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說的五陰熾熱苦是什麼,佛家五陰熾盛苦是什麼意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佛教裡說的五陰熾抄盛苦:五陰即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熱,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 ...
首頁>文化>2021-04-1410:01
佛教裡說的五陰熾熱苦是什麼,佛家五陰熾盛苦是什麼意思
0
佛教
五陰
熾熱
苦是
什麼
回覆列表
發表回復
1
匿名使用者
陰是來新譯,新譯就是源玄奘大師
的翻譯,是針對南北朝鳩摩羅什大師等的翻譯來說的,陰就是原來的蘊,所謂五陰就是五蘊的意思,不過玄奘大師用陰還含有一個遮蔽讓凡夫我等不能見性的意思在裡面。
蘊就是五蘊,包括色,受,想,行,識五種,這五種就概括了一切存在了,也就是物質,感受,思想,行為(遷流變化),識別機制。
仔細的分析這五種都是需要條件具備才能夠產生的,所以蘊,陰就是聚集(因緣條件和合)的意思,條件滿足才能形成的意思。
五陰熾熱苦是前面的生,老,病,死,怨嗔會,愛別離等的基礎,沒有條件滿足何來生,老,病,死,怨嗔會,愛別離?所以凡夫妄執導致五蘊聚集,又五蘊導致七苦,三災,八難等等沒有止息,所以無陰熾熱是苦。
2
歡喜圓滿
“陰”字,是“遮蓋的意思。
有五種事情(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33030五種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識五種),遮蓋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裡頭迷迷惑惑,造出各種的業來。
所以那五種事情,就叫他“五陰”。
因為有了這種五陰,那貪、瞋、痴的心,就著牢在這個五陰上頭,像火碰著了乾柴一樣,就會烈烈烘烘的燒起來,所以叫做“五陰熾盛”。
這“熾盛”兩個字,本來是“火勢旺得厲害”的解釋。
這“熾盛”兩個字,本來是“火勢旺得厲害”的解釋。
現在借這“熾盛”兩個字來,譬喻這五陰的。
並且譬喻這五陰的迷惑人,容易得很,像乾柴容易著火一樣。
陰是新譯,新譯就是玄奘大師的翻譯,是針對南北朝鳩摩羅什大師等的翻譯來說的,陰就是原來的蘊,所謂五陰就是五蘊的意思,不過玄奘大師用陰還含有一個遮蔽讓凡夫我等不能見性的意思在裡面。
蘊就是五蘊,包括色,受,想,行,識五種,這五種就概括了一切存在了,也就是物質,感受,思想,行為(遷流變化),識別機制。
仔細的分析這五種都是需要條件具備才能夠產生的,所以蘊,陰就是聚集(因緣條件和合)的意思,條件滿足才能形成的意思。
五陰熾熱苦是前面的生,老,病,死,怨嗔會,愛別離等的基礎,沒有條件滿足何來生,老,病,死,怨嗔會,愛別離?所以凡夫妄執導致五蘊聚集,又五蘊導致七苦,三災,八難等等沒有止息,所以無陰熾熱是苦。
3
匿名使用者
佛教裡說的五陰熾抄盛苦:五陰即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熱,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只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衰老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4
李星毅
“陰”字,是“遮copy
蓋的意思bai。
有五種事情(五種事du情,就是色、受、想、zhi行、識五種dao),遮蓋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裡頭迷迷惑惑,造出各種的業來。
所以那五種事情,就叫他“五陰”。
因為有了這種五陰,那貪、瞋、痴的心,就著牢在這個五陰上頭,像火碰著了乾柴一樣,就會烈烈烘烘的燒起來,所以叫做“五陰熾盛”。
這“熾盛”兩個字,本來是“火勢旺得厲害”的解釋。
這“熾盛”兩個字,本來是“火勢旺得厲害”的解釋。
現在借這“熾盛”兩個字來,譬喻這五陰的。
並且譬喻這五陰的迷惑人,容易得很,像乾柴容易著火一樣。
5
樂觀小山
五取蘊苦。
為八苦之一。
指人各具五陰而諸苦熾盛,亦指有漏的五蘊之苦。
“五蘊”當然就色、受、想、行、識五蘊,“熾盛”是興盛、旺盛的意思。
也就是說由五蘊組合而成的五陰身,能夠造三業而招感眾生流轉生死,此業力的作用非常強大,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
而眾生的五陰身能感此三業果報,受三惡道之苦,所以說五蘊所集聚的眾生五陰身本身就是一種大苦。
因為前七種苦都要由此五陰身來感受,如果沒有五陰身,那前七種苦就無從現顯。
因此“五蘊”是眾生感受苦報的根本,所以我們修行佛法就是讓人們認識五陰組合而有的我是假,名為五陰無我,證得“我空”;當五陰之我是空無自性時,形成我的五陰法也是假名無有自體。
五陰與我相待而有,二者都是無自性,即是“法空”。
如此證得我法二空者,即是得到解脫,不受生死輪迴。
所以說“五蘊熾盛苦”。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講人生八苦介紹:
佛教講人生有八苦。
即: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生老病死,是屬於個人的生命體驗;怨憎會,不想看到的人偏偏看到了;愛別離,相互喜歡的人總是想在一起,現實卻不允許,所以只能離開;求不得,
我們想要健康,想要長壽,卻得不到,越是得不到我們越想要。
最後一苦是五陰盛苦:五陰又名五蘊,即色、受、想、行、識,它的作用熾盛,把人的真性蓋覆了,使人迷惑顛倒,妄生分別執著,造作諸業,故人死後,復須再生,為人生八苦之一。
五陰者,色受想行識也。
陰即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也。
盛即盛大之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名五陰盛苦。
佛陀說八苦是為了闡說苦的境界,不僅總結苦,更意在解決人們苦的問題。
佛陀說苦才是真實。
什麼是真實?只要有迷惑,苦便不可避免,這就是真實。
因為迷惑而產生苦,迷惑是因,苦是果。
佛陀說苦和我們說苦意義完全不一樣,佛陀說苦是為了讓我們覺醒,讓我們先知先覺;我們經歷苦是一種後知後覺,不但沒有辦法解決,還會再次經歷苦。
佛陀給的答案很科學,我們體驗過苦後,就會知道苦的原因是迷惑。
6
因緣法
主要是對五蘊的概念不清楚。
下面是五蘊的解釋:
色蘊:即物質的積聚。
色蘊包含內色與外色。
內色就是:眼、耳、鼻、
舌、身--五根:我們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軀);外色就是:色、聲、
香、味、觸--五境:所知的外境,這些都包含在五蘊之中。
(二)、受蘊既是領取納受之意。
對於順境與逆境的領納感受,它可分為身受和
心受。
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樂、舍(不苦不樂)三種感
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憂、喜。
固受有苦、樂、舍、憂、喜五種性
質。
(三)、想蘊:心於所知境執取形象。
既是看、聽、接觸東西時,會認定所對的
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後為它安立名稱,生起認識的心理。
(四)、行蘊:"行"是造作之義,行蘊是驅使心造作諸業,所造作的行為有善、
惡、無記三種心理,稱為心所生法,又稱為心所。
(五)、識蘊:佛教對識蘊的解說有大、小乘的區別,在此依據大乘的分類來解
說:識蘊分為八識,它又可分為三種類:一者為心,它集起諸法,並能
生起種種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
二者為意,它恆思量我
--末那識。
既是我們有一種心念,它一直執著有一個"我",稱為意。
三者為識,既是了別外境;能夠知覺外面境界的心,稱為識。
有時候,
心、意、識總稱為心,也稱為識蘊;識能夠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
因為由它帶動其他的心念,以它為主,故稱為心王,隨它而生起的心念
稱為心所。
五蘊包含了色、受、想、行、識這五種類的法,各個合為一集,都是因緣和
合的,它們相續不斷的生滅,故五蘊的意思是五種不同的聚合。
五蘊也被翻譯為
五眾或五陰。
7
得過且過
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
一色陰,有形質礙之法名為色。
色有十四種。
所謂四大五根五塵。
此之十四。
並是色法也
二受陰,領納所緣名為受。
受有六種。
謂六觸因緣生六受。
但境既有違順。
非違非順之別。
故六受亦各有苦受樂受。
不苦不樂受之異也
三想陰,能取所領之緣相名為想。
想有六種。
謂取所領六塵之相。
為六想也
四行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為行。
行有六種。
大品經中。
說為六思。
思即是行。
謂於六想之後。
各起不善業善業無動業也
五識陰,了別所緣之境名為識。
識有六種。
即是六識。
若諸論師多雲。
識在二心之前。
諸大乘經中。
明識最居後。
今依經為次料簡
五陰就是‘我’的代名詞。
五陰即指色、受、想、行、識。
人是由物質和精神聚集的和合體;所謂物質,在佛法裡叫做‘色’;所謂精神,在佛法裡是指受、想、行、識而言。
擴充套件資料
修行五陰注意事項
1、摺疊色陰
楞嚴經列舉了以下十種可能在修色陰時遇到的神奇現象:越出障礙、於其身內拾出蟯蛔、空中聞說法聲、觀見千佛、十方虛空成七寶色、在暗室內見種種物、四體忽然同於草木、十方山河皆成佛國、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見善知識形體變移。
如果修行者遇到這些現象後停止觀音,則可能落入魔道。
2、摺疊受陰
色陰修盡之後,受陰不再順從色陰而起作用,因此修行者會遇到以下十種極度的情感:無窮悲、無限勇、大枯渴、得少為足、無盡憂、無限喜、大我慢、無量輕安、歸向永滅、無限愛。
如果修行者不去止觀這些情感,而被情感控制從而停止觀感,則可能落入魔道。
3、摺疊想陰
楞嚴經列舉了以下十種可能在修想陰時遇到的想法:善巧、經歷、契合、辨析、冥感、靜謐、宿命、神力、深空、長壽。
如果修行者不去止觀這些想法,而被想法控制從而停止觀想,則可能落入魔道。
4、摺疊行陰
楞嚴經列舉了以下十種可能在修行陰時產生的錯誤理解:生滅無因因、四遍常、四無常與常顛倒、四有邊、四種有無顛倒、死後有相、死後無相、死後俱非、七斷滅、五涅盤。
如果修行者產生這些錯誤理解後停止觀生滅,則可能落入魔道。
8
匿名使用者
‘五陰無我’的這句經文,是佛教的‘無我觀’。
五陰是什麼?五陰就是‘我’的代名詞。
五陰即指色、受、想、行、識。
我人是由物質和精神聚集的和合體;所謂物質,在佛法裡叫做‘色’;所謂精神,在佛法裡是指受、想、行、識而言。
色,是變礙的意思。
因為有形的物體,都是變化無常而有所障礙的,物和物之間遇到有和合性的便相吸,有抵逆性的便相拒,相吸便成,相拒便壞。
受,是領納的意思。
知道苦,叫苦受;知道樂,叫樂受;不苦不樂的時候,叫不苦不樂受。
想,是取像的意思。
攀緣外境,回憶往事,幻想將來,都是想。
行,是造作的意思。
由取像而有造作的行動,有時作善,有時作惡,這都是行的力量。
識,是了別的意思。
如眼能了別認識青黃白黑,耳能了別認識好惡音聲,鼻能了別認識香臭之味,舌能了別認識酸甜苦辣,身能了別認識冷暖軟硬。
我人業報所集的色身,在時間之流中生生死死,就是這五陰之我。
陰是遮蓋的意思,色受想行識的五陰遮蓋了我們本來面目的真如佛性,眾生沉淪苦海就是執著這五陰之我為實有。
五陰無我,就是《心經》裡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五蘊指的就是五陰,能照見五蘊皆空,就能知道五陰無我的意思。
現在五陰所集合的我人身心,明明是真實不過的,我們色心所合的身體,行動自如,要東就東,要西就西,所受的苦樂也是實實在在的,為什麼要說五陰無我呢?
原來,五陰之我,不過是假因緣暫時的和合,不能常住,沒有自體,所以說‘無我’。
一說到‘無我’,大家總是很害怕,‘無我’之聲,像是一個空空的原子彈,要把有情所執的‘我’炸得粉身碎骨,無影無蹤,大家對這種大乘無我之理,怎不恐怖呢?
其實,我們若不能照空虛妄的五陰之我,真心之我又怎麼能顯現呢?把虛妄的去除了,真實的就會顯現出來。
烏雲消了,朗朗的晴空才會出現。
就是學道多年的人,如不能了知五陰無我,仍然無法獲得解脫,仍然會被世間的一切虛假所囚。
宋朝時,有一位金山的佛印禪師正在講經,聽眾把道場擠得滿滿的,這時官封大學士的蘇東坡居士也光臨聽經,禪師對他打著禪風機語說道:
‘此間無學士坐處!’
蘇東坡也是一個學佛參禪多年的人,聽了以後回道:
‘何不暫借禪師的四大之身為座?’
‘學士!你既要老僧四大之身為座,老僧有個問題,你若回答得出,即將身子給你坐,你若回答不出,請將玉帶解下來留在此間永鎮山門?’
‘好的!好的!請你問吧?’
‘佛法講四大本空,五陰無我,請問學士以什麼為座?’
滿腹經論的大學士蘇東坡,給佛印禪師這麼一問,問得啞口無言,只得留下身上的玉帶。
直到今日,金山江天寺所收藏的蘇東坡玉帶,成了稀世價值連城的古物!
本經說‘五陰無我’,最好的解釋還是本經的經文,為什麼說‘五陰無我’?因為‘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前面我們曾講過,我人身體是由因緣和合而‘生’的,因緣離散也就‘滅’了;有情的身心,在遷流不息的‘變’化著,在昔此今彼的遷‘異’著。
這五蘊和合的我,是‘虛’而不實的,是‘偽’而不真的,不能自由,不能自在,‘無’有‘主’宰。
講過了世間的無常觀、四大的苦空觀、五陰的無我觀,最後應該講到‘心是惡源,形為罪藪’的不淨觀。
良心!良心!雖然大家高叫著人要有良心,但沒有良心的人仍然很多。
那些身犯的姦淫,手犯的竊盜,口犯的惡言,主宰著身、手、口去犯罪的,就是心!
那些手拿著硫酸,把自己曾經愛過的人澆毀得面目全非;親身用刀把他曾深夜談心的朋友分屍滅跡,這些慘絕人寰的罪惡,不就是導源於心嗎?
一個人因為有自私的心,所以光明的本性被私心矇蔽了,私心的氣焰高了,什麼義理人情可以不講,什麼損人利己的事情都可以做出。
在這個世間上,小如家庭的人我是非,大至社會國家的戰爭,莫不由於私心的蠱惑!
∧她說先睡會,等下聊,我說好,去吧然後她發個發呆的表情,下一句回什麼呢∨如果女孩跟你說我還以為我不符合你的要求呢。
沒想到是你以為是自己不符合我的要求。
這是啥意思
熱門排行
哪位書法家寫的硬筆書法好,硬筆書法練哪位書法家的好呢?帶有《墓》字的傷感歌曲那些,帶有一個君字的古風歌曲急需,求高手賜對聯幾對。
要帶龍和鳳的對聯。
或者很吉祥幸福的結婚對聯。
謝謝。
謝謝。
謝謝了對聯中“之”字和什麼字相對,對聯中之對什麼字比較好?喬迂之喜是什麼的意思,喬迂之喜快到了,怎樣通知各位好友求財富值幫作一首小男該子寄養作七言對萬字作上聯富字做下聯謝謝求嵌名婚聯《益寧新婚》上聯用益再後用新請為老龍坡涼亭出對聯,新建山坳涼亭求對聯,山坡名叫老龍坡山腳有沱江水5春雨捎來萬絲雨,求下聯,春雨過後的下一句是什麼?送手錶禮物怎麼寫贈言,送手錶改怎麼寫祝福語
延伸文章資訊
- 1五蘊熾盛苦(一)
五蘊熾盛苦(一) · 佛教的人生八苦中,字面上最讓人無法理解的就是五蘊熾盛苦。 所謂五蘊熾盛即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五蘊也作五陰、五聚,「蘊 ...
- 2五蘊熾盛 - 中文百科知識
五蘊熾盛(佛教術語)又作五盛陰苦、五取蘊苦、五陰熾盛苦。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陰而諸苦熾盛,亦指有漏的五蘊之苦。例如生、老、病、死、憂悲惱、怨憎會、恩愛 ...
- 3佛教裡說的五陰熾熱苦是什麼,佛家五陰熾盛苦是什麼意思
佛教裡說的五陰熾抄盛苦:五陰即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熱,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 ...
- 4五藴熾盛_百度百科
五藴熾盛(佛教術語)又作五盛陰苦、五取藴苦、五陰熾盛苦。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陰而諸苦熾盛,亦指有漏的五藴之苦。例如生、老、病、死、憂悲惱、怨憎會、恩愛 ...
- 5八苦中「五蘊熾盛苦」是指什麼? - 壹讀
「五蘊」當然就色、受、想、行、識五蘊,「熾盛」是興盛、旺盛的意思。也就是說由五蘊組合而成的五陰身,能夠造三業而招感眾生流轉生死,此業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