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高嘉瑜!疫情下案件爆量,每天有4500人在家暴陰影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立委高嘉瑜遭男友家暴事件震驚社會,事實上,受到新冠疫情影響, ... 也就是說,台灣婦女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榮光的代價
欄目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榮光的代價
盤點政策
不只高嘉瑜!疫情下案件爆量,每天有4500人在家暴陰影下
黃天如
2021-12-0709:10
高嘉瑜遭受男友暴力相向,再度喚起社會大眾對家暴案件的關注。
(資料照,柯承惠攝)
立委高嘉瑜遭男友家暴事件震驚社會,事實上,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民眾各種壓力備增,偏偏在疫情警戒期間又常為減少人流聚集,哪兒都不能去。
影響所及,2020年國內家暴受害人次高達163萬1339,較前年成長8.8%,平均每天有近4500人在黑暗角落哭泣。
台北市今年(2021年)上半年家暴害人次,更較去年同期暴增25%。
對多數人來說,家是避風港,任憑外面的世界風強雨狂、人心險惡,只要回到家,就能被安全與溫暖擁抱。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
調查數據證明,現代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加上法入家門、被害人求救意識提升……,使得近年國內家暴案件通報數、被害人次均呈逐年上升。
疫情讓家暴被害人次攀升36個百分點
更甚者,家暴案量上升趨勢,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已呈白熱化。
其中社會競爭壓力、疫情緊張等不利因素均居各縣市之首的台北市,在連續兩年(2020、2021年)的疫情年,家暴被害人次的攀升幅度,更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36個百分點,委實已到了令人無法坐視的程度。
家暴的類型很多,依國內歷年統計,都是以廣義的親密關係居最大宗,2020年案件數占所有家暴案類型比例47.9%,施暴者與被害人的關係包括結婚、離婚、同居等;其次則依序是各種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兒少虐待、直系血親卑親屬虐待尊親屬等。
而無論哪一種類型,被害人都以女性居多,占整體比率7成以上。
說巧不巧,就在高嘉瑜被林姓男友嚴重暴力對待事件爆發的同時,今年(2021年)11月30日衛福部保護服務司也發布了歷年來第二次的《台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調查報告》。
台灣婦女5位就有1位曾遭親密伴侶暴力
這份以國內1504位18到74歲女性為對象的調查報告顯示,在曾有或現有親密伴侶的婦女當中,一年之內曾遭另一半暴力相向的比率為8.99%,而其終生盛行率則高達19.62%。
也就是說,台灣婦女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
至於國內女性遭受親密伴侶暴力的型態,則歷來都以精神暴力最多。
此次調查也顯示,精神暴力盛行率達16.76%,其次則依序是肢體暴力7.97%、經濟暴力7.20%、性暴力4.85%,以及跟蹤、騷擾4.80%。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戴世玫的本土研究更指出,國內親密關係暴力加害人常見的具體招式包括:行動限制、監視、不貞潔的指控、經濟與信用剝奪、利用孩子作為要威脅等。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貞潔的指控、信用剝奪等樣態,幾乎不曾在歐美、日本相關研究中看到。
為什麼會這樣呢?戴世玫點出,這跟華人長期奉行儒家與父權體制文化有絕對關係。
好比直到在今日的台灣,女性一旦進入一段穩定的關係尤其是婚姻,還是常會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說的好聽點,就是有些男人常對另一半掛在嘴邊的話:妳是我的!」然而這樣的觀念一旦無限上綱、用錯方向,親密關係中的女性非但可能不能有異性朋友,甚至不能隨便跟異性說話,否則,動輒就會遭到另一半不貞潔的指控,進而做為施暴的藉口。
高嘉瑜此次遭受現任男友林秉樞暴打的導火線,同樣也只不過是她用LINE與已有家室的前男友聯絡,或許彼此多聊了幾句家常,沒想到林男便打翻醋醰子,進而對高嘉瑜拳腳相向。
疫情讓加害人有更多藉口一秒脆弱
戴世玫說,她在進行博士論文期間曾與多名受暴婦女貼身訪談,其中好幾位當事人都不約而同提到曾遭到不貞潔指控的暴力對待。
「老公就是莫名懷疑我跟外面的男人有染啊!甚至唆使婆婆三不五時到我公司查勤,看我有沒有真的在上班?或有無跟別的男人亂來」、「他動不動就懷疑我與他人有染,等到我真的生氣了,他又會說是因為太愛我了,才會沒有安全感」、「就是因為我每做一個工作,他都懷疑男性主管或經理在追我,所以我一個地方都待不久」。
銘傳大學副教授戴世玫的本土研究顯示,台灣親密關係暴力往往形成一個「暴力陣」,以暴力合理化為核心,將被害人層層困在陣中。
(戴世玫提供)
戴世玫強調,新冠疫情或許催化了家暴案件的發生,但根本問題依舊是這些家門內的暴力,只是各種隨著疫情而來的壓力,使得這些原本就難以控制自我情緒的加害人,有更多的藉口可以一秒脆弱。
相關研究顯示,家暴案件加害人幾乎都分屬《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歸納人格障礙(或稱人格違常)中的A、B、C群人格,其中尤以戲劇化、自戀、邊緣型人格違常的B群居大宗。
戴世玫說,只是人格障礙者不比思覺失調症患者,他們的基本生活能力可能並沒有問題,所以當事人幾乎沒有病識感,遑論至身心科就診。
而最新研究也顯示,精神科用藥對人格障礙B群幾乎無效,換言之,這群人的處遇可能比A群人格違常者更棘手;可能必須透過長期心理諮商,才能協助B群人格將人我關係的分際調整到正常軌道。
家庭暴力的核心,就是合理化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副司長郭彩榕表示,家庭暴力某種程度就跟「病毒」一樣,即使我們竭盡全力,也無法讓它歸零。
而在新冠疫情的巨大壓力鍋之下,家暴案件的攀升亦舉世皆然,並非台灣特有現象。
在此情況下,民眾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與因應家暴案件的發生,可能更為關鍵。
郭彩榕強調,預防還是最重要的。
所以,疫情期間民眾對於身邊家人情緒的變化,應該保持更高的敏感度。
且若不幸家暴事件還是發生了,被害人切記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外求救,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覺得丟臉而隱忍,甚至幫助掩蓋施暴者的犯行。
以日前在新北市永和一家連鎖火鍋店發生的暴力事件為例,一對年輕情侶前往用餐,一開始還算平和,沒想到眼前的小火鍋水煮滾了,男生下一秒不知為何情緒突然暴走,竟把女友的頭壓進火鍋裡;雖然全程時間只有幾秒鐘,仍造成女生臉部嚴重燙傷。
令人不解的是,當警方據報到醫院找到被害人,並要求她配合提供施暴男性的姓名與身分資料時,女生竟以不想提告為由拒絕提供,教人十分無言。
「家庭暴力的核心,就是合理化。
」戴世玫強調,將暴力合理化的殺傷力不但不小於暴力本身,甚至還有加乘效果。
每當家暴事件發生,台灣社會中總不免出現將暴力合理化的聲音,諸如「他最近壓力真的很大,才會失控動手。
」、「他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還在吃藥呢,所以很難自我控制。
」、「被害人平日言行也很機車,難怪會被打。
」種種為施暴者找藉口,甚至將暴力發生歸咎在被害人身上的觀念與評論,不啻都成為暴力的幫兇。
千萬不要對身邊的家暴事件冷漠
除了親密關係暴力,在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老人虐待事件也層出不窮。
根據全國性統計,在2020年全年不重覆通報的14萬1872件家暴案件中,屬於直系卑親屬虐待尊親屬的案件就有1萬8165件,雖然比例12.80%在各類型家暴案件中並非最高,卻已足以令人觸目驚心。
台南市警察局新營分局分局長斯儀仙曾以老人可能是家暴案件中的被害人,同時也有可能因為失智等疾病導致認知障礙,進而轉化成為施暴者的社會現象,撰寫論文獲警政署頒獎表揚。
斯儀仙表示,新營雖然人口不多,但目前65歲以上老人比率已超過20%,即不待全國人口老化的腳步,新營已率先進入超高齡社會。
她強調,在類似新營這樣跑在前面的人口老化區域,老人保護案件勢必會特別突顯,而這也是未來警方與社政系統持續要面對的挑戰。
郭彩榕呼籲,面對家暴事件,輿論乃至於整個社會形塑的氛圍,會直接影響到被害人對外求救的意願與信心。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對身邊的家暴冷漠,更不要小看自己的一份力量,尤其當類似事件發生時,無論如何都不要為加害人找藉口,更不應該在被害人身上找原因。
一定要同聲譴責暴力,並對被害人張開溫暖與接納的雙手,共同成為終結家庭暴力的守門人。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
贊助我們
家暴
,
高嘉瑜
,
疫情
,
台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調查報告
,
戴世玫
,
人格障礙
,
人格違常
,
郭彩榕
,
超高齡社會
,
老人虐待
,
斯儀仙
,
每日頭條
,
公民小舟
,
盤點政策
延伸閱讀
陳東豪專欄:那些躲在林秉樞背後的人
陳東豪
2021-12-0407:00
林鈺雄專文:「色情報復」無法可管?高嘉瑜事件映照出《刑法》漏洞
林鈺雄
2021-12-0309:10
青年脫北潮4之1》高房價逼年輕人出走 台北人口創35年新低加速老化中
謝錦芳
2021-12-0609:10
台灣東部將同步淪陷?中共加油機現蹤 5點改變看共軍儼成「規則改變者」
蘇仲泓
2021-12-0609:00
熱門推薦
1
大學學費收破億、教授一晚鐘點費賺破萬 在職專班背後的數字代表什麼意義?
2
幕後》蔡清祥拉黑3檢察官年終考績 檢察基層不滿媒體全都露,促北檢分案查洩密
3
可能會傷身、肯定不環保 徹底解析膠囊咖啡的「鋁」殼麻煩
4
歷史新新聞》勇鷹交機了 當年規畫過程卻出現「洋機國造」雜音,連經濟部都插上一腳
5
顧爾德專欄:海峽論壇透露了習近平對台統戰新焦點
6
BA.5進入台灣社區 「關鍵變異」讓曾經確診和疫苗打足者都可能「中招」
7
歷史新新聞》台灣論文爭議接二連三,學術圈無反應?來看2006年中國教授們曾發動「學術打假」
8
朱淑娟專欄:2座海淡廠環評通過,補上多元供水的拼圖
9
【新新聞】回望受難者1》無法送達的遺書 接起了被威權斬斷的情緣
10
【新新聞】回望受難者2》集結遺書轉譯白色恐怖故事 轉型正義成一場文化反省運動
分享本圖
分享本文
風傳媒集團
STORMMEDIAGROUP
會員服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文章資訊
- 1看不見的社會角落:家暴黑數
大眾對上述婦幼受暴案例相對熟悉,然而隨著社會結構改變,家庭暴力受害者 ... 然相較台灣婦女,新移民配偶的原生家庭無法立即提供支持與庇護,打官司 ...
- 2家暴- 相關新聞- 自由時報電子報
桃園市一對單親母子疑因洗碗問題發生爭執,雙方從廚房吵到房間演變成肢體衝突,事後14歲的兒子報警控告康姓母親用膝蓋頂其下體家暴、違反保護令;桃園地檢署調查認為, ...
- 3家暴相關新聞報導、懶人包、照片 - ETtoday
家暴相關新聞報導、懶人包、照片、影片、評價、爭議、負評、缺點、PTT、dcard.
- 4家暴法24年》15歲遭性侵生子、7年日夜凌虐...她選擇「鐵鎚殺 ...
1998年6月26日上路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灣已經實行24周年。《家庭暴力防治法》簡稱家暴法,是為防治家庭暴力行為及保護被害人權益而制定的法令。
- 5鄧如雯殺夫案 - 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