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許多心臟支架和繞道手術,可能沒有必要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年都有許多人接受、費用高昂的血管支架和繞道手術,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來說,可能並沒有必要,或是太過急於實施手術。

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大型研究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今日熱文 有通膨嗎?Costco業績不敗的祕密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美國研究:許多心臟支架和繞道手術,可能沒有必要 美國大型研究發現,許多心臟手術無法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11245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編譯 黃維德 天下Webonly 發布時間:2020-01-20 11245瀏覽數 每年都有許多人接受、費用高昂的血管支架和繞道手術,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來說,可能並沒有必要,或是太過急於實施手術。

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大型研究發現,患有動脈阻塞相關心臟疾病、而且病情穩定的病患,如果不使用藥物、而是選擇接受改善血流的手術,或許可以減輕胸痛,但也無法減低未來幾年的心臟病發作或死亡風險。

這項研究結果挑戰了醫學上的教條,以及部分心臟領域最常見的手術。

那與心臟病發作不同;心臟病發作之時,必須立刻進行手術以恢復血流。

紐約大學的哈奇曼(JudithHochman)表示,以非緊急案例而言,這項研究顯示「沒有必要急著進行」侵人式的檢測和手術。

那甚至可能有害:接受手術的研究參與者,在接下來一年裡,比接受藥物治療的參與者,更有可能出現心臟問題或死亡。

哈奇曼為這項研究的共同領導者,並於費城舉行的美國心臟協會大會中發表研究結果。

貝勒醫學院心臟科醫師、並未參與此研究的勒文(GlennLevine)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然與過去三、四十年的常見看法不同」,未來,這類病患接受的檢測和侵入式治療也有可能減少。

他指出,部分醫師可能還是會挑剔,但這項研究十分紮實,「我認為其結果極度可信。

」 廣告 約1,700萬美國人有影響心臟血液供給的動脈阻塞問題,這類問題有時會引發定期性胸痛。

價格低廉的阿斯匹靈、降膽固醇藥物和血壓藥物,都有助減低這類病患的心臟病發作風險,但許多醫師也會建議病患接受手術以改善血流。

醫師可能會建議繞道手術,亦即實施心臟手術讓血流繞過阻塞處,或是血管再成形手術,也就是將導管伸至阻塞處,讓微小的氣球膨脹並放入支架,以此撐開動脈。

12年前,有項大型研究發現,以避免非緊急病患的心臟病發作和死亡而言,血管再成形手術的效果不如藥物,但許多醫師並不是完全相信這項研究的結果,並質疑其研究方法。

因此,美國聯邦政府花費1億美元進行規模為2倍、橫跨37個國家的新研究,並將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最有可能受益於血管支架或繞道手術)含括在內。

廣告 5,179位參與者的壓力測試(通常是以跑步機進行)結果,皆顯示血流遭到阻礙。

所有參與者都會獲得生活相關建議和藥物,以改善心臟健康。

半數參與者接受斷層掃描,確定沒有危險的動脈阻塞之後,才繼續服用藥物。

其他人則與目前許多壓力測試結果異常的人一樣,接受血管造影檢查。

檢查的大致過程就是,將導管放入大型動脈,利用特殊染劑為心臟的血管進行造影。

隨即就會處理阻塞,3/4的患者接受血管再成形手術,其餘則接受繞道手術。

接下來,醫師追蹤每個組別的心臟病發作、心臟問題相關死亡,以及因為胸痛惡化或心臟衰竭而住院或心跳停止的人數。

1年後,遇上前述其中一項事件的比例,手術組為7%,藥物組為5%。

4年後,趨勢則呈現反轉──手術組為13%,藥物組為15%。

以整段研究期間的平均而言,兩組的比例相近。

廣告 另一位研究領導者、史丹佛大學的馬隆(DavidMaron)醫師表示,如果血管支架和繞道手術本身沒有風險,它們應該會帶來總體上的益處,「但我們的發現並不是如此。

我們發現前期有傷害、後期有利益,而且兩者會互相抵消。

」 藥物具有同等的降低風險效果,可能原因為何? 專家表示,繞道和支架只能處理一小塊區域,藥物則會影響所有的動脈,包括可能剛開始形成阻塞的地方。

此外,藥物在最近幾年也大有改善。

不過,手術確實比較能減輕胸痛。

單看參與研究之時每天或每週都有胸痛的人,手術組有半數在1年內都沒有感到胸痛,藥物組則為20%。

結果可能受到安慰劑效應的影響──知道自己接受手術的人,傾向於認定手術改善了他們感受到的症狀。

廣告 幾年前曾經帶領治療方針委員會、波士頓大學心臟科醫師傑卡布斯(AliceJacobs)表示,任何安慰劑效應都會隨著時間消退,胸痛嚴重而且無法靠藥物緩解的患者,可能還是會想接受手術。

她表示,「這相當直覺,如果排除了阻塞,你的狀況就會比較好、感覺也會比較好。

」但決定權還是握在病患和醫師手中。

數名醫師指出,重點在於,對於沒有胸痛或只有些微胸痛的人來說,先嘗試藥物治療並沒有壞處。

賓州大學心臟科醫師、並未參與此研究的吉里(JayGiri)表示,如果告訴病患可以靠支架解決問題,「在我的經驗裡,絕大多數病患都會選擇接受手術」,好立即改善問題。

但66歲、來自紐約的拜恩斯─艾佛拉多(MaryannByrnes-Alvarado)不是其中之一。

她表示,她是在6年前發現走路有困難之時加入研究;走路有困難確實讓她十分害怕,但心臟手術也是。

廣告 被分配到藥物組,讓她鬆了一口氣。

醫生更換了她的血壓藥物、加進膽固醇藥物和阿斯匹靈,並調整她的飲食。

現在,她的風險因子指標已有改善,也能輕鬆地步行。

她表示,「我相信我得到了非常好的治療」,也避免了手術。

資料來源:Reuters、PBS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心臟病 #心臟支架 #繞道手術 你可能有興趣 企業永續發展,康舒科技40週年迎接新里程碑|廣編企劃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美國研究:許多心臟支架和繞道手術,可能沒有必要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