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故事十二,「四聖諦」完整的法,是如何逐層解出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佛故事十二,「四聖諦」完整的法,是如何逐層解出來的. 2020-12-17 若復有人. 釋尊在說完「八正道」,就直接進入到人生之苦的解答。
爲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爲釋尊,當初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佛故事十二,「四聖諦」完整的法,是如何逐層解出來的
2020-12-17若復有人
釋尊在說完「八正道」,就直接進入到人生之苦的解答。
爲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爲釋尊,當初就是爲了解脫生老病死等痛苦,而決定出家尋道,這是自身的因緣;另一方面,這些當初的「道友」,無非都是爲了一個目的:解脫生死,求得上道。
於是釋尊從一個自己以及他們所最關心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入手,開始將「中道」引入現實生活之中,並且一步步地引爲現實生活的解決之道。
釋尊對五個比丘說:「比丘們,生老病死是苦,與怨恨憎惡的人會面是苦,與相愛相親的人別離是苦,追求而得不到也是苦,這些苦是如此的繁盛,是我們所熟悉的,這就是苦之聖諦。
」那是不是說人就沒有樂了呢?釋尊難道只看到苦痛而沒有看到快樂?顯然不是,釋尊也曾體驗過那種快樂,但認真反省之後,認爲那種世俗的快樂是不徹底的,最終都要歸結於苦,沒有證得無上之法,就不能真正離苦得樂。
因此,這是一種說法的因緣,因爲深切地反省過,並且爲此走上解脫苦的道路,這是當下最直接的緣,並非突兀地突然有這個「苦諦」的說法。
有苦,就有解決的方式方法,於是釋尊逐漸找出苦的原因,即「集諦」說法;有生就有滅,而後又深究到苦滅之後的狀態,因此說「滅諦」;最後形成一個解決苦的完整體系,回到「八正道」,而說「道諦」。
大致這樣一個思路,具體內容回到經文中,裡面的一些細節更深刻形象。
釋尊接著說:「緣此有而彼有,緣此生而彼生。
」這是緣起法,釋尊已經深刻玩味過。
是什麼生出苦呢?「一切之苦,一切苦之人生,一切苦之集,都是由於人們的心中的『渴愛』。
」」渴愛」,有的經文直接省略爲「愛」,爲區別於普通的愛,這裡還是用「渴愛」。
只是要知道,佛經中的「愛」,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正面的喜愛,而是一種如同「貪慾」的「渴愛」,即愛得如饑似渴,固執而不捨棄。
因渴愛而生出獲取的欲望(愛緣取),然後就是占有的欲望(取緣有)然後進一步生出苦惱苦痛。
這種「渴愛」之力,是生命的一種盲目的意志力,人們會熱切地驅使它全力去獲取,沒有選擇地獲取。
「渴愛」也是一切固執的本源之力,因此,「集諦」就此表現出來。
「緣此無而彼無,緣此滅而彼滅。
」明明白白地知道苦是如何集,就知道苦應該如何滅。
釋尊接著說:「比丘們,如果能完全地離開渴愛,而滅渴愛,便得解脫,得大自在。
這就是苦之滅諦。
」那麼這個滅苦之道是什麼呢?釋尊說:「比丘們,那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這樣苦就能滅盡,這就是道諦。
」到這裡,釋尊說完苦集滅道,然後很自然地從解決之法回到八正道,最初的說法才算圓滿完成。
從中道立場出發,到中道八正道,然後說四聖諦,又回到中道八正道。
回過頭來看這個最初的說法,我們發現這個說法的方式非常完整,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好像精心安排的一樣,並且有些高深的樣子,一般人最初可能不容易懂。
但這樣的說法,又非常契合釋尊本人的因緣,以及五個比丘的機緣,因爲他們都是修行過的人,有心理準備,又有修行基礎和修行體驗,因此雖精心深慮又自然而然,沒有凝滯的地方。
這樣契理契機的說法,一方面釋尊努力地因緣而說法,一方面比丘們努力地因緣而聽法。
在鹿野苑的細節肯定非常精彩,但經中只提到一句,那就是「三個比丘去乞食,六人以乞食所得安住」。
從中可以看出,當初一定是廢寢忘食地說法和聽法。
因爲這樣殊勝的因緣,其中一個叫「憍陳如」的比丘很快就了悟了,接著又有兩人跟著了悟了,最後的兩人也緊跟其後,都了悟了。
經上說:「從此,在人世間,阿羅漢有六個人了。
」阿羅漢,就是滅盡情慾、滅除煩惱而受人尊敬的聖人。
我們經常看到,經文中有佛、如來、世尊等等不同的稱呼,那不過都是因緣而有不同的稱呼。
這裡,釋尊作爲最初的說法者,也只是以開悟的人和五個比丘平等相處,至於以後比丘們尊稱他爲如來也好、佛也罷、世尊也無妨,都是因爲不同的機緣。
就比如,筆者寫這篇文章稱佛陀爲釋尊,不過是不同場合的一種方便罷了。
下篇,因緣說法。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心經講記】四聖諦
四諦有兩種緣起:「苦集」是一種緣起,這是流轉的緣起,因爲有集(煩惱業),感的苦諦(苦果)就是流轉生死;還滅——「滅道」,就是修道證涅槃,還滅的因果。
所以四諦還是緣起的一個樣子。
佛教的核心就是緣起,十二支就是緣起的一個基本模型,四諦也是緣起變化出來的:從流轉生死裡邊產生苦集二諦,從還滅的方面看,產生滅道二諦。
四諦的「諦」是什麼意思?
四聖諦
爲使尚未起信的衆生免於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轉法輪時,特以「四聖諦」來說明衆生生死流轉以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衆生厭苦修道的決心。
若依因果的順序來說,四聖諦應該是集、苦、道、滅,但是因爲「果」易明而「因」難曉,佛陀爲順應衆生的根性,因此先明示苦相,令衆生生起厭離之心;再示苦因,使正確明了苦之來源,及苦因爲可斷者,繼而示以涅槃樂相,令生欣慕,然後再說離苦之法,令其修行,目的就是要使衆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四聖諦的內容一如治病的過程:苦,如人患病;集,生病的原因;滅,如病已痊癒;道,如治病的藥方。
修佛習佛的基礎四聖諦
因爲「緣起」是宇宙中一切萬法生滅變化的定律,但由於緣起的玄奧且難以理解,爲了讓更多人能夠較爲輕鬆了解佛法,所以釋迦牟尼在首次宣講佛法時,用四聖諦來說明世間衆生生死流轉和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從而讓世人能更爲堅定的棄苦修道。
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衆生的悟境之法。
修佛習佛的基礎四聖諦
因爲「緣起」是宇宙中一切萬法生滅變化的定律,但由於緣起的玄奧且難以理解,爲了讓更多人能夠較爲輕鬆了解佛法,所以釋迦牟尼在首次宣講佛法時,用四聖諦來說明世間衆生生死流轉和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從而讓世人能更爲堅定的棄苦修道。
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衆生的悟境之法。
謂四聖諦及其與十二緣起的關係
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這四法皆真實不虛,故名為諦。
又唯是聖人無漏智慧的親證親知,故又名四聖諦,四真諦。
四諦各有四種行相。
觀十六行相,修八正道。
可滅除常樂我淨四種顛倒,以趣涅槃。
苦是逼迫義,即世間一切有漏的果報,皆爲三苦八苦所逼迫。
佛說苦集聖諦和苦滅聖諦——洪汝詮
佛陀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拘留搜調牛聚落,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分別闡說四聖諦。
即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
苦滅道跡聖諦。
四聖諦簡稱爲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或者簡稱爲苦,集,滅,道。
佛說苦諦是從無常角度去闡說,在拙作「原始佛教的人生觀」一文中曾經對此作過進行探討。
佛說集諦和滅諦則是用「因緣法」,「緣生法」的認識方法去論證。
緣起法和四聖諦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今天開示的內容是《緣起法和四聖諦》,緣起法是佛陀成道之後省思的法,記載於巴利語三藏。
佛陀證得三種智慧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成道前夜於菩提樹下打坐。
1、 二根:無明、愛2、 二諦:苦諦、集諦3、 四階層:過去因、今生果、今生因、來生果4、 十二支: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1]、生[2]、老死。
佛說好好學習四聖諦,不要討論其他了
但是我們能知道的是,他老人家悟道之後,第一次宣講演說的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
什麼是苦集滅道?咱們以前說過,就是佛陀認爲咱們的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這十二因緣講的就是苦集。
苦滅道跡,這個蹤跡的「跡」字,是遵循的意思,苦滅道跡,就是滅苦要遵循的方法。
啥方法呢,就是胡說八道,就是佛說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咱們說到這,您知道佛陀淨說點啥了吧,對,說苦集滅道四聖諦,說十二因緣,說八正道。
第46集四聖諦與聲聞初果
我們用白話文來解釋,勝鬘夫人在佛前向大家開示說:「世尊!這四個聖諦,有三個聖諦是無常法,一個聖諦是常法。
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有三個聖諦,是進入有爲相的,是有爲相中的法,當然就是無常的法。
如果是無常的法,那就是虛妄法。
虛妄法就不是真實的道理,就不能稱爲諦,也不是真實的常,也不是究竟的所依。
由於這個緣故,所以說苦諦、集諦以及道諦,都不是第一義諦,都不是常而永恆的,不是一切佛子的究竟歸依處。
」
第47集四聖諦之聖諦現觀
就像這樣子,依於正見而殷勤修習、多修習於四聖諦,則可以順序成就四聖諦現觀的十六種心,世尊在經中又簡稱爲「諦現觀」。
例如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說到:【世第一無間,即緣欲界苦,生無漏法忍,忍次生法智;次緣余界苦,生類忍類智。
緣集滅道諦,各生四亦然;如是十六心,名聖諦現觀。
】
第49集四聖諦即安立諦
時,生聞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13)好,這是說,以多聞出名的生聞婆羅門來請問世尊:「什麼是一切?一切法是哪些?」佛就告訴他:「一切法就是十二處,一切法都是十二處而來的;也就是一切法在眼、耳、鼻、舌、身、意的外六處與內六處。
」
佛法基礎:四聖諦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覺悟後,最初宣說的教法就是「四聖諦」和「十二因緣」,也可以說佛陀已經證悟了四聖諦和十二因緣法門,今天主要講一下佛教里最基礎、最重要的觀點:四聖諦。
四聖諦,又叫四諦。
"諦"字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譯,意譯爲"不顛倒",引申義就是"真理","聖諦"就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那麼,"四聖諦"就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四條真理。
四聖諦的次序一、苦諦:說明世間是苦果。
我們要知道生老病死,應該知道這是世間的苦果,也是業力的流轉。
我們要知道苦是一種什麼病,才能夠醫治它。
「四聖諦」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諦」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
「聖諦」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
「四聖諦」說四種真理:一者是苦聖諦;二者是集聖諦;三者是滅聖諦;四者是道聖諦。
唯有佛陀才能開示它,其餘的人只能隨著佛陀而解說,乃至辟支佛也只能自己覺悟,沒有辦法以四聖諦來度化衆生。
辟支佛知道世間的苦果,知道苦的原因,知道滅苦的果,但是卻沒辦法講出滅苦的「道」。
這個「道」是種種的修行方法,他沒有辦法開示詮釋,所以四聖諦唯有佛陀能圓滿的闡述。
在佛陀未出世之前沒有四聖諦,其他的聖者是以觀十二因緣而覺悟的。
索達吉堪布:四聖諦
頌詞意思:由於所取(滅諦)所舍性(苦、集二諦)及彼方便(道諦)善決定門,於四諦真理要義,如佛所說無欺誑故。
第一轉fa輪的內容,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
雖然在第一轉fa輪中,已經有了四諦,但第三轉fa輪裡面,也講過四諦。
比如說,全面解釋第三轉fa輪主要內容的典型論典,是《寶性論》。
此論中,也講過四聖諦。
四聖諦,即苦、集、滅、道
複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複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諸比丘!我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衆中,爲解脫、爲出、爲離,亦不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索達吉堪布:四聖諦
第一轉fa輪的內容,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
雖然在第一轉fa輪中,已經有了四諦,但第三轉fa輪裡面,也講過四諦。
比如說,全面解釋第三轉fa輪主要內容的典型論典,是《寶性論》。
此論中,也講過四聖諦。
也就是說,四聖諦不僅是小乘佛教的觀點,同時也是大乘佛教的觀點。
法念住|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
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法念住的最後是四聖諦隨觀,「聖諦」是神聖、真諦的意思。
四聖諦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這是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的內容,它傳遞佛陀證悟的真髓,也是佛法的核心義理。
ì滅聖諦:息滅渴愛後,達到涅槃的情況,此需透過見道的體證力量去斷除潛伏的煩惱。
ì道聖諦:導致苦滅之道,即八正道。
其中,正見和正思惟屬慧學;正語、正業和正命屬戒學;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屬定學。
智瀚法師應邀主講《四聖諦》
智瀚法師應邀做《四聖諦《四聖諦》的佛學專題講座,普陀山各寺院僧衆和隨喜護法居士共三百餘人參加了講經法會。
佛說四聖諦苦集滅道第二篇
四諦,又作四聖諦諦,意爲真理或實在。
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
四聖諦(Cattāri-ariya-saccāni,諦的意義就是真理)即:世間的苦(苦諦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諦或稱集諦Samuday-asacca),說苦的消滅(滅諦Nirodha-sacca)和滅苦的方法(道諦Magga-sacca)。
阿羅漢小乘聖人所修學的是四諦法門。
佛陀覺悟後首次宣說之法——四聖諦
佛陀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
覺悟後第一次說法,內容就是「四聖諦」,這四聖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那麼佛說的這個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作爲佛教徒真正掌握到無常、無我和緣起法的真諦,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懷是何等的奇妙了。
延伸文章資訊
- 1【佛法大海】 四聖諦 - 人間福報
當佛陀證悟後的第一個夏天,為五位比丘說的就是人生的真相——四聖諦:苦、集、滅、道。 ... 佛世時有一則因瞋而苦的故事,頗值深思:
- 2四聖諦可以明白真理 - 人間通訊社
- 3四聖諦
今天要講的是佛法的核心思想:四聖諦,包括四項:苦是聖諦; ... 經過六年的苦修,終於覺證四聖諦真理,而成為正覺的佛 ... 每個人聽這故事都覺得很好笑!為什麼呢?明.
- 4「連載二十七」廣而知道的四聖諦故事
「苦、集、滅、道」是佛陀一開始在鹿野苑講的「四聖諦」法,也是修行的一個 ... 說到「四聖諦」,還有一個我們廣而知道的故事,雖然知道,在此我再講 ...
- 5解脫之道 - 佛陀教育基金會
所有道中八正道(註1)最殊勝,所有法中四聖諦(註2)最殊勝, 所有境界中不執著(涅槃)最殊勝,兩足眾生中佛陀最殊勝。 (偈273). 這是唯一的正道,除此之外,再沒有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