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論頌講記-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然而,聖者不僅知種種事相,而是在事相上正見必然的理性。
所以說:無常、苦、空、無我是苦諦的理,集、因、緣、生是集諦的理,滅、盡、妙、離是滅諦的理,道、如、行、出是 ...
中觀論頌講記-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如來是能證者,四倒是所斷的惑,斷了煩惱,就能體悟真理、證入涅槃了。
所見的真理,是四諦。
雖學者間,有見四諦得道,與見滅諦得道的諍論,然在性空者,這決非對立的。
洞見本性寂滅的滅諦,與正見緣起宛然的四諦,也是相成而不相奪的。
四諦是佛法的教綱,世出世間的因果起滅,都建立在此。
苦諦是世間的果,集諦是世間苦果的因;滅是出世間解脫的果,道是證得出世寂滅的因。
所以經說:『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說到苦,以五蘊身或名色和合為苦,有三苦、八苦等。
集就是愛:愛、後有愛、貪喜俱行愛、彼彼喜樂愛。
其中,後有愛尤為主要。
到了學派中,說集含有業;有以愛為主,有以業為主,有雙取愛與業的。
滅是涅槃,也就是三無為中的擇滅無為。
道是八正道;後來,化地部學者說五法為道,瑜伽學者說止觀為道。
這四者,何以名四聖諦?諦是正確不顛倒,是真、是實的意思。
就事實說,五蘊身有三苦、八苦的逼迫,集有煩動惱亂身心的作用,這是世間苦集二諦的事。
滅是苦痛的解脫,道是修行上進的行為。
凡夫不能了解四諦的事,聖者以他真實的智慧,能正確的知道:苦的的確確是苦,集實為感受生死的根本原因,滅真實是生死永滅不再輪迴,道是確實能得解脫,所以叫做諦。
然而,聖者不僅知種種事相,而是在事相上正見必然的理性。
所以說:無常、苦、空、無我是苦諦的理,集、因、緣、生是集諦的理,滅、盡、妙、離是滅諦的理,道、如、行、出是道諦的理。
這只是一分學者作如此分配,其實並不一定。
如無常可通三諦,無我可通四諦。
尅實的說,一面從事相上而知他的確實是苦是集等;一面依現實有漏的法,深見無常、苦、無我、涅槃空寂。
從四諦別別的理性,悟入一切歸於空寂的滅,契入一切空寂,即是見諦得道了。
聖者悟證四諦的理,確然如此,非不如此,是真是實的,所以叫四聖諦。
一般聲聞乘學者,在四諦的事相上,執著各各有實自性;又對四諦的理性,看作各別不融,不能體悟四諦平等空性,通達四諦的不二實相。
佛法的真義,於緣起性空中,四諦的自性不可得,會歸四諦的最高理性,即無我空寂,也即是自性寂靜的滅諦。
《心經》說:『無苦集滅道』,也就是此意。
一分大乘學者,離小說大,所以說有有作四諦,無作四諦;有量四諦,無量四諦;生滅四諦,無生四諦。
天台家因此而判為四教四諦,古人實不過大小二種四諦而已。
以性空者說:佛說四諦,終歸空寂。
所以,這是佛法中無礙的二門。
真見四諦者,必能深入一切空的一諦;真見一諦者,也決不以四諦為不了。
三法印與一實相印無礙,四諦與一諦也平等不二。
不過佛為巧化當時的根性,多用次第,多說四諦。
實則能真的悟入四諦,也就必然深入一實相了。
本品在《中論》中,是最重要的一品。
佛弟子常引用的《中論》名句,都在本品。
其他的諸品,是隨著隨破,每難見論主真意。
唯有本品,明顯的指出,破除實有自性的妄執,顯示諸法性空的真實,成立如幻緣起的諸法。
所以,龍樹說一切法空,意在成立,深刻的顯示一切法,不是破壞一切法。
空是一切諸法的真實,所以論理的解說,生死的解脫,以及一切,都必須透此一門,才能圓滿正確。
從本品中,更明白龍樹的法法空寂,與四諦決非對立,也決非有大小的不同。
在性空中,正見四諦,是論主的真意,也是釋尊的教義所在了。
然而,空義到底是甚深的,不能善見性空大意,以為空是什麼都沒有,那就不但不能在性空中得到法益,反而有極大的危險,落於一切如龜毛、兔角都無所有的惡見,墮入懷疑論、詭辯論的深坑。
要避免惡空的過失,唯有善解空性,本品即特別的重視此義。
發表回應前,請先登入或註冊
瀏覽次數:7341
導師:中觀論頌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