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主張應避免的成分有哪些?攤開「非必要成分清單」 - 社企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加拿大、歐盟等地,法規皆有明令禁止美妝中的添加物,共計超過1300 ... 以上這些美妝、保養品添加物,目前在我們的日常用品中依然或多或少會見到。
SkiptoContentSkiptoNavigation
mobilemenu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options
PhotoCredit:GlennCarstens-Peters
純淨主張應避免的成分有哪些?攤開「非必要成分清單」,回歸簡單的美好
CSR健康時尚新知
2019.11.18
FacebookLike
GooglePlusOne
瀏覽次數:
社企流/文:梁元齡
隨著消費者對美妝、食品的要求提高,純淨生活風潮在全球各地發酵。
不少企業在政府並未強制之下,自主列出了「非必要成分清單」,以和顧客更透明、直接地溝通它們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在許多地區,市面上甚至出現了「潔淨標章」的認證機構,促使越來越多企業朝向少添加、無添加的製造理念邁進。
願景工程報導,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曾預估,台灣的純淨食品占比,成長率將在近年翻倍、甚至可能達3倍成長。
他更直言,「純淨」並非僅是趨勢,而是業界必經之路。
在加拿大、歐盟等地,法規皆有明令禁止美妝中的添加物,共計超過1300種有安全疑慮的原料;在美國,食藥監管局(FDA)則僅禁用11種原料;台灣法規禁用成分有341種,仍遠不及歐盟,且對部分具疑慮的添加物採取「最低容許量」的做法。
(同場加映:從體內到體外的純淨革命:顧客端驅動、企業端回應,美妝保養用品也要「純淨」)
在純淨生活專欄前幾篇文章中,提到許多品牌、組織的純淨作為,以及市場中勢不可擋的純淨趨勢。
或許你會好奇,究竟政府雖未強制、但純淨品牌卻致力避開的物質有哪些?他們又究竟為什麼要避開這些物質呢?
如何展開純淨購物行動?先認識3大應該避免的添加物
企業年齡破百的食農創新企業VanDrunenFarms,其品保經理KerrySikorski歸納3大應避免的添加物——合成、過度加工、人工。
這項分類提供給希望投入純淨產品的廠商,作為產品出廠的自我檢核基準,鼓勵他們在生產過程中避免使用。
這3大項目的內涵彼此都有重疊、相互關聯的部分,但明確地辨認其中細微的差異,將有助於生產端提高旗下產品的品質。
社企流借用這個概念架構,提供給有意開始「純淨購物」的消費者,作為產品的選購指南。
1.合成添加物
「合成」(synthetic)指的是任何非天然、由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通常,合成物會模仿某種大自然中存在的物質,並在實驗室中被製造出來。
它們大多價格低廉、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許多常見的食用色素都屬於合成物。
舉例來說,糖果、軟性飲料中很常見的藍色一號、二號,就在挪威、芬蘭和法國等地遭禁。
2.過度加工添加物
「加工」(processed)指的是將產品的組成結構複雜化,或是使用更多不必要的原料。
加工的反義即是簡單、全食或全天然。
以芒果乾為例,翻開某些產品包裝可見上面標示著難以辨識的成分,該成分可能是為增添芒果乾的香氣或口感。
具備純淨思維者,則會盡量去減少原料被加工的程度。
比如乾燥蔬果,就只是將蔬菜和水果脫水,這樣簡單的處理方式,可以確保原本食物中的營養被保留下來,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wholefoods(全食、全天然食品)。
3.人工添加物
「人工」(artificial)強調的是物質的假造。
舉例而言,有家廠商要製作櫻桃口味的產品,他們可能會將蘋果汁、梨子汁和其他成分混在一起,製造出櫻桃的味道。
這些混合的原料有可能是天然果汁,也有可能是合成物,但不論天然與否,它們最終卻會製造出不屬於自己最原本的「口味」。
奉行純淨精神者,最看重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們所購買的產品,必須確確實實地標示出製作成分或名稱中的物質。
如果包裝上寫著櫻桃口味,那麼消費者便希望確定製造過程中確實有使用到櫻桃這種水果。
國內外純淨保養品牌清單比對!認識7大常見的「非必要」成分
理解了純淨商品在無添加物質上的大概架構以後,下一步是確切認識可能具有安全疑慮的物質。
攤開眾多企業的「非必要成分清單」,各家品牌所列出的非必要成分皆有差異。
我們挑選幾家代表性企業的自主提列的清單——全球領導美妝通路Sephora的「CleanatSephora」、Beautycounter的「TheNeverList™」、目標百貨(Target)的「TargetClean」、以及國內純淨保養先驅綠藤生機的「非必要成分清單」,對照他們明列避免使用的成分,認識這些在個人護理用品上,最常見被避開的7種成分:
1.防腐劑
拿起身旁的乳液,瓶身上可能會寫著「butylparaben、ethylparaben、isobutylparaben,、methylparaben」等,這些物質所指的就是防腐劑。
你或許想不到,防腐劑在護膚產品中其實很常見,因為能讓商品在架上多放幾年。
防腐劑不僅能夠抗菌,也能延長產品的壽命,對企業而言是個得力助手,對消費者而言卻不見得那麼安全。
而防腐劑的種類很多,並非每種都會被純淨產品拒絕,以CleanatSephora來說,其拒絕的成分是「parabens、formaldehyde-releasingagents、triclosan」等等。
2.香料、香精
香精和香料並不一定有害人體,這當中會出現的問題是,通常產品上標註了「香精」一詞,消費者便不會特別去了解究竟「香精是哪些物質?」因為某些香精中含有過敏源,可能會引發皮膚病或擾亂賀爾蒙,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疑慮。
如Sephora就規定廠商必須說明清楚「究竟添加了哪些香精」;而Beautycounter及綠藤生機則直接把合成香精列為不使用的物質。
Target雖未將香精列入TargetClean中,但其旗下的BeautyWellnessIcons標章制度中,也有一個特別強調「無香精」(NoAddedFragrance)的專用標章。
3.SLS/SLES(界面活性劑)
你或許會在標示中看到SLS和SLES這兩種物質,他們都屬於起泡效率極佳的界面活性劑,被廣泛使用於沐浴乳、洗髮精、牙膏,甚至洗衣精裡都有。
因其脫脂力強,清潔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皮膚乾燥、刺激,事實上,界面活性劑還是有比較溫和的選擇,只是使用起來,消費者主觀上會覺得「比較洗不乾淨」而已。
此外,SLES在製程中會產生「二噁烷」(1,4dioxane),對環境負擔較大。
綠藤生機、Beautycounter、Sephora和Target都將SLS或SLES視為非必要成分。
4.BHA/BHT(合成抗氧化劑)
口紅和隔離霜中最常見到合成抗氧化劑。
這些名為BHA、BHT的抗氧化劑,在食品中也可以找得到,作用與防腐劑很類似,是避免商品氧化、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
事實上,若在合理使用之下,BHA與BHT對人體是安全無虞的;然而,現仍有該成分對於人體或環境是否產生負擔的研究持續進行中,而在歐盟,BHA已被列為環境賀爾蒙。
基於預防性原則,有些主張純淨者,便不會使用BHA與BHT,如本文所列舉的4間純淨主張品牌,都有在其清單中清楚標示避免使用BHA或BHT。
5.三氯沙
三氯沙(Triclosan)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抗菌化學物質,屬合法原料,我們常常會接觸。
舉凡牙膏、標榜「抗菌」的肥皂和除臭劑中都能找到三氯沙這種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物。
它不僅刺激皮膚,也有研究證實其對甲狀腺和賀爾蒙有害。
Sephora及Beautycounter都將其列為非必要成分清單中。
6.化學性防曬劑
每一年,有6千至1萬4千噸的防曬乳,從人們身上溶進珊瑚礁水域裡,將致命的化學物質帶進已經相當脆弱的海底生態系。
最常見的化學性防曬劑包含二苯甲酮(Oxybenzone)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今年初都遭美國佛州立法嚴禁。
Sephora、Beautycounter與Target都將二苯甲酮列為非必要成分,綠藤生機則比照佛州的作法,將兩者都列為不採用的成分。
7.合成色素
如前面所提及,不僅食品會求色彩鮮豔吸睛添加色素,許多化妝品中也含有合成色素。
如紅色三號、紅色四十號等色素,過去不僅用於食物,如今也被使用到化妝品中,作為口紅、腮紅等的原料,後於1990年前後遭美國食藥署禁用。
研究也已證實,紅色三號等色素會導致罹患甲狀腺癌,且造成染色體損害,嚴重者還可能干擾大腦的神經傳導。
在本文提及的非必要成分清單中,Beautycounter及Sephora均將用來製作色素的「煤焦油染劑」列為非必要成分;綠藤生機則明確宣示不使用任何合成色素。
以上這些美妝、保養品添加物,目前在我們的日常用品中依然或多或少會見到。
對於倡議純淨生活的人而言,他們不只是要求「控制用量」、「酌量使用」,而是更進一步要求廠商完全不得添加這些物質,致力於追求天然、對人體和自然都無害的生活方式。
而這樣的消費者訴求,正是促成企業主動提出「非必要成分清單」、投入純淨保養生產的關鍵驅動力。
核稿編輯:李沂霖
此文章由綠藤生機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參考資料
CleanLabelIngredients:3ThingstoAvoid(VanDrunenFarms)
7CommonIngredientsToAvoidInPersonalCareProducts(MyWellBalancedLife)
Exclusive:SephoraJustUpdatedTheirCleanBeautyStandardsinaBigWay(Byrdie)
你吃下肚的食物是天然的嗎?(願景工程)
綠藤生機非必要成分清單(綠藤生機)
延伸閱讀
>>「現在把錢付給農友,以後就不必付給醫院」無毒農蔬果產銷平台,以參與式系統為食安把關
>> 減少食品添加物、提升飲食安全度——「潔淨標章」強調成分天然、資訊透明,為消費者的食安把關
>> 天天抹在臉上的乳液,你對它有多了解?「純淨保養」風潮興起,給肌膚無毒、安全又天然的好選擇
想要讓家鄉變得更好,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嗎?來看《社區自造家:第一次做社區營造就上手》專題,以移居者、返鄉者及師生團隊3種角色切入,帶你一探社造心法,齊心創造永續共好的生活環境!
>>>看專題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純淨生活純淨保養無添加添加物非必要成分天然潔淨標章美妝
前往完整專欄
綠藤生機X社企流純淨生活專欄
|純淨保養・綠藤生機|
純淨,必須簡單:捨棄不需要的成分。
綠藤以林碧霞博士20年實驗室的研究為依歸,打破保養慣例,倡議萬人響應的「無乳液實驗」,回歸保養最短路徑,盡可能回到肌膚初始的美好。
身為台灣第三家且亞洲唯一連續三年蟬聯「BestfortheWorld」大獎的B型企業,綠藤檢視每一環節與環境永續的關聯,拒用2400+項非必要成分;因為總有更好的方式對待自己,和你所生存的環境。
「當我們知道更多,需要的越少」
綠藤純淨保養主張
訂閱綠藤純淨生活電子報
綠藤在Facebook、Line與Instagram
你可能也喜歡
從體內到體外的純淨革命:顧客端驅動、企業端回應,美妝保養用品也要「純淨」
減少食品添加物、提升飲食安全度——「潔淨標章」強調成分天然、資訊透明,為消費者的食安把關
天天抹在臉上的乳液,你對它有多了解?「純淨保養」風潮興起,給肌膚無毒、安全又天然的好選擇
防腐劑也能純淨天然?美國生技公司提取花生、大蒜成分取代人工防腐劑
你分得出純淨、有機、天然的差異嗎?一次看懂永續保養不同內涵
撐平等、愛地球,為推動世界進步而創造美——專訪台灣萊雅新任總裁師逸樺
美妝、食品企業以「碳標籤」抗暖化!聯合利華、Oatly 皆參與
促進供應鏈永續缺你不可!從生產、銷售到消費端,可採取哪些行動?
PhotoCredit:pxhere(CC0)
讓社會企業成為普世價值的最後一哩路:社企與立法間的距離,究竟還有多遙遠?
創業CSR政策評論
2019.11.05
文:梁元齡
早在「社會企業」一詞尚未在台落地生根之前,這片土地上就已有不少社企破土而出——2000年前後,喜憨兒基金會、勝利基金會、里仁食品、以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等組織紛紛成立,他們都是借重商業力量、尋求永續經營的使命型團體。
十多年來,隨著社會企業開枝散葉,民眾從對社企認知淺薄,到每3人即有一人聽過「社企」一詞;社會上也有越來越多人主動發聲,提出自己對社企的看法與期待。
究竟社會企業的內涵是什麼?答案不下十種、且眾說紛紜,不少人因而轉向法規,盼能在制度面取得共識、尋求普世定義。
社企流七周年論壇「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便以「社企與立法間的距離」為主軸,邀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程春益、以及長年推動社企法制化的中國文化大學學務長方元沂,分享他們對社企入法的見解,希冀能透過討論和理解,在立法路上開創更多可能性。
社企為何要入法?遏止洗綠、完善生態系
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程春益指出,企業邁向「社會面」是當前全球趨勢,就連資本主義長年大行其道的美國也開始強調社會使命,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程春益表示,今年8月,美國近兩百名CEO參與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Roundtable),並於會上重新定義企業使命。
該會議提到,公司做決策時不應只著眼於股東報酬的最大化,更得一併考量員工、消費者、甚至社會與環境的利益。
(同場加映:「股東利益不再是唯一追求」美近200名CEO重新定義企業使命,籲更重視員工、消費者及社會)
然而,根據我國現行法,具備社會使命的公司型社會企業(以公司型態實踐社會使命的社企)仍屬一般「營利型公司」,與其他以營利為首要目標的公司並無二致。
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定義,社會企業成了一個遊走在法治邊緣的名稱,讓「洗綠」(greenwash)之門大大敞開。
所謂洗綠,意指企業假社會企業之名、行形象洗刷之舉——當一家公司實際投入使命作為的心力,遠低於對外宣稱的程度,就有「名過其實」的疑慮。
此外,也有些人認為社會企業應當履行特殊的法定義務,確保他們「言行合一」。
例如:部分人士認為,公司型社企應定期出具「公益報告書」,向社會大眾交代每年運作的成果及社會影響力;也有另一些人認為,社會企業應每年提撥固定比例的營收,保留作為公益目的使用。
如果缺乏明確的法規定義,在第一關就先把公司型社企與一般營利型企業區分開來,那麼,所有後面欲加諸於社企的相關規範都僅淪為空談。
因此,推崇立法者認為,社企入法將有助於其生態系發展,不僅使市場更臻成熟,也能包容更多不同型態的社企成長茁壯。
該立什麼法?他國經驗落地不容易
那麼,究竟社會企業該透過哪些立法技術進入法制體系?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歸納國外立法例,並探討社企入法在台灣面臨的問題。
美國的立法型態較為寬鬆,以《社會目的公司專章》處理社會企業的法律位格,凡是以營利為目的、將社會及環境議題納入公司決策範圍的企業,均可登記為社會目的公司。
該法不強制社企該如何履行他們的公益承諾,但是要求公司向外界揭露使命、提交公益報告書,仰賴市場的力量來進行監督。
英國訂定的《社會利益公司條例》則主要為了社區發展而生,相較於追求永續營利的層面,這項法規更偏重於強調社會企業的公益性。
舉例來說,該法要求主管機關,應該主動監督社會利益公司的公益作為,並強制公司提撥一定比例營收用於公益,同時也給予部分租稅優惠、降低它們營運的成本。
亞洲第一個推動社企入法的國家南韓,也是採行類似英國《社會利益公司條例》的立法技術。
但相較而言,南韓的《社會企業促進法》更強調弱勢就業的社會目的。
胡貝蒂表示,我國對於社會企業的定義相當廣泛,有些組織以推動社區發展為目標、有些以保障弱勢就業為目標;而通過B型企業(BCorp)認證的公司,同時兼具上述兩者的企業更所在多有。
「這是我們在立法上一直感到困擾的地方,」胡貝蒂坦言,一旦走向立法層面,勢必得拉出明確分野,「定義誰是社企、誰又不是。
」然而,台灣本於社會創新、推動永續發展的組織目前正遍地開花,不僅數量繁多、類型也多元,若以法令將其「一刀切」,恐會扼殺社會創新的蓬勃能量。
立法爭議仍存,經濟部決議「先凝聚各界共識」
文化大學學務長、法律學系教授方元沂回顧台灣「社企立法史」,表示社企入法已非全新議題,然即便歷經多年討論與爭議,社企和法律間依然存在著一段距離。
2013年,王育敏等立法委員便曾提出《公益公司法草案》;時隔3年,許毓仁等立委也於2016年提出《共益公司法草案》,鼓吹「揭露章定使命、出具公益報告、要求董事當責」的共益公司制度。
(同場加映:從《大誌》事件看「共/兼益公司法」在台灣的適用與必要性)
時間來到2017年5月,余宛如等立委首度提出《社會企業發展條例草案》,推動類似於英國的「傘狀式結構」。
根據該法制定的精神,不賦予社企明確定義,而是廣納不同的組織形式,由組織經營者視其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社企型態。
2018年,針對社企入法究竟應採「公司法內開設專章」型態,抑或是「單獨立法、自成條例」,各方見解未能獲致共識。
最終,針對社企相關的修法僅限於第一條——公司除了以營利為目的之外,也必須遵守法令、商業倫理規範,並且可以選擇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
雖對各派倡議者而言尚有未竟之憾,卻已是不小創舉。
社企入法在立院卡關多時,2018年決議交由經濟部限期一年內處理。
2019年8月19日,經濟部拍板「社會創新組織登錄原則」正式上路,配合2018年唐鳳政委提出的「社會創新行動方案」,以「社會創新組織」之名重新定義社會企業,廣邀眾組織主動登錄資料庫中,為後續正式立法作更完善的準備。
推動初期,政府以呼籲社創組織揭露資訊、公開透明為主要目標;中期則會著手整合各部門的資源;長期而言,這些推動成果都將作為法制化的具體參考資料。
該登錄原則不具法律強制力,僅有行政督導作用,因而招致部分人士批評。
胡貝蒂表示,行政院考量各方共識仍不足,盼能待眾人意見更收斂後,再進入立法程序。
她也鼓勵社企提出自己實務上遭遇的法律困境,給行政單位作為往後修訂法規的參考。
「一部社企法規、或是針對公司法的修訂,會衝擊到的層面很廣,而這也是我們花費很多時間去討論的原因。
」她也指出,目前行政院解決社企所遇問題的方式較偏向「個案處理」,如唐鳳政委廣泛接觸、面會非營利組織和公司型社企,提供他們所需的資源和協助。
以共識取代爭議,穩健走完立法之路
立法作業暫緩,社企入法的型態仍在未定之天。
但方元沂預期,不論法制化進度如何,未來十年之間,社企精神仍將長存,「因為社會對社企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稱謂名詞可能會改變而已。
」
針對經濟部提出的「社會創新組織登錄原則」,方元沂予以肯定:「行政部門展現了決心,踏出凝聚各界共識的一步。
」但他也提醒,社會創業的發展最終勢必仍會來到入法的岔路——因為「掛羊頭賣狗肉」的洗綠問題仍未消失。
「重點在於大家要一起努力,總有一天,一定能讓社企與立法之間沒有距離。
」方元沂說。
胡貝蒂也表示:「相比其他法案的推動,社會企業法案所牽涉的討論的確比較多。
而讓各界充分理解立法的必須性,是我們要一同努力的方向。
」
程春益則認為,遍及全球的社會與環境問題,為社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不論這些社會使命組織是否會持續以企業型態營運,其所懷抱的善念不會改變。
針對社企立法,各方意見不同所引發的討論與爭議,程春益勉勵眾利害關係人,在面臨爭議議題時,比起不斷放大檢討各自問題,「更應互相幫忙、一同奮鬥,給予彼此砲火支援」,才能讓社企法制化早日成真。
核稿編輯:李沂霖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 馬上支持社企流
延伸閱讀
>> 我所看見的社會企業是_____?眾利害關係人齊分享,展望社企下一個十年
>> 林以涵X陳一強對談(上):台灣社企的下一個十年——從倡議走向結構變革,公私部門如何因應?
>> 林以涵X陳一強對談(下):台灣社企的下一個十年——如何從制度面建構完善的社企生態系?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社會企業社會創新共益公司社會企業立法社會使命公司BCorp生態系
你可能也喜歡
「社會創新市場是一片廣大藍海」連庭凱:社創組織應深化使命、合作串連,讓影響力為品牌加值
林以涵X陳一強對談(下):台灣社企的下一個十年——如何從制度面建構完善的社企生態系?
林以涵X陳一強對談(上):台灣社企的下一個十年——從倡議走向結構變革,公私部門如何因應?
我所看見的社會企業是_____?眾利害關係人齊分享,展望社企下一個十年
「股東利益不再是唯一追求」美近200名CEO重新定義企業使命,籲更重視員工、消費者及社會
全球「對世界最好企業」得主揭曉:台灣共8家B型企業獲獎、蟬聯亞洲第一
來一瓶「對世界最好」的啤酒——全美第四大精釀啤酒商「新比利時」,從福利到環保都不馬虎
「系統思考圖」帶你鳥瞰社企生態系,與世界各地專家共尋社企未來
社企十年: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自社會企業一詞於台灣落地,至今已走過逾十年光陰,從民間大規模倡議、社企紛紛成立、到政府推動相關政策支持,更也有了對社企的反思聲浪興起。
究竟何謂社會企業?每個人看待社會企業就如戴上不同濾鏡的眼鏡,各有自己的觀點及角度,形塑了社會企業的多元樣貌、同時,也生成許多迷思待解。
社企流與長年關注社會企業發展的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攜手,推出《社企十年》線上線下倡議活動,以數位專題《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與趨勢論壇《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盼為大眾繼往開來、破解迷思,開啟更多公共對話的契機。
一起來看看,這十年多來,大家對社會企業的迷思到底有哪些?有哪些是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企樣貌呢?
>>> 瀏覽數位專題《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 參與趨勢論壇《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本週熱門新知
1
消除飢餓,從飯桌上開始——5件實踐SDG2的日常行動,讓全世界年年有飯吃
環保
2
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5分鐘了解SDG6,讓人人享有乾淨、可負擔的水資源
科技
3
你的回收不是我的資源!從垃圾處理到減量,用3招過清爽減廢生活
環保
4
笑淚交織的老後人生!6部經典好片,看百種退休後的大齡生活
銀髮
5
捐不了的破損舊衣只能丟棄?!6個取代送入垃圾場的處理方式
環保
訂閱電子報文章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ESG入門課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延伸文章資訊
- 1純淨主張應避免的成分有哪些?攤開「非必要成分清單」 - 社企流
在加拿大、歐盟等地,法規皆有明令禁止美妝中的添加物,共計超過1300 ... 以上這些美妝、保養品添加物,目前在我們的日常用品中依然或多或少會見到。
- 2《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2021年新規上路,如何標示才不會 ...
... 膜等產品似乎屬於保養品,而非化粧品,是否也需要受到上述的法律管制? ... 符合法定設廠標準或添加法定禁止使用成分等情形時,亦屬違規化粧品。
- 3不含防腐劑是真的? 藥師釐清「保養品」NG觀念!
不少市售保養品或面膜會標謗「不含防腐劑」,但面膜的主成分是水, ... 在丹麥,有一部分Paraben系列防腐劑被禁止使用於三歲以下的幼童肌膚用品。
- 4化粧品、保養品違法添加禁用成分列表與限量規定-化妝品檢驗
禁止使用本表所列學名之植物於化粧品中。 12, 無花果葉萃取物, 68916-52-9, 民國106年12月8日衛授食字第1061608566號 ...
- 5法規] 各國化粧品成分法規查詢懶人包2020-02-17 (更新台灣部分)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 Annex II 【List of substances prohibited in cosmetic products】. 化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