县腔]don1[客语拼音字汇]don1[陆丰腔]don1[东莞腔]don1[宝安腔]don1粤语dyun1 近代音端母桓歡韻平聲陰端小空;中古音端母桓韻平聲端小韻多官切一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端母寒部;王力系统:端母元部; 官话晋语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端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端」曾176「端」說文‧立部「端」 楚系簡帛秦系簡牘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異體字耑𥪄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剬(duan1)褍(duan1)媏(duan1)鍴(duan1)耑(duan1)偳(duan1) 同部首 竑竐竒䇉竏竫竎䇃竓竱竟䇑 同筆畫 僲𠎐銕潆翣餄嶃箦瑠靘餁酴 小學古詩詞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节选)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初中古詩詞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魏晋·刘桢《赠从弟》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明·魏学洢《核舟记》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明·魏学洢《核舟记》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