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 邪惡的見證者 - 梅語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心得1:. 伊蒂特(Edith)是一位原來匈牙利籍猶太人,平靜小康的生活,卻在1944年她16歲時,全家被送往集中營起了變化,和情竇初開的男友分別、排隊母親被 ...
2020年10月11日星期日
Book: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邪惡的見證者
Book1書名: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TheChoice)副標:EmbracethePossible作者:伊蒂特.伊娃.伊格博士(Dr.EdithEvaEger)出版:平安叢書,2017Book2書名:邪惡的見證者(VergangenheitsbewailtigunginDeutschland)副標:走出過往、銘記傷痛,德國的轉型正義思考作者:蔡慶樺出版:天下文化,2020伊格博士網站:https://dreditheger.com/伊格博士2014年Ted 演說:https://youtu.be/0We7BNUILBA心得1:伊蒂特(Edith)是一位原來匈牙利籍猶太人,平靜小康的生活,卻在1944年她16歲時,全家被送往集中營起了變化,和情竇初開的男友分別、排隊母親被要求前往另一列進了毒氣室,讓她在那天頓時成了孤兒,只剩大姊和她在一起。
心中懷著希望,撐過不人性的勞苦、飢餓、生病、死亡遷徙,就在生命的氣息快熄滅之際,她們被美國大兵解救。
原本退化的軀體、心智開始逐漸復原,回到家鄉和二姐團聚、結婚、生女,因為機緣以難民身份移民到美國開始新生活,從工廠作業員到回歸學校,對心理學有了極大興趣而攻讀到博士學位,開設診所執業及到處分享自己的經驗,在治療別人時也在檢視自身的創痛,最後回到德國、回到集中營,讓自己原諒多年來無法原諒的人,就是她自己。
16歲是大部分女人花樣年華最純真的時光,可以作夢、幻想著各種未來。
我無法回憶起16歲曾經發生的事,我想大概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為了聯考制度而努力上課、念書。
然而作者的16歲就像人生的黑洞,瞬間幸福都消逝,為了基本的生存掙扎繼續呼吸。
這本書最讓人深思的是每個人都有選擇,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你可以選擇活在悲傷、憤恨不平的感受中,或者是選擇為自己負責。
摘錄:*如果我們硬把我們的真實感受和往事遮掩起來,那麼秘密就會自己成為一道創傷,自己成為一座監牢。
自由在於學會擁抱已然發生的事。
自由指的是我們鼓起勇氣,一磚一瓦把監牢拆了。
*痛苦是普遍存在的,是否要是自己為受害者,確實個人抉擇、遭逢災難和自視為受害者,兩者之間是有差異的。
自視為受害者則是從內在而來,除了你自己以外,沒有誰能逼你成為受害。
我們之所以變成受害者,不是因為有什麼災難發生在我們身上,而是因為我們選擇緊抓著這災難不放。
我們發展出一種受害者的心態,這種思考和生活方式很僵化,充滿指責、悲觀、緊咬著過去、不肯原諒、只想懲罰,而且沒有合理的上限或界線。
一旦選擇了畫地自限的受害者心態,我們變成了自己的囚禁者。
*痛苦並不分高低貴賤,沒有什麼事能讓我的痛苦比你的痛苦更好或不好,沒有什麼圖表能畫出一份悲傷與另一份悲傷的相對性。
我不希望你聽完了我的故事後說:「我的比起來根本不值得一提」,我希望你聽完了我的故事後說:「既然她做得到我一定也做得到」。
*我過了好幾10年才明白,我可以用另一個全然不同的問題看待人生.不是:為什麼我活了下來?而是:既然我被賜予了這段人生,什麼是我該做的事?*母親的話:千萬要記得,沒有誰人奪走你放在自己腦袋裡的東西。
*在當到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最初那幾個星期,我學會了生存法則:如果你有辦法從守衛手中偷到一塊麵包,你就是英雄,但是你要是偷囚友的東西,你會被唾棄,你會死路一條。
競爭和逞強並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合作才是王道;「求生存就是超越你自身的需求,全心全意為除了你之外的某人或某件事付出」。
*雖然我身邊幾乎所有的人,他們天天時時刻刻告訴我,說我永遠也無法活著走出這做集中營,但我還是努力塑造一個內在聲音,對自己說這一個不同版本的故事。
這一切只是暫時的。
我對自己說:只要我活著熬過今天,明天我就自由了。
*弗蘭克思想的精隨:一個人的一切都可被奪走,唯有一件事奪不走:人類最終的自由——即不論遇到任何情況,人都能選擇自己的態度,選擇自己的面對方式。
*我們對人生有什麼期許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人生對我們有什麼期許,維克多.弗蘭克在中寫到。
*我們可以選擇當我們自己的囚禁者,也可以選擇讓自己自由。
*面對任何不得不做的改變,身體的反應方式就是壓力,我們的本能反應不是對抗就是逃跑,但在奧茲維辛,我們所承受的不只是壓力,我們是終日人心惶惶,遊走在生死關頭,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對抗或逃跑的選項根本不存在,我要是試圖反抗,會被一槍打死,要是試圖逃跑,則會被電死,所以我學會順勢而為,學會待在當下,培養耕耘我唯一僅存的東西,往自己內心裡尋找那個沒有任何納粹士兵能傷害的了的部分。
*我永遠也無法改變過去,但有一段人生是我人挽救的:就是我自己的人生。
就是我此時此刻,現在這珍貴的一刻,所過的這段人生。
心得2:因為集中營的議題在書架上看到第二本書覺應該很值得讀,相對被害者的另一端光譜是殘忍加害者,從現在回頭看歷史的角度納粹是壞人,那當時的德國人都是鬼迷心竅變成壞人而不自知嗎?身為後代,父母輩的創傷及罪責有必要一再檢視和批判嗎?作者是德國思想的研究家,從不同面向探討德國如何面對這個尷尬的議題。
書的介紹寫著「克服過往」(Vergangenheitsbewailtigung),這個在德文中特有的概念貫穿本書,已發生的、過去的錯誤,不會簡單地在歷史消失。
如何面對、克服傷痛,才得以讓未來正常進行。
勇敢撕開和諧的偽裝,才能從根源療癒,並確保未來不再重蹈覆轍,以求終有一天能完結這個重擔。
我想這就如同奧斯威辛集中營博物館牆上的那段話"Thosewhodonotrememberthepastarecondemnedtorepeatit'"。
摘錄:*善良,是一種選擇;這句話換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要經過選擇以後,人們才能走向善良。
*奧茲威辛集中營倖存者義大利作家普利摩.李維(PrimoLevi),他認為所有集中營受難者最害怕的,其實不是在集中營中死去,而是害怕那裏發生的事情太過恐怖,以致在倖存後沒有人會相信他們述說的經歷。
*探索人類歷史上巨大錯誤時,需要看的不只是被害者的面容與命運,還得思考加害者。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殘害他人之事?將加害者邪惡化並一概而論,是個太過簡單的作法。
*米切里奇<>克服過往的作法是:「記住、重述、持續進行」*記憶,一直是德國轉型正義工程的重要概念。
犧牲者不能被遺忘,記憶應該被代代傳承下去,這句話點出:記憶之必要,不只因為攸關於後威權時代的轉型正義,還連結了過去、現在與未來,能夠為「不同世代如何共存」這樣困難的問題找到答案,*這個國家當初犯下的罪責,今人雖非共犯,但那也是個人認同形成過程中的一部分,是我們所生存其中共同體的一部分.我們無需一肩擔負,但我們必須記住。
我們的回憶,也決定了我們內在的自我構成。
*為什麼如你我一般的正常人,那麼容易陷入迫害他人的體制中-不管是主動或被動?我們必須自問,我們都是與我們的父母們一樣的凡人,我們又如何能夠自信的說我們不會犯下那一代人犯下的錯誤?,正透過我們父輩母輩告訴了我們,再怎麼平凡的人哪,其內在最敗壞的那部分始終存在,所以我們珍惜的人類可貴之事物,一夕之間都可能毁壞殆盡。
*我們父母們犯下的錯,我們不該忘記,就由這一代來補正。
我們必須建立並捍衛一個防止人類內在最邪惡部分主導這個世界的制度,以使未來我們不再需要向子女們訴說親歷戰爭的恐怖。
也許,這才是治癒我們父母們所受創傷最好的方式。
*我們不應該忽略語言中的政治功能。
任何政治的暴力,首先都是實體的,也脫離不了心理的暴力,但除此之外,比較常被忽略的是政治中的語言暴力,也就是說,語言作為一種暴力被落實的機制。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最終解決」,這個複合字原來意涵中立。
納粹以這個字成功的宣傳了「必須解決猶太人這個問題」,也讓民眾接受猶太人對德國來說是一個問題的概念;並且以中立語氣,敘述這個披上解放外衣的屠殺方案。
*德國人對於暫時的創傷只想以否認及意志的方式處理或者說不處理,進而建立了一種「充滿失調的自我理解」;對於戰爭過往的罪責、羞恥與害怕感,使德國人產生的防衛機制,視該段歷史從未發生,視自己為受害者,因而導致對於哀悼的無能,難以處理希特勒作為一個集體的理想自我之投射對象已經滅亡的事實,納粹這段歷史因而被這個無能哀悼的民族給壓抑了,或者用作者們的話說,「去現實化、非實在化」*從心理學上來看,這是可能的:在犯罪後,思索我們在第三帝國時代究竟做了什麼,將我們從自戀的愛中,進一步進化為,承認共存者是擁有如我們一樣權利的生命體。
這能更正我們錯誤與僵固的意思識,找到我們感受人類痛苦的能力…我們將重新獲得哀悼的能力
-
10月11,2020
標籤:
[觀想自得]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關於我自己
Clair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總網頁瀏覽量
目錄
[旅]201006歐-西葡
(7)
[旅]201109歐-瑞士
(9)
[旅]201112歐-義大利
(5)
[旅]2011歐-英國
(15)
[旅]201209台-澎湖
(7)
[旅]201210亞-土耳其
(11)
[旅]201304亞-緬甸
(12)
[旅]201401亞-泰北寮
(16)
[旅]201410歐-俄羅斯
(3)
[旅]201502非-摩洛哥
(7)
[旅]201602亞-斯里蘭卡
(16)
[旅]201610亞-日本大阪
(5)
[旅]201701美-祕魯
(15)
[旅]201705亞-北北印
(16)
[旅]201710亞-尼泊爾
(6)
[旅]201802美-墨古
(20)
[旅]201901亞-以約
(18)
[旅]201910歐-波羅的海
(15)
[旅]台灣
(3)
[觀想自得]Book
(14)
[觀想自得]Drama
(1)
[觀想自得]Movie
(3)
[觀想自得]Poem
(2)
Life&Memory
►
2021
(4)
►
十一月
(1)
►
九月
(1)
►
三月
(1)
►
二月
(1)
▼
2020
(3)
►
十二月
(1)
▼
十月
(1)
Book: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邪惡的見證者
►
七月
(1)
►
2019
(34)
►
十月
(15)
►
三月
(2)
►
二月
(11)
►
一月
(6)
►
2018
(23)
►
十二月
(1)
►
八月
(1)
►
三月
(5)
►
二月
(16)
►
2017
(38)
►
十月
(6)
►
六月
(3)
►
五月
(13)
►
二月
(4)
►
一月
(12)
►
2016
(21)
►
十月
(5)
►
二月
(15)
►
一月
(1)
►
2015
(8)
►
九月
(1)
►
三月
(1)
►
二月
(6)
►
2014
(20)
►
十月
(3)
►
六月
(1)
►
二月
(10)
►
一月
(6)
►
2013
(16)
►
十二月
(1)
►
七月
(1)
►
六月
(1)
►
五月
(1)
►
四月
(9)
►
三月
(3)
►
2012
(22)
►
十月
(11)
►
九月
(7)
►
八月
(1)
►
七月
(3)
►
2011
(26)
►
十二月
(4)
►
十月
(2)
►
九月
(9)
►
七月
(1)
►
六月
(2)
►
五月
(1)
►
四月
(4)
►
三月
(3)
►
2010
(12)
►
十一月
(1)
►
十月
(2)
►
九月
(2)
►
六月
(7)
延伸文章資訊
- 1【閱讀心得】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 - 方格子
作者:伊蒂特‧伊娃‧伊格博士#出版社:平安文化#5顆星推薦這是一本很特別的傳記,”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作者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 ...
- 2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 - 博客來
- 3【讀書心得】《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 - 漫... - 動漫二維世界
- 4《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 - Piece of Clare
🥨 心得
- 5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伊蒂特.伊娃.伊格)閱讀心得 - 閱趣
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伊蒂特.伊娃.伊格)閱讀心得 ... 以及如何放下這些傷痛重新找回自我的經過,作者一家人被納粹逮捕來到了奧許維茲集中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