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法律百科Legis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刑法第14條第1項:「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為過失。
」 貢獻者:法律百科(認證法律人)、吳景欽(認證法律人)、Yt ...
FB
LINE
LINE
Email
過失
刑事法
圖1 過失
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 / 繪圖:Yen
行為人主觀意思,分為有認識過失與無認識過失。
有認識過失,指的是行為人對犯罪事實,有預見可能發生,但真的發生,卻違背本來的意思。
無認識過失,指的是行為人,對犯罪發生有注意義務,卻未能注意,也就是完全不知道事情會發生的狀態[1]。
刑法第14條第1項:「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為過失。
」
貢獻者:法律百科(認證法律人)、吳景欽(認證法律人)、Yt(認證法律人)
推薦辭典
過失全站搜尋
歷次版本
法律百科2022-09-01
吳景欽2019-07-04
Yt2018-10-24
吳景欽2018-10-24
相關辭典
故意
法律
民法
行為人
權利
賠償
刑法
判決
義務
損害賠償
推薦辭典
×
公開署名
不公開署名
取消
送出
親愛的法律百科夥伴,您好!
歡迎成為網站的一份子。
法律百科是知識分享平臺,不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網站及作者對內容不負保證責任。
如您有個案需求,敬請洽詢專業律師。
我們的 網站條款.隱私條款
我了解並同意
鼓勵您多舉例,讓法律名詞更容易理解。
延伸文章資訊
- 1刑法第276條《過失致死罪》 - 天秤座法律網
刑法第276條第1項普通過失致死:「因過失致人於死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刑法第276條第2項業務過失致死:「從事業務之人,因業務上之過失 ...
- 2中華民國刑法§14-全國法規資料庫 - 法務部
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為過失。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雖預見其能發生而確信其不發生者,以過失論。
- 3刑法之犯罪行為類型-過失犯:種類-知識百科-三民輔考
刑法之犯罪行為類型-過失犯:種類多數行為人共同實現一個刑法上的構成要件。惟此只要多數行為人當中有一人以上(即實行正犯)實現構成要件(即實行行為)即可, ...
- 4【刑法】無認識之過失與有認識之過失 - 國考加分誌
刑法第14條第1項所定者,即無認識過失之法律定義;實務判例上亦稱為懈怠過失。 △有認識過失乃行為人雖認識其行為有致犯罪事實發生之可能,卻由於過度自信 ...
- 5中華民國刑法-編章節條文 - 全國法規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