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家暴通報增,10大虐童工具竟以拳頭為首 - 嬰兒與母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兒童本身受虐,或是目睹父母某一方暴力對待的兒童,都可能會造成身心陰影,甚至暴力循環。
4/30為「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應該更重視兒童保護議題。
10大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
0%
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兒少家暴通報增,10大虐童工具竟以拳頭為首
作者:
周品攸|發表日期:2020-04-30
收藏
關鍵字:
兒童
、
育兒
、
情緒
、
行為發展
、
虐童
隨著疫情待在家機會多,家暴通報比例竟也跟著暴增,不管是受虐兒,或是親眼看到父母暴力相待的目睹兒都需要社會的關懷,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更該重視兒童保護議題,保護我們的下一代。
防疫當前,兒少家暴通報數據卻創新高。
兒童本身受虐,或是目睹父母某一方暴力對待的兒童,都可能會造成身心陰影,甚至暴力循環。
4/30為「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應該更重視兒童保護議題。
10大虐童工具,拳頭、掌摑為首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19年兒童少年保護通報案件高達73,973件,創下歷史新高;另2019兒童少年保護開案人數更來到高峰,達11,113人。
受虐兒少中有46.4%為身心虐待、27.3%為不當管教。
家扶基金會調查發現,臺灣常見的虐童工具包括拳頭與掌摑、衣架、皮帶、木棒、不求人、愛的小手、腳(踹)、水管、菸及雞毛撢子。
最常受虐的部位包含手臂、背部、大小腿、臀部、臉部、頭部、耳朵、腹部及肩膀。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隨手可得的生活工具常被誤用,成為虐兒者的幫兇或父母管教孩子的武器,且兒少受虐的部位都較為隱密,不易被旁人發現。
延伸閱讀:遏止虐童事件,學會情緒控管6方法
鄰居外人通報僅3.4%,呼籲大眾別漠視家暴
3月曾發生彰化一名繼父疑似因4歲繼子吵鬧,狂毆後扔到大街上致死的悲劇,當時報導就有鄰居表示時常聽見其家中毆打小孩的聲音,對於未能盡早通報感到懊悔不已。
社會普遍認為,1、2次的打罵算管教,是他人的家務事,旁人不好插手,這種情況可能讓兒虐情事一再發生,何素秋執行長呼籲社會大眾若能機警觀察並正確通報,就能阻止下一個遺憾。
施虐者大多為兒童熟識的人,且發生地點大部分都在家中,因此當兒童遭受虐待或發生意外傷害,社區鄰里、親屬網絡若能快速發現並且及時通報,就能避免兒虐傷害的憾事發生。
當發現身邊小孩身上有明顯的新舊傷、情緒極度不穩定,或是聽到異常的寶寶哭喊與家庭爭吵聲,都是虐童的可能訊息。
若懷疑有虐童事件,可以立即撥打113婦幼保護專線通報,透過專業的社工員接線服務,如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或者其他兒童保護單位,讓社會關懷的力量,即時進入有需要的家庭中。
求助/通報資源
1.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2.各縣市政府駐地方法院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
3.113保護專線
4.113線上諮詢
5.關懷E起來
6.家庭暴力相對人輔導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
目睹家暴兒童身心影響程度大,忽視恐陷入暴力循環
目睹家暴兒少指的是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18歲以下的子女,他們可能沒有直接遭到暴力對待,但卻直接或間接地,以看見、聽見或事後得知的方式,察覺到雙親其中一方對另一方造成身體、精神等方面的暴力。
例如:在隔壁的房間裡聽到父母吵架,或是在父母的爭執後看見家人身上的傷痕或是負面情緒。
近日台中有一對夫妻持刀互砍,釀1死1重傷,當時2名幼小的孩子在一旁全程目睹,嚇的說不出話。
另一個案例,一名6歲女童因不斷目睹父母親衝突,學會用假笑隱藏自己情緒,令人看了很心疼。
目睹暴力對任何人都是不愉快的經驗,何況是身心尚在發展的兒童,看見親人之間發生的暴力更是沉重,好像心上壓了一顆大石頭,這種壓力可能造成長短期傷害。
可能引發短期的焦慮、失眠、惡夢、難以集中精神、活動力比平時旺盛、侵略性變強、害怕分離等;長期可能引發生理健康問題、行為問題(如:犯罪、酗酒與物質濫用)、情緒障礙(如: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症候群)、複製暴力等。
延伸閱讀:驚傳托嬰中心常態虐童!如何分辨寶寶是否遭不當對待?
如何發現目睹兒?
5歲以下
睡眠或飲食不正常、疏離/缺乏回應、強烈的分離焦慮、無法克制的哭泣、發展退化、失去某些技能、強烈的焦慮感、擔憂或是恐懼、侵略性或是衝動行為增加。
6~11歲
惡夢、睡不好、侵略性行為和同儕相處出現問題、在課堂上無法專心或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疏離、情緒麻木、逃避上學、翹課。
12~18歲
反社會行為、學業表現不佳、衝動或魯莽的行為,如暴力傾向等、翹課、逃家、出現物質濫用的情形、憂鬱、焦慮、疏離。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家扶基金會推動的快樂親子五步驟:「不閉打小孩」,提醒解壓與緩和情緒、助於正向親子關係。
不閉打小孩:「不」要生氣、「閉」上眼睛、「打」給家扶0800-078585、「小」孩抱抱、「孩」要大笑。
期盼零兒虐的一天到來。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熱門影音
防疫不可不知,兒科醫師分享全家抗菌重點
【影音】5種NG點心,寶寶想吃要控制
【趙小僑X劉亮佐,當恩「典」降臨】|7月號封面人物|嬰兒與母親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看更多
名人家庭
【快訊】林志穎車禍傷勢親弟...
學習當爸媽
愛撕書的寶寶很聰明爸媽一起...
肺炎防疫懶人包
確診了怎麼辦?孕婦居家照護1...
名人家庭
無聊也沒關係!美國教育作家...
生活好點子
7/24國際冷笑話日!這些冷笑...
寶貝健康
影響嬰幼兒消化!嬰幼兒食品7...
肺炎防疫懶人包
喘到臥床不起竟是新冠後遺症...
家庭關係
人妻們的共同的困擾:老公愛...
寶貝健康
寶寶愛啃指甲、吃頭髮……孩子...
看更多
1
爸爸帶孩子如何不崩潰?神隊...
2
孩子放電好去處!台中親子餐...
3
老協珍用八十年的真材實料,...
4
9件爸媽不應該禁止孩子做的...
5
法國孩子為何不哭鬧?法國媽...
6
孩子吃了藥,症狀更嚴重?
7
安胃止吐!腹瀉byebye料理
8
這些場合最愛「小孩大評比」...
9
日常照顧變輕鬆,媽咪&寶貝...
當期雜誌
看更多
●當恩「典」降臨 趙小僑為愛勇敢
●1000位媽咪票選最怕產檢項目前5名大公開
●確診了怎麼辦?孕婦居家照護10大Q&A
●生孩子變老?3種醫美手術,讓妳變年輕
●破解發燒迷思,疫情期間孩子的居家照護法
●確診兒童熱痙攣發生率高兒科醫師照護對策
●對付牛脾氣小寶貝,3招「聽話術」學起來
雜誌訂閱
駐站醫生看更多
祁孝鈞
專長:一般兒科、兒童感染、健康篩檢、兒童發展
吳晉睿
專長:癌症篩檢、婦產科癌症手術、化學治療、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骨盆下...
林禹宏
專長:一般婦產科、不孕症、內視鏡手術、生殖器官腫瘤(子宮肌瘤、息肉、卵巢瘤)
加入駐站醫生&專家
部落客看更多
口罩男
網路作家,目前在臉書上已擁有58萬粉絲,但心底深處認為自己只是個普通男子,...
林子甯
「開心的媽咪,才能有開心的孩子」是我一直期許自己的!唯有用愛打造好的情緒...
Tina就愛趴趴造
期望花小錢,玩世界,分享給大家更多的吃喝玩樂^^
加入駐站部落客
延伸文章資訊
- 1傷不致命!男童2年家暴11次社局未安置
持續追蹤這名受虐男童!自父母離異後,他和父親、繼母同住,沒想到兩年內被通報11次家暴,全身上下傷痕累累,但社會局明明前年介入調查, ...
- 26歲童遭家暴2年「不成人形」 母也挨揍不忍了!踢爆狠父惡行
- 3老師眼中一位目睹家暴受虐兒的介入復原歷程
主要負責受虐個案的診斷、醫療照顧、對施虐者和受虐者做心理治療,以及傷害指標的認定與負通報之責任。 3. 教育機構:. 負責推廣兒童保護的概念,亦負通報 ...
- 4兒少家暴通報增,10大虐童工具竟以拳頭為首 - 嬰兒與母親
兒童本身受虐,或是目睹父母某一方暴力對待的兒童,都可能會造成身心陰影,甚至暴力循環。4/30為「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應該更重視兒童保護議題。 10大 ...
- 5台中3歲男童腹痛身亡!新舊瘀青疑受虐,目擊疑似家暴案件 ...
疫情期間,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長了,在高風險家庭,孩子受暴的可能性就更高,究竟身為旁觀者的我們,遇到疑似的家暴案件,該怎麼做呢? 4個現象是兒童遭到家暴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