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結腸炎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
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
慢性結腸炎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疾病百科>>炎症>>慢性結腸炎
目錄
1概 述
2症 狀
3臨床表現
4臨床診斷
5病 因
6病 理
7忌 口
8護 理
9保 健
10飲 食
11檢 查
12危 害
13防 治
14治 療
15保健
16併發症
17慢性結腸炎能治好嗎?
概 述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
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
症状為左下腹疼、腹瀉、里急後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覆發作。
慢性結腸炎是慢性結腸通常根據致病原因分為特異性,即有明顯原因的結腸炎,和非特異性即致病原因不明的結腸炎。
症 狀
慢性結腸炎屬於腸道疾病的一種,是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的肛腸病。
慢性結腸炎的症状有以下7大表現:
1.腹瀉:是結腸炎最常見的症状,多有粘液性血便、水樣便、粘液便、稀便等糞便異常。
輕者每1~2小時排便一次,有時全為粘液膿血便或水樣便而無糞質。
潰瘍性結腸炎病人5%可有便秘,這種情況多為之腸炎型病例,因其便時帶有血,常易誤認為痔出血。
2.便秘:結腸炎、直腸炎是導致便秘的原因,從全身性代謝紊亂、神經系統疾患,到肛門局部的細小肛裂均可引起。
3.腸出血:是潰瘍性結腸炎最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多數情況下血混於液體糞便中,便時可附著於糞便外面。
4.食欲不振於噁心嘔吐:中度或嚴重的結腸炎症状,少數病人是由於伴發腸梗阻的緣故。
5.腹部體征:輕者下腹可稍有壓痛。
嚴重和爆髮型的可有腹脹、腹部壓痛、反跳痛及肌肉緊張。
6.腹痛:慢性反覆發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為輕度到中度痙攣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側腹部,多數情況下呈陣發、短暫、輕微的腹痛、腹瀉發作時腹痛顯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後減輕的規律。
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續性劇烈性疼痛,直腸受累嚴重多伴有里急後重的症状。
7.全身表現:輕者常不明顯,重者可有發熱、心率增快,衰弱、消瘦、貧血、失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和營養不良等表現。
慢性結腸炎的治療用藥,關健是在組方,大便次數多不一定就用補藥,要辨證和辨病相結合,健脾和中和通補通用相結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
臨床表現
慢性結腸炎起病緩慢,可持續不緩解或活動與靜止交替呈慢性反應。
患者可出現便秘或泄瀉症状,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困難,便下大量粘液或帶血,時有里急後重現象,伴隨左下腹疼痛,呈隱隱作痛,體重下降,消瘦,精神不振。
在常規治療用藥後症状可得到緩解,症状減輕,停藥後容易複發。
臨床診斷
慢性結腸炎病因複雜,診斷尤其為重要,應做一系列檢查。
檢查能幫助醫生排除其他能夠引起類似症状的疾病,比如克羅恩病,腸易激症候群者憩室炎。
在包括血檢、糞檢的一系列檢查中,結腸鏡檢查尤其重要。
慢性結腸炎必須通過內窺鏡檢查才能明確炎症的不同範圍和病變的程度,從而明確診斷。
慢性結腸通過病理檢查和連續定期的內窺鏡追蹤檢查後,不斷調整治療方案,才能使結腸炎得到合理的有效治療。
奧林巴斯電子全結腸鏡優勢:集檢查、診斷及治療功能於一身,圖像清晰,鏡頭精巧景深大,能直接觀察到人的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腸道黏膜病變、腫瘤病變,對早期結腸癌的檢查予以精確檢查,其另一重要功能是:可對結腸息肉進行鏡下治療。
病 因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
症状為左下腹疼、腹瀉、里急後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覆發作。
一、過敏因素:過敏性病變,受個體差異影響。
主要是腸道性過敏,也時有累及皮膚。
有此人對魚類、蝦、蟹、牛乳等高蛋白食物產生過敏,這些都是異體蛋白進入人體時所產生大量組織胺物質,引發過敏性反應。
過敏性反應,是受致敏物質刺激,自身免疫引起反應,釋放出自衛物質而激發大量免疫細胞凝聚、均結集在消化道粘膜表面,從而引起粘膜表面水腫充血及滲液等炎症發生。
過敏性反應是隨著人類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個體的差異,是消化過敏的主要因素。
二、感染因素:感染,在結腸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
雖然在糞便中未能檢致病菌、病毒或真菌。
每當發病時,使用抗生素則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療效果,這說明抗生素具有抑制大腸桿菌及其它致病菌,可減低臨床症状,一般認為都與感染有關。
人類是雜食性的,當吃了不結或變質的食物,往往會發生腸道病變,是占結腸炎病因多數。
三、自身免疫:隨著社會發展,醫學的進步,免疫學的快速成長,有很多不明病因的都以探明。
目前,免疫疾的發病率高,治療困難,已引起重視。
因此,慢性結腸炎在常規治療是下難以治癒的。
在病理學檢查中發現與自身免疫有關的:
(1)體液免疫血液中,一般都可發現抗結腸炎抗體(IGM)存在,其抗原是結腸上皮細胞內的脂多糖,從而使細胞毒細胞殺死結腸的上皮細胞,形成了局部或整片創傷,容易引起繼發性感染,發生炎症。
所以,在患者糞便中,常可發現大量上皮細胞脫落,也說明這個原因。
(2)細胞免疫----在人體免疫系統中,細胞免疫為人體主要免疫,其中有"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
慢性結腸炎的發生,往往可引起大量淋巴細胞結集於腸素周邊的淋巴結內,對抗發生腸系感染及腸道粘膜損傷的病毒(有報導為腸病毒感染)。
而中性粒細胞則針對細菌性感染起到免疫作用,在長時間炎症作用下,可引起免疫細胞增強功擊力,互相殺滅,將正常細胞破壞,導致炎症加重,是長期炎症不愈原因之一。
為什麼慢性結腸炎更青睞老年人呢?
這主要與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有關。
並且很多患者會把慢性結腸炎與潰瘍性結腸炎鬧混,在家吃了很多藥之後不見好轉才來看病。
這裡我們就講講相關的知識。
與克隆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不同的是慢性結腸炎的腸粘膜炎症性改變更輕,在纖維結腸鏡下的表現主要是腸段粘膜的充血,血管網絡模糊,血管網路偏粗,粘膜發紅或因蒼白而光亮,有些可見粘膜粗糙。
這就是通常結腸鏡的檢查報告中所描述的「腸粘膜充血,血管網模糊,粘膜?水腫,反光增強」等。
這些病變常常只累及直腸和乙狀結腸,累及全結腸的幾乎未見。
老年性慢性結腸炎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瀉、腸鳴、腹脹、下墜、大便帶黏液,每至黎明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
但基本病理為結腸黏膜充血、水腫、脆性增加、易出血。
這類泄瀉往往積年累月,久病不愈,故病人甚為煩惱。
由於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來源不足,可出現消瘦、貧血、乏力甚至衰弱,嚴重者常並發腸道大出血、腸穿孔甚至癌變。
祖國醫學認為,這種慢性腹瀉多屬腎虛所致,所以有「腎瀉」之稱。
人至老年,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能溫煦脾土,不能幫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運化失常就會出現泄瀉。
而黎明之前,陽氣不振,陰寒較盛,故容易發作。
這類病人除黎明前迫不及待地去廁所排便外,平素還常伴形寒怕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等一系列腎陽虛衰的表現。
病 理
在慢性結腸炎中,分為"潰瘍性、非潰瘍性和糜爛性"三種。
潰瘍性縵性結腸炎的特點為潰瘍形成,在纖維結腸鏡下可見潰瘍面、水腫、充血,粒膜脫落,局部靜脈模糊等表現。
嚴重者可呈粟粒樣或肉芽增生,非潰瘍性縵性結腸炎,在鐵維結腸鏡下觀察,常不易察覺炎症發生或組織變化,但可存在細胞大,組織問質充血,輕度水腫。
長期炎症浸潤作用下,局部組織反覆脫落、增生、滲液、板易引起肉芽增生,所以,發展成結腸癌就是先慢性過程。
糜爛性結腸炎是由潰瘍性結腸炎轉變而成,是慢性結腸炎最嚴重的一種,且容易引起癌變的一種。
為了防止惡變,應作好治療和預防,一旦發現大便異常,應作進一步檢查,腸寧丸為此類用疾病臨床用藥。
忌 口
慢性結腸炎患者常有腹瀉、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醫學認為慢性結腸炎的「腹瀉」屬於「久瀉」範疇,主要由於脾虛而失去正常運化功能所致。
若是一有情緒波動即需排便者,為「肝氣犯脾」;而每天清晨均需排便者,則為「脾腎兩虛」。
在治療上需分別採取溫健脾陽、疏肝健脾和溫補脾腎的方法,佐以澀腸止瀉藥物,標本兼治,常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還需「忌口」。
因為「忌口」與治療效果的提高和鞏固有著密切關係,否則藥雖對症,但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徒勞無功;或已有改善,又見病情反覆,以至前功盡棄。
慢性結腸炎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 牛奶牛奶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和維生素,是人們普遍喜愛的食品。
但是,大多數慢性結腸炎患者卻不宜飲用。
有些特別敏感的患者飲用後,很快就會出現腸鳴、腹瀉。
原因是牛奶雖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可又有「滑潤大腸」的作用,因此慢性結腸炎患者應慎服牛奶。
◆ 瓜果主要指各種新鮮瓜果,如西瓜、香瓜、黃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生梨等。
雖然瓜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無機鹽等營養素,但對大多數慢性結腸炎患者來說,也在禁忌之列。
因為瓜果大都性屬寒涼,會損及脾陽,又易滋生濕邪,困阻脾胃的運化功能,有的還有滑腸作用,從而導致腹瀉頻作,影響療效。
很多患者夏季吃西瓜往往會引起腹瀉,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 油膩食物主要指葷油類食物,如紅燒肉、排骨、肉餡包子,餛飩及雞、鴨炖煮的濃湯等。
這些食物都含有動物類脂肪,慢性結腸炎患者食用後,往往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多的情況,所以也不宜食用。
建議:對慢性結腸炎長期患者或願意反反覆復的患者,建議可以用中藥進行治療,同時注意一下飲食習慣,比如按療程服用「永倉訶苓止瀉膠囊」效果很好。
慢性結腸炎經過及時適當的治療,一般預後良好;但部分患者由於腸道反覆在腸炎症刺激下損傷、修復,最終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
因此,慢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正確的保健十分重要。
平時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加強飲食衛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
要注意休息和增加營養。
另外,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強烈刺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護 理
1.避免受涼,控制情緒外,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病在發作期、緩解期不能進食豆類及豆製品,麥類及面製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捲心菜、花生、瓜子等易產氣食物。
因為一旦進食,胃腸道內氣體增多,胃腸動力受到影響,即可誘發本病,甚至加劇症状。
2.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適量食用。
3.慢性結腸炎病人多是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道易並發感染,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4.慢性結腸炎病人還應密切觀察自己對各種食品的適應性,注意個體差異。
如吃一些本不應對腸道造成影響的食品後腹瀉加重,就要找出原因,摸索規律,以後盡量不要食用。
5.患者平常應加強鍛煉,如打太極拳,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
6.注意腹部保暖。
保 健
每年的秋冬季節患腸炎的人就會大大增加,大多是因為飲食因素如飲食不衛生引起的腹瀉,食物過期如牛奶過期、及不清潔的環境、氣候的突變、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等這些均可以引起腹瀉。
腸道內感染是引起腹瀉的主要原因,食物容易被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並大量繁殖,容易引起疾病。
導致慢性結腸炎的因素有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是指腸道感染了細菌、黴菌等病毒,使腸道長期處於炎症状態,二是由於人的身體過度疲勞、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狀態、情緒波瀾起伏不定等,這些因素都可以誘發慢性結腸炎的發生。
中醫認為慢性結腸炎是虛寒性下利的一種表現,它與脾胃、肝、腎功能的失調有著密切的關係。
飲 食
1、銀花紅暮粥:紅薯,大米,金銀花,生薑。
紅薯切成小塊或研成細粉,加入金銀花(視臨床症状輕重酌量)、生薑,按常法煮飯、煮粥均可。
每日餐均吃,要堅持吃,不少於3^4個月,方可逐步收效。
紅薯含大量食物纖維,可加強腸蠕動,其所含的多量維生素E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能促進潰瘍面的癒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蘿卜素對上皮組織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在紅薯飯內加入金銀花無疑會增強抗菌、抗炎功能,與生薑調胃和中的作用相結合。
腹脹、腹痛症状均可減輕。
2、馬齒莧飯:馬齒莧,大米。
馬齒莧洗淨切細,和大米調和。
加水常法煮飯。
可早晚服食。
連服15日以上。
本方對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有效。
馬齒莧是常用的清熱解毒、痢止瀉的中草藥,也可作食物用。
鄉間以馬齒莧加肉作餡,包餃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胃腸炎、細菌性疾等作用。
3、山藥芡實扁豆糕:鮮山藥,赤小豆,芡實米。
白扁豆、雲茯苓各。
烏梅。
先將赤小豆製成豆沙,加適量白糖待用;將雲茯苓、白扁豆、芡實米研成細粉。
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蒸熟去皮,加入茯苓等蒸熟的藥粉,拌勻成泥狀。
將藥泥在盤中薄薄鋪一層,再將豆沙鋪一層,如此鋪成六七層,成千層糕狀,上鍋再蒸。
待熟取出。
以烏梅、白糖熬成濃汁。
澆在蒸熟的糕上,即可食用。
山藥益氣健脾治本,芡實固澀。
白扁豆、雲茯苓助山藥,烏梅配伍芡實收斂。
本方標本同治,而更適宜於疾病緩解期食用,能健脾止瀉,但抗菌、消炎、解毒功能稍差。
4、蕎麥山楂石榴餅:養麥面,鮮山楂,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各10g,白糖適量。
先將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加適量白糖。
用水1000mI煎煮。
30分鐘後濾渣留汁。
鮮山楂煮熟去核碾成泥狀待用;蕎麥麵用藥汁和成麵糰。
將山楂泥揉入麵糰中。
做成小餅烤熟。
每日2次,1次1塊即可。
以上配量是1劑量,服完後可繼續再做。
養麥又名淨腸草,有清利腸道污物之效。
慢性結腸炎要少食紅薯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頑固難愈、易複發的疾病,以長期反覆腹瀉、腹痛等為主要表現。
很多結腸炎患者出現反覆腹瀉後不去醫院就診,而是盲目服用一些抗生素類,往往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反而會破壞了胃腸道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調,給以後的治療帶來困難。
席主任強調,結腸炎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法之前,一定要去醫院做檢查,在確診為慢性結腸炎後,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多油及脂肪類食物。
此類食物不易消化,其潤滑作用又可使腹瀉加重;
2.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
應選用一些易消化的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魚、蛋、豆製品及富含維生素的新鮮嫩葉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減少纖維的攝入;
3.如有脫水低鈉現象時,應及時補充淡鹽水,食用菜葉湯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
4.排氣、腹瀉過多時,應少食糖及易產氣的食物,如薯類、豆類、牛奶等;
5.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患者可適量食用。
慢性結腸炎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
(1)液體的補充:每天應該喝6-8杯液體。
還可以喝胡蘿卜汁及甘藍菜汁或綠色飲(含葉綠素)。
使用小麥草、苜蓿或大麥草榨汁飲用。
蘆薈汁也非常好,尤其對潰瘍性結腸炎及一般的潰瘍。
(2)循序漸進添加麥麩:如果計劃在飲食中添加麥麩等纖維,應慢慢地添加,使你的身體有充分的時間適應。
否則,一下子添加過量,可能產生脹氣。
(3)補充蛋白質:食用去皮火雞肉或雞肉,以補充蛋白質。
吃蒸煮或烘烤的海產,取代油炸的作法。
慢性結腸炎除了進行必要的治療意外,生活中的飲食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
檢 查
那慢性結腸炎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需要做的檢查包括:
結腸鏡檢查。
在這項檢查中,醫生將用一根薄細的照明工具查看你整段結腸內面。
同時,醫生也可能會鉗取結腸內層樣本做檢查(活組織檢查)。
鋇餐灌腸或者X線檢查腹部以便顯像結腸。
血檢,這項試驗是為了檢查感染和炎症。
糞檢,為了查找血液,感染,白細胞。
危 害
慢性結腸炎引起三大癌變
(1)直腸息肉癌:直腸息肉多數沒有症状,大多數患者是在常規的結腸鏡檢查時發現的,大多數息肉見於40歲以上成人,尤其是成年男性。
直腸息肉是指直腸黏膜上的隆起性病變,直腸息肉質地一般較軟。
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直腸上布滿了大小不等的息肉,多數息肉直徑在1cm左右。
近年來認為結直腸癌來自於息肉,因此直腸息肉作為癌前病變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
(2)直腸癌: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直腸是大腸癌好發的部位,佔大腸癌的70%。
發病高,在我國占癌腫的第三位,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上,近年來有年輕的趨勢。
由腸炎反覆發作,腸黏膜破壞,潰瘍修復增生,肉芽組織形成過程中發生癌變的。
(3)腸道狹窄及梗阻容變癌:直腸壺腹部癌,因多是潰瘍型,直腸壺腹部較寬闊,估計1-2年才引起狹窄梗阻,大便形態變細,排便困難,便秘,引起腹部不適,氣脹及疼痛由於糞便堆積,在梗阻上段乙狀結腸部位。
有時在左下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引起肝腫大,黃疸,腹水等症状。
全身病狀可有貧血等惡病質現象,有時還可出現急性腸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
防 治
慢性結腸炎的防治,提起慢性結腸炎人們就會想到腹痛,腹瀉等臨床症状。
並不了解慢性結腸炎對身體的危害。
由於腹瀉,即使吃的再多再好,營養和水分也是穿腸而過,大量流失。
營養穿腸導致肌體內免疫球蛋白合成障礙,造成肌體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減弱,使炎症擴散,病毒侵入,易患流感。
水分穿腸過導致脫水、休克、酸中毒。
蛋白質穿腸過導致貧血、消瘦、肌肉鬆弛、乏力、皮膚蒼白、易脫髮、注意力減退、腎功能減退。
腸炎的反覆發作,腸黏膜潰瘍增生,潰爛,加上糞便毒素細菌的不斷侵蝕,加劇病情的惡化,潰瘍加劇,會導致化膿,擦破裸露的神經會造成便血,還可在腸內生成息肉,潰瘍,出血,腸息肉會進一步引發腸穿孔,腸粘連,甚至腸癌。
慢性結腸炎的防治,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一個臟器的病變都不是孤立的。
它與全身陰陽平衡,氣血運行,臟腑之間的相互聯繫等都有密切關係。
而任何僅針對腸道病變的治療只能取得短期療效,無助與疾病的徹底康復。
慢性結腸炎的防治,多年臨床經驗表明,應氏穴位埋線療法,外用穴位埋藥線,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健脾益氣;內服純中藥具有理氣止痛,活血化淤,消腫生肌的作用。
這樣內外結合,綜合調理,能夠徹底治癒慢性結腸炎。
治 療
慢性結腸炎、腸易激症候群的病程較長,因此治療起來比較困難,西醫對此病主要運用抗生素進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療。
根據中醫整體觀念,可以針對不同病因,多角度進行治療,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因而療效顯著。
由於本病具有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的特點,調理病人的肝腎脾胃,增強人的體質,以此達到機體抗病毒的目的。
可以相應選用「益腎厚腸湯」,方中吳茱萸湯、肉桂溫中止瀉,黃連、黃柏清熱消炎,赤石脂、五倍子澀腸固脫,對慢性腹瀉標本兼治,起到澀腸止瀉的功效。
另外,慢性腹瀉應早做鋇灌腸或結腸鏡檢查,以防病生它變,悔之晚矣。
保健
慢性結腸炎經過及時適當的治療,一般預後良好;但部分患者由於腸道反覆在腸炎症刺激下損傷、修復,最終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
因此,慢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正確的保健十分重要。
慢性結腸炎的保健主要有兩個辦法:
1、避免受涼,控制情緒外,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病在發作期、緩解期不能進食豆類及豆製品,麥類及面製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捲心菜、花生、瓜子等易產氣食物。
因為一旦進食,胃腸道內氣體增多,胃腸動力受到影響,即可誘發本病,甚至加劇症状。
2、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適量食用。
南寧肛泰肛腸醫院專家提醒:慢性結腸炎患者平時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加強飲食衛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
要注意休息和增加營養。
另外,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強烈刺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併發症
慢性結腸炎會引起的併發症
慢性結腸病程較長,病情嚴重的病人,可有局部和全身的併發症。
其中局部併發症較為常見,約佔1/4,全身併發症不多見,小於10%。
慢性結腸炎常見的併發症有:
1、中毒性結腸擴張:在急性活動期發生,發生率約2%,是由於炎症波及結腸肌層及肌間神經叢,以致腸壁張力低下,呈節段性麻痹,腸內容物和氣體大量積聚,從而引起急性結腸擴張,腸壁菲薄,病變多見於乙狀結腸或橫結腸。
誘因有低血鉀、鋇劑灌腸及使用抗膽鹼能藥物或鴉片類藥物等。
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状明顯,伴腹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增多,X線腹平片可見腸腔加寬,結腸袋消失等。
容易並發腸穿孔。
病死率可達11%~50%。
2、潰瘍穿孔:在結腸擴張基礎上易引起潰瘍穿孔並發急性瀰漫性腹膜炎。
3、潰瘍出血:因潰瘍累及血管發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症亦是一個重要原因。
往往因出血量大而需要治療。
4、癌變:癌變的發生與疾病時限和病變範圍有關,病程越長,範圍越廣,癌變越多。
發生率約5%,比無結腸炎者高10倍,多見於結腸炎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5、結腸狹窄和腸梗阻:修復過程中,大量纖維組織形成的瘢痕可引起結腸狹窄和腸梗阻,多見於結腸遠端。
慢性結腸炎能治好嗎?
請問:我患有慢性結腸炎已經2、3年了,一直反反覆復很難受,也試過很多種治療方法都沒有完全治癒的啊。
下面我們看看慢性腸炎能治好嗎,應該怎樣治。
專家答覆:您好,慢性長延時可以治癒的,但是治療的時候要認準病因,根據不同的病因治療。
一、慢性結腸炎病因:導致慢性結腸炎的因素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是指腸道感染了細菌、黴菌等病毒,使腸道長期處於炎症状態,二是指由於人的身體過度疲勞、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狀態,以及情緒容易激動等,這些因素都可以誘發慢性結腸炎的發生。
中醫認為慢性結腸炎是虛寒性下利的一種表現,它與脾胃、肝、腎功能的失調有著密切關係。
二、慢性結腸炎的自身保健是預防複發、根治該病的關鍵所在:
1、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適量食用。
2、避免受涼,控制情緒外,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病在發作期、緩解期不能進食豆類及豆製品,麥類及面製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捲心菜、花生、瓜子等易產氣食物。
因為一旦進食,胃腸道內氣體增多,胃腸動力受到影響,即可誘發本病,甚至加劇症状。
炎症
炎症原因
感染
細菌
病毒
立克次體
支原體
真菌
螺旋體
寄生蟲
物理因素
高溫
低溫
放射性物質
紫外線
機械性損傷
化學因素
外界(強酸·強鹼·松節油·芥子氣等)
體內(代謝產物,如尿素)
免疫反應
I型變態反應
II型變態反應
III型變態反應
IV型變態反應
自身免疫性疾病
炎症分類
按時間周期
急性炎症
慢性炎症
按組織變化
變質性炎症
滲出性炎症(漿液性炎·纖維素性炎·化膿性炎·出血性炎·壞死性炎症·卡他性炎)
增生性炎症
特異性炎症(結核·梅毒·麻風·淋巴肉芽腫等)
常見炎症
皮炎
腦炎
角膜炎
結膜炎
中耳炎
鼻炎
牙齦炎
咽炎
扁桃體炎
氣管炎
心肌炎
肺炎
胃炎
肝炎
腸炎
結腸炎
闌尾炎
痢疾
前列腺炎
腎炎
子宮內膜炎
宮頸炎
盆腔炎
尿道炎
甲溝炎
關節炎
消炎
消炎藥
非甾體類藥物
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雙氯芬酸·消炎痛(吲哚美辛)·布洛芬·芬布芬等
甾體類藥物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即糖皮質激素
抗生素
青黴素類(如青黴素G、青黴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
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氨苄、頭孢拉定、頭孢呋辛、頭孢曲松、頭孢他啶等)
大環內酯類(如紅霉素、羅紅霉素、阿齊黴素、乙醯螺旋黴素等)
氨基糖苷類(如鏈黴素、慶大黴素、阿米卡星等)
四環素類(如四環素、土霉素、強力黴素等)
氯黴素類(如氯黴素)
喹諾酮類(如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磺胺類(如復方新諾明)
對症用藥
扁桃體炎
肝炎
過敏性鼻炎
急慢性胃炎
肺炎
風疹
闌尾炎
痢疾
潰瘍性結腸炎
陰道炎局部用藥
黴菌性陰道炎
尿道炎
氣管炎
腎炎
病毒性心肌炎
多發性神經炎
膽囊炎
胰腺炎
腎盂腎炎
胃炎
咽喉炎
其它抗菌消炎類
出自A+醫學百科「慢性結腸炎」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6%85%A2%E6%80%A7%E7%BB%93%E8%82%A0%E7%82%8E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慢性結腸炎」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1個分類:結腸炎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於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01:45的最後更改。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不是普通腹痛!讓腸道體無完膚的潰瘍性結腸炎 - 診所藥局
潰瘍性結腸炎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會造成患者長期反覆腹痛、腹瀉、甚至血便。 ... 平時若未按時服藥及定期追蹤、抽血、內視鏡監控,腸道會慢性潰瘍 ...
- 2慢性結腸炎 - A+醫學百科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
- 3認識潰瘍性結腸炎 - 恩主公醫院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的胃腸道疾病,它一直折磨著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以. 至他決定辭職。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患者深受其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發作。
- 4腹痛腹瀉以為是腸躁症?當心罹「潰瘍性結腸炎」 | 消化系統
潰瘍性結腸炎屬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症狀為慢性、反覆性的腸道發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王俊偉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致病機轉 ...
- 5慢性結腸炎有哪些常見症狀? - 每日頭條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症狀為左下腹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