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為什麼會咯咯大笑? - BBC 英伦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是什麼讓嬰兒咯咯大笑?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但似乎跟科學研究扯不上什麼關係。

然而,卡斯帕·艾迪曼(Caspar Addyman)卻想找出背後的科學原理。

嬰兒為什麼會咯咯大笑?2015年8月19日圖像來源,Getty圖像加註文字,(圖片來源:GettyImages)是什麼讓嬰兒咯咯大笑?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但似乎跟科學研究扯不上什麼關係。

然而,卡斯帕·艾迪曼(CasparAddyman)卻想找出背後的科學原理。

他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人。

當達爾文的兒子還是個嬰兒時,他就曾研究過他的笑聲。

弗洛伊德也提出了一套理論,在他看來,我們之所以想笑,是因為有優越感。

所以,我們會在看到別人痛苦時——一不小心摔倒或遭遇意外都是很好的例子——感到愉快,因為受苦的不是我們。

偉大的人類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Piaget)認為,可以透過嬰兒的大笑了解他們的思維。

如果要把你逗笑,必須讓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某個笑話——好的笑話能在出人意料和令人困惑與意料之中和令人乏味之間實現平衡。

因此,研究嬰兒發笑的時機,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然而,儘管他早在1940年代就提出過這一理論,但卻至今沒有得到有效驗證。

雖然一些聲名顯赫的科學家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但它卻始終被現代心理學所忽視。

圖像來源,BBCWorldService圖像加註文字,如果你想逗笑嬰兒,撓癢癢是最有效的方法(圖片來源:GettyImages)倫敦大學的艾迪曼希望改變這一現狀。

他相信,他可以通過嬰兒的笑來判斷他們究竟是如何理解世界的。

他針對嬰兒發笑的原因展開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調查,並於去年在柏林舉行的國際嬰兒研究大會上發表了初步結果。

他通過自己的網站對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父母展開了調查,向他們詢問自己的寶寶發笑的時間、地點和原因。

結果與這項研究課題一樣暖人心房。

嬰兒的第一次微笑大約發生在出生後6個星期左右,第一次咯咯大笑大約在出生後3個半月(但有的嬰兒第一次大笑的時間可能達到這一時間的3倍,所以如果你的寶寶還沒有咯咯笑,也不要擔心)。

躲貓貓顯然是逗笑嬰兒的好辦法(我曾經撰文介紹過這種現象的多種原因),但撓癢癢卻是家長們最常提及的逗笑方法。

關鍵在於,調查顯示,嬰兒第一次咯咯笑的時候是與他人一起笑的,而令他們發笑的原因則是這些人的行為。

單純由撓癢產生的物理反應還不足以逗笑他們,看到某個東西突然出現或者消失也不夠,只有當成年人對著嬰兒做這些事情時才顯得很有趣。

這表明嬰兒在學會走路和說話前,就已經可以通過笑來展開社交。

如果你胳肢嬰兒,他們顯然是因為你在胳肢他們才笑的,但卻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被胳肢了。

另外,嬰兒往往會在人們摔倒時發笑。

他們更有可能在自己摔倒時發笑,而不是在他人摔倒時;他們更有可能在他人高興時發笑,而不是在他人難過或不愉快時。

從這些結果來看,弗洛伊德的理論(這完全基於對成年人的臨牀面談,而非源自對嬰兒展開的嚴謹的研究)似乎完全錯誤。

儘管受訪的父母表示,男寶寶發笑的頻率略多於女寶寶,但在兩種性別的嬰兒眼中,母親與父親同樣可笑。

圖像來源,BBCWorldService圖像加註文字,嬰兒認為我們很可笑——儘管他們年齡還太小,無法理解我們為什麼可笑(圖片來源:GettyImages)艾迪曼還將繼續收集相關數據,希望隨著結果越來越明確,他也可以借助自己的分析來展示如何用笑聲追蹤嬰兒不斷認知世界的過程——例如,在他們逐步形成記憶的過程中,逐漸減少出人意料的情況,慢慢學會預測各種即將發生的事情。

艾迪曼表示,儘管的確存在科研價值,但嬰兒發笑這個課題卻被很多人忽視了。

部分原因在於很難在實驗室裏得到可靠的嬰兒笑聲,但他計劃在該項目的下一個階段解決這個問題。

他還表示,很多科學家之所以不重視這個課題,是因為他們不認為這是一個「正統的」科研項目。

艾迪曼希望推翻這種偏見,在他看來,研究笑聲絕不是開玩笑。

請訪問 BBCFuture閱讀 英文原文。

(責編:友義)更多相關內容只有半個大腦能正常生活嗎?2015年8月10日擴大!再擴大!可城市能夠無限膨脹嗎?2015年8月3日指紋會在什麼情況下誤導法院2015年7月28日看完牙後記憶消失醫學謎團令人費解2015年7月8日你不知道的英鎊紙幣防偽密碼2015年7月7日為什麼強光會使我們打噴嚏?2015年7月6日你知道你正在破壞自己的聽力嗎?2015年7月3日研究日常作惡行為的心理學家鮑休斯2015年7月2日死亡究竟是什麼感覺2015年7月1日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凖的美?2015年6月30日頭條內容BBC英倫網停止更新公告2021年6月30日英國史話:「用磚頭封死的窗戶」和光線空氣都要錢的那段往事2021年6月29日加工食品的誕生、流行以及健康爭議2021年6月28日特別推薦一款用法嚴謹的電腦「保護神」和台灣科技界的幸運符文化2021年4月20日同時擁有多個伴侶的非單一配偶制會更好嗎?2021年4月22日物理學如何證明上帝的存在2021年4月26日統治英國的伊頓公學2021年5月4日比特幣會是海外移民向家鄉匯款的最佳選項嗎?2021年6月16日雲南大象北上: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的野象群千里跋涉2021年6月24日丹麥足球員在比賽中倒下心臟驟停的原因是什麼2021年6月18日「加班邪教」為何有如此眾多信徒2021年5月24日營養與健康:為什麼應該多吃各種籽實類食品2021年6月18日熱讀1人際交流:7個技巧教你與他人更好相處最近更新:2019年3月28日2這是世界上最爭強好勝的國家嗎?最近更新:2018年4月4日3迷幻藥、嬉皮士與西方文化最近更新:2018年11月27日4新冠疫苗:事實核查改變DNA、植入微芯片等傳言最近更新:2020年12月9日5如何判定一個國家的真實發展水平?最近更新:2018年1月25日6氣候變化:科學家警告全球面臨氣候危機最近更新:2019年11月7日7記憶專家教你如何「超級學習」最近更新:2015年6月24日8Pullyourselftogether振作起來最近更新:2012年4月12日9敲打皮納塔玩偶的神秘起源最近更新:2017年5月4日10那些可以殺菌消毒的平面最近更新:2021年1月22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