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五里- 功效與作用、主治、刺灸法 - 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標準定位:手五里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

手五里位于上臂后外側,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距曲池穴3寸處(《針灸 ... 熱詞榜 查找 搜詞條名 搜全文 導航 首頁 新聞動態 最近修訂 新增條目 隨機頁面 優質條目 劣質條目 實用條目 條目討論 歷史事件 你知道嗎 分類索引 小工具 中醫體質測評 女性安全期計算 預產期計算器 詞條正文 修訂歷史 相關文獻 相關詞條 訂閱醫學百科下載醫學百科App 手五里 廣告 廣告 醫學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網上藥品郵購信息!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手五里的別名5出處6穴名解7所屬部位8手五里的定位9取法10穴位解剖10.1層次解剖10.2穴區神經、血管11手五里的功效與作用12主治病癥13刺灸法13.1刺法13.2灸法14配伍15特效按摩16文獻摘要17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手五里1拼音shǒuwǔlǐ2英文參考ShǒuwǔLǐLI13[中國針灸學詞典]shǒuwǔlǐ[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LI1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3概述 穴位手五里 漢語拼音Shouwuli 羅馬拼音Wuli 美國英譯名FiveLi 各國代號中國LI13 日本13 法國莫蘭特氏GI13 富耶氏 德國DI13 英國Li13 美國LI13 手五里為經穴名(ShǒuwǔLǐLI13)[1]。

出《針灸甲乙經》。

代號LI13[2]。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原名五里[2],《圣濟總錄》名臂五里,《針灸資生經》又作手五里[2]。

屬手陽明大腸經[1]。

手即上肢,五喻中數,里乃居也,手五里穴距天府五寸,正居大脈之中央,故名手五里[1]。

主治肘臂疼痛不舉,中風偏癱,攣急,瘰疬,上肢不遂,咳嗽,吐血,心下脹滿,寒熱瘧疾,身黃嗜臥,驚恐,風濕腫脹等。

4手五里的別名五里(《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臂五里(《圣濟總錄》),尺之五間[3],尺之五里[3],手之五里[3]。

5出處《黃帝內經靈樞·本輸》:陰尺動脈,在五里。

《針灸甲乙經》:五里,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

6穴名解手即上肢,五喻中數,里乃居也,手五里穴距天府五寸,正居大脈之中央,故名手五里[1]。

在曲池上3寸之處,若自肘尖處向上量之,適得5寸。

以古說一寸為一里計之,故名“五里”。

此穴居經隧之要害處,《黃帝內經靈樞·玉版》載:“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臟之氣盡矣。

”穴系五臟之氣,故名五里。

五里有2穴:一屬足厥陰肝經,“在羊矢下,去氣沖三寸”《針灸甲乙經》卷九稱:“足五里。

”;一為本穴。

《針灸甲乙經》卷七始稱“手五里”,以別其所在部位。

[3]7所屬部位上臂[4]8手五里的定位標準定位:手五里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5][6]。

手五里位于上臂后外側,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距曲池穴3寸處(《針灸甲乙經》)。

另說“在肘上二寸”(《十四經發揮》),“在肘髎斜上二寸五分”(《循經考穴編》)[2]。

手五里在臂部,肘橫紋上3寸,曲池(LI11)與肩髃(LI15)連線上[1]。

手五里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五里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手五里穴的位置(肌肉)手五里穴的位置(骨骼)9取法屈肘,在曲池與肩的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取穴。

手五里在臂部,肘橫紋上3寸,曲池(LI11)與肩髃(LI15)連線上[1]。

屈肘,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腋前紋頭水平下1/3處,肱三頭肌肌腱的外緣取穴[7]。

快速取穴:手臂外側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橫紋終點,再找到肱骨外上踝,兩者連線中點處)上4橫指處[8]。

10穴位解剖手五里穴下為皮膚、皮上組織、肱肌。

有橈側副動、靜脈。

分布著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為橈神經。

皮膚由臂外側皮神經分布。

皮下組織較疏松,有少量脂肪。

針由皮膚、皮下組織,到達肱肌,該肌由臂叢的肌皮神經支配。

10.1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肌[1]。

皮膚→皮下組織→肱肌[9]。

10.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臂外側皮神經和臂后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肌皮神經肌支和肱深動脈分布[9]。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為橈神經;并有橈側副動、靜脈通過[2]。

11手五里的功效與作用手五里有理氣散結,通經活絡的作用。

手五里有行氣散瘀,通經活絡作用[1]。

手五里有行氣散瘀之功[3]。

五里與五臟有關,古人有禁刺之說[3]。

12主治病癥手五里穴主治肘臂疼痛不舉,中風偏癱,攣急,瘰疬,上肢不遂,咳嗽,吐血,心下脹滿,寒熱瘧疾,身黃嗜臥,驚恐,風濕腫脹等。

手五里穴主治肘臂疼痛攣急、瘰疬[9]。

手五里主治肘臂疼痛,攣急,上肢不遂,瘰疬等[2]。

手五里主要用于胸肺及局部疾患:如咳嗽、吐血、心下脹滿、中風偏癱、肘臂攣急、疼痛及寒熱瘧疾、身黃嗜臥、瘰疬等[1]。

手五里穴主治肘臂攣急,疼痛不舉;瘧疾,驚恐,嗜臥,風濕腫脹,瘰疬[7]。

呼吸系統疾病:咯血,肺炎,扁桃體炎,胸膜炎;精神神經系統疾病:恐怖癥,嗜睡,肋間神經痛;運動系統疾病:偏癱,上肢疼痛;其它:腹膜炎,頸淋巴結核。

13刺灸法13.1刺法—般直刺0.5~1.0寸[1][2][7],局部有酸脹感[7],向肘部或肩部放散[7]。

直刺0.8~1寸[9]。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傳至肩部、肘部。

注意:避開動脈。

13.2灸法可灸[1][9]。

艾條灸5~10分鐘[2]。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20分鐘。

14配伍手五里配曲池治肘臂攣急[1]。

手五里配曲池、通里、中渚,治手臂紅腫疼痛[7]。

手五里配臂臑,有豁痰行瘀的作用,治瘰疬[1]。

手五里配太溪、大鐘、照海、二間,治嗜臥[7]。

手五里配大鐘、照海、二間,有解困醒神的作用,主治嗜睡。

手五里配少海、曲池,治肘關節痛[7]。

15特效按摩手五里位于骨頭上,通經活絡的效果非常強,尤其能治肩周炎等肩膀上的疾病,按摩時可用圓珠筆端或食指按壓,每次3~5分鐘[8]。

16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禁不可刺。

《針灸甲乙經》:痎瘧,心下脹滿痛,上氣,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寒熱頸疬適,欬,咳呼吸難,灸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嗜臥,四肢不欲動搖,身體黃,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𥌰目䀮䀮,少氣,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針灸大成》:主風勞,驚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臥,四肢不得動,心下脹滿,上氣,身黃,時有微熱,瘰疬,目視䀮䀮,痎瘧。

《百癥賦》:(手)五里、臂臑,生疬瘡而能治。

《備急千金要方》:𥌰目䀮䀮,少氣,灸五里,右取左,左取右。

《針灸資生經》:五里,治驚恐。

17參考資料^[1]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5.^[2]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0.^[3]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4]孫國杰主編.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7.^[5]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6]孫國杰主編.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4.^[7]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0-161.^[8]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9]孫國杰主編.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古籍中的手五里《針灸大全》:[卷之六]論一名有兩穴腹通谷足通谷手三里足三里頭竅陰足竅陰背陽關足陽關手五里足《針灸大全》明·正統四年徐鳳公元1439年...《針灸大成》:[卷七]穴同名異類∶頭臨泣,足臨泣頭竅陰,足竅陰腹通谷,足通谷背陽關,足陽關手三里,足三里手五里,足五里《針灸大成》...《針灸逢源》:[卷三群書匯粹]禁針穴歌承靈。

神道靈臺膻中忌。

水分神闕并會陰。

橫骨氣沖手五里。

箕門承筋及青靈。

會宗乳中犢鼻里。

厥陰急脈須丁...《針灸甲乙經》:[卷十二]足太陽陽明手少陽脈動發目病第四。

眼痛,下廉主之。

KT目,目KTKT,少氣,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脫...《刺灸心法要訣》:[卷八]禁針穴歌承靈,神道靈臺膻中忌,水分神闕并會陰,橫骨氣沖手五里,箕門承筋及青靈,乳中上。

三陽絡,二十三穴不可...更多古籍中的手五里 相關文獻點此查看相關文獻 開放分類:經穴中醫學針灸學手陽明大腸經經穴腧穴學上臂部腧穴穴位特效按摩 詞條手五里由abababfengchui合作编辑 參與評價:() 復制全文 下載保存 發到郵箱 分享到: 相關條目: 手五里手之五里臂五里中三里穴尺之五里感傳可阻性大禁五里尺之五間手陽明大腸經穴禁針穴歌 >>更多相關詞條 參與討論 評論總管 2021/12/2122:02:16|#0 回復|引用 歡迎您對手五里進行討論。

您發表的觀點可以包括咨詢、探討、質疑、材料補充等學術性的內容。

我們不歡迎的內容包括政治話題、廣告、垃圾鏈接等。

請您參與討論時遵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

抱歉,功能升級中,暫停討論 特別提示:本文內容為開放式編輯模式,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后再引用。

對于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

本頁最后修訂于2018年4月18日星期三12:42:26(GMT+08:00) 關于醫學百科|隱私政策|免責聲明 京ICP備13001845號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8-0290号 京公網安備11011302001366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