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本營- 草堂新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形容一位醫生醫術高明,常用「華佗再世」一詞。

華佗成為神醫的代名詞,可見他在後人心目中的 ... 華佗還有個神奇本領,套用馬奎斯小說篇名,叫「預知死亡紀事」。

神醫華佗預知死亡記事     我們形容一位醫生醫術高明,常用「華佗再世」一詞。

華佗成為神醫的代名詞,可見他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

  《三國志.方技傳》留下華佗許多不可思議的行醫記載。

他開藥,幾種藥材,配方簡單,藥效強大;他抓藥,不必秤重,一把抓起,準準準;他針炙,穴位不過一兩處,病患藥到病除,一扎見效。

如果需要動外科手術,華佗讓病人喝下他發明的麻沸散,這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麻醉劑。

  華佗還有個神奇本領,套用馬奎斯小說篇名,叫「預知死亡紀事」。

他不會卜卦算命,不看面相,但憑一流醫術,據以研判。

  說他預知死亡,其實是預知病患病情所能拖延的生命時程。

  《三國志》記載,有個叫梅平的人,病了,被炒魷魚,要回家靜養。

半路遇到華佗,華佗診斷後說:「你早點碰到我就好了,現在為時已晚,你快回家和家人見最後一面,五天後你就會死掉。

」五日後梅平果然掛了。

  有時候病人按時服藥可以不死,但命運就麼奇怪,閻王要人三更死,決不留人到五更。

有此記載:李成有病,久咳不癒,失眠,不時吐血,華佗一診,說:「你的病源是腸子腫毒,咳出濃血,不是來自肺部。

開兩錢藥散給你,服藥後會吐出兩升多濃血,好好調養,一個月後可以起床,一年後痊癒。

十八年後稍會復發,服藥就會好,否則會死。

」華佗留藥兩錢給李成。

五六年後,李成親人得了同樣的病,快要死了,就向李成要這藥方救急,並答應等病好了,再跟華佗要一帖還他。

不料華佗後來出了事,要不到藥,十八年後,李成的病復發,沒藥,就死了。

華佗真的神準。

  華佗治病,不一定抓藥,有時只用簡易食療。

有人食不下嚥,喉嚨哽住,華佗告訴病患家屬,前方路邊有個賣餅的,他的配料有一種蒜泥調和的酸醋,吃個三升,不藥而癒。

果然,病人服用後吐出蛇狀寄生蟲,就沒事了。

  有時甚至不必任何藥物食物。

某郡太守有病,華佗診斷發現,不需開藥,只要怒氣攻心。

於是收了錢,不聞不問,最後落跑,太守勃然大怒,吐出黑血。

這一吐,咦,好了。

  華佗妙手回春,完成臨床上不可能的任務,許多事蹟過於神奇,以致有人懷疑,他的故事揉合了神話傳說,本身沒那麼厲害,甚至有人懷疑華佗是外國人。

  不管華佗之名源自哪裡,考諸史書,華佗不是虛構人物,的確有這麼一位醫生,醫術還算精明,但可能不像傳說那麼神乎其技。

  華佗不是光會治病,他懂養生之道。

本來嘛,養病不如養生,保養就是保命。

華佗保養有方,駐顏有術,靠的不單是吃藥針炙,還有一套健身運動、養生操。

他發明了五禽戲,所謂五禽戲指的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依五種動物動作所展開的健身操。

  常看功夫、武俠電影的朋友,對少林五形拳應該不陌生。

少林五形拳:龍拳、虎拳、豹拳、鶴拳、蛇拳,據說脫胎自華佗的五禽戲。

兩相對照,虎還是虎,而鹿、熊、猿改為龍、豹、蛇,鳥則轉變為鶴,成為鶴拳。

  一般說法,少林五形拳是達摩祖師面壁九年領悟而創,其實是覺遠大師等人參研改造而成。

而這套武功源起於華佗,雖然華佗並非武術高手,五禽戲也不用來打鬥。

  像華佗這種國寶級人物,到哪裡應該像國家公園一樣,列入重點保護。

然而就像很多文學藝術、農耕、棋藝等專業人士,常常窮困潦倒,得不到社會的尊崇禮遇。

技術力比不過政治力,讓人心生無奈。

  華佗經常悔不當初,怎不循正常管道,讀書、考試、升官、發財?諷刺的是,華佗的醫術活人無數,卻害死自己。

  曹操有親戚重病,華佗看診,說這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治好,必須長期醫療,才可活命。

但他想念家中妻小,得先請假,返鄉探親。

華佗回到家,不捨離開,多次延假,惹火曹操。

華佗心想,自己擁有一身醫術專業,曹操氣歸氣不會怎樣。

誰知曹操才不管專不專業,不管華佗可以拯救天下蒼生,更何況曹操的頭風劇痛,雖然多年來仰賴華佗緩解,卻無力根治,曹操以為華佗故意留一手,拿蹺耍大牌,如今又叫不回來,一時火大,派人捉來,下獄,把他害死了。

  後來,當曹操心愛的兒子曹沖病重,群醫束手無策,曹操才後悔殺害了華佗。

  華佗下獄時把他的醫書《青囊經》交給獄吏,卻因獄吏害怕而焚火燒掉,從此絕跡人間。

  雖然華佗的醫術、著作都未能流傳,至少名字留了下來,史書有傳。

另一位名醫,和華佗並稱一時瑜亮的張仲景,《三國志》《後漢書》找不到他的記載,著作卻保留至今,成為醫學經典。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十六卷等醫學書籍。

他運用「望、聞、問、切」等四診,分析和檢查疾病的部位與性質,再歸納為三陽、三陰等六種症候類型,也就是所謂六經,並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八綱,決定治病原則。

《傷寒雜病論》被譽為「方書之祖」,後人把《傷寒雜病論》重編拆解為《傷寒論》和《金匱玉函要略方論》(即《金匱要略》)兩書。

   最新更新日期:97.5.1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