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辭泉湧-大自然的詩篇-3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然而,大衛的反應卻不僅是驚嘆,他還要從心底深處發出讚美!因為他看見宇宙萬物後的後面,有一顆慈愛的心!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向自己說﹕『我的心哪,你 ...  【目錄】        美辭泉湧 焦源濂 目錄 緒論 序詩-1 序詩-2 詩篇中的耶穌-1 詩篇中的耶穌-2 詩篇中的耶穌-3 詩篇中的耶穌-4 詩篇中的耶穌-5 詩篇中的耶穌-6 大自然的詩篇-1 大自然的詩篇-2 大自然的詩篇 悔罪的詩篇 悔罪的詩篇(2) 悔罪的詩篇(3) 人生之詩(1) 人生之詩(2) 人生之詩(3) 人生之詩(4) 人生之詩(5) 人生之詩(6) 人生之詩(7) 人生之詩(8) 人生之詩(9) 人生之詩(10) 大自然的詩篇(3) 三‧這是天父世界(第一O四篇) I‧讚神偉大(1~4)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

耶和華我的神啊,你為至大;  你以尊榮威嚴為衣服。

披上亮光,如披外袍; 鋪張穹蒼,如鋪幔子。

在水中立樓閣的棟樑。

用雲彩為車輦, 藉著風的翅膀而行。

以風為使者, 以火焰為僕役。

』 一‧稱頌神的自己(1) 宇宙有多大?萬物有多少?並且,這一切為何如此奇妙與完美?當人們觀看大自然時,這些問題便很自然地湧現心間。

可是,人們所能作的只是驚嘆而已。

然而,大衛的反應卻不僅是驚嘆,他還要從心底深處發出讚美!因為他看見宇宙萬物後的後面,有一顆慈愛的心!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向自己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 他所看見的神是怎樣的呢? (一)至大的神﹕天文學家說,距離地球最近之恆星,它的光需四年又三個月才能射達地球之上(按光速計算)。

那麼,最遠的恆星距離地球究竟有多遠呢?這個宇宙到底多大呢?創造這個浩瀚無際之宇宙的神又是多大呢?實在無法想像,我們只能與大衛同聲說﹕『神啊,你為至大!』 其實,神的至大,並不是單單從空間而言,祂的一切美德也都是至大的。

所以在祂所創造的萬物中,不僅顯出神的大能,同時也流露出祂的大德和大愛,總之,一切的至美至善都揉和在祂所造的萬物之中。

這一位神,不僅是可敬的,祂還是可愛的。

(二)神以尊榮威嚴為衣﹕神雖是至大的,奇妙的是,我們的肉眼卻看不見祂的本身。

大衛說,祂只能看見神『尊榮威嚴』的衣服——天地萬物令他深深地體會到神無限的崇高和榮耀。

這正是保羅所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

二‧稱頌神所造的天(2~4) 在這一段中,大衛默想穹蒼的奇妙,也就是創世記所載,神在第一、第二兩天的創造大工。

他的思想集中在三件事物上﹕ (一)光——大衛形容神所造的光,如同為大地『披上外袍』,使大地頓然顯出它的美麗,並且又是一個保護。

這是多麼美妙的形容啊!若是我們置身於當時的情景,我們將會何等地激動!那原本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大地,一聽見神說﹕『要有光』,立刻就有了光!黑暗突然完全退去,生命、希望與福樂也隨著光明立時一同臨到大地!我們的神實在是『眾光之父』(雅一17);主耶穌是『真光』,也是『生命的光』,因此我們這些屬主的人,被稱為『光明之子』,神要我們如同『世上的光』,照耀在這彎曲悖逆的世代之中(弗五8;腓二15)。

我們是否使四周的環境變得更加美麗和幸福了呢? (二)穹蒼——『穹蒼』(Firmament)這字含有不斷擴張、一直在推展的意思。

因此難怪人們無法想像這穹蒼究竟有多大了(伯三七18;賽四十22)。

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太陽的體積比地球大一百三十萬倍,然而太陽不過是兆億恆星中的一個小恆星而已,這麼多的星球擺設在穹蒼之中,天空仍不顯得擁擠,並且還能各自帶著自己的行星和衛星在其中以極快的速度運行,這個穹蒼真是浩瀚無涯!然而詩人卻說,神能『數點星宿的數目,一一稱它的名』,更奇妙的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神,竟願『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一四七3~4)!祂對人的愛心,豈不比穹蒼更廣大無邊麼? (三)空氣(3~4)﹕大衛以兩個比喻生動地形容空氣的作用。

1.水中樓閣的棟樑。

創世記記載﹕『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創一7)。

所謂空氣以上的水,就是空中的水蒸氣和雲彩;而空氣以下的水,就是覆蓋地面的水(江河與海洋)而言。

按人看,似乎天空中的水氣和雲彩十分稀薄輕盈,其實它們的體積和重量仍是十分驚人的。

試想想看,有時只不過是一場短暫的豪雨,一大片土地就頓成澤國,甚至山泥傾瀉,樹倒房塌,畜死人亡。

據說,空中的水蒸氣至少有五千萬噸重,若是權柄傾瀉而下,其災難怎敢設想?感謝神,天上這麼龐大和沉重的『水中樓閣』,神竟以看不見的空氣作了『棟樑』,牢牢地支撐著它,世上有哪個建築師能有這樣美妙的設計? 2.雲彩車輦的翅膀。

大衛將雲彩形容為『車輦』——即古時形形色色的驛車。

藉著空氣的流動,它們便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在寬闊的天空中,任意驅馳。

不但如此,空氣也使整個蒼天變成了展覽神藝術創作的美術宮。

祂隨時都在那裏展出祂的作品(彩雲的無窮變化),每一幅作品都遠勝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和齊白石等中外名家作品之上,並且藉著風的活動,隨時換上新的佳作,沒有二幅作品相同,更換沒有窮盡,祂的匠心何其深,祂的財富何其大! II‧氣象萬千(5~26) 在宇宙中,地球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星球,但是它卻是宇宙的中心,因為它是神眷愛的對象——人——的居所。

因此大衛發現,地球上的每一樣生物,神為它們的『衣、食、住、行』,都作了最美的安排,都有最好的照顧。

一‧大地的衣裳(5~9) 『將地立在根基上, 使地永不搖動。

你用深水遮蓋地面,猶如衣裳; 諸水高過山嶺。

你的斥責一發,水便奔逃; 你的雷聲一發,水便奔流。

諸山升上,諸谷沉下, 歸你為他所安定之地。

你定了界限,使水不能過去; 不再轉回遮蓋地面。

』 以上這段經文,顯然是大衛默想神第三天的創造大工而有的感受。

他以詩的筆法來說明了『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創一9)。

(一)安定的大地﹕地球的表面,陸地只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水卻佔了三分之二;水的面積遠遠超過陸地。

然而神所看重的是陸地,不是海洋。

陸地是主人,海洋是為陸地效力的。

所以神『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地是穩定的,雖然地殼有時會移動成地震——『諸山升上,諸谷沉下』,但是這仍是範圍有限的,並且也是有一定的目的——例如為了使水『歸你為他所安定之地』。

我們從來不曾看見整個美洲或是亞洲大陸,同時地震或下沉。

神為何如此偏愛大地?先知以賽亞給了明確的答案,他說﹕『創造諸天的耶和華,製造成全大地的神,祂創造堅定大地,並非使地荒涼,是要給人居住』(賽四五18)——為了人的緣故!神知道,穩定的大地,是人類生存和生活幸福的必須條件,所以對人而言,遍地實在是滿了神的慈愛。

(二)不安的海洋﹕大衛以詩人的眼光來看,似乎海洋總是蠢蠢欲動,準備隨時侵犯大地。

所以神要斥責它,使它奔逃,發雷聲驚駭它,使它奔流。

大衛似乎又看見,海水念念不忘地,企圖再一次『遮蓋地面』,神為了保護大地,特別為海洋『定了界限,使水不能過去,不再轉回遮蓋地面』。

所以狂傲的巨浪,終於在細砂的岸邊退卻了。

動盪洶湧的海水,常是罪惡與審判的象徵。

在挪亞的時代,神見世人都敗壞了,所以用洪水滅世(創七11~12);聖經也說﹕『唯獨惡人,好像翻騰的海,不得平靜,其中的水常湧出污穢和淤泥來。

我的神說,惡人必不得平安』(賽五七20~21;參雅一6~7)。

感謝神,藉著主耶穌的救贖,祂要使罪惡從罪人身上奔逃,祂指著那些屬祂的人,向萬有挑戰說﹕『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羅八32);並且祂也為審判定了界限,宣告說﹕『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定罪了』(羅八1)!所以『凡虔誠人,都當趁你可尋找的時候禱告你,大水泛溢的時候,必不能到他那裏』(詩三二6)。

(三)海水如衣裳(6)﹕這是大衛形容水在大自然中的作用,而用的比喻。

他曾說﹕神以『威嚴、榮光』為外袍;在此,他說神以海水為大地的衣裳。

按衣裳有三重作用﹕即妝飾、保護和溫暖。

海洋對整個地球的作用也正是如此。

因為有海洋,所以地球的美麗是眾星球中少有的,沒有海洋,地球不是瘦峭的山石,便是枯寂的沙漠,因為有海洋,大地才能空氣新鮮,環境衛生。

因為鹹海水的防腐消毒作用,不但使大地免除了臭氣沖天,細菌猖獗的危險;此外還為人類和各等生物,提供了生存必須的溫度和雨水的來源。

深海實是地球生物的保姆。

再者,因為有海洋,無際的海水,日間吸收陽光大量的熱能,到了晚間太陽下山以後,又將它所貯存的熱能釋放出來,使日夜溫度不致遽升遽降,以致人類和生物能舒適地生活,海洋實在是人類的一個最巨大的溫度調節器啦! 大地的這件衣裳真是既美好又適用啊! 二‧萬物的飲食(10~16) 『耶和華使泉源湧在山谷, 流在山間。

使野地的走獸有水喝; 野驢得解其渴。

天上的飛鳥在水旁住宿; 在樹枝上啼叫。

他從樓閣中澆灌山嶺; 因他作為的功效,地就豐足。

他使草生長,給六畜吃; 使菜蔬發長,供給人用; 使人從地裏能得食物。

又得酒能悅人心, 得油能潤人面, 得糧能養人心。

佳美的樹木,就是黎巴嫩的香柏樹, 是耶和華所栽種的,都滿了汁漿。

』 (一)水的供應(10~13)﹕水與血同是人生命的源頭。

為了人體的需要,神不但在體外供給飲水,並且在人體之內,設計了密如蛛網的血管,使血液日夜不斷地向四肢百體輸送生命的汁漿。

照樣,神為了大地的樹木花草、飛禽走獸,也在高山曠野、高山深谷,星羅密佈地安排了江河溪澗,『使野地的走獸有水喝……飛鳥在水旁住宿,在樹枝上啼叫』。

若不藉著電力,人所造的高樓大廈,『自來水』就不來了;但在高山的深處,不需電力,山澗溪流卻能潺潺不息地奔流,因為神總不會讓弱小的飛鳥,孤單的走獸乾渴失望。

為什麼高山峻嶺上的巨樹花草無人澆灌,仍然能茁壯茂盛地生長?詩人說,這乃是因有神的照顧。

神不但經常地『使泉源湧在山谷,流在山間』,有時祂還親自『從樓閣中澆灌山嶺』(13節)!所謂『從樓閣中澆灌』,不單是指下雨,也是指下雪而言。

若是僅僅下雨而不降雪,大量雨水迅速流失,供應必不長久;但神還用降雪的方法,將大量的水變為雪,貯放在高處,山越高積雪越多,也溶雪越慢;這樣,不僅大山不虞缺水,並且還可長年供應大地各方。

這些高山實在是大自然最好、最大的蓄水池。

神供應人和萬物的飲水,其方法真是奇妙,其照顧真是周詳啊! 再者,當炎熱的夏天,縱使雨水稀少,神卻能使大地的水,蒸發成為水氣,低溫的高山,便成為水蒸氣喜愛的聚集地,聚合冷卻後,成為露水,一面滋潤高山上的樹木花草,多餘的,便點點滴滴地集成了山澗或是溪水,奔流在無人居住的深山幽谷,使野地的花開放,又使飛鳥走獸歡樂地歌唱。

除此之外,神還使高山峻嶺的重量,形成靜壓力,將地殼深處的水,壓至山頂,使一望無際的巨樹森林,欣欣向榮的生長。

試想想,種一株小花,每日尚需澆一二桶水才能存活,維持一棵巨樹的生長,每日需水多少?維持成千成萬的樹林,更是需水多少才夠呢?若不是神美妙的設計,誰有能力,誰有智慧能這樣日日夜夜地供應大地百物的飲水呢? (二)食的供應(14~16)﹕神除了供應萬物飲水之外,神還天天供給它們食物。

為了『六畜』——野地的百獸,神使青草在滿山遍野生長,不需人力撒種澆灌,隨時發生,迅速生長,以致六畜雖然無人眷顧,也可以白白地享受,無憂無慮地生活。

除了動物的需要之外,神還顧念植物的需要。

詩人特別舉出黎巴嫩的香柏樹為例,加以說明。

按黎巴嫩山,海拔六千呎,然而在這麼高的山上,卻長滿了又高又大又美的香柏樹,據說其中最大的,樹圍達四十一呎,高達一百呎!在平地上人所栽種的花草樹木,必須有人時刻澆灌才能生長,但長在這麼高的山上的巨大森林,沒有河流,卻個個『滿了汁漿』——亦可譯為『飽飽的』(ThetreesoftheLordarefull)(按原文『汁漿』兩字是沒有的),為什麼能如此?原來因為它們『是耶和華所栽種的』啊! 但是神為動物和植物所預備的食物,若是與祂為人所預備的比較一下,就顯得太單調了。

因為神為人所預備的,不僅是豐富,並且還品色繁多,祂『使菜蔬發長,供給人用,使人從地裏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使人不僅養生無慮,還要使人的心歡喜,人的面榮美!在神眼中,人是多麼寶貴呢! 神的照應實在周到,神的供應實在豐富,所以保羅勸勉我們﹕『神能將各樣的恩惠。

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行各樣善事』(林後九8)。

我們也可以從植物的生長,與動物的生存斷定,人類若是肯按著神的心意治理這地,人人的生活必定是富裕的,決不會有缺乏的可能。

可惜的是。

人遠離了神,不僅生活有了缺乏,並且人心也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了。

三‧活物的居所(17~18) 『雀鳥在其上搭窩; 至於鶴,松樹是他的房屋。

高山為野山羊的住所; 巖石為沙番的藏處。

』 神使飛禽棲身於樹林,神準備山野為走獸的居所,神的照顧不分大小,神的安排恰到好處。

所以高山的鶴,有松樹為家;細小的雀鳥,以香柏木為巢;靈活的野山羊,居住在空曠的高山;軟弱的沙番,安息在巖石的縫穴中。

神的安排如此美好,所以牠們居於其中,總是心滿意足,歌唱不住。

若是一旦人們把牠們搬遷到『動物園』居住,縱然是出於善意,又將這動物園造得美侖美奐,牠們也會終日無精打采,千方百計地想逃回神為它們所預備的家園。

從神為禽獸預備的居所,我們實在可以看出,神是深深瞭解並尊重每樣動物的個性的。

所以都按他們的特性,安排了適當的住處。

因此,每一樣活物也只有居住在神所安排的地方,才能有真正的滿足和喜樂。

若是如此,神對我們這些祂最愛的人,豈不是更加了解?祂為我們的需要,豈不也一定會作最好的安排?所以,我們不要因沒有具備某些人的特長和經歷而自暴自棄,我們乃當善用自己的特長,在神所安排的境遇裏,為榮耀祂而活,這便是最大的喜樂和滿足了。

從以上這段經文,大衛深深地體會到神第三天創造大工的美意,不但在大地上出現山明水秀的景色,並且還為神將在第五、第六兩天所造的形形色色活物,預備了美好的生存條件,整個大地頓時美麗非凡。

到處生氣勃勃了。

四‧萬物的行動(19~26) 『你安置月亮為定節令, 日頭自知沉落。

你造黑暗為夜, 林中的百獸就都爬出來。

少壯獅子吼叫,要抓食, 向神尋求食物。

日頭一出, 獸便躲避,臥在洞裏。

人出去作工, 勞碌直到晚上。

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 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 遍地滿了你的豐富。

那裏有海,又大又廣; 其中有無數的動物, 大小活物都有。

那裏有船行走, 有你所造的鱷魚游泳在其中。

』 神不以萬物的『衣、食、住』三方面作了美好的安排為滿足,大衛發現,神還要藉祂第四天的創造大工,為萬物在『行』上作進一步的安排,使萬物各有自己行動的規律和範圍,這樣不僅一切都井井有序、互不侵犯,並且還成了一個互相配合,互相依賴的大家庭了。

(一)日月的行動(19) 1.『為定節令』﹕神造它們(以及其他的天體星球)的目的,不是為了它們自己,乃是為了地上的活物,特別是人。

神『指派』(Heappointed,中文聖經譯作安置)它們『為定節令』,意即藉著日月星球的運行,使萬物,特別是人『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創一14,參八22)。

由此可知,神不喜歡活物,甚至是細小的昆蟲,昏昏噩噩地度日,因為『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一1~11)。

2.『自知沉落』﹕日和月,以及一切星球,個個都巨大沉重無比,但神只用一次命令——設立了自然律——就使它們永遠不停地,分秒不差地運行在太空之中。

所以在神所造的萬物中,這些『巨無霸』實在都是些最不自由,也可說是最聽話的被造之物了。

(二)動物的行動(20~22、25~26) 動物的行動顯然是與日月星球不同。

牠們是受兩個力量的支配,一是外在的環境,在夜間活動,日頭一出,獸便躲避,臥在洞裏;另一則是受自己本能的驅使,饑餓時,本能地四出活動,『向神尋求食物』。

不過水族和走獸的活動的範圍是決不相同的,走獸是在陸地的林中洞穴裏,水族卻是在『又大又廣』的海中,為什麼?因為水族『無數……大小活物都有』——數量太多,陸地容納不下,並且最大的活物是水族,在地上無法自由行動,所以神為牠們預備廣大的海洋作為活動和生存的場所。

由此看來,活物的行動的確比日月自由多了。

(三)人的行動(23、26a) 人雖然也是動物,但是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所以人的行動顯然又與一切活物不同,乃是與神的行動相似。

人行動的特點如下﹕ 1.時間﹕人活動時間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走獸恰恰相反。

若不如此,彼此將要帶來多少的干擾和傷害! 2.範圍﹕人活動的範圍遍及大地和海洋,人可在陸地行走,也可造船,漂流渡海(可惜大衛尚不知人還會乘飛機遨遊天空)。

所以人的行動是最自由的,不然人怎能替神治理大地? 3.意義﹕這是人的活動最遠超過一切活物的所在。

人的行動是『出去作工』——活動就是工作!人活動不是單單為了『糊口』,乃是要遵行神最初造人的命令﹕『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並且又將『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一28,二15)。

神是工作的,神既然是按自己的形像造人,祂當然也要人像祂一樣工作,人是祂的同工。

為此祂將工作的本領——『生氣』賜給人(創二7),使人有思想、感情和意志,以此去面對一切『未知的因素』(Unknown)和大自然的挑戰。

因此人工作,不但是成全了神造人的目的,也鍛鍊人自己的生命,這是任何活物所沒有的榮耀。

4.規則﹕『出去作工,勞碌直到晚上』這句話顯明﹕人作工必須主動殷勤,也就是說在人的工作裏,必須含有愛和不斷改進的美德,這才是神所喜悅的。

這也是人的勞碌與牲畜的勞碌不同之所在。

例如,馬的體力比人大,只是馬不懂得愛,也沒有智力,牠只能受驅使去作工,牠從來也不會改進牠所作之工。

人若不以愛和積極的態度作工,實在是連牛馬都不如。

所以懶惰人不是正常人,也決不是一個快樂人;為了挽救他們,保羅的秘方是﹕『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後三10)。

但是有一點也是我們不可忽略的,就是工作是有一定的時間限制的——『直到晚上』,人生活必須有勞有逸,並且將勞逸結合得好,才能令自己快樂,也能令神歡喜;否則成了『工作狂』,不僅自己,沒有喜樂,神也不喜悅,我們的工作一定也作不好,也作不長久了。

5.益處﹕若是我們按神的規則工作,不僅是神得榮耀,我們自己得造就,並且還能使別人得益,四周的環境也大大改善了。

人活動的結果,實在是十分偉大和長久的。

(四)感想(24) 越深入默想神的創造,大衛越體會神的無限,他只能說﹕『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是他永遠默想不完的。

但是從他有限的默想中,他得出二個結論﹕ 1.神無限的智慧。

這無法計算的萬物,大至天體,小至原子,『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出於獨一的造物主,不需任何其他的參考意見,更不用任何的幫助,一次就造了出來,並且所造的每一樣,都是完美,沒有一個『次品』,這樣的智慧何其無限! 2.神無限的豐富。

大衛認為,單就地球而言,神的豐富已是無法測度。

自從有人出現以來,人類就不斷地利用地上的資源,至今仍是取用不盡。

其實海洋的資源,不知比陸地大了多少倍。

目前,單單日本一國,就至少有一千萬人以上,是靠海產維生,然而海洋的資源,對人而言,至今還是一個待開發的『處女海』啦! III‧福樂之源(27~30) 『這都仰望你按時給他食物。

你給他們,他們便拾起來; 你張手,他們飽得美食。

你掩面,他們便驚惶; 你收回他們的氣, 他們就死亡歸於塵土。

你發出你的靈,他們便受造; 你使地面更換為新。

』 這一段是默想神在第五和第六兩天的創造大工。

神造了活物,並不是從此讓它們自生自滅,不!祂造了活物,祂就與活物(特別是人)有了無法割離的關係,因為神就是愛!所以不單是『萬有都是本於祂』並且萬有還是『依靠祂,歸於祂』(羅十一36)!神是願意與祂所造的萬物親近,如同一個大家庭一樣的啊! 一‧祂供給萬有(27~28) 神所造的何其多,祂要維持的『大家庭』是何等大。

但是這位獨一的家長,總是『按時給他食物』,不僅豐豐富富,且是形形色色,按各物所喜好的按時供給。

據說,一粒稻米的成熟,共需耗用七加侖水,我們人類,每一個人的一生,共吃了多少米?一共用了神供應的多少加侖水?若是神向人收水費,這筆帳怎麼算? 大衛絕對承認﹕萬物是『靠天吃飯』,他說﹕『你給他們,他們便拾起來;你張手,他們飽得美食』。

可是有人卻大言不慚地說﹕『我的成果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他們誇耀自己的殷勤、技巧和知識,其實這些只不過是從神那裏『拾起』美食的方法而已,使『美食』成長的一切因素都不是人所能掌握的,全都掌握在神全能和慈愛的手中。

我們切不可『忘本』啊! 一切的恩惠都是『神給』,但一切的恩惠,人必須『拾起來』才能享受,連屬靈的恩惠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往往有人在這方面忽略,以致不能得著最大的祝福。

例如,許多人滅亡,乃是不接受主耶穌的救贖;許多信徒靈性軟弱,乃是不肯讀聖經,雖然神已經將這麼大的恩典賜給了我們。

二‧祂掌管萬有(29~30) 生命是神所賜的,死亡也操縱在祂手中。

所以若要活得喜樂,必要時時尋找祂的笑臉;我們若是活得痛苦,根本原因乃是因『祂掩面,我們便驚惶』。

又因為祂掌握生死,我們得永生或是永遠滅亡,也端賴我們是否與神有和好的關係。

正如聖經所說﹕『信子(耶穌)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三36)。

不但如此,神還能使沒有生命的『地面更換為新』,使整個地球總是保持清潔、新鮮的面貌。

為此神每一天要『小掃除』一次,藉著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日夜的轉換,使空氣和景物天天總是新鮮乾淨的;另外,神還為大地所一年一次的『大掃除』,四季變更,冬去春來,害蟲被嚴冬殺死,濁物被勁風吹盡,土地重新得力,使萬物以嶄新的面貌再次出現,神作的這一切,歸根到底,乃是為了祂所最愛的活物——人啊。

IV‧詩人祝願(31~35) 『願耶和華的榮耀存到永遠; 願耶和華喜悅自己所造的。

他看地,地便震動; 他摸山,山就冒煙。

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 我還活的時候,要向我神歌頌。

願他以我的默念為甘甜, 我要因耶和華歡喜。

願罪人從世上消滅, 願惡人歸於無有。

我的心哪,要稱頌耶和華。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天父世界,氣象萬千,美不勝收。

大衛只恨自己時間有限,不能逐一完全欣賞,又苦自己的智慧淺薄,無法深入領會。

他只覺得一切太美、太妙了!因此,當他將要離開這個『創造博物館』之時,在『來賓留言簿』上,寫下自己的感受。

簡言之,他的感受是﹕神的作品超群絕倫,好得不能更好,所以對於這一切,他只寄予無限的關切和希望(在本段五節經文中,共有六個『願』字)。

他的願望可分為三方面,茲分述如下﹕ 一‧對造物——願神榮永存(31~32) 天地萬物,無論巨細,樣樣都是完美的精心傑作,因大衛在每一件作品上都看見簽有『神造』的字樣,所以他稱這些是『神的榮耀』,他一心只希望『耶和華的榮耀存到永遠』。

永不受到任何的破壞。

他又願『耶和華喜悅自己所造的』,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神不滿意自己的作品?或是神喜怒無常?不,決不!祂也看自己所作是『好的』(創一31),是令祂十分滿意的;神的感情是最豐富,也是最正常的。

不過,神造的這一切,都是以一個目的為中心,若這個目的被破壞,在神看來,所有被造之物就失去它的意義,就不能令祂喜悅了。

若是祂不喜悅,祂銷毀這一切豈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因為『他看地,地便震動;他摸山,山就冒煙』(形容地震和火山——神怒的象徵。

參耶十10)。

試問,這個問題的中心是什麼?答案仍是『人』!人是萬物的中心,也是神最大的榮耀。

若是人虧欠神的榮耀,萬物的榮耀也被破壞。

這樣萬物非但不能得神的喜悅,反而只會令神傷心和惱怒了。

因此,人的失敗,不僅辜負了神,實在也是連累和愧對萬物啊(參羅八19~23)。

二‧對自己——願歌頌默念(33~34) 從萬物真正看見了神的人,自然會有兩個結果,其一就是覺得周遭萬物變得可愛(整天怨尤的人,常是因看不見神),另一就是自己變得更可愛了。

大衛正是如此。

在這兩節聖經中,大衛對自己有三個願望,這三個願望能使他蒙神人共愛。

其一即他願一生向神歌頌;二即他願神享受他的默念;三就是他要因耶和華歡喜。

看這三個願望的人,我們也可稱之為虔誠之人。

鳥兒在黎明看見了光,就自然地引頸歡唱,大衛虔誠的眼,在萬物中看見了全然可愛的主,而這位主又是『我的神』,他怎能不向『耶和華唱詩』?常向神唱詩的人,乃是常看見神的人。

大作曲家韓德爾(Handel)說,因為他看見天堂彷彿展開在他的眼前,所以他被感動而寫出那首不朽名曲『哈利路亞』。

其實,我們若真看見了神,除了唱詩之外,我們還能有什麼其他的途徑來表示我們的感激呢?我們豈不是只能說﹕『愛難答,恩難報,唯願讚美得好』? 大衛還盼神以他的默念為甘甜。

所謂默念,乃是人對某一對象的內在思想活動。

在這方面,正是人天性敗壞之所在,也是令神憎惡的根由(耶十七9~10;羅一28~32),但是大衛卻盼望『神以我的默念為甘甜』,他對自己提出了一個多麼美,又多麼難的要求;我們的默念,天然是傾向苦的、臭的,如何能使它變甜?沒有其他途徑,只有將『糖』放在我們的思想中才行。

這『糖』是什麼?乃是『神自己』,大衛在曠野逃亡時,一思想到神,『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詩六三5),他現在默想到神的造物,不是也寫出了這首甘甜的詩嗎?所以這句話又可譯為『我對祂的默想必甘甜』(MymeditationofHimshallbesweet)。

當我們心中甘甜時,也就是神感到甘甜的時候了。

可是,請問我們是否常有這『糖』在我們的思想中呢(參來三1,十二3)? 大衛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若是他沒有甘甜的默念,他所立的志必成為空想,因為唯有默想神,才能看見神,唯有看見神,才能向神唱詩。

由此我們可以斷言,大衛必是一生不斷默想神自己,真是一切信徒的好榜樣。

大衛又說﹕『我要因耶和華歡喜』,這是他默念神的必然結果,但也是他在世生活的提醒;在飛黃騰達時,他不是因權勢富貴歡喜,乃是因這一切是神所賜而歡喜;當損失災難時,他仍能歡喜,因為他相信必有神的美意。

因耶和華歡喜的人,他的喜樂是奪不去的。

三‧對世界——願罪惡消除(35) 大衛最後有一個禱告,就是盼望罪惡從地上消除。

神所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他所有的願望也都是美好的,但是罪卻是如同『麵酵』,只要『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林前五6)——將一切都敗壞了。

真的,若是沒有罪惡,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中,將是何等福樂呢? 從大衛的這個禱告可知,他深深地意識到,因為在今日的世界中,有罪的存在,常不斷地將神所造的事物醜化和破壞;但是他也深信,神會聽他的禱告,將罪消除盡淨,一個完美的『天父世界』終必出現。

所以本詩是以信心的讚美為結束。

他以信心﹕ 1.提醒自己﹕『我的心哪,要稱頌耶和華!』 2.勉勵眾人﹕『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按『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原文是『哈利路亞』,在詩篇共有二十三次之多,在此是第一次出現。

)                    >>> 【回頁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