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如何閱讀: 不必大師開書單, 你能自己找到有趣又有用 ... - 誠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醞釀三載,2011年度重點書。

中文版全球搶先上市臉書電玩電視老是讓我分心,再也無法好好讀一本書?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人文史哲 閱讀 我該如何閱讀:不必大師開書單,你能自己找到有趣又有用的閱讀方式 ThePleasuresofReadinginanAGEofDistraction 作者 亞倫.傑柯布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我該如何閱讀:不必大師開書單,你能自己找到有趣又有用的閱讀方式: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UniversityPress)醞釀三載,2011年度重點書。

中文版全球搶先上市臉書電玩電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UniversityPress)醞釀三載,2011年度重點書。

中文版全球搶先上市臉書電玩電視老是讓我分心,再也無法好好讀一本書?摸到紙本才是閱讀?光看螢幕算不算閱讀?閱讀就要選擇經典作品?為了樂趣而讀,是沒有用的浪費嗎?作者亞倫.傑柯布說:「當閱讀越來越容易分心,閱讀更會是改變人生的最關鍵技能。

」這也是他寫這本書的動機。

他要告訴我們:◎不必大師開書單,我能自己找到有趣又有用的閱讀方式。

◎如何在分心時閱讀?如何抓住當下的感動?如何往「上」讀?◎怎樣閱讀才能認識自己?怎樣讀到忘我?◎看到巨著,真拿它沒辦法?◎如何深讀?又如何瀏覽?他會告訴你,原來這樣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格局現在的讀者越來越害怕巨著,深怕自己讀不懂或者是讀不對,也有很多學者大聲疾呼,現在的人讀得不夠,甚至讀的不是該讀的。

作者認為這些這些憂慮大可不必,閱讀始終不應該是苦差事,而是賞心樂事,尤其是在這個數位時代,閱讀已經是全面滲透到生活每一個部份,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閱讀,不論是在翻紙本書、閱讀報紙,讀人、讀自己,都叫閱讀。

傑柯布傳授的閱讀方法能溫暖嚴肅閱讀者的心,同時引領許多可能加入的閱讀者能夠享受欣賞好文字的滿足感。

他反對那些認為閱讀已經沈淪的悲觀說法,相反地,閱讀在今天比以往更蓬勃、更美好,比方說,線上、實體書店都各擁支持者,也有像歐普拉這樣的潮人物把閱讀推到時尚的境界。

作者認為,對於閱讀者他想要提供一些簡單、很有力量而且是迫切需要的建議,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自在閱讀(Readatwhim),也就是讀讓你開心的材料,不管是史蒂芬金還是英王欽定本聖經,不要覺得讀的東西會讓你丟臉。

遠比如何閱讀一本書那樣正經嚴肅,作者要引領讀者隨性閱讀,他教你怎麼在電子器上閱讀、如何不出聲地閱讀、如何重讀,當然還有如何讀小說、非小說,但是他的風格就像和學生或是讀者對話一般自在、隨性,就像現在閱讀的真相。

作者主張,網路年代的閱讀大大超越了傳統閱讀的想像。

所以儘管數十年前已經有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巨著,但現在,我們讀者需要新的方法來讓閱讀的熱情更熾。

他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指導你如何讀完一本書,而是要你愛上閱讀,教導的意味少,建議的意味濃,他是想讓網路世代的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本書的章節絕對不同於傳統談閱讀的書,譬如:「讀你自己」,還有「慢讀」、「重讀」、「在螢幕上閱讀」、「安靜地讀」、「和別人一起讀」所有能讓你找到樂趣、讀得有用的閱讀方式,你都能在這本書裡頭讀到—很開心、很有成就感的讀到。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最近一大堆研究都顯示,在數位時代,閱讀活動本身受到嚴重的威脅。

但是,傑柯布--求上天賞報他--提供一個閱讀的方法,能夠溫暖嚴肅讀者的心,引領無數準讀者進入享受上乘文字的深度滿足。

傑柯布告訴我們,如何能夠在閱讀這樣心智活動找到樂趣,甚至能完全忘記閱讀或許會有的辛苦。

本書洋溢智慧,是對讀者友善的一本書。

我會樂於把這本書送給任何可能的讀者,無論年輕或是年長。

」--著有電影《為愛起程》(TheLastStation)原著小說/傑伊.帕里尼(JayParini)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亞倫.傑柯布(AlanJacobs)身兼文學教授、文化評論者和媒體撰稿人多重身分。

美國伊利諾州惠登學院(WheatonCollege)英文系教授,該校是美國著名私校,創立於1860年,在美國文學院排名約前五十。

他在維吉尼亞大學取得博士。

傑柯布的學生給他極高的評價,說他上課從不無聊,很有啟發性,但是他的課也絕不營養,除了要閱讀很多材料,還要寫兩篇觀點特殊的報告。

作者著作頗豐,包括《原罪:一段文化史》(OriginalSin)、《納尼亞人:C.S.路易斯的想像和人生》(Narnian)等,後者被認為是探討納尼亞故事極其透徹的一本。

作者並編輯大詩人奧登的《焦慮的年代:一首巴洛克牧歌》詩評集。

傑柯布在季刊《新亞特蘭提斯》(NewAtlantic)定期發表文章,並在這本刊物的網站經營一個叫做TextPatterns的部落格,評論閱讀、寫作、研究以及知識的科技,他關注的是:隨著科技改變演進,我們失去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哪些事情被改變了,還有其中有什麼趣味。

他也替TheOxfordAmerican、《華爾街日報》等其他刊物撰文。

■譯者簡介林修旭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碩士,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00.作者序言閱讀,重要但不要緊張01.讀什麼都自在(別聽專家的)02.越讀,越認識自己03.要不要讀更難的?只要喜歡就可以04.往上讀,讀你喜歡的作家喜歡讀的05.畫底線、標註,摺角……你可以隨時回應一本書06.(在電子螢幕上)如何抓住當下的感動07.慢讀08.分心中,還能讀嗎?09.忘我,最高境界10.來自中世紀修道院的閱讀指導11.閱讀的輕重緩急12.巨著,就是沒人讀得完的書?13.深讀和瀏覽,可以共存?14.如何安靜地讀?15.重讀:越讀越有fu16.怎麼知道自己讀的是不是垃圾?17.閱讀讓人不再孤獨18.閱讀,看緣份19.你找回閱讀的喜悅了 商品規格 書名/ 我該如何閱讀:不必大師開書單,你能自己找到有趣又有用的閱讀方式 作者/ 亞倫.傑柯布 簡介/ 我該如何閱讀:不必大師開書單,你能自己找到有趣又有用的閱讀方式: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UniversityPress)醞釀三載,2011年度重點書。

中文版全球搶先上市臉書電玩電視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6526879 ISBN10/ 9866526879 EAN/ 9789866526879 誠品26碼/ 2680573626005 裝訂/ 平裝 頁數/ 288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開數/ 25K 試閱文字 產品試閱:讀書,不是件苦差事不管這種「專家論」,「步驟論」或是「天天五蔬果,健康跟隨我」權威幫你把關式的閱讀,喊得多震天價響,而令人目眩神迷,還是有些人覺得這只會使讀書興味索然,像在服勞役。

我的兒子就是這樣的人。

就是這些閱讀方法所散發出的「責任、「義務」、「美德」的道德「味」,讓他對閱讀敬而遠之的。

像我兒子敬閱讀而遠之一樣的人不在少數,這當中包含了程度不一的讀者、不太讀書的「囧讀者」(embarrassednon-reader),也有不讀書久矣、自覺面目可憎者(guilt-strickenex-reader),尤其也包含了一幫數位世界的「鄉民」。

因此,我才會想要提出一個截然不同的閱讀模式,與大家分享。

  我在此奉告寫信討教書單的讀者諸君:別和自己過不去,千萬別把閱讀當成像在吃知識上的有機蔬果一樣「無益不與」,(再打個比方)也別把它當成踩橢圓飛輪訓練機一樣,非得嚇死人不償命般的精實不懈,風雨不改,心心念念「卡路里燃燒」數,很「精精頁頁」,算的是看了多少頁,讀了多少字。

這樣做即耗神又費力,為的是讓自己回頭看看收服《米德鎮的春天》〔譯者案:艾略特(GeorgeEliot)小說〕時,能揚揚得意罷了。

「鬱卒啦!」這算哪門子的閱讀,根本就是路易斯(C.S.Lewis)說過的「社會與倫理健康教育」。

閱讀,不可思議的神奇過程狄更斯的《塊肉餘生錄》(DavidCopperfield)有個段落非常有名。

年幼的大衞,日子淒涼,正在調適怎麼和嚴酷、不苟言笑、甚且可能帶有敵意的莫史東(Murdstone)一家相處。

「我同年齡孩童有的遊戲消遣,我差不多都沒見識過。

莫史東家的信仰,陰沉的可以,把外頭的孩子都看成了毒蛇猛獸(儘管耶穌曾經把一個孩子帶到身邊,教導他的「門徒」說,不要禁止孩子到我這邊來,因為在天國就是這樣的人。

),而且認為彼此會同流合污。

這種待遇自然而然的結果……是讓我更孤癖、呆板、冥頑不靈。

」自然而然的,真的。

「我相信我大概已經成了個豬頭三了,」大衞接著道,「除了一件事。

」  是這樣的。

我父親在樓上的小房間留了些藏書,我看得到(因為和我的放在一起),不過屋子裡其他人就興趣缺缺了。

從那神恩浩蕩的小房間裡,藍登(RoderickRandom)、皮可(PeregrinePickle)、科林克(HumphreyClinker)、瓊斯(TomJones)、魏克菲德牧師(theVicarofWakefield)、吉訶德先生(DonQuixote)、流浪漢出頭天的巴拉斯(GilBlas)、還有魯賓遜(RobinCrusoe),都出來了,一大票英雄豪傑,與我為伍。

他們──就是他們,還有天方夜譚(theArabianNights)以及精靈傳奇(theTalesoftheGenii)──讓我的幻想鮮活,我的希望,穿越時空,而且更重要的是於我無害。

因為不管他們當中有什麼害,都傷不了我。

我根本不知道有什麼害可言。

……對我而言很奇怪,我怎麼有辦法在我遇到小麻煩的時候,藉由把我自己想成我喜歡的角色,我真是這麼做的,來撫慰平復我自己(這點還真困擾我),我則把莫史東先生和太太想成惡角,我真的也這麼做了。

我曾經當了一個禮拜的瓊斯(小孩子版的瓊斯,無害的小東西)。

我也曾一連一個月,把我自己幻想成是藍登。

我真的以為我就是。

  「這是我唯一而且習以為常的慰藉了,」大衞下了註腳結語。

「我一想到這事,一幅景象便油然而生:夏天向晚黃昏,一群孩子在教堂院子墓地嬉戲,而我就坐在床上,讀書為命。

」慢讀有個網站叫bkkeepr,創立者提供所謂的「服務」。

個人不能苟同。

bkkeepr的運作是這樣的。

網站要求你先有個Twitter帳號。

之後,在你開始讀一本書的時候一次,讀完之後再一次,使用Twitter發送訊息到bkkeepr。

(你也可以選擇將某一頁,標為書籤,然後送個訊息到bkkeepr,方便記得標的是哪一頁。

我就不解,如果這樣,為什麼不省事,這麼說好了,乾脆把書摺角或貼個便利貼就好。

而且,我一樣不解,為什麼這個網站,不是叫bookkeeper或是Bookkeeper。

)bkkeepr要你開始讀一本書的時候,記的,既不是書名、作者,而是「國際標準書號」(ISBN,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

之所以這麼做,主要的目的是想知道你讀的有多「快」,所以才需要ISBN碼,方便辨別,你讀的是哪本書,第幾版。

我認為,這個很瞎,瞎到不行。

讀書,重要的是讀了什麼,怎麼讀的,而不在速度的快慢。

讀書主要是要上遊古人,和偉大性靈溝通交流,而不是墮入「咱米國人」(MeAmericans)「自我感覺良好」的無間道,求出無期的自戀情結。

徹底根絕這種想法吧。

死前必讀幾本才對?從這個點,看一下,更可怕,更瞎的是《一○○一本死前必讀的書》(1001BooksYouMustReadBeforeYouDie)。

姑且不論這完全與「自在」背離──想一想,人生苦短,這書單可是苦長啊,如果你為這聖旨般的書單所限,那你這輩子也甭想讀別的了,哪怕只是個字──我們就談一點,本書可不是什麼教你如何閱讀的書。

《一○○一本死前必讀的書》針對的是那些不想讀書、卻很在意讀過了些什麼書的人,量身打造的超完美指南。

一如我們先前所見,年輕的羅德里格茲,苦求知識正統的肯定認同,努力計算,無情逼迫自己看完亳無意義的書,只為能夠將其所讀書清單上,槓掉。

不過,最終他終於看透了其中的虛空,此等苦行,潛在的挫折有多深。

他構築的不是自我內在的文化修為,他只是「溜眼過文」罷了。

某種程度而言,這麼做,只是為了求得師長的認同。

當然,想要透過閱讀得到他人認同,稀鬆平常,非僅限於師長而己。

當然也有欲望,想要在公開場合,不經意露一手,提一下你最近從事的,知識上啟廸,文化上練達的閱讀。

現在,我可以就「搖個手指」,強調從他人的價值判斷中,獨立出來的重要性,一種成熟面對他人對你閱讀習慣看法的了然,漠然。

事實上,這才是正途,王道。

不過對於亟力達成這種道德永續自足的人,還有個選擇。

叫做「說謊」。

太快?太慢?沒錯,扯謊不對。

不過人浮於世,有時候不得不「兩害相權」。

說謊不對,不過讀一堆不喜歡,不想讀的書,更離譜,大錯特錯──這裡所謂的「讀」,指的是,眼睛穿行過頁,有看沒有懂──為的只是討好,討好那些意見你打頭就不該言聽計從的人。

所以,我認為,花點時間,搞清楚人們聽到你在讀什麼,會有什麼反應,然後用 Wikipedia弄清楚是那些書,方便人家詢問時,可以回答就夠了──回家還是「讀自己想讀,爽讀的書」。

而且用的是自己的步調讀,不停,哪怕只有短短一秒,去想一下你一分鐘讀幾個字都不要。

你可能讀太快了喔。

讓我們看一下美國文學怪傑拉佛提(R.A.Lafferty)的小說吧。

書名叫做《卡米洛的基礎教育》(ThePrimaryEducationofCamiroi)。

寫的是關於杜部可(Dubuque)的家長會代表團,造訪其他星球,為的是考察外星社會的教育方法。

一個小孩,撞到了代表團的一個成員,把她撞倒了,眼鏡也撞破了,之後,馬上幫她磨了新的鏡片,也修好了鏡架──來自地球的愛荷華人忐忑不安──問了一個女孩,讀書速度。

他回答,一分鐘一百二十個字。

其中有個愛荷華人就得意的說,她認識,與杜部可年紀相仿的學生,一分鐘可以讀五百個字。

(根據戴哈奈的解釋,這大概已經逼近我們人類的極限了。

)「我開始練習閱讀的時候,一分鐘的速度高達四百個字,」小女孩說。

「他們費了番功夫矯正我。

我得要上閱讀矯正課,我父母親引以為恥,感到丟臉。

現在我已經學的差不多了,讀得夠慢了。

」「夠慢」,就是「過目不忘」,記住讀過的每個字。

其中一個大人說了:「咱卡米洛人,只比你們地球人聰明那麼『一咪咪』而已。

我們沒時間浪貴,禁不起忘,或是復習,或是,只在意敷衍的事物,結果只好囫圇吞棗,快快掃視,什麼都記不住。

」何妨吟嘯且徐行人,為什麼要快讀呢?主要原因,我提過了:他們要的,不是「要讀」,而是「有讀過」。

可是他們為什麼要「有讀過」呢?我想是因為他們認為閱讀就是把東西往腦袋裡塞。

看一下帖卡斯(DonTapscott)的書《數位養成》(GrownUpDigital):帖斯卡遇到一個叫歐西亞(JoeO'Shea)的年輕人,當時是佛羅里達大學生生會的會長,剛遴選出來的羅德學金得主〔譯者案:羅德獎學金,為牛津大學紀念CecilRhodes所設立的國際研究生獎學金〕,聽他在午餐會,向「佛羅里達大學領袖」演講。

歐西亞對閱讀是這麼說的:  「我不只讀書本而已。

我上Google,快速吸收相關資訊,有些資訊的確來自書本,不過要坐下來,從頭到尾,一點意義都沒有。

這樣不是善用時間,因為我可以從網路上更快得到我要的資訊。

」閱讀的效率如果閱讀僅僅只是「囤積資訊」──卡爾所謂的「露天開採『相關材料』(strip-miningof‘relevantcontent’)」──那麼,歐西亞顯然是個頂聰明的高手,方法、策略都有。

相同的,如果立足點相同,我們會對戴哈奈說法的可能性,感到興奮,找方法,讓文字在我們的視覺區,移動的更快,所以,破天荒第一次,貨真價實的速讀實現有望。

不過,如果我們把閱讀看成是「上傳」資料的手段(meansofuploadingdata),那麼閱讀「一直」都很「龜速」。

如果一本書傳到電腦只消十秒不到,那為什麼相同的情況就要用上一星期才能傳入到大腦?而且,慢就算了,還錯誤百出,零落不全?留意一下卡米洛人,雖然教育系統種種細節都很棒,走的閱讀套路,也是這一路的:他們需要慢讀,不是因為認為讀得慢有什麼別的好處,而是因為他們要確保資料傳輸無誤。

他們奉行的是資訊理理的圭臬:構築的是一個冗贅(防錯)的系統。

現下,上傳式的閱讀,從許多方面看,都還算有效。

也是讀食譜或軟體操作手冊的不二法門──雖然我們還是要把上傳的東西,轉化為適當的行動才成。

即使我個人和同事不樂見,不過許多學生就是這樣讀文學和哲學的。

我們比較喜歡的是:一個年輕女學生,凝神觀看瑞里雅思(MarcusAurelius)的《沉思》(Meditations),因為感動,從而思考她「善」的觀念是什麼,不然就是一個年輕的男學生,因為看了一次《燈塔行》(TotheLighthouse),價值觀從而顛覆,全盤改變。

不過我們還沒那麼「好傻,好天真」,期望這些事好事成真。

畢竟,我們把這些書指定為教材讀本,其實就是想測知學生的理解到哪裡,所以,我們的作為好像是要學生把閱讀當成工具,也就是說,求取閱讀本身以外的樂趣和價值:換句話說,我們叫他們,為成績讀書。

而以成績為前提或背景讀書,很可能的讀書方式是上傳式的,是這樣讀,或是試著這樣讀的,這樣,書到用時,才可以「唾手可得」。

(令人吃驚的事是,偶爾,讀古哲學的時候,學生還是真的想了一下,「善」(theGood)是什麼?而且也讀伍爾芙(VirginiaWoolf)顛覆了一下他們的價值觀。

不過說也奇怪,類似的情況如果發生的時候,一般的讀者都會覺得「好書由來最易完」,讀太快了。

) 活動 【買書滿額送有機米】海外訂單/雜誌訂閱恕不參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