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延長線: 石灰岩、風成地形@ 野球兔的異想世界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 溶蝕地形-地表:岩溝、滲穴、窪盆、錐丘、殘丘、吞口、伏流。
(2) 堆積地形-洞穴:鐘乳石、石筍、石柱、緣石、石灰華階地(有些亦分佈於地表)。
岩溶作用(solution)
野球兔的異想世界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902260200教學延長線:石灰岩、風成地形?延伸閱讀補充教材一、石灰岩地形(Karsttopography)
1.定義:在溼潤氣候區,石灰岩受溶蝕及沉積作用所塑造之地形,亦稱「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Karst)」一詞原指亞得里亞海達爾馬提亞沿岸的石灰岩地區,現已用於類似的一切地區。
2.石灰岩地形發育的條件
(1)有大範圍分佈的石灰岩層
(2)岩層緻密且多節理
(3)雨量豐沛
(4)地下水面較低
(5)地形起伏小,且有地下水出口
(6)石灰岩層下方有不透水層
(7)地表缺乏植被
3.分類
(1)溶蝕地形-地表:岩溝、滲穴、窪盆、錐丘、殘丘、吞口、伏流。
(2)堆積地形-洞穴:鐘乳石、石筍、石柱、緣石、石灰華階地(有些亦分佈於地表)。
岩溶作用(solution)
溶蝕地形的發育-岩溝→滲穴→窪盆→錐丘→殘丘
岩溝(lapies)-雨水或地表逕流在石灰岩表面流動,長期下來造成的溶蝕溝(長條形的窪陷槽溝)。
陷穽(doline)-溶蝕作用在地表造成的露天圓形窪地,上大下小。
溶蝕作用集中處,底部逐漸發育成洞穴,形成底大口小的「滲穴(sinkhole)」。
地表流水經滲穴流入地下而成伏流(sinkingcreek),稱為「吞口(swallowhole)」;
盲谷(blindvalley)-地表河流下游消失於吞口或溶洞中,成為無出口的河谷,又稱斷尾河。
滲穴崩塌後,可能造成相連的狹長窪地,有時底部平坦、邊坡陡峻,稱為「窪盆(unala)」;
這種封閉的長形窪地中間,有時出現許多「錐丘(cockpit)」,高自數十至數百公尺。
錐丘的頂部繼續溶蝕變為平滑後,就成為峰林、殘丘(hum)的地形。
石灰岩洞穴
地表水在石灰岩中進行溶蝕作用最密集的位置,是在地下水面附近,
因為只有在這種位置,地下水的停留時間最長,可讓溶蝕作用充分進行。
如果有數次主要的地下水面移動,那麼可能就會出現幾層主要洞穴。
已形成的石灰岩洞,抬升至地下水面以上之後,雖然仍可能是滲流水流經的地方,
但因水量大為減少,溶蝕作用的強度銳減。
每一滴從洞頂墜落的水,都釋放出溶解的碳酸鈣,
這些沈澱而出的碳酸鈣在水滴邊緣形成環狀沈積,水滴的核心則是純水。
從洞頂下懸的石鐘乳(stalactite)、洞底逐漸向上堆積形成的石筍(stalagmite),
石鐘乳與石筍相互銜接形成的石柱(column),是常見的石灰岩堆積地形。
流動的水受阻,在阻礙物後方出現一個寬而淺的池塘,含蓄著靜止的水體,
池的周緣是碳酸鈣集中沈澱的地方,形成了池緣的環狀構造,稱為「緣石池(rimstonepool)」。
石灰華階地(千枚皿)
4.石灰岩地形判讀
5.石灰岩地形的土地利用
(1)土壤貧瘠(因溶蝕使含鈣養分流失),一般而言農業不盛。
(2)景觀特別,往往形成觀光勝地。
例如中國的桂林、陽朔,越南下龍灣。
二、風成地形
1.定義
乾燥氣候區地表缺乏植被與水分,
加上日夜溫差大,導致岩石因強烈的物理風化,而崩解成岩石碎屑,
再經風力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產生的各種地形。
2.分布:乾燥或半乾燥地區、多風的海(湖)濱。
3.風力作用
(1)侵蝕
吹蝕(deflation):風將沙石捲去,吹蝕力與風速成正比。
磨蝕(sandblastingorabrasion):用捲起的沙石撞擊、摩擦受風的岩面。
(2)搬運
滾動(rolling)及跳動(saltation):以沙粒為主。
懸浮(suspension):以塵粒或粉沙粒為主,常形成塵暴。
(3)堆積
風遇到障礙物或風力減弱時,無法攜帶沙粒或塵粒前進,產生堆積。
4.風蝕地形
(1)風蝕窪地(deflationbasinorblowout)
乾燥區地面或砂丘地帶,因風吹蝕而成的巨大窪地稱之,又稱吹蝕穴。
例如埃及開羅以西的夸塔拉(Qatlara)窪地,長320公里,最低處在海平面以下134公尺。
這些風蝕窪地的底部,因接近地下水面,土壤溼潤,成為肥沃的沙漠綠洲。
(2)礫漠(desertpavement)、岩漠(deflationarmor)
礫漠:地表礫石滿布之漠地,例如蒙古戈壁。
岩漠:岩床裸露之漠地,例如澳洲西部沙漠、美國內陸沙漠。
(3)風蝕方山、島山(inselberg)、岩峰
廣大的水平沉積岩區,風蝕殘餘的平頂岩體,稱為風蝕方山。
若原來的山嶺受侵蝕作用只剩下一個孤立的小山丘,突峙在岩原之上,稱為島山。
澳洲艾爾斯岩
中國新疆「烏爾禾魔鬼城」
(4)風稜石(ventifact)
風稜石生成的條件為:多風、多沙、硬岩、裸地等。
岩礫受飛沙磨蝕,常生成光滑的風蝕面,可因盛行風向變化而具多面,
面與面間有明顯的稜脊線,有依其出現稜脊數而稱為一稜石、二稜石等。
台灣北海岸富貴角與麟山鼻一帶(多風的岩岸地區),
因東北季風盛行,海濱植物稀少,沙粒供應豐富,又有堅硬的安山岩,故風稜石發育良好。
(5)蜂窩岩(honeycombedsurface)
外觀似磨菇,由於岩質上軟下硬,形成一較細的頸部,上托一粗大球狀岩石,滿佈大小坑洞,猶如蜂窩。
屏東佳樂水
尼日
(6)風蝕脊(白龍堆)(yardang)
在乾燥氣候區,如果風向長期不變,
則磨蝕作用常可形成一種不規則的鋸齒狀山嶺,
中間隔有經過風力磨蝕的圓底的槽,彼此互相平行,
引用土耳其語稱這種地形為風蝕脊或白龍堆。
5.風積地形
(1)沙丘(sanddune)-新月丘、橫沙丘、縱沙丘
因風向固定不變而形成的獨立沙丘、形狀如月,稱為新月丘(barchanorcrescentdune)。
沙丘與風向直交,兩翼較低,沙粒易為風力推動,向前方延伸,成為新月形狀。
新月丘數量增加,垂直風向延續形成橫沙丘(transversedune)。
風力強或沙源少時,則形成與風向平行的縱沙丘(longitudinaldune)。
各類沙丘地形之演育
除了沙漠與黃土,在多風的沙岸地區亦可出現沙丘,
如台灣西部沿海平原,當地人多以山仔、崙、或沙崙稱之,
附近的聚落亦多以此命名,如二崙、崙背等。
(2)砂質沙漠-沙丘遍布之漠地,例如非洲那米比沙漠、中國塔克拉瑪干沙漠。
(3)黃土(loess)
冰緣區或沙漠區的物理風化物,被風力搬運到他處堆積的一種土層。
中國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大、最厚的地區。
全球的黃土分布主要有三處:
中國黃土高原平均約10~100m,最厚達300m;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上游,厚約20m;德國黑森林地區厚約30m。
黃土的性質:
呈灰黃色或褐黃色(乾燥氣候草木難生,缺乏落葉形成腐植質)。
質地均一,細如花粉、顆粒具稜角。
透水性強,結構鬆散、多孔隙。
垂直壁立性。
黃土不屬於沈積岩,故無「水平層理」,但「垂直節理」發達。
土粒間充塞大量碳酸鈣,黏結性強。
溼陷性-碳酸鈣遇水即化合成易溶於水的碳酸氫鈣,因此遇雨易坍陷。
6.風成地形與人類活動
(1)礫漠、沙漠、岩漠:地廣人稀。
(2)黃土分布區:若有水源→農業較盛,如中國黃土高原。
yakyuusagi/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yakyuusagi's新文章讓他們的日子,因為有你而變得更美好!忘不了的是那片風景眷村攝影展人味存在相片裡人口大爆炸生物多樣性難保神駒退役電磁波搭公車乘客要當心《遊記》IncredibleJourney數百萬人喪命爭得南蘇丹建國飲食新指南全穀、開水最重要非洲之角大旱游牧民族恐滅跡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yakyuusagi'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延伸文章資訊
- 1高一第一冊L12岩溶地形 - 地理教室,無國界
溶蝕作用繼續進行,地表上往往留下孤立的殘丘。 石灰岩過程: 滲穴 窪盆 錐丘 殘丘<ul. 2.
- 2很多壩子的成因並非單純的溶蝕窪盆,根據中國地形學者的研究
而出露的石灰岩復受溶蝕作用,在盆緣帶才有峰林、殘丘,錐丘,小尺度窪盆、滲穴等地形。我們的教材實在簡化的太厲害,很多迷思和誤解產生啊! 大家再請留意一下喔!
- 3Cockpit - 錐丘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錐丘 · Cockpit · 名詞解釋: 喀斯特地形區的一種地景。當喀斯特地形由滲穴、陷阱而發展成長形窪地,在窪地中間,會出現數十至數百公尺,山坡壁立陡峻的山丘,就是錐丘。 · 錐 ...
- 4野地旅0753:興義萬峰林[貴州黔西南]
興義萬峰林景區,有著綿延無盡的錐丘地形,以及平坦的河谷和隱藏在河谷中的滲穴。 離開晴隆縣後,我們繼續驅車往預定的方向前進,也就是前往貴州省 ...
- 5錐丘- 翰林雲端學院
同稱:「石林」、「錐丘」。 石灰岩地形之一。 是石灰岩地表侵蝕殘餘的部分,形成了錐狀山丘。 再繼續風化就形成殘丘、準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