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苦--【怨憎會苦】 - 菩提彼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什麼是怨憎會苦呢?指所憎惡的人或事,欲其遠離,而反共聚。
比如,想見的愛人見不到,怨恨的敵人卻總是狹路相逢;想聽的喜訊聽不到,不願意聽的噩耗卻 ...
關閉廣告
菩提彼岸
跳到主文
心中有佛是佛緣!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
佛法正能量文章分享,恭敬轉載流通!
歡迎轉貼分享,利益眾生,功德無量!
若侵權請告知,謝絕討論筆戰、外道、廣告!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l01Mon201314:58
人類之苦--【怨憎會苦】
什麼是怨憎會苦呢?指所憎惡的人或事,欲其遠離,而反共聚。
比如,想見的愛人見不到,怨恨的敵人卻總是狹路相逢;想聽的喜訊聽不到,不願意聽的噩耗卻時時傳來;非常希望身體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纏身,沒有自由快樂之時……這些不悅意的外境經常出現,而特別希求的對境日益遠離,令心產生強烈憂苦,這就是輪迴的本性。
《大毗婆沙論》亦云:「不可愛境,與身合時,引生眾苦,故名非愛會苦。
」意即不可愛的對境常出現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面前,引生各種不同的痛苦,這就叫怨憎會苦。
當然,怨憎會苦的定義,還有很多解釋方法。
那什麼時候能斷除這種痛苦呢?只有證悟了空性,完全通達人我、法我不存在,那時候所有的痛苦將銷聲匿跡,一絲一毫也不可得。
而在此之前,不管你轉生於輪迴何處,都難免要遭受此種痛苦。
就算轉生為三善趣眾生,也常會遇到憎惡的對境,那墮入地獄、旁生、餓鬼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要想遠離這種痛苦,證悟空性非常重要。
《宗鏡錄》中云:「若未了無生,於所生之處,無非是怨,無非是苦。
」假如沒有徹底通達無生空性之理,不論投生到六趣中的哪一道,在那個環境裡所感受到的,無非是怨恨,無非是痛苦。
常有人抱怨:「這裡的環境太複雜了,我要去個清淨的地方。
」說這種話的人,根本不了解輪迴的真相。
倘若你清楚輪迴的實際狀況,那自然會知道,無論到哪裡去,都有不合意的對境出現。
如果過於執著這些,自己就會萬分痛苦,而唯有對它的本性有所認識,才會明白特別不值得為這些苦惱。
有一本書裡說:「十年前我極執著的事情,今天想來覺得可笑;今天我所執著的事情,十年後再回憶時也將如此。
所以,我們在每一階段所貪執的東西,都要先去了解它的本性。
」的確,這說得很有道理。
然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在執著的當下並不覺悟,只有多年後再回顧時,才會恍然大悟、後悔不已。
據有些老年人講,他們在「文革」期間當過紅衛兵,現在想來,那時的行為特別瘋狂,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那樣做。
我們雖然不一定有這樣的經歷,但有些行為的性質其實也一樣,比如,自己童年時對玩具執著,年輕時對感情、名利、財色執著,到如今才懂得此舉特別愚癡,完全是在作繭自縛、自尋煩惱。
此外,現在許多人對身體、外境等特別貪執,並且認為理應如此,其實再過一段時間,隨著歲月的流逝,你的心態會不斷變化,尤其是若了達無生之義,回想起往昔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就會明白以前的一切有多可笑。
因此,要了解人類的痛苦,觀察生活很重要。
現在很多人因沒有掌握生活的規律,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內心深處就極其苦惱,甚至將自己推入絕望的深淵。
其實這沒有必要。
就算你不能完全證悟空性,只要對無常法、人類歷史稍有涉獵,再加上自己的人生經驗,用智慧一分析也會知道:世人特別貪著的事物,實際上無一不是虛妄。
當然,尚未了達諸法實相之前,我們對苦樂的執著也不可能拋棄。
而只有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才不會如此耽著「我」和「苦」,也不會隨業力趨入三惡趣。
這些道理,作為佛教徒一定要了解。
但光是了解還不行,還要逐字逐句進行思維,從中得到一種感悟,這即是所謂的「修」。
許多人常說自己不想聞思,只想實修。
其實脫離了聞思的實修很危險,聞思基礎都沒有的話,你到底該怎麼樣修?有人認為,「修」是什麼都不執著,每天就閉著眼睛打坐;還有人認為,「修」不需要經過前面的任何次第,直接把密宗或禪宗中最甚深的部分拿出來觀想即可。
當然,對極個別利根者來講,這也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就大多數人的根基而言,還是需要次第性的修持。
這一點,從世間的學習就看得出來。
我們在學校讀書,要先讀小學,再讀中學,進而讀大學,不可能一步登天,直接就跨入大學校門。
出世間的修行也是如此,除非你是利根者,有超勝的五根,依靠上師簡單的竅訣,當下便有頓悟的可能。
但如果你通過詳細觀察,發現自己並非這種根基,那麼最適合的修行之路,應該是先從理論下手,對此慢慢了解之後,再去實地修持每一個道理,如此內心才能漸漸改變,煩惱也會日益減少。
以前大多數的高僧大德,其實也是依靠這種次第一步步修持,最終認識了心的本性。
所以,現在正在講「共同加行」時,大家要好好觀修六道眾生的痛苦。
尤其是人類之苦,佛陀在經典中講述得特別廣,大德們在論典中也描述得很細緻。
可作為後學者,我們有沒有如實去思維、去修持?每個人反觀自心就知道了。
庚五、怨憎會苦:
再來看看怨憎會苦是怎樣的情形:很多人非常執著自己的財產,為了防止它被怨敵打劫,因而白天守護、夜間巡邏。
比如說,近年來阿根廷社會治安惡化,人人自危,為防止強盜入室搶劫,許多人都在房子的圍牆上安裝了電網,感覺就像監獄一樣。
雖然他們不願意這樣做,但形勢逼人、迫於無奈,只能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漢地很多城市也是如此,為了保護財產、甚至生命,家家不得不裝上防盜窗、防盜門,否則根本沒有安全感。
所以,深入思維便會了知,財產的本質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有了財產,痛苦自然而然就會降臨。
華智仁波切講的「怨憎會苦」,主要是闡述財產的過失。
雖說從廣義而言,遭遇任何麻煩、苦惱等不悅意對境,都是怨憎會苦,但此處著重講的是財產。
因為作為修行人理應知足少欲,而財產卻能給自己帶來極大障礙。
許多人為了養家糊口,一輩子忙忙碌碌,沒有機會修行,可是到了最後,自己的財產會意想不到地落入仇人手中。
譬如,白天土匪會明目張膽地搶奪,晚上盜賊偷偷摸摸地竊取,甚至自己所擁有的牛羊,也會被豺狼等猛獸吃掉,最終一無所有。
大城市裡就更可怕了。
據一則新聞報道:2009年12月,一女人準備在自助銀行存款時,旁邊突然出現一個男子,用槍對著她說:「把錢給我,不然就殺了你!」她一下子就懵了,在極度恐怖中,只好將身上的一萬多塊錢給了他。
當時是晚上8點左右,那男子得了錢後,迅速就消失不見了。
可見,現在的社會很不安全,許多人的金錢、房屋、車輛等財產,隨時都可能被盜賊洗劫一空。
那天我家來了個老鄉,他在色達某單位做門衛。
他說最近一個月裡,小小的色達縣,就有十五家被盜。
有的是門被撬了,有的是窗被毀了,多則被偷了七八萬塊錢,少則也丟了一些小東西。
這些治安問題,足以說明現在人的貪心越來越大,道德素質日益下滑。
即使人們想盡辦法,安裝各種防盜措施,但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盜賊以更先進的工具輕而易舉就能攻破。
所以,現在的社會真的很可怕。
不觀察的話不覺得,但只要詳細去觀察,就會發現人們內在的悲心、利他心、知足少欲等精神財富越來越少,對外在的奢望、希求、惡意越來越厲害。
這樣一來,即使公安局等部門每年招的人再多,也無法力挽狂瀾,甚至有時他們自己也貪污,變成了壞人。
相比之下,我們山裡的修行人,除了簡單的衣食以外,沒有其他俗世的目標。
也許在世人眼裡,這種生活很痛苦,但實際上我們精神上的快樂,遠遠超過大城市裡的大富翁。
所以,道友們修行時要多反觀自心:「在這個世間上,我活著的目標是什麼?旁人的所作所為又是為了什麼?我應當選擇和堅持什麼?……」用自己的智慧觀察之後,相信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
其實,無論你擁有多少財產,都免不了遭受最初積累、中間守護、最後增長等無盡痛苦。
誠如佛陀親自授記的怙主龍猛所言:「積財守財增財皆為苦,應知財為無邊禍根源。
」現在許多人日日夜夜絞盡腦汁,希望通過白手起家,有朝一日能變成富翁,這種願望固然美好,可是真正成功的卻屈指可數(積財);即使中間有了點財產,也要拼命去守護,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偷了(守財);光是守護還不夠,還想在此基礎賺更多的錢,並將其作為一生幸福的保證(增財)。
因此,為了這些財產,人們始終非常辛苦,根本不了解它無有實義,是一切禍害、痛苦的根源。
曾有一個美國人叫富勒,他就是從零開始,積累了大量財富和資產。
30歲時,他已掙了100萬美元。
但他覺得自己的事業才剛開始,下一步的目標是要成為千萬富翁。
然而,隨著財富的不斷增加,他不但沒有感到絲毫快樂,反而身體一天天垮下去了,家庭和婚姻也岌岌可危。
於是他再再反思後,決定變賣家產,把所得收入捐給教堂、學校和慈善機構。
而且他還跟妻子一起,為那些無家可歸的貧民修建「人類家園」。
目前,「人類家園」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萬多套房子,為超過30萬人提供了住房。
富勒雖放棄了所有的財產,但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可見,世間人中也有看破今世的。
不過他們的「看破」,並非完全明白了財產的實義,只不過在某些因緣的觸動下,知道財富不會真正帶來快樂,從而放棄了對它的追求。
既然世間人尚能如此,我們作為修行人,就更不應該耽著財產了。
(那天有個人說:「別人跟我講錢的過失,我就是想不通。
錢是真正的如意寶,有了它,吃飯也可以,坐車也可以……現在什麼都要靠錢,所以錢是賜予一切悉地的如意寶!」)當然在佛教中,修行人的生活應不墮兩邊,既不墮於極其窮苦的邊,也不墮於極其奢侈的邊,這即是所謂的中道。
因此,我們平時要經常發願:「不生過富家,不轉貧窮家,唯生中等家,恆常得出家。
」
關於財富的過患,米拉日巴尊者還說:「財初自樂他羨慕,雖有許多不知足;中被吝嗇結束縛,不捨用於善方面,乃為著魔之根源,自己積累他人用;最後財為送命魔,希求敵財刺痛心。
應斷輪迴之誘餌,魔之財富我不求。
」
意思是,剛開始的時候,你會因財富而快樂,認為它可以滿足一切,別人對你也極其羨慕:「啊,這個人有錢了,買房子、買車了!」(現在城市裡的人,整天就這樣互相攀比。
)此時你縱然擁有再多錢財,對它的希求也不知饜足。
到了中間,因為有了一定的財富,就會被吝嗇之結所束縛,捨不得用於上供下施,這些財富便成了著魔的根源,結果一旦怨敵等違緣出現,自己所積累的財產,全部會被他人享用。
其實,稍微有點錢的人,有功德的善法做得很少,沒意義的事情卻做得很多。
在他身邊,總圍繞著一大群人享用他的財物,貪心也一天比一天大,而他自己所享用的,反而少得可憐。
最後,因為貪得無厭,甚至希求敵人的財物,錢財反成了斷送性命的惡魔。
因此,我們應當斬斷這一輪迴的誘餌,不要去希求魔王的財富。
以前阿底峽尊者剛來藏地時,僧人們為了表示尊重,就身穿華服,佩戴珠寶飾品去迎接。
尊者一見這些人,急忙將頭蒙起來。
在旁的弟子大惑不解,請教尊者其中緣故。
尊者回答:「藏地的魔鬼來接我了!」僧人們聽後十分慚愧,趕緊將身上的華麗飾品拿掉,換上出家的三衣恭敬迎請,尊者才歡喜地接受。
阿底峽尊者之所以如此,並不是害怕一顆珊瑚、瑪瑙,而是怕出家人太看重金銀財寶了。
佛陀在諸多經典中,常將財富喻為毒藥、猛火、魔障,以警示修行人切莫希求,否則,它就會像怨敵的利刃般刺入你心。
因此,我們沉溺在輪迴中的眾生,千萬不要受財富的誘惑,不然,自己將永無出頭之日。
其實一個人修行好不好,跟財產也有很大關係。
如果你財產不多,至少會有時間去修行,否則,成天忙於打理財富,根本不會希求解脫。
我就接觸過許多富裕的居士,他們善根倒不錯,很想弘揚佛法或認真修行,但由於錢太多了,瑣事也多,以致白天一直盤算,晚上睡都睡不著。
甚至閉關修「人身難得」時,雖然眼睛閉著,心裡卻在琢磨:「我這筆錢怎麼處理?今年公司會賺多少?下個月轎車怎麼保養?……」想的全是財產方面的事情。
相比之下,那些住在山洞或山林裡的修行人,相續中除了佛法和解脫,幾乎沒有世間俗事,真的非常隨喜。
所以,財富特別多的人,修行相當困難。
聽說有個富人去清淨地方閉關,結果在21天裡,根本不是在山洞修行,而是用三個手機一直在指揮。
山洞裡他都是這樣的話,那下來後就更不用說了。
這樣「行持善法」,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善根,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
可見,修行人的財產多了,精力肯定會分散的。
寂天菩薩也說:「積護耗盡苦,應知財多禍,貪金渙散人,脫苦遙無期。
」財富的積聚、守護、耗散過程中,充滿著無邊無際的痛苦,以此應知,財產是一切禍害的根源。
那些因貪愛金錢而散亂的人,在他們心裡,佛陀也顯不出來,殊勝禪定也顯不出來,一閉上眼就是人民幣「嘩啦嘩啦」響,從來沒有佛法的境界,如此一來,解脫之日勢必遙遙無期。
(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福報吧,即生中生活不是很困難,也不是很富裕,剛好具足修行的順緣。
我就很隨喜這裡的個別道友,吃得也不錯,也沒有過多積累,每個月的錢剛剛好。
是吧?)
要知道,一個人擁有多少財產,就會有與之同等的痛苦。
誠如《親友書》所言,龍王有多少具寶珠的蛇頭,就會遭受多少熱沙之苦。
少而言之,哪怕你只擁有一匹馬,也會擔心牠被敵搶走、被賊偷走、草料不足,整天顧慮重重,給自己增添許多煩惱。
那麼同樣的道理,擁有一隻羊會有一隻羊的苦楚,甚至僅僅有一條茶葉,也必定會有一條茶葉的痛苦。
因此,一個人的痛苦程度,往往跟財產多少成正比。
假如財產只有一條茶葉,痛苦則不會太大,但如果是一幢房子、一輛轎車,甚至一架飛機,那就完全不同了。
美國很多富人都有私家飛機,但事實上,他們內心的痛苦比飛機還大。
以前法王去美國弘法時,就坐過一架私人飛機。
這飛機是一對老夫妻的,他們的財產很不錯,女兒跟一個活佛成家了。
對於這飛機,那個老人天天嘮叨:「我的飛機如何如何……」他妻子一聽就有點煩:「你已經老了,頭髮都白了,還總說這些!」「不說那怎麼辦?你看我們的車、我們的飛機……」據說兩人整天為此吵架。
可見,世間人的生活壓力特別大。
如果你有一輛普通轎車,維修和保養的花費不多,平時操心得也不厲害;但如果你的車是一百多萬,那被刮傷了一點點,就要花好多錢去修,再加上加油費、過路費等,一個月下來需要不少錢。
除了轎車以外,現在人還喜歡買最高級的房子。
然而,房子越高級,各方面開銷就越多,自己壓力也越大。
遺憾的是,現在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覺得痛苦越大,就越快樂,實在特別顛倒!
與之相比,真正的修行人對生活沒有太多要求,他們唯一重視的,是內心的自在、安樂。
以前華智仁波切和兩位上師──如來芽尊者、晉美·陳雷沃熱(菩提金剛)一起在外雲遊。
他們衣著襤褸,沿路化緣,顯得像乞丐一樣。
一次,一戶牧民的家人死了,因地處偏僻,請不到其他出家人,見他們穿著僧衣,就請他們到家裡做超度。
到了死者家中,三位尊者開始準備超度所需之物。
這時他家的年輕姑娘回來了,看見在灶前做食子的華智仁波切,心想:「我家真是可憐,竟然叫這些乞丐來超度。
」於是狠狠踢了他一腳,生氣地說:「滾出去!」對於姑娘的惡言暴行,尊者只是笑了笑,好像什麼也沒發生,繼續做他的食子。
做完之後,他們以慈悲心念超度儀軌。
完畢時,亡人梵淨穴開頂,出現了往生的瑞相。
家人見此情景特別高興,供養他們三匹馬、一頭犛牛。
華智仁波切說:「我們不需要任何供養,有三匹馬就會有三匹馬的煩惱。
」主人突然意識到這三位僧人非同尋常,忙追問他們的姓名。
尊者向他們介紹了兩位上師的尊名,但對自己卻隻字未提。
(這些在《華智仁波切略傳》中有,方便時你們看一下。
)
從尊者一生的行持來看,他不僅教誡他人要知足少欲,自己也做到了「頭陀行」。
其實,知足少欲誰都會說,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無幾。
因此,我們應追隨前輩大德的足跡,讓自己的生活簡單化,以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修行人。
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有句話就說得很好,他說:「我強烈嚮往著儉樸的生活……我也相信,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作為世間的科學家,他能有這樣的認識,並讓自己生活盡量簡樸,的確很不簡單。
最近,奧地利也有位富商,把3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201萬元)的巨額財產,全部拱手捐給了社會,自己則搬進山裡一座小木屋,過起非常清貧的生活。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逐漸意識到財富不再使他快樂。
這些世間人,並沒有受過知足少欲的佛法教育,但他們以自己的智慧觀察後,認清了財富的真面目,誠如美國總統華盛頓所言:「錢財和名聲帶給人的只有痛苦,不是快樂。
」所以,最終捨棄了所擁有的一切。
然而,現在城市裡大多數人,還沒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百分之百相信:物質越豐富,生活越奢侈,人就會越幸福。
假如跟他講起錢的過失,他就會認為是在誹謗「如意寶」──「你說錢不好?不要說、不要說。
這是錢啊,一百塊哦!」他們並不知道,一個人若清貧如洗,就不會有仇敵的騷擾,不論去哪裡都無牽無掛,門開著就可以,出去多少天也無所謂。
如云:「若無財產遠離敵。
」有了這樣的境界,才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緇門崇行錄》中記載,唐朝有位玄朗禪師,他住在一個小屋子裡,四十多年只穿一件七條僧衣,一輩子就只有一個坐臥具。
若不是為了查閱經典,他絕不隨便點蠟燭;若不是要禮佛拜佛,絕不隨便走動一步;平時除了念經、誦咒,沒有一句多餘的閒話。
《竅訣寶藏論》也講過,我們的身口意若能斷除一切非法,所作所為都圍繞著佛法,不造世間無義之業,那該有多好!可是這一點,很多人都做不到。
他們說話80%無有意義,甚至在造惡業;行為80%沒有功德,甚至非常顛倒;分別念80%為胡思亂想,不是外散就是內收。
所以,凡夫人該改的毛病太多了,不要認為自己修了幾天,就能馬上成就了。
常有人抱怨:「我已經皈依一百天了,怎麼還沒開悟?」這種想法非常幼稚,修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千萬不能急於求成。
我雖不敢說自己修行很好,但長期以來,這方面還是有點經驗,就像一個老師,教學二三十年後,對學生的心態會比較熟悉。
因此,剛出家、剛皈依的人,心特別急,很想馬上成就,我也能理解。
但你們不能太過了──「昨晚我一直念金剛薩埵心咒,但今早起來想了想,好像沒什麼夢相,也沒見到金剛薩埵,這是什麼原因?是我業力太深重,還是行為不如法?上師您可不可以給我指點一下?」不能太著急哦!
總而言之,怨憎會苦非常多,說都說不完。
誠如《正法念處經》所云:「怨憎不愛會,猶如大火毒,所生諸苦惱,此苦不可說。
」怨憎會苦是一種不願接受的痛苦,比如房子不願被大火燒毀,身體不願被藥毒害,面前不願見到關係最不好的人,正常聞思、工作時不願出現不順心的事……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即是輪迴的本性。
明白這一點後,大家也沒必要怨天尤人,甚至誹謗因果:「好倒霉啊,為什麼我做善事就碰得頭破血流,別人做惡事卻沒有報應?說什麼善惡有報,因果根本就不存在!」這種論調特別可怕。
要知道,萬法都有一種自然規律,只有因緣成熟時,果報才會呈現出來,而不能只看一時的苦樂感受。
因此,我們作為修行人,在經常觀察自心的同時,也要了解世俗的各種因緣,否則很容易對正法產生邪見。
當然,生邪見的人,往往是不明事理所致。
正如《彌勒請問經》所言:不能因憎嫉某人,對法也憎嫉;不能因某人的過失,遷怒於法;不能因怨恨某人,對法也生怨。
其實,佛法百分之百是正確的,只不過修行的人有時達不到那種境界而已。
同樣,即便是我們自己,若不認識佛陀所賜的珍貴教義,也只能算是名相上的出家人或居士。
或許你自認為很了不起,但你所希求的道路,已經是另一個方向了。
如今,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邊是永恆的黑暗,一邊是光明福祉,今後要去向哪裡,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座的道友都發了菩提心,出家人當然是了無牽掛,唯一的任務就是行持正法;而即使是在家人,對世間的執著也要有所減輕。
有位居士學了一些法後,說:「我現在已經是個無牽無掛、無著無礙、無有執著的清淨居士了。
我不是隨便讚歎自己,因為我有幾大優點:第一、自學佛以來,我從不跟家人吵架,包括父母和兒子;第二、自學佛以來,我從不看電視、電影、連續劇,包括新聞;第三、自學佛以來,我從不做無意義的事,包括逛街。
通過這三點,我覺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
城市裡的人尚能如此,那我們山裡的出家人,就更應該這樣了。
在座的道友看破今世,捨棄家庭等一切來學院修行,的確非常不容易。
看到你們一張張面孔,我時常會想:「這些人還是很有善根,很了不起。
你們在家時,一個個都是父母的寶貝。
多年來父母把希望寄託在你身上,可當你長大以後,頭髮就飛到虛空中去了。
這樣的話,父母心裡也許會有一滴淚水,慢慢融進自己的血液。
但這滴淚水是有功德的,隨著你的修行增上,他們一定會得到利益。
」
所以,希望你們不管出家還是在家,都不要變成業際顛倒者。
畢竟學佛的因緣非常難得,有時站在城市的十字路口,看著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其中學佛的連萬分之一都沒有;相續中生起閃電般的善念、放棄一切到清淨道場行持大乘佛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你們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緣,一定要追隨往昔出世的諸佛、聖者前輩的足跡,盡量根除對受用和親人的貪執,像鳥雀尋找當天食物一樣,無牽無掛地唯一修持正法。
當然,完全像鳥雀一樣,修行一天就找一天的糧食,恐怕不太現實。
但至少也要像前輩修行人那樣,夏天準備好冬天的食物,冬天就一直閉關,第二年再出去化緣。
對信心具足的修行人而言,《修心門扉》中說了,生活上不會有很大困難。
所以,大家應以知足少欲的方式,盡量過一種清淨的生活,如《親友書》云:「佛說一切財產中,知足乃為最殊勝。
」
對於上述道理,每個人要認真思維、反覆觀修。
錄自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人類之苦--【怨憎會苦】
文章標籤
修行
痛苦
希求
自己
根源
生活
甚至
佛法
超度
如此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菩提彼岸
菩提彼岸
菩提彼岸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宗教超自然個人分類:度化感應此分類上一篇:人類之苦--【愛別離苦】
此分類下一篇:三件神奇之事和匪夷所思的真事
上一篇:人類之苦--【愛別離苦】
下一篇:親友就像林中的小鳥,暫時聚集在一起,因緣分散時也就各奔東西了
歷史上的今天
2022:去寺廟有講究,千萬不要見神就拜
2021:為什麼佛現了身還讓婆羅門女念他的名號?
2021:親人剛往生,做甚麼功德最管用?臨終實用手冊,如何助念?敬請收藏!
2021:想減少業障,先學會簡單生活,即斷捨離!
2021: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都是教你如何能夠掌控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
2020:聽經聞法的四種功德
2020:信願持名完全在生活上
2019:急於求成不勤修,行事繁多悉不竟
2019:強烈的正念很重要
2019:打開心量
2018:如果不是為了搞定自己,你學的不是佛法,僅僅只是知識而已
2017:為中陰眾生修福,能令其往生淨土。
2017:過分貪執打扮來世會變飛蛾
2017:教你們一個擇法眼,分辨佛和魔的弟子
2017:一個念佛修行的好地方,吃穿住全免,可以住到往生
2017:聽法時交頭接耳,是五無間罪中最大惡業
2017:沒有了欲望,就沒有輪回!
2017:業是消不完的,要斷煩惱!
2016:修行人唯一的依靠:傳承的加持力!
2015:美滿生活,固然前生福報;遭遇波折,也不過了結因緣
2015:不能說的秘密
2015:命運中所謂痛苦與快樂,只是內心感受
2015:念頭與念頭之間的,就是佛法
2015:煩惱即歇,歇即菩提
2015:什麼樣的心是“如如不動的心”?
2015:做功德是不是一種“貪”?
2015:一位隱士高人的算命經驗-----驚呆了眾多人!
2013:一位億萬富翁的學佛心路:千金散去品佛味
2013:關於拜關公問題的開示
2013:什麼是居士佛教?
2013:五種可以隨時隨地修行的方法
2013:什麼是居士
2013:如果把自己的煩惱丟給人家,人家也產生煩惱,這叫造業!
2013:很多人,學佛不是想出離,而是求保佑
2013:親友就像林中的小鳥,暫時聚集在一起,因緣分散時也就各奔東西了
2013:人類之苦--【愛別離苦】
2013:人類之苦--【求不得苦】
2013:人類之苦--【不欲臨苦】
2013:非天之苦
2013:人類之苦
2013:放下就是不放棄,沒有放下就是放棄
2013:有時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適合自己才重要
2013: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2013: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束縛你
2012:沒有理由,去憎惡與你處於相同情況下的人
2012:“殺業太重”會斷菩提根
2012:密宗並非仙術
2012:蕅益大師論三種念佛法門
2012:學佛是為了服務眾生
2012:在能夠活著,都是需要仰賴別人的恩德
2012:無間罪和謗法罪必須通過其他方法才能懺悔清淨
2012:千萬不要譭謗密宗
2011:好事壞事皆不放心上
2010:關於抄經的問答
2010:如何處理抄寫好的經文?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誰來我家
RSS訂閱
相關連結
佛教
林鉅晴/林钜晴佛教漫画專頁佛教在線-中國最大佛教門戶慎齋堂印光法師文鈔專輯佛音網站優秀佛教網站一覽表星雲文集佛教百科佛教正法中心淨空法師新版專題網站菩陀書軒緣菩陀書香緣通靈佛教網印光大師文鈔人間佛教網--佛在人間祇樹給孤獨園林智悲佛網佛說顯密文庫居士林芬陀利華園明珠佛學社新浪佛學佛門網台南慈蓮寺佛典故事中國雅虎佛學台中蓮社藥師琉璃光如來佛教導航淨土宗法語海峽佛教網中國佛教網中國佛學網地藏占察網雲水網站鳳凰佛教果煜法師文集淨宗學院悲智佛網佛教正法中心鑑因法師專站喬覺禪林圓覺宗網路系統普獻法師專網法鼓山全球資訊網柏林禪寺國際藏傳佛教研究會圓光佛學院覺正淨苑人間寒山路法鼓全集佛教視頻網七葉佛教書舍佛弟子文庫妙蓮老和尚網路圖書館化育資訊網中台世界佛網佛網精彩文章般若文海繁體站佛法山全球資訊網善護口業人生佛教網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大藏經解說佛陀教育基金會堪布索達吉仁波切文集佛弟子文庫人間菩薩行淨律寺牟尼佛法流通網淨土宗莊春江工作站報恩佛網佛教徒生活網藏密白玉佛學豐原分會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慈悲電視台法界佛教印經會相見便是有緣生命電視台正德全球資訊網佛門網淨空法師專集網站靈鷲山佛教教團人間衛視法相莊嚴台大師子吼佛學專站喇榮三乘佛學會【慧光集】佛學小站果煜法師文集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學佛網法薰禪苑禪心學苑聖嚴法師專屬網頁生命電視台台灣白玉網站佛教線上藏文法寶申請人乘佛教書籍出版社福嚴佛學院蓮雲寺白馬山菩提寺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波沙山慈宗全球資訊網大華嚴寺玄奘西域行全佛出版社星雲文集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佛學多媒體資料庫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大方廣台灣佛教史料庫華嚴生命的故鄉佛光山全球資訊網中華藥師山居士佛學學會法鼓山禪部落惠敏法師的風培基佛藏山佛網Life論壇慈濟基金會藏傳佛教噶陀彰化講堂地藏孝親網大愛電視佛光山天眼網路佛學院彌陀山莊大慧集網路動畫正覺之音常春藤健康素食餐廳香光資訊網佛教新竹市淨宗學會了凡四訓白話篇美國佛教會香光莊嚴雜誌社戒色網大慧集網路動畫佛教勝地名聯集錦大寶法王噶瑪巴官方中文網蓮花山居士網印光大師淨土修行之路法雲資訊網華藏衛星電視台華人佛教_鳳凰網上海佛教網慧嚴法師的論壇故事說法法鼓山數位學習網妙覺佛教空中大學大崗山吉祥精舍佛陀教育影音圖書館
初學
初機學佛必備基本知見佛法要領用佛法來剖析人生什麼是佛法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價值觀學佛?學魔?正見與邪見學佛第一要知見正可許則許吃素與學佛如何學佛認識佛教之常識認識佛教學佛淺說談因果佛法與人生念佛法門正信的佛教因果可轉變初機學佛決疑向智識份子介紹佛教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佛教小常識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學佛群疑歧路指歸初機學佛決疑
解惑
海濤法師佛學問答佛教經典圖書館佛學辭典在線版V1佛光大辭典淨空法師學佛問答居士學佛100問中陰身佛陀教誡居家修持指南在家居士安樂八法臨終關懷問題解答臨終文集淨空法師菁華開示宣化上人開示索達吉堪布資料專題彙集Wiki慈悲喜捨小站。
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佛教經典功德會法寶下載網站佛學辭典佛典故事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戒殺護生
毛毛蟲變蝴蝶系列 道證法師講述
其他
法鼓全集般若文海臨終文集譚宏州的見聞思修念佛感應事蹟e世紀往生傳世界宗教入口網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新浪首頁紅塵記事了凡四訓白話篇佛教往生網金山活佛神異錄線上供佛護生好書--物猶如此臨終文集《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今譯佛教節日的萬年曆用愛看世界---大愛主播倪銘均台灣大百科全書人間福報和平蔬食聯盟馮馮特輯馮馮居士特輯非凡舵手的網誌大紀元--生命探索chimpfeedr說說 蕭平實 玄奘 如意論師什麼是不如法摧彼(外道)邪論? 蕭氏一派也 之說說蕭平實在《佛藏經講記》的錯誤
菩提彼岸雲渡煉心Zen
文章分類
佛教文章(15)
禪心悟語(1464)開示法語(5117)佛教知識(1040)宗派法門(1439)煉心修行(1867)經咒法寶(355)福慧雙修(850)因果輪迴(1000)度化感應(189)戒殺盜淫(420)超度往生(347)佛門故事(331)菩提人間(209)居士行儀(436)同登彼岸(23)
破解迷思(6)
破邪顯正(479)修行誤區(1424)護法鬼神
(265)移風易俗(104)氣功通靈(104)命理風水(206)
文章報導(2)
宗教相關(99)好文分享(144)
文章搜尋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迴響
動態訂閱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延伸文章資訊
- 1四聖諦
怨憎會苦,是對於怨恨的人,偏偏不得不在一起,因此感到痛苦,有人說:「只要不碰見就不會苦了」,要滅除怨憎會苦,逃避不是辦法,佛法要滅除的是心中的怨恨,由於智慧觀照 ...
- 2怨憎會
佛说作词:音频怪物作曲:音频怪物编曲:SEVEN 念: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万物无常有生有灭不执便 ... 佛说作词:音频怪物作曲:音频怪物编曲: ...
- 3怨憎會苦- 教育百科
解釋: 佛教上指不喜歡的人卻偏偏聚在一起。《妙法蓮華經》卷二:「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
- 4人類之苦--【怨憎會苦】 - 菩提彼岸
什麼是怨憎會苦呢?指所憎惡的人或事,欲其遠離,而反共聚。比如,想見的愛人見不到,怨恨的敵人卻總是狹路相逢;想聽的喜訊聽不到,不願意聽的噩耗卻 ...
- 5辭典檢視[怨憎會苦: ㄩㄢˋ ㄗㄥㄏㄨㄟˋ ㄎㄨˇ] - 國語辭典
佛教上指不喜歡的人卻偏偏聚在一起。《妙法蓮華經》卷二:「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