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K. Barth的「基督中心論」淺談十字架神學的意義@ 康熙帝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壹、前言西方教會對於「十字架的」神學(theologia crusis),有一種明確的傾向, ... 200606171316試論「十字架」基督教象徵的意義-以K. Barth的「基督中心論」淺談 ...
康熙帝國這地方是關於喜怒哀樂的寫真和愛恨情仇的記事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606171316試論「十字架」基督教象徵的意義-以K.Barth的「基督中心論」淺談十字架神學的意義?神學學術報告壹、前言
西方教會對於「十字架的」神學(theologiacrusis),有一種明確的傾向,即是顯示及強調耶穌為世人的罪而獻上自己的事實;東方教會則較為注重表現耶穌為世人得救而復活的事實,因此該神學傾向是「得榮的」神學(theologiagloriae)。
西元381年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宣佈了耶穌基督是真正的人,這是西方教會精神的體現,奧古斯丁(Augustine)、安瑟倫(Anselmus)、路德(Luther)等等也都繼承了西方教會尊崇「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穌的人性」。
卡爾巴特(K.Barth)在其曠世神學巨著《教會教義學》中,在第四卷和解論的三部曲之中可以清楚看見基督中心論,同時也為該著作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架構。
重點就在於:耶穌基督是上帝與人之間關係的恢復者、成全者和中保。
耶穌基督作為上帝之子道成肉身,謙卑降世,作為人之子受難復活,榮耀升天;同時耶穌基督是上帝神性與人類人性的相遇,換言之,基督是與人相遇的上帝,而耶穌與上帝相遇的人,成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或中介。
本文內,筆者首先從巴特的「有限無法掌握無限」的原則簡述早期上帝觀的辯証內容;其次介紹巴特的內在三一論,意義在於由《羅馬書釋義》到《教會教義學》的轉折所建立的神學方法;第三,以內在三一論的角度看基督中心論來淺談巴特對於十字架神學的定義和看法,即是「有罪的人無法掌握上帝之道」的上帝恩典論。
最後,筆者將藉由潘霍華詩集中的「基督徒與異教徒」作為反省,與巴特的理論相並同行思考十字架的定義。
貳、本文
一、巴特的上帝觀
在《羅馬書釋義》文中,提及關於上帝的消息是一個真理的本身,且真正對上帝的認識是必須通過基督才能實現,因而這樣的認識,明瞭上帝並非與我們對立,而是直接地近臨我們。
則一切神學的重新奠基,是重新審察關於對上帝的認識,即上帝的絕對神性和上帝自己的自我表達。
因為對於上帝的認識只有在上帝的自我傳達才可獲得,而並非從人可以自我認識。
因為人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格討論上帝,只能接受上帝的啟示,而啟示是一個事件,就是十字架受難,只有藉著此事,人才能知道和理解上帝是什麼。
受到齊克果(S.Kierkegaard)的思想影響,巴特認為「上帝是絕對的他者」,祂的神聖不是人類所能創造或是賦予的,而且與世間的一切存在都有質上的無限差別和距離,如同永恆和時間一樣。
上帝是不可知的,倘若不是上帝在十字架上的受難中自己向人類彰顯自己,我們又怎能認識上帝。
而十字架事件是對人和世界的審判,代表著上帝犧牲自己的獨子代人受罪來成就;受難犧牲則是作為人和其現實社會的批判,意味著唯有上帝有權審判人,因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
十字架事件也表現出上帝對於人和世界的愛,這是一種至聖的愛;上帝不因為世人的罪惡而離棄我們,同時也不允許罪惡留在人和現實生活中,所以上帝讓自己的兒子來承受審判,站在人的地位受審判,替人承擔罪過。
在巴特的上帝觀中,一直強調著人尋找上帝的努力是徒勞無功的事實,因為人不能掌握和理解上帝的奧秘,甚至因為找不到上帝而放棄祂。
而這徒勞無功的原因,在於人的本性其實並不追尋上帝,而是尋找自己;當我們發現哲學家從古至今尋找上帝時,只找到觀念,但是先知卻不尋找上帝,而是傾聽上帝之言、傾聽十字架的真理。
「人不尋找上帝,是上帝尋找人」,因為人在尋找上帝的同時,終究也只是找著人自己的存在和世界中的某種東西罷了。
人根本不需尋找上帝,而是聽從上帝、迎候上帝,聽從十字架上的真理,迎候十字架上的復活;誠如巴特所言,乃是上帝降臨此世,在十字架上為人類而死,把祂的愛賞賜給了我們。
二、巴特的內在三一論
三一論的根基在於上帝的自我啟示,上帝啟示的行動就是三位一體的統一性;從啟示的概念而言,上帝是啟示者(父)、是被啟示者(子),和啟示自身(靈)。
簡而言之,三一論是上帝的恩典的自由地啟示的形式,其內容乃是耶穌基督這一獨一的上帝之道,其效果乃是在上帝中和解和恩典的救贖。
然而,上帝啟示的三位一體的蹤跡和證據就在於上帝之道在耶穌基督、聖經和教會中的三種存在形式;其是上帝自己啟示出來的證據和蹤跡。
巴特的內在三一論的表述是:一個「對象」的三種不同「存在方式」,即是作為創造者的父、作為和解者的子,和作為救贖者的靈。
通過聖靈的愛和自由的力量,上帝與耶穌基督結合為一體,聖父永遠與人同在,聖子永遠接受、順從、執行聖父的意志,人們永遠在信望愛中成為上帝的孩子。
聖靈是內在三位一體統一愛的力量。
巴特藉由「對象」和「存在方式」強調著內在三位一體在於聖經所見證的上帝在耶穌基督之中的啟示行動,而在聖經所見証的上帝乃是向祂的選民具體地啟示了、啟示著、將啟示著自身的行動。
內在三位一體的意義就在於給出上帝啟示行動的形式結構,為整部《教會教義學》奠定了神學本體論的基礎;然而,巴特的內在三一論建立了從上帝自我啟示到人由上而下的恩典。
三、巴特的基督中心論
巴特以內在三一論解釋十字架受難事件乃是上帝永恆揀選耶穌基督的和解行動,作為父上帝獻出自己的獨生愛子的痛苦要先於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痛苦。
因此,十字架事件乃是上帝在十字架上的受難,而不僅僅是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而已。
十字架上的受難,成為理解基督位格的問題,也同時是理解上帝概念的關鍵。
按照內在三一論的理解,十字架上受難的乃是上帝揀選耶穌和十字架,而耶穌順服了上帝永恆的決定和救贖人的意願並作出犧牲;換言之,十字架事件首先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的自我啟示事件,因而不同於那些為別人而獻身的人的事件。
因為在人的歷史中也有許多比耶穌在十字架的受難更為慘烈的人的死、獻身、流血、痛苦、悲情、判決、不義,然而這些受難都不能證明自身就是正義的;則唯一能顯明自身的受難的內容是公義和愛,即上帝自我下降在耶穌之中的受難。
然而,基督的受難就是成為來到我們中間的審判者但反而卻被審判,這是上帝處於被審判的人的位置上接受人的審判,這是上帝為了和解和救贖的受難,其中就是上帝的愛。
巴特認為耶穌的受難乃是上帝謙卑自身而親自受難,上帝親自受難不是為了懲罰有罪的人,而是對立約的同伴的恩典之愛。
在上帝以僕人的樣式來到世上,上帝的神性就完全啟示在上帝的人性當中。
上帝的人性在道成肉身中獲得實在的形態,而在耶穌十字架的受難中,即是上帝自我揀選的肉身存在的死亡中達到頂峰;十字架事件不僅是理解基督位格的關鍵,也是整個基督教神學的核心事件。
巴特在和解論三部曲的第一部份實際上就意在建立一個「十字架的基督論」。
上帝在耶穌之中的十字架上的受難,是上帝自我下降、自我謙卑、自我獻予的行動。
從上帝下降到十字架的基督論來看,聖經所見證的上帝之死就是上帝啟示自身的最大奧秘。
在聖經中的上帝是一個從自己的神性下降到人性之中,放棄自己的「上帝的形象」,寧願取「僕人的樣式」,並在人性之中親自承受了有罪之人對祂施加的痛苦的上帝。
這不是一個上帝是否要受難的神義論問題,而是一個否定任何神義論的事件,也是使任何榮耀神學都失去意義的事件。
這是一個上帝使自己的榮耀遭受不榮耀的事件,使自己的至善至真遭受無能和邪惡的事件。
聖經中的上帝是一個「受難的上帝」,一個在雙重揀選中為人類做出永恆決定的上帝;這些都建基於上帝下降到十字架上選擇被人棄絕而為人受難。
十字架事件就是上帝對耶穌基督位格的肯定。
上帝下降到人性之中並在十字架上受難而死,是上帝願意在耶穌基督之中與人和解並救贖人自由的決定,是上帝為了這個世界愛的決定。
上帝取了僕人的樣式乃是上帝的「愛的自由」,上帝揀選自己在十字架上受難乃是向這個世界作出的啟示行動與和解之道,祂給這個世界更新的基礎,給人以信仰、愛與希望最實在的根據。
則上帝之國就在耶穌的死中完成,藉著十字架上的受難已經降臨在世人當中。
參、今日反省
潘霍華(D.Bonhoeffer)也是二十世紀傑出的神學家之一,曾受教於巴特門下,雖然師生兩人曾經在許多議題並肩作戰過,例如1934年擬定「巴門宣言」,但是在神學的議題上,仍是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張;基本上,巴特和潘霍華都是從基督論的角度建構神學,因此將潘霍華的思想挪到巴特附近是行的通的。
在1944年的夏天,潘霍華在提格(Tegel)監獄中寫下了獄中書信的其中一首詩:「基督徒與異教徒」(ChristenandHeiden)。
該首詩當中,潘霍華正訴說著一個人要成為基督徒不在外表的宗教行為,則是在今生的生活上積極的參與上帝的痛苦的意義。
一、上帝原是生命中心
「有人親近上帝,當他患難困苦時,禱告祈求幫助、平安、食物,從生病、罪孽、死亡得到拯救,基督徒和異教徒全都一樣。
」呈現出人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尋找上帝的自私。
願意分擔上帝苦難的人,不應是將上帝視為「有求必應」的上帝;我們應該告白我們所信仰的上帝是我們生命的中心,而並非是我們窮途末路的依靠和幫助。
因為我們所信仰的上帝是要在生命中,即在順境或逆境中有所確認,並非只有在苦難中找尋屬於自己的上帝;我們明瞭生命的中心是基督時,我們將知道祂並不只是來解決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已。
二、上帝本是跟隨對象
回顧過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發表的三篇重要宣言時,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當時教會對於台灣處境的關心和期待,教會扮演著先知式的角色來提出新的方向和建議。
其目的是在於正當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教會願意為了國家前途處境的窘境一起來承受,一起來分擔。
患難困苦中的陪伴是上帝對世人愛的表現,然而,教會則是成為當時陪伴國家在危困時的關懷。
在台灣提起1934年的巴門宣言,所強調的角度大部份是在於起草人的勇敢,但是卻也突顯出起草人對信仰的執著而不安於現狀,甚至隨波逐流,願意成為「真正的」基督徒。
「有人親近上帝,當他患難困苦,見祂可憐受辱,挨餓無屋困頓,被罪惡、軟弱、死亡糾纏不休,祂受苦時基督徒站在身旁。
」呈現出基督徒學習放棄自己的利益而與受苦的上帝站在一起。
「真」基督徒意味著願意一起背負上帝的十字架,而真正考驗著人是否在乎上帝,就在於人恰好最為剛強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信仰。
因為人往往都是在苦難軟弱時尋找上帝,在剛強之際卻忽略上帝的存在。
因此人必須對苦難做出回應,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世界。
因為基督徒所承擔的即是上帝的負重和痛苦,然而,當人願意背負這十字架重擔時,就是「跟隨」上帝的意涵。
三、上帝就是以馬內利
中世紀經院哲學之父安瑟倫曾經出版《為何上帝成為人》」一書,該書為巴特在明斯特大學講授的課程之一,討論著上帝存在的問題。
當上帝以僕人的樣式到世間,毅然地將人類一切的苦難擔當起來,「祂背負了我們的軟弱,擔當了我們的疾病」(太8:17)。
因為福音的上帝是那位為全人類的生活憐慈貢獻自己的上帝,對於人的存在有著真正的關懷。
因為我們所信仰的上帝,不是高高在上的上帝,而是在人的旁邊陪伴同在著,是為了人而存在的上帝,是以馬內利的上帝。
「上帝親近人,當他們患難困苦,用祂的身體餵養肉體靈魂,被釘十字架赦免他們,基督徒與異教徒一樣。
」最後,表達突顯出並不是人能夠做什麼,而是上帝能夠成就恩典,並且不分基督徒或是異教徒。
巴特在《教會教義學》中,強調著「上帝找人」才是啟示。
並非人尋找上帝,而是上帝尋找人,上帝是出自於恩典,因為人可能會拒絕上帝,但是上帝不會拒絕人;同樣的,並非人有能力與受苦的上帝站在一起,而是上帝與受苦的人站在一起。
因此,上帝已經不再只是淪為是宗教上的藉口或是依賴的理由。
相反的,這樣的上帝是比以前更接近我們,活在我們生活當中的上帝。
肆、結論
十字架對於我們今日所屬的教會來說,仍然大多是以苦難的角度來詮釋其神學意義。
總是,筆者重新藉以巴特的基督中心論和潘霍華的詩選中,所體會的不再僅是苦難如此沉重的信仰,更多的是苦難之後所帶來的喜悅和平安。
因為,它為人類帶來的是上帝的救贖,上帝再次扮演創造者的工作,因為祂進入人類的現場,在被造物的之中,創造出一個新的機會、新的開始和新的歷史紀元;而耶穌基督成了上帝與人類之間的和解者,所帶來的恩典和憐憫成就了一切的新約;由聖靈救贖的力量使我們開放著對上帝來的信仰。
也因此,十字架理應不再是一個罪惡的刑具和象徵,而是給願意接受信仰上帝的人成為生命的中心,給我們有信仰的跟隨榜樣,且有上帝同在的信心;因為我們確信著:無論在什麼情況,我們並沒有被上帝遺棄。
/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親朋好友的天地教牧諮商的老師小瑜的拔拔台北中會的黃牧師很棒的男人陽光故鄉的成熟女專科的學妹乾淨又幸福的孩子學術專區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台灣史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及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Tw-Ch台文中文辭典香港區的神學老師台南神學院台灣神學院中原宗研所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武林英雄帖
體育部門CPBLMLB
聖經專區中信月刊台灣聖經公會黃春生牧師專區呂振中譯本舊約呂振中譯本新約呂振中譯本經課表現中修訂版,新標點和合本,欽定本盧俊義牧師專區聖經知識庫泰澤靈修天主教思高聖經神學及聖經工具
網路書店博客來書局明目書店天主教書城CP1897問津堂書店大路書屋亞馬遜網站校園網路書店
圖書館資源台南大學圖書館聖光神學院圖書館成功大學圖書館台南神學院圖書館台灣神學院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中華神學院圖書館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萬榮華紀念長老教會社青團契教會公報真理電台天主教周報梵蒂岡廣播電台總會網站大專事工網站長青電子報鹽埕長老教會
資源區台灣賽門鐵克線上英漢字典台灣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台灣高鐵露天網站蘋果日報台灣鐵路局統一發票查詢人間福報Facebook學習電子報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軟體王維基百科翻譯網站翻譯網站拍賣網站郵遞區號查詢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YouTube
棒球天地邊邊角角棒球論壇
社會關懷論壇區陸念慈的異想世界高達宏專區小英的故事影子政府的頭兒
chunhao0924'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chunhao0924's新文章【轉載Facebook】得憂鬱症比得癌症還要難做人【轉載Facebook】重視人的看法過於上帝在暗中的鑒察【轉載Facebook】為什麼要讀聖經?聖經是什麼?淡水,你我的母親【網路轉載】最難改變的是習慣leadership(領導力)3E【轉載水深之處】幸福【轉載傳揚論壇】母親節「到教會的50種理由」今天做牧師更加困難的十大理由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延伸文章資訊
- 1十字架-遠古就存在的普遍符號 - 華人百科
十字架是遠古就存在的普遍符號,代表了太陽。巴比倫太陽神,通常與外接圓組成太陽輪。另外十字架也象征了生命之樹,是一種生殖符號,豎條代表男性 ...
- 2十字架有什麼含義? - 雅瑪知識
十字架是古代慘痛的刑具一經耶穌釘在其上,上帝聖子的鮮血染紅了它,它就變了,變成光榮,飽含深情及真理的象徵。 十字架的形狀代表上帝公義和慈愛的交會 ...
- 3十字架象征着什么?_百度知道
十字架是现今基督教的标志,代表着爱与救赎,于公元431年开始在基督教会中出现,公元586年开始被立在教堂顶端。十字架原是罗马帝国处死犯人的刑具,但因为 ...
- 4以K. Barth的「基督中心論」淺談十字架神學的意義@ 康熙帝國
壹、前言西方教會對於「十字架的」神學(theologia crusis),有一種明確的傾向, ... 200606171316試論「十字架」基督教象徵的意義-以K. Barth的「基督中心論」淺...
- 5十字架[古刑具、今基督教標誌] - 中文百科知識
十字架是現今基督教的標誌,代表著愛與救贖,於公元431年開始在基督教會中出現,公元586年開始被立在教堂頂端。十字架原是羅馬帝國處死犯人的刑具,但因為耶穌在十字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