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口圖像的變遷(一):從「接受移民的國家」漸漸變成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人口數與勞力人數、繳稅人數、兵源人口數息息相關,想要國力強大,先決條件是國家有充足的人力。

法國人的形象是什麼? 講到「法國人」的形象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國際趨勢 政治 法國人口圖像的變遷(一):從「接受移民的國家」漸漸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甘獻基/帶著問號來法國 2019/08/19 13405 PhotoCredit: 19世紀以降,醫學進步讓死亡率下降延長人們壽命,在歐美特別明顯。

雖然這種說法過於簡略,但當時的法國人就不愛生小孩。

早在19世紀中後期(1864年),法國就已出現7%人口超過65歲以上的高齡化社會,當時中國正值太平天國之亂,還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

又因同時期歐美各國開始不同程度的工業化社會,工業化使產業界對工人勞力的需求大增。

又人口數與勞力人數、繳稅人數、兵源人口數息息相關,想要國力強大,先決條件是國家有充足的人力。

法國人的形象是什麼? 講到「法國人」的形象,您腦海中浮現的人是誰? 如果常關心歐洲政治,可能第一聯想到目前的總統馬克宏(EmmanuelMacron),或是感情生活豐富的前總統薩科吉(NicolasSarközy)。

科學界的前輩們,可以會想到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至今唯一獲得兩種不同學門諾貝爾獎(1903年物理獎、1911年化學獎)的居禮夫人(MarieCurie)。

常看運動賽事的人,一定認識三屆世界足球先生得主,1998年帶領法國隊奪得世界杯冠軍的前法國足球隊長席丹(ZinedineYazidZidane);或是在去年世界杯中大放異彩,幫法國隊拿下第二次世界杯冠軍、僅19歲即獲得2018年世界盃「最佳年青球員」獎的基利安・姆巴佩(KylianMbappé)。

假如有看電影,一定認識著名男演員尚・雷諾(JeanReno),他除了演過一堆典型法國人的角色(警察、軍人)外,前(2017)年才在電影《俠盜聯盟》裡和劉德華演對手戲。

另外,續集不斷的007電影系列,歷任女主角(龐德女郎)不少是法國女星。

遠的不說,近幾年連續4部007的龐德女郎都是法國女演員,《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中的伊娃・葛林(EvaGreen)、《007量子危機》中的歐嘉・柯瑞蘭寇(OlgaKurylenko)、《007:空降危機》中的貝荷妮絲・瑪赫洛(BéréniceLimMarlohe)、《007:惡魔四伏》中的蕾雅・瑟杜(LéaSeydoux)。

不過上面列舉的這些人,除了馬克宏和蕾雅・瑟杜之外,其他人都是「不太法國」的法國人。

薩科吉的爸爸是匈牙利人,1944年從蘇聯佔領的匈牙利逃出來,以難民身分到達巴黎,娶了來自希臘移民的女兒。

以血緣來說,薩科吉只有1/4是法國人血統。

居禮夫人生長於波蘭華沙,她的波蘭原名是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SalomeaSkłodowska),24歲時到巴黎大學唸書、取得學位、認識丈夫皮耶・居禮(PierreCurie),結婚而取得法國國籍。

居禮夫人心中懷念祖國,將她發現的新化學元素以波蘭(Polska)的前兩個字母Po命名(中文譯為「釙」)。

1995年,與丈夫皮耶・居禮一起移葬法國偉人的陵寢先賢祠(Panthéon)。

居禮夫婦於巴黎先賢祠(Panthéon)陵寢入口的石板上寫著兩人的名字。

依照法國人的習慣,居禮夫人在名字瑪麗亞後冠上夫姓居禮,並在下面註明出生時的姓氏:Skłodowska。

圖/甘獻基 提供 席丹出生於法國南部大城馬賽,父母是來自北非阿爾及利亞(前法國殖民地)的移民,以血緣來說,席丹是阿拉伯人;姆巴佩出生在巴黎,父親是中非喀麥隆(前法國殖民地)移民,母親是阿爾及利亞移民。

姆巴佩其實是中非人與北非人生的小孩。

尚・雷諾出生於北非摩洛哥(也是前法國殖民地),父母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人,為逃避西班牙佛朗哥獨裁政權而移民摩洛哥。

尚・雷諾在22歲時移民法國後歸化取得法國國籍,在移民之前尚・雷諾的自我認同是西班牙人。

伊娃・葛林生於巴黎,父親是瑞典牙醫,母親是從阿爾及利亞移民回法國的法屬移民後代,在法語中有個名稱稱呼這種人:黑腳(pieds-noirs)。

黑腳原初意指在北非穿皮靴的歐洲人,後來泛指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歐洲公民及其後代。

1962年阿爾及利亞從法國獨立後,約80萬的黑腳移民回法國本土;歐嘉・柯瑞蘭寇是原籍烏克蘭的超級模特兒,嫁給法國攝影師後取得法國國籍;貝荷妮絲・瑪赫洛生於法國巴黎,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中國與柬埔寨(前法國的保護國)的混血兒,算起來貝荷妮絲・瑪赫洛有1/4的華人血統。

早出現人口危機的國家 19世紀以降,醫學進步讓死亡率下降延長人們壽命,在歐美特別明顯。

雖然這種說法過於簡略,但當時的法國人就不愛生小孩。

早在19世紀中後期(1864年),法國就已出現7%人口超過65歲以上的高齡化社會,當時中國正值太平天國之亂,還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

又因同時期歐美各國開始不同程度的工業化社會,工業化使產業界對工人勞力的需求大增。

又人口數與勞力人數、繳稅人數、兵源人口數息息相關,想要國力強大,先決條件是國家有充足的人力。

20世紀初,相較於(宿敵)鄰居德國人口大幅成長,同時期的法國人口成長速度明顯落後。

第一次世界大戰炮聲響起時(1911年),法國有3,960萬人,英國4,530萬人,德國則有近6,500萬人。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力大量耗損、兩次大戰之間的經濟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前的法國人口才剛超過4,100萬,英國4,600萬(1931年統計資料),都只是剛恢復到一戰前的水準而已。

反之,第一次戰敗的德國於1933年回到一戰前水準的6,530萬人,後因併吞奧地利,到1939年歐陸大戰開戰前夕,希特勒統領的德國是個近8,000萬人口的大國,幾近英法兩國人口相加總和。

難怪兩次大戰英法聯軍都得靠美國人助拳才打敗德國。

圖/Shutterstock 從「接受移民的國家」漸漸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因很早就對人口老化有危機感,法國從20世紀初開始招募海外人口移居法國。

早期是典型的工作移民,以及在法國生活工作穩定後,把家人帶來的依親移民。

二戰之後,北非、中非、越南、寮國等前法屬殖民地的人,因為戰爭等因素移民法國。

尤其中北非諸國因為前殖民國家的歷史背景,官方語言即是法語,使得這些移民還有語言的先天優勢。

其他來自歐洲的移民一直沒有停歇,尤其近二十幾年歐洲整合的腳步加速,其他歐盟國家的人更容易進入法國工作、定居。

以移民來源國區分,目前法國境內來自非洲國家的移民佔全部移民的44.6%,歐洲國家的移民佔35.4%,亞洲國家的移民佔14.3%。

再以最近法國發出簽證(VISA)的數量來看,2017、2018年法國發出的各種簽證──不令人感到意外的──中國分別以84.9萬和87.6萬居冠,比第二、第三名的國家相加還高。

整體統計數據來看,法國目前的6,600萬居民中,近1/10的人(9.3%,約620萬)是第一代移民(雙親皆不是法國人、出生地在法國以外),其中39%歸化取得法國國籍,如尚・雷諾、歐嘉・柯瑞蘭寇等人。

另外有11%的人(730萬)是第二代移民(父母至少其中一人是移民,且出生地在法國)。

這730萬人中的45%、328.5萬的雙親都是移民,如球星席丹、姆巴佩,另外的55%、401.5萬人的父母之一是外籍移民,如薩科吉、伊娃・葛林、貝荷妮絲・瑪赫洛。

現居法國的第一、第二代移民相加,佔總人口的1/5。

算的寬鬆一點,全法國約有1/3的人是移民或親族中有人是移民(如兄弟姊妹的配偶是移民)。

如果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18年起算,法國接收移民至今正好超過一百年。

1920、30年代的移民已經生育到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的子孫。

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描述,目前在法國要找到從自己往上數三代都是原生法國人(也就是爸媽兩邊4個祖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反而越來越難。

換言之,法國過去是「接受移民的國家」,但經過近百年來的發展,法國已經漸漸變成「由移民組成的國家」。

歐盟生育率第一名,移民降低人口老化速度 移民的其中一個特徵是,平均年齡通常低於社會總人口的年齡平均。

最近各已開發國家大都面臨少子化、人口老化的社會問題。

法國接收移民,不只降低總人口的平均年齡,更增加新生兒的人數。

以結論來看,法國是歐盟各國中生育率的連年冠軍國。

再從近一個世紀的人口發展歷史來看,法國有可能是已開發國家中搶救生育率最成功的國家。

根據歐盟的統計資料,法國的生育率不僅是近年的前段班,最近5年更連奪歐盟28個成員國的第一名,生育率在歐盟最高,2016年的婦女平均首胎生育年齡28.5歲,雖不是歐盟諸國中最低,但也低於全歐盟平均值的29歲。

近6年歐盟生育率前五名國家。

冰島、挪威的生育率也可以排進前五名之列,但兩國目前非歐盟28成員國暫予排除。

資料來源:Eurostat。

製表/甘獻基 2016年歐盟各國生育率與婦女平均生育年齡。

縱軸是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生育小孩總數),橫軸是平均生育小孩的平均年齡,中間交叉點是目前歐盟平均值。

圖/Eurostat(2016) 2017年歐盟各國生育率與婦女平均生育年齡。

縱軸是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生育小孩總數),橫軸是平均生育小孩的平均年齡,中間交叉點是目前歐盟平均值。

圖/Eurostat(2017)   續篇:法國人口圖像的變遷(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吸引世界各地移民定居法國的關鍵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何承祐 PhotoCredit:Shutterstock、作者 提供 政治 社會 人口變遷 法國 人口 移民 關聯閱讀 【即時評析】歐盟史上第一位女總理的「戲劇性誕生」 英國脫歐N延!歐盟表面通融,私下各自有戲:德國情難了,法國氣噗噗,西班牙巴不得趕快離⋯⋯ 作品推薦 「繳得痛心,用時甘心」的法國健保 法國人口圖像的變遷(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吸引世界各地移民定居法國的關鍵 參考資料 TOP 甘獻基/帶著問號來法國 七年級前段班,碩士期間開始接觸法國社會法文獻,越讀越多問號。

碩士畢業五年後帶著妻小(還有一堆問號)赴笈巴黎繼續找答案。

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法政策。

邊讀邊學邊寫,但一直看不到盡頭。

看更多 上一篇 分化、內鬼、解放軍──北京對香港心戰全面開打,反送中運動的「四面楚歌」 下一篇 法國人口圖像的變遷(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吸引世界各地移民定居法國的關鍵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政治Politics 當「法國人」不再棕髮碧眼──10%移民人口如何改寫法國? 政治Politics 極右派迅速茁壯的法國,如何回應「自由、平等、博愛」的召喚? 政治Politics 法國總統候選人大爆冷:左派總統歐蘭德棄選,共和黨「菲永旋風」崛起 政治Politics 臺中青年轉動城市新「捷」奏 退學生逆襲成馬雲的老師,下一站,前進元宇宙|廣編企劃 熱門文章 1 窮學生的血淚教訓:「用時間換金錢」值得嗎?讓我徹夜未眠的廉航轉機體驗 2 「廢除早自習」之後,一位高中生的體驗:受108課綱影響的新世代,正掙脫枷鎖、翻轉現狀 3 我製造了一場山難,也付了我的帳單──成全美國人「冒險文化」的基礎:後果自負 4 從「普通朋友」到「非交往的正式約會」──聊聊我和德國人的約會初體驗 5 北歐人習慣「新家空著」就入住?挪威家具商高層「嚴肅勸戒」:先住進去、再買家具! 6 38歲圓留學夢(五)到芬蘭留學開銷有多大?關於學費、生活費的第一手經驗分享!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