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背水一戰的覺悟與成績:不再甘於代工,轉型品牌、進軍日本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都說,台灣企業要從代工轉型品牌,台灣企業要走出去打國際市場,台灣年輕人要勇於創新、 ... 下面兩篇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們的故事與詳細做法:.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海外職場 職涯 身為中小企業第二代,我背水一戰的覺悟與成績:不再甘於代工,轉型品牌、進軍日本!(上) 吳開/日日升,日日學 2018/09/26 18294 PhotoCredit: 以台灣現在的環境,其實要靠的是每個人、每家大大小小的企業,自己摸索、自己前進。

很多人都說,台灣企業要從代工轉型品牌,台灣企業要走出去打國際市場,台灣年輕人要勇於創新、闖蕩,才有機會。

這些我都認同,而且有著切身的體會。

但具體來說該怎麼做?老實說,以台灣現在的環境,其實要靠的是每個人、每家大大小小的企業,自己摸索、自己前進。

過去這幾年的時間,我為父親經營了30多年的傳產中小企業,規劃與執行轉型工作。

歷經許多考驗後,讓業績突破性成長,並於去年營收翻倍,成為年營業額超過1.6億元新台幣的中型企業。

接著並利用台日跨境電商的機會,向海外行銷公司產品,也成功讓樂天日本站的上架產品,在三個月內銷售一空,並從無到有,獲得月50萬元新台幣訂單的爆發性成績。

這些成果或許在許多巨型企業眼中,並沒有多了不起,但得來不易,背後的付出和血淚,更只有自己知道。

在《換日線》分享這系列文章,並非為了吹捧自己或打企業廣告,而是希望透過分享我們這家中小傳產公司的轉型案例,能夠給予有志創業經營品牌、開拓海外市場、或是為台灣產業尋找方向的同輩朋友們,一些實際的經驗分享。

期望能夠讓大家少掉一些摸索的時間,或者從中有些新的體會。

如果能夠成為幫助台灣「轉型走出去」的一股小小力量,更是我的榮幸。

下面兩篇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們的故事與詳細做法: 故事背景 有在台灣使用割草機的人,或許多少都聽過東林(Comlink)這個品牌。

這家公司的老闆,其實正是我父親。

公司已有30年的歷史,過去主要業務是研發、製造各種電子產品,不過以前都是走ODM工廠的形式,幫客戶代工製造。

我在6年前進入企業工作,那時看到農機電動化的趨勢,所以放棄自己前往美國讀書的夢想,決定回到家中的企業幫忙。

我知道自己非常幸運。

相較於許多同年齡的朋友來說,我如果選擇「混吃等死靠家裡」,或許短期內仍不用擔心生活問題。

但我對自己的期望遠高於此──我看到台灣傳產的限制與凋零,外界眼中所謂的「富二代」、「小開」,其實真相是若不力圖轉型,只會隨著企業的凋零、人才的出走而「完全消失」。

內心也希望,將來有一天能證明,不是我「靠家裡」,而是我「能讓家裡靠」。

我的另一個非常幸運之處,則是相較於其他不少傳產企業的二代,長輩通常不放心讓他們主導改革或創新的商業模式。

但父親從我進公司不久,就願意給我一個有限度的空間和舞台,讓我用電商進行傳產改造。

只是這個機會也必然伴隨著責任──我自認既然有這樣的機會,就絕不能讓自己失敗。

總之,這幾年來的過程,有辛苦有挫折,但也充滿了驚險的挑戰與樂趣! 一、原本的ODM計畫 我們企業的強項,就是研發與製造。

因此當公司準備進軍新的電動割草機項目時,父親原本也想要走ODM代工模式經營,將產品交由代理商控制品牌與通路,我們只負責生產與研發。

但代理商用其品牌售出,能賺至少5成;反觀我們既要負責研發、又要負責製造品管,交貨給它後卻只能賺約3成利潤⋯⋯相當藍瘦香菇。

在20年前,更曾遇過台灣的某代理商,以市場壓力逼父親降價,在利潤過低又沒有自有通路的情況,讓當時的產品最終以失敗收場的慘痛經歷⋯⋯。

基於父親的慘痛經驗,我決定說服父親,以這次參與的割草機產品為開端,我們要做自有品牌,自己掌握市場、開拓通路,不再有被代理商擺一道的機會! 父親願意給我一個有限度的空間和舞台,讓我用電商進行傳產改造。

圖/Shutterstock 二、放棄2千萬,賺1.6億──學習電商改革,壓力使人成長 於是,我背負著龐大的壓力,做父親不擅長的品牌建立、通路推廣,一肩扛下了企業零售、打通路的重任。

(期間,甚至還拒絕了一個代理商,開出新台幣2千萬總代理的誘惑⋯⋯。

) 通常台灣的傳產在一開始,並沒有太多品牌的概念,也比較不曉得如何估算品牌行銷的成本與效果。

因此當時公司給我的行銷預算,只能說是「最低限度」。

幾經思考後,我決定從滲透率最高、成本最低的電商行銷下功夫。

在有限資源中背水一戰、要帶領企業轉型的壓力,讓我自5年前起養成不斷自我進修、凡是也儘量自己來的習慣:如最初從當年的網站架設平台Dreamweaver(最早做網站,還是用表格畫區塊+CC語言建立的⋯⋯)開始學起、之後到處聽課學習網站SEO優化、各項影音美編工具的自我進修,到後來開始學進階的Wordpress架RWD網站、Visualize製作3D動畫、Solideworks3D繪圖建立產品模型照片、品牌與視覺化設計表達⋯⋯等等。

那時才知道,想用電商做出成功的品牌,該學的活絕對不只有一個,而是一個很複雜的學習過程⋯⋯就這樣歷經了3年的時間,總算能夠逐漸駕馭這些工具,並自己設計出較有質感的品牌與網站,同時也讓官網品牌能在「割草機」關鍵字中,衝到了Google搜尋第一頁。

這時,發生了銷售奇蹟!我們掛上自有品牌的電動割草機產品,在2年內研發完成、正式上市銷售後,我利用電商通路,讓營業額從0開始,在之後的短短3年間,一路飆漲到1.6億元新台幣,變成了這個領域中人人知曉的領導品牌之一。

這樣的品牌知名度,也讓我們能「從線上到線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銷售通路系統。

(現在仍有超過8成以上的客戶,是因為網路資訊而決定購買的。

) 這完全顛覆了台灣傳統銷售農機的方式,更讓每月營業額不斷破紀錄!獲得了遠遠超過ODM代工所能獲得的利潤,讓父親既感到非常訝異,又十分驕傲! 我相信很多二代也像我一樣,在接班時面臨轉型的問題。

不過我相信,年輕人活在趨勢中,只要你肯溝通、付出、學習,並勇敢駕馭趨勢,後面獲得的收益,會遠遠超過長輩那個年代的成績! 三、下一步:用電商繼續開拓外銷,進軍40億新台幣規模的日本市場 在獲得了國內市場的成功後,我知道B2C「跨境電商」已經是新趨勢,並將在未來2年內,對台灣的企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此,我給了自己全新的挑戰:2018年,我開始用跨境電商逐步打通了日本市場(就像5年前的決定一樣,我們搭上電商趨勢,獲得巨大的成功),鎖定高消費的日本市場,也能讓我們的利潤、競爭力最大化! 接下來的下篇,就請讓我按照一步步的實戰經驗,分享自己是如何從零開始,用4項步驟,透過日本跨境電商,在「台灣農機品牌外銷日本」上,獲得快速的突破吧! (下篇:〈身為中小企業第二代,我背水一戰的覺悟與成績:不再甘於代工,轉型品牌、進軍日本!(下)〉) 執行編輯:賴冠穎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傳統產業 轉型 電商 跨境 銷售 業績 商業 關聯閱讀 「一個打十個,Amazon你要逼死誰啊?」─電商巨頭收購有機超市,為何造成全美超市大震撼? 「資深,已無法掩蓋你的不專業」──台灣企業的世代斷層危機 「落伍」的台灣崇尚「舶來品」?還是我們事情只做一半,阻絕了自己的創新與商機? 作品推薦 參考資料 TOP 吳開/日日升,日日學 為台灣傳產企業的第二代,透過電商操作,讓傳產企業轉型成功,成為年營收翻倍破億的中型企業,並獨自前往日本從事市場佈局,從經驗中實際見證跨境電商對傳產企業的助力。

2018年自日本回台,成立日日升團隊。

在「回家接班」前,打算幫助更多的企業轉型。

希望讓接班的二代們可以用新方式證明自己,超越父親過去的成就;也讓更多有才能的年輕世代,找到可以發揮的廣闊舞台,成為白手起家的「富一代」。

BLOG:日日學 看更多 上一篇 矽谷的「適者生存」叢林法則:還在天真相信金飯碗?裁員才是家常便飯 下一篇 「堅持所愛,讓社會為妳轉動」:青年創業的她,打破我對「巴林女性」的刻板印象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商業Business 身為中小企業第二代,我背水一戰的覺悟與成績:不再甘於代工,轉型品牌、進軍日本!(下) 商業Business 日商為何紛紛來台發展?許多日本老闆不會告訴你的真相──而這也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新創次世代InnovativeStartups 一解「狗爸狗媽」椎心之痛,站上全球新創舞台──專訪Tomofun創辦人張友辰 職涯Career 紮實培訓從頭學起的中鋼駐日代表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金卡戴珊「被炎上」的MetGala紅毯造型:博物館典藏的歷史服飾,到底可不可以穿? 2 從洗碗機看文化差異:在紐約公寓,它比洗衣機更常見! 3 美國主管如何應對「很雷」的新人,讓我學到的一課──是時候放下「亞洲式說教」了 4 不准外國人買房、禁止「盲標」房產⋯⋯加拿大「打房四大手段」能解決購屋困境嗎? 5 英籍獵頭在台灣:觀察人才市場近10年,給本土企業和年輕世代的衷心建議 6 從中韓兩千多年的歷史交織,看韓國對漢字去留的「愛恨糾葛」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