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冰河依照在地球上分布的位置分為兩種,之所以分類是因為許多地理學者認為,這兩類的冰河地形其作用力、塑造的地形、成因皆有顯著差別。

儘管習慣上冰河、冰川為同義詞, ... 冰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建議將冰斗冰川和山谷冰川併入此條目或章節。

(討論)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3月21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關於冰河的其他含義,請見「冰河(消歧義)」。

巴芬島冰河出海口 北歐冰島的冰河 冰河(Glacier)是指大量冰塊堆積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觀。

是一巨大的流動固體,是在高寒地區由層層積雪堆疊而成的巨大冰河冰。

在終年冰封的高山或兩極地區,多年的積雪經重力或冰河之間的壓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河。

受重力作用而移動的冰河稱為山嶽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間的壓力作用而移動的則稱為大陸冰河或冰帽。

兩極地區的冰河又名大陸冰河,覆蓋範圍較廣,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

冰河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也是地球上繼海洋以後最大的天然水庫。

七大洲都有冰河,大洋洲的冰河都在島嶼上,不在澳洲大陸上。

由於冰河形成於長年封凍地區,所以對冰河的研究,可以幫我們找到遠古時代的地質信息。

由於溫室效應在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地區格外明顯,地球上的冰河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

對於直接流入大海的冰河來說,這意味著巨型冰山的增多、海平面的上升以及沿海地區可能遭受到的氾濫;對於高山上的冰河來說,這意味著山腳下河流水流量的不穩定,即在大量融雪時造成水災、其餘時間則造成旱災。

冰河前進時會切割山谷兩側的岩石,將它們帶往下游非常遠的地方。

在冰河退縮時,這些巨大的石塊就被留在原來冰河的河道上,包括兩旁山坡上。

冰河流經的山谷會由原來的V字型橫切面變成U字型橫切面,千萬年期間其粗糙的山谷岩層表面更能被移動的冰河磨擦至平滑。

目次 1分布 2對於冰川的認識 3冰川的分類 3.1山嶽冰川 3.2大陸冰川 4冰川構造 4.1冰磧物 5參考文獻 5.1引用 5.2來源 6外部連結 7參見 分布[編輯] 世界冰河數量與分布 地區 冰河面積(KM2) 南極洲 13,980,000 格陵蘭島 1,802,400 北極島嶼 226,090 歐洲 21,415 亞洲 109,085 北美洲 67,522 南美洲 25,500 總面積約達1622,7500平方公里,即覆蓋了地球陸地面積的11%,約佔地球上淡水總量的69%。

現代冰河面積的97%、冰量的99%為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兩大冰蓋所佔有,特別是南極大陸冰蓋面積達到1398萬平方公里(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過4000米,冰從冰蓋中央向四周流動,最後流到海洋中崩解。

對於冰河的認識[編輯] 冰河擦痕 人類很早就對於冰河有所認識。

中國唐朝的玄奘師徒西行時曾把天山木札爾特冰河描寫為:「冰雪所聚,積而為凌,春夏不解……」大意就是說冰雪堆積形成了冰凌,不論春夏都不融化。

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是現代冰河的研究的起源地。

人類首次系統研究阿爾卑斯山的冰河19世紀30、40年代路易士·阿格西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冰河研究站開始,奠定冰河學的基礎。

1911年J·P·科赫和韋格納開創了對大陸冰蓋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以來幾次大規模的國際合作計劃,70年代以來氧同位素、雷達測量、衛星遙感和遙測技術的應用,都有效促進對冰河的認識和研究。

[1] 冰河的分類[編輯] 冰河依照在地球上分布的位置分為兩種,之所以分類是因為許多地理學者認為,這兩類的冰河地形其作用力、塑造的地形、成因皆有顯著差別。

儘管習慣上冰河、冰川為同義詞,但是以下兩種分類慣用上並沒有冰河的同義詞,也就是說山嶽冰河、大陸冰河相比於山嶽冰川、大陸冰川而言,是較罕用或是地理研究上並不使用的專有名詞。

山嶽冰河[編輯] 正在消融的冰河對周圍地貌影響的示意圖 發育在高山上的冰河,呈舌形,在重力作用下運動。

如中國青藏高原上的冰河,是世界最大的山嶽冰河。

範圍通常較大陸冰河小。

按其形態、發育和地形特點的差別,山嶽冰河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谷冰河(山谷冰河) 懸冰河 冰斗冰河 平頂冰河 山麓冰河 大陸冰河[編輯] 是冰河中最大的一種,呈盾形,這種冰河覆蓋著龐大的地面,在許多情況下,並且其厚度足以把全部山系--除最高的山峰外--都埋起來。

面積超過14,000,000平方公里的南極洲,差不多全部都被一個平均接近1,980米厚的冰河覆蓋著,其東部冰層厚度可達4267米。

格陵蘭冰蓋覆蓋的面積超過1,800,000平方公里,實測最大厚度約3,350米。

較小的大陸冰蓋常被稱作冰帽或冰原。

地球上有兩大冰蓋,即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它們占世界冰河總體積的99%,其中南極冰蓋占90%。

格陵蘭約有83%的面積為冰河覆蓋。

冰河構造[編輯] 冰磧物[編輯] 冰河的冰縫和年輪 冰河產生多種岩屑稱為冰積物。

冰水冰積物是由稱為冰河融水的融冰中沉積下來的岩屑。

有些冰積物含石塊和巨礫類似扁礫。

冰積物也可能由冰河融水混入稱為冰礫泥的細礫沉積物。

堆積冰磧土是融化時冰河頂部落下的岩屑。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智慧藏百科全書網.[2020-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1).  來源[編輯] 綠色和平:全球暖化,北極冰河消融加速 《世界水量平衡和全球水資源》(1978)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冰河 參見[編輯] 地球科學主題 冰河學 中國冰河 冰河湖-冰河湖溢出 雪線 莫雷諾冰河(阿根廷). 閱論編冰水的固體狀態冰晶型 冰Ih 冰Ic 冰II 冰III 冰IV 冰V 冰VI 冰VII 冰VIII 冰IX 冰X 冰XI 冰XII 冰XIII 冰XIV 冰XV 冰XVI 冰XVII(英語:IceXVII) 冰XVIII 冰XIX 冰衍 無定形冰 錨冰(英語:Anchorice) 黑冰 鑽塵 漂移冰(英語:Driftice) 粒雪 片冰(英語:Frazilice) 霜 霜花(英語:Frostflower) 海霜花(英語:Frostflower(seaice)) 冰河 霧凇 冰山 冰崩(英語:Icecalving) 冰錐 冰帽 冰洞 冰圈 冰晶 冰堤(英語:Icedam) 冰堤(屋頂)(英語:Icedam(roof)) 冰丘(英語:Icedune) 冰原 冰霧 冰核 冰蓋 冰壅 冰釘 冰鐘乳石 冰針(英語:Needleice) 海冰 冰泥(英語:Slurryice) 冰河期 小冰期 更新世 雪球地球 分類 Commons Wiktionary 閱論編冰河種類積冰 ·冰帽 ·冰原 ·冰蓋 ·冰棚 ·冰河 ·山谷冰河結構消融區 ·堆積區 ·冰暴區 ·藍冰(英語:Blueice(glacial)) ·冰隙 ·岩屑錐(英語:Dirtcone) ·粒雪 ·分冰嶺 ·冰瀑布(英語:Icefall) ·冰舌 ·冰磧 ·冰塔 ·冰河鍋穴地貌侵蝕地貌刃脊 ·冰斗 ·峽灣 ·角峰 ·冰河擦痕 ·懸谷 ·帶狀湖 ·羊背石 ·隧道谷 ·冰河谷 ·冰原島峰堆積地貌鼓丘 ·鼓丘地 ·漂礫 ·冰磧 ·終磧 ·冰磧丘陵 冰水堆積地貌蛇形丘 ·冰礫阜 ·冰礫阜三角洲(英語:Kamedelta) ·鍋穴 ·外洗扇(英語:Outwashfan) ·外洗平原(英語:Outwashplain) ·冰水湖冰河地貌形體第四紀冰期,冰磧地貌,冰蝕地貌冰河學 ·冰河分類 ·冰河列表(英語:Listofglaciers) 閱論編地貌學學科與分類根據形成地表起伏形態的主導營力氣候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根據研究對象及其應用範圍動力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歷史與發展古代(《夢溪筆談》) ·近代(板塊構造論) ·現代(板塊構造論)主體地貌體地貌形體(地形)/地貌形體空間單元星形地貌形體 ·巨地貌形體 ·大地貌形體 ·中地貌形體 ·小地貌形體 ·微地貌形體地貌形體要素地貌面,地貌線,地貌點地貌形體表述文學表述,數字參數表述地貌形體的地圖表示地形圖表示,專門地貌圖的地貌表示類型與結構地貌類型,地貌結構研究對象與內容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觀的形體特徵,形成這些形體的內外動力作用及過程,組成這些形體的物質的理化性質及其與動力的協作關係,地貌隨時間推移的演變規律,地貌內部結構和地貌空間分布規律的科學發育作用力內動力作用地球內部熱能、化學能、重力能、地球自轉(地球公轉)產生的作用力外動力作用風化(物理•化學•生物),剝蝕,沉積人類行為與活動影響(第三地貌動力)作用方式 ·干預方式內外地貌動力動力相互作用之情況/影響因素氣候 ·構造運動 ·物質影響岩石地貌砂質岩石地貌丹霞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玄武岩與花崗岩地貌花崗岩地貌(花崗岩峰林,花崗岩丘陵),玄武岩地貌[玄武岩石柱林(如:巨人之路,南定島),玄武岩台地]可溶性岩石地貌(岩溶地貌)石芽與溶溝,落水洞,盲谷與干谷,溶斗、岩溶窪地、岩溶盆地,峰叢、峰林與孤峰,岩溶丘陵;洞穴地貌;鈣華地貌碳酸鹽岩景觀(迪納瑞克山區),岩溶洞穴通道系統(如:猛獁洞、尼亞加拉瀑布)黃土地貌(如:黃土高原)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黃土坪;地貌形體:切溝,沖溝,乾溝,河溝,黃土墹;空間組合類型:黃土山地、丘陵與寬谷、丘陵與谷中谷、丘陵與溝谷、黃土塬與溝谷生物岩地貌岸礁,堡礁、環礁(珊瑚礁)內動力地貌大陸裂谷與構造山系全球構造山系,大陸裂谷水平構造地貌與單斜構造地貌水平:方山,桌狀台地,平頂高地;單斜:岩層三角面(另有:岩層梯形面、三角面)與V字形陡崖,單面山地貌(另有:構造台地、豬背嶺、順向坡、單斜谷、逆向坡);格狀河系(谷地系統)(順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順向河)褶皺構造地貌原生褶曲構造地貌[長軸褶皺平行嶺谷;倒置地貌(向斜谷、背斜谷、次成山)],短軸褶曲構造地貌形體{傾伏背斜山(如廬山北部的大月山),傾伏褶曲山嶺,倒置地貌[船形山(類似方山)]},等軸(穹窿)褶曲構造地貌(結晶鹽山叢、單斜環形山嶺和谷地)斷層構造地貌斷層崖地貌,斷層谷地貌(如:地塹谷),斷塊山地地貌(如:廬山局部)岩漿活動構造地貌火山活動構造地貌形體(火山錐、火山口)活動構造地貌新構造運動;外動力地貌流水地貌流水作用侵蝕 ·運移 ·沉積地貌類型溝谷流水地貌,河谷流水地貌,河口地區地貌(三角洲),河(谷)系的發育(水系)坡地重力地貌坡地系統坡地地貌類型崩塌,滑坡(山崩),錯落,坡地蠕動冰河地貌基本冰河和冰河作用,第四紀冰期冰河的分類與類型山嶽冰河,山谷冰河,懸冰河,冰斗冰河,平頂冰河,山麓冰河;大陸冰河冰河作用與地貌形體冰蝕作用,冰蝕地貌(冰斗、角峰和刃脊、冰河谷),冰磧地貌凍土地貌凍土和凍融作用(均參見「凍土」),凍土地貌形體(石海與石河、構造土、冰核丘和冰丘、熱融地貌)風沙地貌風蝕地貌形體(風蝕窪地、風蝕蘑菇和風蝕柱、風蝕城堡、風蝕谷與風蝕丘、風蝕雅丹),風積地貌形體(沙丘地貌),風力作用(風蝕作用、風積作用),荒漠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海岸堆積地貌)、海岸、沙洲、瀉湖、紅樹林與珊瑚海岸人工地貌梯田,桑基魚塘,填海(湖)造陸(填海),水庫,黃土淤泥壩地外動力地貌隕石地貌隕石坑,隕石平原,隕石山電離地貌引力地貌射線地貌區域地貌山地與丘陵地貌山地:單元(山峰、山嶺、山脈、山原、山系、山地地區) ·結構(山頂、山坡、山麓) ·要素 ·特徵 ·形成與發展 ·分類[按高度和形態:低山、中山、高山、極高山;按成因:構造山地、岩漿活動山地、侵蝕切割山地(剝蝕山地);按組成物質:岩漿岩山地、沉積岩山地、變質岩山地)/丘陵平原地貌形態分類:(據高度和形態指標分類)高平原、低平原、窪地平原,(據表面起伏形態分類)平坦平原、波狀平原、傾斜平原、凸狀平原;成因分類:(按照內動力對地殼作用的強度和性質,及外營力相應作用效果和持久時間劃分)構造面平原、緩慢上升剝蝕型平原、緩慢下沉補償型平原、不等量上升與下沉共建的平原;外動力作用分類:沖積平原、湖成平原、海成平原、冰河及冰水作用形成的平原、沙丘覆蓋的平原高原地貌據地貌形體;據空間位置:山間高原、山邊高原、桌狀高原;據內外力和岩性:隆起高原、熔岩高原、黃土高原、冰雪高原盆地地貌塔里木盆地地貌、剛果盆地地貌等大陸邊緣地貌大陸架,大陸坡,大陸島(沖蝕島、構造島),大陸基洋底地貌形體:海溝地貌,島孤地貌,海盆,中央海嶺,平頂山峰;各大洋底地貌分支學科冰河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旅遊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 閱論編自然資源大氣污染 /質量 環境標準(美國)(英語:NationalAmbientAirQualityStandards) 指數 室內 開發中國家(英語:Indoorairpollutionindevelopingnations) 法律(英語:Airqualitylaw) 空氣清潔法案(美國)(英語:CleanAirAct(UnitedStates)) 臭氧層空洞 排放 Airshed(英語:Airshed) 排放權交易 減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英語:Reducingemissionsfromdeforestationandforestdegradation) 能源 法律(英語:Energylaw) 資源 化石燃料 哈伯特頂點 地熱能 核能 太陽能 太陽光 蔭蔽(英語:Shade(shadow)) 潮汐能 波浪能 風能 陸地 耕地 peakfarmland(英語:peakfarmland) 水土流失 法律 財產 管理 棲息地保護(英語:habitatconservation) 礦物 採礦 法律(英語:Mininglaw) 采沙 峰值(英語:Peakminerals) 權利(英語:Mineralrights) 土壤 保護 肥力 健康(英語:Soilhealth) 活力(英語:Soilresilience) 土地利用 規劃(英語:Land-useplanning) 保護區(英語:Openspacereserve) 生命 生物多樣性 生物勘探(英語:Bioprospecting) 生物圈 叢林食物 叢林肉 漁業 法律(英語:Fisherieslaw) 管理 食物 森林 基因資源(英語:Forestgeneticresources) 法律(英語:Forestrylaw) 管理 狩獵 法律(英語:Gamelaw) 基因銀行 Herbalistplants(英語:Listofplantsusedinherbalism) 海洋保護(英語:Marineconservation) 非木質林產品(英語:Non-timberforestproduct) 牧地 種子庫 野生生物 保護 管理(英語:Wildlifemanagement) 木材 水種類/位置 含水層 儲水與恢復(英語:Aquiferstorageandrecovery) 飲用 淡水 地下水 污染 補給 治理(英語:Groundwaterremediation) 水圈 冰 冰山 冰河 極地(英語:Polaricecap) 灌溉 雨 雨水撲滿 暴雨水(英語:Stormwater) 地表水 廢水 中水 其他方面 海水淡化 洪水 法律(英語:Waterlaw) Leaching(英語:Leaching(agriculture)) Sanitation(英語:Sanitation) 衝突(英語:Waterconflict) 節水 峰值水(英語:Peakwater) 污染 民營化(英語:Waterprivatization) 質量 權利 資源 管理 政策(英語:Waterresourcepolicy) 相關 公地(英語:Commons) 圈地 全球公地(英語:Globalcommons) 公有土地(英語:Commonland) 悲劇 經濟(英語:Naturalresourceeconomics) 生態 土地 生態系統服務 開採(英語:Exploitationofnaturalresources) 過度開發 生態負債日 管理(英語:Naturalresourcemanagement) 適應性(英語:Adaptivemanagement) 自然資產(英語:Naturalcapital) 會計(英語:Naturalcapitalaccounting) 自然保護區 系統生態(英語:Systemsecology) 都市生態學 原野 資源 公共池塘資源(英語:Common-poolresource) 衝突資源(英語:Conflictresource) 資源詛咒 枯竭 提取 民族主義(英語:Resourcenationalism) 可再生 /不可再生 主題 農業和農學 能源 環境 捕魚 自然資源 規範控制 AAT:300008835 BNF:cb11935616q(data) GND:4137668-7 HDS:007772 LCCN:sh85055066 NDL:00563845 NKC:ph16636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冰川&oldid=71838656」 分類:​地形冰川冰川學山地生態學隱藏分類:​自2013年8月需要合併的條目自2021年3月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D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Aragonésالعربيةঅসমীয়া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Boarisch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Kaszëbsczi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ryskGaeilge贛語KriyòlgwiyannenGàidhligGalegoAvañe'ẽGaelg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Kabɩyɛ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mburgsLadinLombardLietuviųLatgaļuLatviešuमैथिलीОлыкмарий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Nedersaksies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Ирон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umantschRomânăРусскийСахатылаSicilianu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eltersk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West-VlamsWalon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