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实事求是,原指一种治学态度,始于汉代,流行于清代。

后来毛泽东援引实事求是,并给予新的解释。

有不少学校的校训为“实事求是”,如原北洋大学、天津工商学院(津沽 ... 实事求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5年5月2日)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5月2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实事求是"—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实事求是,原指一种治学态度,始于汉代,流行于清代。

后来毛泽东援引实事求是,并给予新的解释。

有不少学校的校训为“实事求是”,如原北洋大学、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和毛泽东无关)、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毛泽东有关)、含“实事求是”:河海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湖南大学。

“求是”,浙江大学,含“求是”:扬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

目录 1词源 2释义 3錯別字 4参考资料 5参见 词源[编辑]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之子,封在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故称“河间献王”。

他一生好藏书,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并且精心整理,他特别注重鉴别所收集的古典文本的真伪。

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一起进行研究。

刘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焚书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

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替刘德立“传”,并在“传”的开头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意思是,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清代兴考据之学,实事求是流行于学者之间,以表示做学问要尊重和依照古书的本义的严谨学风。

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院训,牌匾悬挂在岳麓书院的讲堂内,为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

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所炸,后来重制。

毛泽东在1916年到1919年间曾寄居于岳麓书院,一般认为这是以后毛泽东引用“实事求是”的渊源。

毛泽东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引用实事求是: “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1] ” 释义[编辑]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实事求是在政治中指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时期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並以此批判華國鋒的兩個凡是。

[2] 江泽民时期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胡锦涛时期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錯別字[编辑] 在現代漢語,「實事求是」經常被錯寫成「實是求是」、「實事求事」。

[3] 参考资料[编辑]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五一零页 ^分析:“两个凡是”——毛思想的最后堡垒.[2022-02-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因讀音相近而寫別字.[2008-11-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8).  参见[编辑]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标准大讨论 《求是》杂志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实事求是&oldid=72257239” 分类:​中国共产党政治口号毛澤東思想成语隐藏分类:​自2015年5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自2015年5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ČeštinaEnglishEspañolFrançais한국어TiếngViệt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