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名詞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扶養比=(老年人口+幼年人口)/青壯年人口扶養比=(0~14歲人口+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
當老年人口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算式分子變大,分母變小),代表每個青壯年 ...
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首頁
統計名詞解釋
扶養比(%)DependencyRatio
統計名詞解釋
統計名詞
扶養比(%)DependencyRatio
為依賴人口(0-14歲及65歲以上之人口)對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人口)扶養負擔的一種簡略測度。
資料來源:社會指標統計年報(民97.07)
依賴人口對工作年齡人口扶養負擔的一種簡略測度,為相較於每百名15至未滿65歲人口,未滿15歲與65歲以上人口之數量。
資料來源:臺北市統計年報(民99.05)
有工作能力的人口對無工作能力人口負擔的一種簡略測度。
即(無工作能力人口/有工作能力人口)×100。
(0~14歲人口+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100
資料來源:臺灣地區生命統計與醫療設施(民85.09)
扶養比係指每百個工作年齡人口(15至64歲人口)所需負擔依賴人口(即14歲以下幼年人口即65歲以上老年人口)之比,亦稱為依賴人口指數,比率越高,表示有生產力者負擔較重,比率越低,表示有生產力者負擔較輕。
扶養比=(老年人口+幼年人口)/青壯年人口扶養比=(0~14歲人口+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
當老年人口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算式分子變大,分母變小),代表每個青壯年的負擔變大。
因此扶養比之高低,不僅顯示依賴人口的多寡,亦蘊含著人口年齡結構的年輕與老化,亦可提供兒童教養及老年人口社會福利需要程度的指標。
※扶幼比=(0~14歲人口/15~64歲人口)×100※扶老比=(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100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報告(民96.07)
為依賴人口對工作年齡人口扶養負擔的一種簡略測度。
扶養比=(0-14歲人口+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100
資料來源:內政部全球資訊網
收合
刊名瀏覽
統計通報
統計指標
統計分類
研究人員
一般民眾
統計名詞解釋
相關網站
中央機關
地方政府
系統簡介
AcrobatReader下載
回頁首
延伸文章資訊
- 1扶養比(dependency ratio) - 國家發展委員會
- 2人口結構其他分析
定義: 指每一百位有生產能力的成年人(15~64歲)所扶養或負擔無生產能力(14歲以下及65歲以上)的人口 比例。 · 公式: (老年人口數+ 幼年人口數)÷壯年人口數x 100%。
- 3人口撫養比 - MBA智库百科
其計算公式是:撫養比=(非勞動年齡人口數÷勞動年齡人口數)×100%。非勞動年齡人口指14歲及以下和65歲及以上人口;勞動年齡人口指15~64周歲人口。
- 4臺北市重要統計指標名詞定義-扶養比
依賴人口對工作年齡人口扶養負擔的一種簡略測度。 公式, [(幼年人口數+老年人口數)÷青壯年人口數]×100.
- 5何謂扶養比(率)? - 新竹縣政府
答:扶養比(率)是指每一百位青壯年人口(15~64歲)所扶養幼年及老年人口(14歲以下及65歲以上)的比例。其計算公式: 扶養比=(0~14歲及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