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用「鐵」 金屬器帶來的改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約距今1,800 至500 年間,臺灣西南部平原與近山地區陸續進入鐵器時代,統稱為蔦松文化。

這時期的聚落規模與人口不斷增長,聰明的蔦松文化人開始大量使用 ... 尚未登入 訂閱方案 看・這些人 帝王將相 革命家 王子 公主 皇后 歐洲名人 希特勒 拿破崙 伊莉莎白一世 臺灣 鄭成功 林獻堂 蔣經國 宋美齡 蔣介石 孫中山 中國 曹操 毛澤東 袁世凱 慈禧太后 唐太宗 行行出狀元 農民 文豪 攝影師 科學家 運動員 醫護人員 看全部分類 看・這些事 天災人禍 災難 戰爭 COVID-19 文青日常 藝術/設計 閱讀 音樂 影視/電影 生活大小事 移民/遷移 新聞/媒體 法律 飲食 科技 主義/思想 法西斯主義 轉型正義 資本主義 女性主義 政治/國際 共產黨 國民黨 伊斯蘭 納粹 神聖羅馬帝國 看全部分類 看・這世界 Asia。

亞洲 越南 泰國 韓國 日本 香港、澳門 中國 Europe。

歐洲 英國 荷蘭 希臘 義大利 德國 Americas。

美洲 墨西哥 古巴 加拿大 美國 Taiwan。

臺灣 臺灣 高雄 臺南 嘉義 臺北 基隆 看全部分類 看・這時代 臺灣分期 戰後時期 日治時期 清治時期 鄭氏時期 荷西時期 英國王朝 都鐸王朝 金雀花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 西元世紀 20世紀 19世紀 18世紀 17世紀 16世紀 中國朝代 春秋戰國 唐 魏晉南北朝 三國 秦 世界大代誌 文藝復興 冷戰 工業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看全部分類 所有分類 會員專區 專題特輯 專欄作者 所有文章 活動 影音 倒數2030 帳戶資訊 閱讀紀錄 收藏清單 關於我們 月繳方案 149/月 新會員首月99元優惠 訂閱此方案 季繳方案 原價NT447 350/季 淺嚐方案,閱讀故事小試身手 訂閱此方案 年繳方案 原價NT1788 1280/年 深度探索,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此方案 首頁 已知用「鐵」──金屬... 已知用「鐵」──金屬器帶來的改變 聞芝@文資編輯室 2019-02-23 鐵器來囉! 鐵器帶來的改變 臺南的鐵器時代:蔦松文化 缺席的青銅器時代 收藏 +新增分類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Line 一提到「幾千年前」,大家腦海中會浮現什麼畫面呢?摩登原始人穿著皮草、騎著山豬趴趴造?還是人山人海的兵馬俑?這兩者之間,一位是與自然共生的少年人,另一位則是集權帝國的精兵,前者以石製的長矛追捕晚餐,後者舉起剛鍛造好的長戟衝鋒陷陣。

手上握著的武器材料,一是石、一是青銅,乍看之下,只是材質的不同,實際上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差異。

也許一下子難以想像工具材質的轉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程度,也不明白為什麼考古學家常將史前時代分成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那麼,就讓我們以臺灣的鐵器時代為背景,從「鐵器大時代」來認識史前臺灣的工藝發展和社會面貌吧!鐵器來囉!約距今2,000多年前,鐵器的製作技術出現在臺灣各地,西部廣袤的平原、淡水河岸、東部蔚藍的海岸以及山林深處等等,陸續傳出了磨刀霍霍的聲音。

如果想一探究竟,要小心接近聚落的時候,可能會有一支鐵箭頭咻地飛過耳際,請保持冷靜,他們一旦發現你只是友善的客人,會以豐盛的佳餚款待,譬如一隻鮮嫩肥美的魚,嘴邊還含著剛上當的魚鉤,男主人會解下腰間的小鐵刀,在砥石上磨磨,然後切一大塊香氣逼人的烤鹿肉給你。

酒酣耳熱之際,也許眼前這位大叔會拿出他的工具來跟你分享,在鐵器還未到來的那些日子,工具大多是石器,石錛、石斧、石刀都磨得發亮,但是當鐵器出現的時候,他精心打磨的石器都比不上那金屬光澤,鐵器可以製作出比石器更加銳利而耐用的刃部,不過他仍持續使用著大部分的無刃石器,像是砥石、石錘、石杵等等。

這是鐵器時代的工具組合,主要以鐵作為有刃工具的材料,並輔以無刃的石器工具。

而根據工具材料的轉變,此時期有了不同的名稱:鐵器時代、金屬器時代或金石並用時代。

五間厝遺址蔦松文化的鐵製工具。

(圖片來源:《先民履跡─南科考古發現專輯》頁280。

) 鐵器帶來的改變由於鐵器讓工作能更加有效率地完成,無論砍樹、翻土、除草、狩獵,比起使用石器,人們可以在相同時間內得到更多收穫,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都不是問題呢!因此有更多時間進行其他活動,例如製陶、紡織、製作工藝品及裝飾品、找隔壁老王閒話家常或交易物品等等。

鐵器也讓工藝技術的發展愈發精彩,從考古遺址的數量與規模來看,鐵器時代的聚落更多、更大,並發展出更複雜多元的文化內涵。

工具材質的轉變有時能夠牽動起整個社會的變化,就像印刷術、工業革命一樣,深深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展。

臺南的鐵器時代:蔦松文化約距今1,800至500年間,臺灣西南部平原與近山地區陸續進入鐵器時代,統稱為蔦松文化。

這時期的聚落規模與人口不斷增長,聰明的蔦松文化人開始大量使用鐵器與玻璃器,諸如各式武器或狩獵工具:鐵刀、鐵鏃、鐵鉤,也因為鐵器使用起來銳利堅硬,有了新歡,舊愛石器的應用也就逐漸減少。

除此之外,蔦松文化人當時最流行的陶器款式,又從大湖文化人的灰黑陶變回了紅陶,外觀上通常走簡潔風不加紋飾,並且在這些陶容器中展現出了生活小智慧,發展出傳說中的「四繫罐」,也是在「陶紐」與「圈足」部位各穿4個孔,方便繩子穿過綁繫,出門在外,隨手一背,方便好拿! 西寮遺址出土的蔦松文化瑪瑙、玻璃珠。

(圖片來源: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網頁) 蔦松文化四繫罐。

(圖片來源:故事團隊臺南考古中心隆田展示室拍攝。

) 值得一提的是,鐵器時代是臺灣史前時代的最晚階段,在一些歷史文獻上甚至可以窺見這個時代的尾聲,例如陳第的〈東番記〉對平埔族有細膩的描繪,其年代接近鐵器時代的晚期,因此鐵器時代的文化常被視為臺灣原住民的祖型文化。

而蔦松文化分布範圍與早期居住在嘉南平原的西拉雅族與洪雅族有大面積的重疊,在文化特徵上也有相似之處,因此兩者應該有文化上的承續關係。

缺席的青銅器時代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疑問:那青銅器咧?世界上著名的文明發展大多是石器→青銅器→鐵器的進程,例如羅馬帝國與中國的工藝發展即是如此,與之相比,臺灣晚了大概快1,000年才從石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也沒有青銅器時代,有人認為是水域阻隔了煉鐵技術的傳播,也有人認為青銅器是權力象徵,而臺灣沒有發展出帝國式的社會結構。

人類的文化發展,與掌控物質元素、工具材料、工藝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煉鐵技術的傳入影響了社會變遷,產生了豐富多樣的文化內涵,鐵器時代的來臨,也代表著臺灣與外界的交流,而區域間的互動網絡也逐漸成形。

 本篇圖文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故事共同製作。

希望說更多深藏在臺灣土地裡的故事。

文章資訊 作者 聞芝@文資編輯室 作者 李抒敏 刊登日期 2019-02-23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臺灣 西元前 史前時代 考古/人類學 收錄專題 考古遺址入門指南 進入專題 相關故事 #臺灣 #西元前 #史前時代 #考古/人類學 2018-06-14 說書 鄭永常:東南亞的民族融合史,如何成為當代臺灣的借鑑? 地處東亞樞紐地的臺灣,該如何向東南亞借鑑? 2019-01-12 故事 考古學中的姓名學?!──以臺南考古遺址命名的史前文化 聞芝@文資編輯室 到底什麼是「遺址」?什麼是考古學家所說的「文化」?遺址和文化之間又有什麼糾結的關係呢? 2019-01-26 故事 古代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數千年前,臺南人都吃什麼樣的料理? 聞芝@文資編輯室 你知道嗎,遠在幾千年前,人們每天享用的料理,可是不輸那些掛滿星星的米其林餐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