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排便仍一直有便意,比便秘還嚴重! 2現象出現超過2週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此外,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這都歸類在「排便不順」,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tenesmus)。
孫文俊強調,有這種現象者 ...
閱讀全文0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8月6日上午9:30·2分鐘(閱讀時間) 你多久沒排便,還是大便較硬、較乾或是排便時會痛?「醫師,我大不出來怎麼辦?」有些人因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導致兩天沒排便,或是糞便呈顆粒狀,這就是便秘嗎?其實不然! 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即屬有便祕現象 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提及,臨床上對便秘的定義,主要是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就是有便秘現象,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例如:便形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可能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通常不會稱為便秘。
此外,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這都歸類在「排便不順」,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tenesmus)。
孫文俊強調,有這種現象者反而要提高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也可能引發排便不順,若伴隨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2週,最好趕快就醫檢查。
便秘有5大主因逾八成的輕症便秘者 除了受到先天性臟器結構的影響,孫文俊指出,便秘的5大主因包括: 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5、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
食藥署提醒,便秘是良性病症,只要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再配合每天運動,超過八成的輕症便秘者,都能獲得改善。
常用瀉藥或浣腸劑解決便秘困擾長期下來恐有成癮風險 不過,有些追求「速成」的人,或容易有便秘困擾的年長者,往往會先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秘問題,卻忽略便利之下可能隱藏的風險。
孫文俊說明,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其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直腸受傷或穿孔;有些瀉藥是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促進排便,所以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
孫文俊醫師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可以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可腳踏10~15公分的小板凳或是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但有不適症狀,還是應到醫院尋求醫師診治,以利提供專業的建議。
延伸閱讀:多吃蔬果還便秘?服用6種藥物也可能讓你「嗯」不出來長期靠瀉藥解便秘會成癮!想順利嗯出來,要多做這3件事1.楊金龍:6月可能再升息最多1碼2.三利多撐腰台積電大聯盟股價齊漲3.群創也辦減資每股退0.95元4.央行報告將有第五波信用管制措施5.關注外資連買12檔營收雙增股
延伸文章資訊
- 1總是大不乾淨?10秒練習打開直腸「口袋」讓便便不卡卡
... 便祕症狀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其一是排便次數、排便量減少、大腸內堆積糞便的「排便次數減少型」;其二則是即使有便意也難以確實將糞便排乾淨的「排便困難型」。
- 2整日「便意」停不了疑似大腸癌上身血便誤認痔瘡求診竟已大腸 ...
大腸癌不是老人專利 現年60歲的余先生,3年前時常感到排便不清、便意不斷,自己推測是工作壓力引起的腸躁症,便不予理會,即使開始出現血便症狀時仍誤以為是痔瘡,自行 ...
- 3整天有便意小心可能和豬哥亮得一樣的病
腸胃內科專科醫師劉輝雄表示,大腸癌初期沒有症狀,當出現便意不斷、裡急後重、血便等症狀,可能又遭誤認是其他腸胃疾病、痔瘡而延誤就醫,等確診時, ...
- 4大腸癌不一定血便,從糞便形狀到腹脹,常見症狀完整說明
近年來罹患大腸癌的人數不斷增加,推測可能與國人生活習慣有關,例如肥胖、飲食 ... 意思是指病人常常覺得有便意,嚴重時一天上十多次廁所仍覺得有便意,想要排便。
- 5每天排便仍一直有便意,比便秘還嚴重! 2現象出現超過2週 ...
此外,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這都歸類在「排便不順」,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tenesmus)。孫文俊強調,有這種現象者 ...