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研習營以科學潛水為基礎,結合課程訓練與傳授珊瑚礁研究技巧,建立起海洋研究站之生物多樣性生態資料,作為未來海洋生物研究、保育、管理之用途。
訓期間將嚴格訓練水下 ...
重要公告!
由於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急遽升溫,為避免增加感染風險,中央研究院決議停止辦理各單位學術交流活動。
在此宣佈將停止辦理2021年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感謝參與的各位同學,期待我們明年再相見!
珊瑚礁生態系發育於熱帶與亞熱帶淺水海域,被暱稱為「海中的熱帶雨林」
珊瑚礁區不僅生物多樣性高,同時也由於珊瑚礁大多發育於大陸或是島嶼的邊緣,提供我們親近海洋,學習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知識的寶庫。
而接近珊瑚礁最好具備浮潛或是水肺潛水等基本技術,才能夠確保自身安全,與避免對珊瑚與珊瑚礁生物造成威脅。
雖然娛樂型的水肺潛水在台灣已推行多年,也成為大眾水下觀光育樂的熱門運動,但是要利用水肺潛水進行學術調查,需要具備相關的潛水生理醫學、海洋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必須進一步接受科學潛水的訓練與認證,才能進行珊瑚礁生物多樣性採樣和生態調查。
因此,本研習會邀請了在「珊瑚礁生物多樣性」主要的研究學者,同時延聘國際潛水教練協會之課程總監,參與教案設計與教學,並於綠島海洋研究站進行為期12天(2021年7月26日至8月6日)之開放水域空氣水肺潛水課程訓練與證照核發,希望並且藉由此「生物多樣性」與「科學潛水課程」的結合,吸引國內大學相關科系學生參與,進而培育未來海洋生物多樣性學術研究的種子。
招生對象
國內在學、具生物背景與研究經驗之大學生16位
*詳細資格請見報名資訊*
活動地點
中央研究院綠島海洋研究站
2021年7月26日至8月6日
報名時間
至2021年5月15號截止
錄取名單會透過網站公告與email、FB粉絲頁通知。
為什麼要學習科學技術潛水?
本研習會主要的宗旨為「培育專精於海洋科學研究人才」,也就是說,我們希望來受訓的學員,是屬於大一到大三之間,尚未決定自己未來志向,但是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嘗試海洋科學相關研究、且未來將透過參與學術研究機構之訓練,進而踏入海洋科研的同學。
而這些同學,在經過嚴格的海洋科學與潛水訓練後,能夠在大學畢業後直接選擇台灣各海洋研究所繼續深造,成為台灣未來海洋研究人之種子。
台灣雖然是個海洋國家,但是在海洋人才、環境、資源、保育等方面卻是付之闕如,尤其是海洋研究人才,最近幾年來一直持續的流失,許多海洋界的老師們很擔心未來台灣沒有足夠的海洋科學研究人員,因此預計透過每年舉辦此研習會,讓大家參與並且培訓未來海洋研究人員,並且期許受訓結束的學員未來能直接投入海洋科研的領域。
本研習會將由NAUI國際潛水教練協會課程總監帶領水下技術潛水訓練,並且協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國內大專院校海洋研究學者,提供詳盡之生物研習課程與專業的潛水訓練(潛水、游泳、體能、操作、實習等)。
我們的課程將同時訓練科學技術潛水之技巧,因為具備科學潛水的訓練與認證才能安全地進行珊瑚礁生物多樣性採樣與生態調查,並且確保水中作業的安全與學習正確的科學知識。
本研習營以科學潛水為基礎,結合課程訓練與傳授珊瑚礁研究技巧,建立起海洋研究站之生物多樣性生態資料,作為未來海洋生物研究、保育、管理之用途。
訓期間將嚴格訓練水下科學技術潛水作業技術,提供完整的水下安全、導航、技術、等技巧,並且核發國際潛水協會認證之證明。
台灣四周環海,具有豐富的珊瑚礁生態與多樣性,在海洋研究環境中具有先天的優勢,我們這次要透過教育的延續與傳承,引導學生學習探索海洋所必須具備的科學技巧,進而培養新世代學子成為未來台灣從事海洋生物研究、保育、管理的生力軍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昭倫研究員
本研習營發起兼主辦人
師資陣容與技術團隊
除了專業的科學技術潛水課程訓練之外,我們也邀請了國內大專院校、研究機構中專精於海洋生物多樣性之研究學者,提供從珊瑚礁生態、生理、魚類多樣性、甲殼類多樣性、基因體學,至海洋氣候變遷、環境化學、社區營造、保護區經營等專業課程,讓學員們能夠結合科學知識與專業潛水技能,協助未來從事珊瑚礁研究。
本研習會有別於一般之娛樂潛水,我們聘請了NAUI國際潛水教練協會之課程總監,提供專業潛水課程,如水肺技術、浮潛技術、減壓、水下導航、潛水計畫與安全等課程,並且合併野外水肺潛水實習、訓練與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調查實做,提供了更為完整之潛水技術訓練與科學培訓。
研究專長:海洋生態學、河海生態保育、甲殼類動物學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標本館主任
行政院海巡署海洋事務研究委員會委員、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委員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IUBS)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漁業諮詢委員會委員、核能四廠環境保護監督委員會委員、台北市政府顧問、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顧問
鄭明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研究興趣:海洋環境分析化學海洋生態與環境海洋化學海洋污染
東華大學生物多樣性與演化研究所教授
中央研究院太平洋科學協會中華民國委員會院聘任委員
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組研究員
孟培傑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
珊瑚礁生態系、氣候變遷生物學
我主要的研究興趣是在於了解珊瑚多樣性演化、珊瑚與共生藻之間的共生、其運作機制以及珊瑚礁生態系統運作的形式。
特別是在海洋變遷的各種情境下珊瑚與珊瑚礁如何反應是目前我實驗室主要的研究主軸。
為了闡明以上的各項主題,我們利用生態學、生理學、遺傳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研究工具進行跨領的整合分析。
最後將研究珊瑚礁生態系統所得到知識應用在珊瑚保育、管理與永續經營上。
陳昭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專長:珊瑚礁微生物多樣性、生物資訊
我主要的研究興趣是在於了解珊瑚礁微生物的多樣性、生態、分子生理學、珊瑚或海綿與微生物之間互動。
其中特別是在尋找對珊瑚有益的微生物,利用生態學、生理學、分子生物學的技術研究彼此真正互動關係,希望未來這些菌株對珊瑚復育有助益。
湯森林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珊瑚共⽣生、生理、白化
我主要的研究興趣是在於了解珊瑚與共生藻之間的共生、其生理與生化運作機制以及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生物間競爭的模式。
特別是在海洋變遷的各種情境下珊瑚與珊瑚礁如何反應是目前我實驗室主要的研究主軸。
為了闡明以上的各項主題,我們利用生化反應的酵素系統、生理反應、及分子生物學等研究工具進行跨領的分析。
最後將研究珊瑚礁生態系統所得到知識應用在珊瑚保育、管理與永續經營上。
王志騰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
研究專長:研究專長:濕地生態、軟體動物學、演化生態學、分子親緣
我主要的研究興趣是在於了解軟體動物親緣關係及演化,貝類多樣性典藏研究,貝類對棲地與微棲地之間的關係,及貝類保育及推廣教育推廣。
特別對於不同的貝類棲地如淡水濕地到深海環境貝類的生活史及行為適應是目前我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
因此,我們團隊利用生態學、形態學、遺傳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研究工具對貝類進行整合研究,最後將知識轉化成科學推廣與保育管理上
邱郁文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
研究專長:生理生態學、演化生理學、水域生物學、濕地生態學、高美濕地研究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兼研發長
東海大學研發處儀器設備委員會執行秘書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IUBS)中華民國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國生物學會理事長
台灣濕地學會理事
林惠真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研究專長:魚類多樣性、仔稚魚入添生態、海洋保護區設計
我對於珊瑚礁魚類生態及保護區永續利用感興趣。
想要透過瞭解珊瑚礁經濟性魚類的幼魚和仔稚魚入添的選擇和機制來改善海洋保護區設立和管理。
目前實驗室研究計畫是配合科技部與幾個委託案,進行台灣岩礁和珊瑚礁魚的經濟性魚類幼魚棲地選擇和人為影響。
另外配合墾丁長期監測研究對於墾丁地區珊瑚礁魚類的生態功能群的改變是否對珊瑚礁產生影響。
珊瑚礁研究會與其他珊瑚礁研究學者進行不同生物的共同研究來達到瞭解珊瑚礁生態系在人為干擾下面的狀況,並尋求合適的管理方式。
溫國彰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研究專長:植物基因體演化、植物分子演化、植物基因表現演化、植物分子生態
劉少倫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研究專長:生態聲學、海洋生態學、群聚生態學、生態資訊
林子皓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研究專長:古生物學、古生態學、保育古生物學、海洋生態及保育、魚類分類學、耳石形態學
林千翔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研究專長:珊瑚礁生態、科學技術潛水
主要的研究興趣在於了解石珊瑚之生物多樣性,石珊瑚生殖與入添,珊瑚群聚變遷與環境因子之間的關係、及其運作機制。
未來希望將領域擴展至中光層珊瑚礁生態系,瞭解在全球暖化、海洋變遷之各種情境下珊瑚礁的變動以及珊瑚礁面對自然與人為威脅的反應。
以期將研究珊瑚礁所得到的知識應用於台灣珊瑚礁生態系的保育及管理上。
何旻杰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助技師
研究專長:海洋生物、陸域與海域生態調查、非線性剪接、攝錄影
朱雲瑋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海洋生物博士
國際潛水教練協會(NAUI)教練
國際潛水教練協會(NAUI)高氧(NITROX)教練
ReefCheckEco-diverTrainer生態潛水員訓練員認證
研究興趣:主要的研究興趣在於了解珊瑚生物特性,珊瑚的能量分配以及適應策略,珊瑚的功能群以及珊瑚群聚長期變動。
最主要想要回答的問題是珊瑚群體對於環境變化的反應,群體的反應會如何改變珊瑚群聚結構在時間以及空間上的變化,進而影響珊瑚群聚可以提供給珊瑚礁生態系的服務功能。
最後將一連串系統性研究所得的知識應用在預測珊瑚礁生態系的變化用以制定永續的珊瑚礁保育與管理方針。
郭兆揚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研究專長:海洋生物生態學、南極生物生態學、海洋無脊椎生物學
黃俞升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海洋運動與遊憩系副教授
歷年成果
我們團隊於2015-2020年間已舉辦六屆研習會,共培訓出83位來自全台灣與香港等大學的學員。
追蹤學員現況顯示,在58位回覆現況的學員裡,有59%的學員繼續進行海洋生物研究,選擇進入研究所就讀;25%的學員將潛水作為嗜好,經常進行潛水活動;16%的人從事海洋休閒領域相關工作或成為體檢志工。
由於第五、六屆多數學員尚未自大學畢業,推估幾年後進入海洋研究領域或工作者,將會再提高。
這對培養和推動台灣未來海洋生物研究人才或海洋從業人員是重要的里程碑。
此外,大多數學員在結訓後仍持續訓練以取得更高階的潛水技能或從事海洋相關志工工作,種種成果皆顯示研習會除了成功填補了海洋研究的斷層外,也使學員心中的海洋種子萌芽成為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生物知識,故安排了國內各類珊瑚礁生物專家來進行授課,並聘請國際潛水教練協會(TheNationalAssociationofUnderwaterInstructor,NAUI)的課程總監與教練來到綠島海洋研究站教授科學潛水。
研習會分成學科與術科兩部分,學科主要涵蓋海洋環境、珊瑚礁生態及其生物多樣性與保育管理和氣候變遷生物學等。
同時,邀請海洋生態相關產業之業界前輩為學員演講,讓學員有機會認識學術工作之外的工作樣貌,和寶貴的水下工作經驗。
透過扎實且多樣的課程設計讓學員在12天之內,全面了解珊瑚礁的生態環境、人為干擾與永續管理。
此外,為持續加深學習成效,本屆特別要求學員於研習營結訓後,從授課老師中選擇感興趣之實驗室完成1個月的實習,除了增加野外工作經驗外,更加深專業知識學習效果,期待發揮學以致用之效。
活動資訊與報名方式
最新消息
最新活動訊息公告
報名方式
點選了解詳情
上傳計畫書
點選上傳研究計畫書
詢問我們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台灣珊瑚礁學會
協辦單位
行政院海洋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OnepageJoomlaTemplate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EventTemplateforJoomla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gadfgafdsgafdg
觀光局東海岸風景管理處
科技部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
延伸文章資訊
- 18月25日至9月3日-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設立在屏東縣車城鄉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園區中,開創了屬於高等教育範疇的國立大學與屬於社會教育的國立社教館所合作之先河。
- 2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 Facebook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238 likes · 1 talking about this. 珊瑚礁生態系發育於熱帶與亞熱帶淺水海域,被暱稱為「海中的熱帶雨林」。
- 3第七屆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 中央研究院
第七屆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 活動地點: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綠島海洋研究站主辦單位: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 ...
- 4第七屆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 中研院訊
第七屆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2021-03-11 | 學術活動 ... 活動地點: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綠島海洋研究站 主辦單位: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 5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 - YouTube
第六屆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技術研習會精華版. •. 212 views 1 year ago.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iodiv.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